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彼此祝福短篇小說

彼此祝福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7-18 13:47:06

㈠ 《祝福》選自魯迅先生的哪個小說集

《祝福》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彷徨》。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祝福》是魯迅小說代表作之一,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了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約束和制約,導致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出現。通過祥林嫂和富人們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富人的生活熱鬧忙碌來烘托祥林嫂的悲慘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和思想。

這篇文章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簡練而又傳神,特別是描寫祥林嫂的外貌變化,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通過描寫祥林嫂的眼睛,為讀者展現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幾個過程,也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的無聲的控訴。

其次,《祝福》的語言不但簡潔凝練而且深刻。最後,作者用個性化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我真傻,真的......」。作者通過祥林嫂對眾人的傾訴,通過祥林嫂和柳媽的對話,通過祥林嫂和「我」的對話,寫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創傷,這正是魯迅思想的深刻性表現: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

(1)彼此祝福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1949年,以「陝甘寧教育廳」編撰的《中等國文》為藍本修訂了一套臨時課本,在這一版本中收錄了《祝福》。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均有《祝福》這篇文章。

1956年,小說《祝福》由夏衍改編為電影搬上熒幕。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桑弧導演,白楊主演;《祝福》在不同時期,被改編為不同版本的話劇。

㈡ 感人肺腑的愛情短篇小說

真正的愛,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問,不是質問。

真正的愛,要道謝也要道歉;要體貼,也要體諒;要認錯,也好改錯。

真正的愛,不是彼此凝視,而是共同沿著同一方向望去。

也許,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要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一個不完美的人。

牽了手,就不要,隨便說分手。

或許,愛就是心甘情願的付出,甘苦與共的分享。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可貴;不要等到傷害了才來乞求原諒;有些東西失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

如果一個人向你表白,無論如何請珍惜他/她對你的愛,即使只能做普通朋友;或許一個人純真的表白不會再有第二次。

因為善良,所以可愛;因為可愛,所以美麗;因為美麗,所以嚮往;因為嚮往,所以相愛。

不是因為孤獨才相愛,而是要讓相愛的不感到孤獨。

是愛,而不是時間,能夠治癒所有的創傷。

人的一生,總會有大段的平淡,打斷不盡如人意的遭遇,是愛,讓我們想到美好,仍然有希望。

有愛,你就不會感到艱難是一種負擔。

珍惜現在擁有的,遠遠比追求還沒有的更重要

㈢ 魯迅小說《祝福》的簡介有哪些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斗。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白痴,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控訴中,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㈣ 魯迅小說《祝福》的簡介

1、簡介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2、賞析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3、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㈤ 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的原文是什麼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㈥ 幫我找幾篇經典的「抒情散文」或抒情短篇小說 (有追加分數)

自己寫得不知道可以不~`

第一篇:
我在等待一個只能相愛卻不能相守的人,明明知道這一開始就是個無法挽救的錯誤,卻又不可抑制的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我無法抉擇…等待這樣一個只能相愛卻又不能相守的人,我只能默默的去愛,默默的為彼此祝福。同時,我也不願你再為我擔心,再為我為難,再為我痛苦,我知道這樣對你我雙方都不好,為什麼你我都不能自私一點?哪怕就一點點,可為什麼我們都只為著對方著想,為什麼我們都忽略了自己的真心感受?
等待這樣一個只能相愛卻又不能相守的人,需要一份關愛,因為當我需要你的關懷和呵護的時候,你總不可能就在我身邊,我只能讓思念包圍著我,讓思緒引導著我,讓眼淚悄悄的流,靜靜地想你,靜靜地用心注視著你。
等待這樣一個只能相愛卻又不能相守的人,需要一份勇氣,因為我知道,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無私的,更是神聖的,在愛你的同時,我應該考慮到愛的責任,愛可以讓人得到很多很多,也可能失去很多很多,這就是愛的代價。
等待這樣一個相愛卻又不能相守的人,還需要一顆真誠和寬容的心,把所有的委屈都藏起,把所有的傷痕都隱藏起,因為我害怕看到你的眼神有任何的不如意,因為我害怕聽到你那幽幽怨怨的輕輕的嘆息,因為我害怕你有傷痛的痕跡,我可以讓自己受苦,但我不願意你受傷,那會比我自己受傷更痛苦,更難受,因為那會使我內疚的心靈,更加充滿深深的歉意。
等待這樣一個只能相愛卻又不能相守的人,我沒有後悔,就算有太多的傷痕,太多的不如意,我都會一笑而過,我不會讓你看見我受傷的心在悄悄的滴著血,我也不會讓你看見我的眼淚靜靜的流,我更不會怪你,我會讓你感受到我輕輕的祈禱和默默的祝福。
但我不要你憂傷,不要你痛苦,雖然你只能是我深深愛著的卻不能朝夕相守的人,我卻希望你每年每月都是快樂的,每時每刻都是幸福的,每分每秒都是平安的,這就足夠了,我也就放心了,我並不祈求太多,也不敢奢望太多。
等待著你這樣一個只能相愛不能相守的人,我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因為我無法拒絕你的愛,無法割捨對你的愛,我只能永遠的、靜靜的、默默的等待著你這樣一個只能相愛卻不能相守在一起的人。
記得你說過,愛一個人不容易,忘記一個人更難,是啊,愛一個人是很苦的很苦的事,為什麼我卻不能停止我的付出,想一個人是很累的很累的事,為什麼我卻不能拒絕對你的相思,等一個人是很傻的很傻的事,為什麼我卻依然執迷不悟。
我用心的等你、等你,用心的等待著你這樣一個只能相愛而不能相守在一起的人……
——看《夏洛》的感受
第二篇:
接受一件事情要更長的時間…而忘記一件事情甚至可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討厭自己總是陷在記憶里拔不出來,哪怕那些記憶是快樂的。記憶存在的價值,是被人忘卻的。如果我永遠也不能忘卻,那麼,永遠也不可能快樂…
人生若只如初見。
打下這行字的時候,有那麼一秒鍾的怔忡,過去的真的已經過去了,像流水般流過,像空氣 般消失。只是,流水經過的地方會流下痕跡,空氣存在的地方會有感覺,所以,有過去的人,是永遠不捨得忘記過去的,不管過去是如何的讓人傷心,又或者,是如何的讓人開心。
想起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一直很喜歡他,我承認我喜歡一些帶著哀怨的詞,所以,悲傷比快樂更容易感染我,我不是快樂,而是別人感受不到我的孤獨,我喜歡偽裝,偽裝成一個..堅強的我..我並不是絕頂的快樂!一直很喜歡在行使的車中伸出手來撫摸空氣,那感覺,溫潤而舒服,就像流水,可是縮回手的時候,手上卻沒有任何的痕跡,一手惘然。大概我喜歡回憶也是基於一樣的理由吧,可以意會,卻不可以言傳。
想起你說過的那句話,人生若只如初見。還有新的故事在開始著,於是就有新的開心 悲哀在開始著。只是,始終都不太明白,與其感嘆著,「人生若只如初見」,為什麼不可以好好憐取眼前的所有呢?
隨筆]忘記
第三篇:
知道了你不愛我,於是就要學會一個人要勇敢..
沒有不確定,沒有無奈,
因為沒有期待..
習慣一個人憂郁,不用討別人開心,也不用怕擔心把憂郁帶給別人
習慣一個人在夜裡流淚,不用掩飾,不用告訴別人是為了什麼
習慣一個人,不要告訴他,你想他,你愛他,無論怎樣都好
思念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寧願清醒忍痛的放棄你,也不要在愛的夢中欺騙自己..
習慣孤單,學會一個人勇敢..
這生人還是沒有你好,聽別人說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擁有..一些失去便是註定的。相信沒有你的陪伴我會生活得更豁然,快樂。因為我一天天長大。懂得摯情的含義。我,還太小,而你和我只是上天開的玩笑,即使沒有你的照顧,我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念,對理想充滿追求。
我的淚在流,我的心在痛。彷彿灑落的清秋,就這樣悄悄的進入了冬季。原來愛一個人僅僅帶來的只是痛苦的追隨。
你的手指,你的眸,我已失去逗留的機會,你的未來,你的愁。我都無法分享共有,可能屬於上帝的指示,我還是讓一切不願意隨風散去吧,待來生得菩提時,這輩子無法相距.但願來世相識。
追憶總會淡去,即使我的堅強不再萌發,我會安慰自己「荼靡不是事實,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已經散去」我一定會勇敢一點,因為信念永存——待來生再愛你。
隨筆]愛的痛

㈦ 魯迅的小說《祝福》中寫了三次祝福景象,分別有什麼作用

1、第一次,用來交代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2、第二次,用來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3、第三次,用來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

相關原文節選: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葯香。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只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末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

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於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裡。第二天我起得很遲,午飯之後,出去看了幾個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樣。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家中卻一律忙,都在准備著「祝福」。

此文出自近代·魯迅《祝福》

(7)彼此祝福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該小說通過描述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當時人們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的這一社會現狀的無動於衷和不知所措。

《祝福》是魯迅小說代表作之一。《祝福》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了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約束和制約,導致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出現。通過祥林嫂和富人們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富人的生活熱鬧忙碌來烘托祥林嫂的悲慘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和思想。

小說採用了插敘的方式展現出了魯迅的小說風格的多變性,按時間順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不是魯迅的「愛好」,這也是小說作者拋棄選擇祥林嫂身邊人特別是衛老婆子作為敘述者的原因。「我」這個角色做為敘述角度的合適點在於:有些故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要聽過來補充;有些事實直接發生在「我」的身上。

這樣,文章就會呈現三個層面的內容:有直接發生的(如有無魂靈的對話);有所見的(如祥林嫂的外貌、在魯鎮生活的情況等);有是聽來的(如阿毛故事等)。這樣的不同類型的故事組合自然會採用「現實與過去,真與虛」的方式,使文章展現出多變的敘述方式,讀起來富有跳躍感。

㈧ 祝福是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

不是。《祝福》只是小說集《彷徨》裡面的弟一篇。

㈨ 祝福是魯迅創作的什麼短篇小說,也是中國什麼的代表性作品,小說的故事及環境具有 什麼特點,

祝福是現代短篇小說也是中國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作品小說一開頭描寫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既有對陰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環境的描寫,又有對家家准備祝福的盛況的社會環境的描寫,這就揭示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境,為祥林嫂悲劇的發展,提供了背景。這是情節發展的序幕。序幕之後,首先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我」親見淪為乞丐的祥林嫂,親聞祥林嫂在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魯四老爺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會上對祥林嫂悲劇的冷淡,也表現了\「我」對祥林嫂的關懷和對當時社會的激憤,從而引起\「我」對祥林嫂\「半生事跡的片段的追憶」,展開對悲劇主體的描述。祥林嫂初到魯鎮,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沖突,這是情節的開端;祥林嫂被賣改嫁,表現出\「出格」的反抗,這是情節的發展;祥林嫂再到魯鎮,終於被魯四老爺趕出大門,這是情節發展的高潮;它與開頭的結局\「聯成一片」,便構成了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結尾一段再描寫祝福的歡樂情景和\「我」的受,這是小說的尾聲,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

㈩ 誰能找到魯迅先生《祝福》原文

原文: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葯香。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

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只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末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

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於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裡。

第二天我起得很遲,午飯之後,出去看了幾個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樣。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家中卻一律忙,都在准備著「祝福」。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

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裡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

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況且,一直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鎮的東頭訪過一個朋友,走出來,就在河邊遇見她;而且見她瞪著的眼睛的視線,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來的。我這回在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出處:出自民國時期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

(10)彼此祝福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

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文章通過祥林嫂一生悲慘遭遇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的社會矛盾以及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了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熱點內容
霸道總裁小說女主幾年後回歸 發布:2025-07-19 05:16:55 瀏覽:370
鄉村言情未刪小說 發布:2025-07-19 05:03:23 瀏覽:516
燕京四大公子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9 04:43:30 瀏覽:898
小說完本免費閱讀總裁 發布:2025-07-19 04:31:52 瀏覽:629
類似重生之孩子是你的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3:06:35 瀏覽:388
網路小說生成超級ip 發布:2025-07-19 03:06:05 瀏覽:340
古穿今女主重生娛樂圈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2:58:18 瀏覽:274
劣等人的魔劍使輕小說 發布:2025-07-19 02:48:30 瀏覽:207
霸道總裁喜歡侄女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2:26:37 瀏覽:268
世界級經典現代小說 發布:2025-07-19 02:10:47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