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莫言短篇小說讀書筆記

莫言短篇小說讀書筆記

發布時間: 2022-07-14 22:06:59

⑴ 莫言白狗鞦韆架讀後感2000字

故事講述的是中國農村幾個青年間的愛情糾葛。男主人公在闊別了家鄉十年後專程回去探望初戀情人,以表達內心的懺悔和對往日戀情的緬懷。故事本身其實並不特別,可將戀人的重逢與彼此的關懷表達得動人心魄。正如霍建起常說,生活是無奈的但誠意十分重要,人在旅途中需要彼此理解與關懷,常懷懺悔或心存感激才能夠內安理得。保留著同齡人已少有的天真與單純,這也是一份榮幸。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總是希望社會的變遷過程能少一些痛苦的傷害,而多一些希望和溫暖。或許理想主義情懷根本無法改變嚴酷的現實,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夠打動心懷理想的人們和每一顆善良的心,讓今天的人在變動的時代里留下一聲心靈的凈土。所體現的誠意與溫暖應該說是中國特色的,它不僅可以感動日本人民,同時也將感動世界。
該故事來自中國的鄉村。在「三農」問題困擾中國之際,對於那些仍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廣大中國農民來說應該說是一種精神撫慰,至少可以向他們證明我們這些城裡人還有良心;同時也請他們相信:真的不需太久,溫暖終將回到他們的身邊,中國的農村也一定不再是被愛遺忘的角落。
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在讀完這篇小說後,說「我們心裡都有最柔軟的部分期待著被觸摸」。電影《暖》改編自莫言早期的一個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熟悉了《紅高粱》風格的觀眾一時不會把這個山東漢子莫言和這部溫暖悠遠的電影《暖》聯繫到一起。對莫言自己而言,時隔多年之後,他對當初小說中的人物也有些模糊了。 但是莫言堅定地說:「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是電影的基礎。文學創作是兒子,改編的影視是孫子。」而且也正是在這部小說中,莫言第一次提出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文學地理概念。
看完了莫言的小說《白狗鞦韆架》了,只覺得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冷暖人生讓我想起來還會微微一顫。女主人公叫「暖」多好的一個名字啊,暖,是人生太多的無奈,太多的冷意 ,有太陽照著的愛-----暖!人生沒有如果如果小武生帶暖離開這總也望不到頭的山村;如果井河堅守著自己的承諾;如果暖沒有摔斷自己的右腿。那麼,一切將是多麼美好,人生也必然會是另一番景象。暖是全村最美的女孩兒,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想暖做自己的新娘。包括井河,自然也包括那從小就愛欺負她的啞巴。暖喜歡唱戲,在省城來的表演活動中結識了小武生,她對小武生的痴迷就像井河對她一樣。可到底也沒有人能明白,那是不是真愛,只知道小武生能幫暖成為城裡人。結果呢?暖的夢碎了,小武生走了,只剩下一面鏡子,照出了暖的美麗,卻照不出她內心的苦楚。如果那時的天是黑黑的,那麼井河的關愛就是黑暗中的一點光明,即便是意外的發生令暖不再像以前那麼自信,也不能阻止她毅然地丟掉了小武生送的鏡子,享受著井河給予的種種。然而,井河的離開卻給了暖矛盾的心境,在漫長的等待中暖放棄了希望,將那些不知真偽的甜言蜜語撕得粉碎。於是,天陰了,下雨了。不知道雨是什麼時候停止的,只知道那時的啞巴是暖人生中的一絲晴空。於是,她丟掉了那雙皮鞋,至少那時她毅然丟掉了,只是啞巴明白,這一次暖不能真的忘卻。十年後的重歸故里對井河而言是一種真正的忘卻,「不回來就不能真的忘卻」,暖說出了井河多年想說而不敢說的,而對暖來說,那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生活不會再翻起絲毫漣漪。如果你看到暖還會縷縷發髻,整整衣裝,那些都只是對往事的尊重因為人生沒如果,生命不堪回首。
詩意情節讀解人性
一.井河與暖盪鞦韆,暖問井沙:「你看到什麼?」井河說:「麥地和曬穀子的人。你呢?」暖說:「我看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門。」
一句年少懵懂的玩笑話,就足以看出兩個人當時不同的心境,暖的心態代表了整個時代的一類將變成「城裡人」看成人生的終極目標的年輕人的心態。而井河的質朴就更加突出了暖的這一點。
二.暖坐在鞦韆上,頂著井河送的紅頭巾,幸福的笑著。紅頭巾在風中飄盪著,很美,可也就這樣美麗的飄落。
三.空鏡頭:雨中掉落的鞦韆架。
明朗的天空下起了連綿的陰雨,斷損的鞦韆架在雨中搖曳,這一次破碎的不只是鞦韆架和暖的腿,也不是夢想與愛情,是生活、是生命、是追逐一生都不能達到的慾望、是看似溫暖而冷到絕望的命運歷程。
四.井河從城裡寄來的皮鞋。
這是暖曾經幾度要求父親給予,而不能達成的心願,當暖在失去一切,包括自己的右腿時,卻收到了這雙皮鞋,或許初識給讀者的是一種對過往的祭奠,對初戀的懷念。然而,隱藏下的卻是莫大的人生諷刺,我們又怎能相信失去健康的雙腿,換來的卻是渴望已久的皮鞋,失去了曾經得海誓山盟,換來的卻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失去了夢鄉的追逐,換來的只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五.暖將自動傘還給了井河,說:「你不回來就永遠不能忘卻」。
的確,井河的還鄉是帶著悔意的,可不能原諒的是他從沒有企圖堅持或改變些什麼,而今的一切,對他而言,只是寬恕自己的借口。如果說《人生》中的高加林是追逐改變命運,犧牲愛情的典型,那麼至少他迷途知返,盡管事情也已就不能改變,但至少不會變得更糟。十年了,不回鄉就不能忘卻,可回鄉了,眼前的物是人非又怎能忘卻,對於井河、對於暖。
一個滿懷傷感的追朔讓我們看到了兩個不同的男人,一個是表面光鮮,一切都值得羨慕的,卻丟失了最珍貴的感情;一個是殘缺的,卻保全了最美的人生。這個從一開始就不曾引起觀眾警覺的角色卻深深地震撼了我。當暖戀著小武生時,他拚命的追趕暖,他表面上的惡意都只是為了給暖送去新鮮的鴨蛋;當暖戀著井河,他每天痴痴的等待郵差,只是為了暖臉上那一個為了別人的微笑;當他把一切的一切都給了暖時,卻不曾自私地想完全的佔有她,無論自己有多麼的心痛,他都毅然要將暖和女兒還給井河。看到這里,即便是鐵打的人兒也會淚潸潸了。或許而今世界太少這樣的真情了吧。啞巴雖丑,可他的內心卻清澈的像一汪泉水;啞巴雖啞,卻用真誠的情感表達出了人生的全部美好;啞巴雖笨;卻用勤勞的雙手給暖了一個幸福的家。上蒼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啞巴在他不能言語的缺憾人生里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並如視珍寶。他的勇敢、真誠喚起了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動。
小說雖然看完了,可人生的感悟還有太多太多說不清的零零總總。

可以採納我吧.............................

⑵ 莫言作品的讀後感

最近在讀一本莫言的新長篇《蛙》,這篇小說是一部徹徹底底以「人」為主題的小說,獲得了第八屆矛盾文學獎。
故事發生在山東省高密東北鄉,這是莫言許多小說中一貫用到的場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復雜的鄉村醫生,她一生坎坷的命運貫穿了整部小說。「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時她曾與父親勇闖平谷;因男友逃到台灣惹上了一身罵名;在年輕時她曾是計劃生育國策的支持和執行者;人到老年時她面對「我」的超生卻睜隻眼閉隻眼。
除了「姑姑」,小說還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獅子」年輕時也曾是計劃生育的堅決支持者和執行者,但嫁給劇作家「我」之後,始終受著膝下無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壓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務」,並成功得子。在形勢的巨變下,「小獅子」從計劃生育國策的執行者搖身一變為「違抗者」,其間經歷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巨大壓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膽是「計劃生育」政策盲目執行下的犧牲品,也可稱之為是「傳宗接代」傳統思想的犧牲品。莫言在小說中用幾近殘酷的筆觸詳細描寫了王仁美和王膽的死,給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斷麻利、鐵面無私的形象,同時也試圖詮釋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輕時的豪言壯語與年老時的唯唯諾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變化中闡釋了生命的堅韌與堅強:生命的堅強與脆弱會因環境而變,因此人性的諸多因素也並非一成不變。
整部小說的結構也較為獨特,由四封長信和一個九幕話劇組成。四封長信分別代表了四個時代,每一封信都是一個時代的隔離帶。書信體的敘事方式給小說的表達賦予了更廣闊的空間,利於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給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礎。九幕話劇《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補充和升華莫言在小說中暗示了其標題:以「蛙」為書名,極有隱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媧」,「媧」是古之神女,化萬物者,書名是整部小說的主旨和濃縮。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說,《蛙》對人性的剖析與批判更為深刻,對社會的剖析也一針見血。通讀小說,我們能感覺到作家雖然始終在寫家鄉的故事,卻已經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類或人性的角度去寫「人」,我想這應該是許多小說作家應追求的目標

⑶ 急急急。求莫言小說的讀書筆記(句子摘抄)3000字!非讀後感!

摘要: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的一個抗日故事。這種民間立場首先體現在作品的情節框架和人物形象這兩個方面,莫先生的《紅高梁》張揚的個性的解放精神——敢說、敢想、敢做。關於抗日戰爭歷史的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學中並不少見,但莫先生的這部小說與以往的革命歷史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虛擬家族回憶的形式把全部筆墨都用來描寫由土司令余占鰲的民間武裝,以及發生在高密東北鄉這個鄉野世界中的故事。 戰爭 「《紅高粱》是我又愛又恨的產物,我對我的故鄉一直持有這種矛盾的態度。我對故鄉人的愛、對紅高粱的愛轉換成批判和贊美,我對故鄉人的恨、對紅高粱的恨轉換成贊美的批判。批判的贊美和贊美的批判是我對人生對作品的態度。這種態度灌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間中並成為作品的靈魂,所遇,這作品就會出現紛繁多彩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 這部小說的情節是由兩條故事線索交織而成的,主幹部分寫民間武裝伏擊日本汽車隊的起因和過程,二是寫余占鰲與戴鳳蓮在抗擊日本侵略時期的愛情故事。前一條抗日故事的線索,寫戴鳳蓮家的長工羅漢大爺被日本人殘酷的剝皮致死,余占鰲憤而拉起土匪隊伍在膠平公路邊上伏擊日本汽車隊伍,發動了一場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參加的民間戰爭。整個戰斗過程體現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歷史戰爭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將其還原成了一種自然主義式的生成斗爭。後一條愛情故事線索中,余占鰲在戴鳳蓮出嫁時做的轎夫,一路上試圖與她調情,並率眾殺了一個想劫花轎的土匪,隨後他在戴鳳蓮回門時埋伏在路邊,把她劫進高粱地苟合,兩個人由此開始了激情迷盪的歡愛,接下來余占鰲殺死戴鳳蓮的麻風病丈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成為她的地下情人。我們不難看出這兩條故事線索中,始終凸顯出來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民間激情,它包容了對性和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羈的野性生命力為根本。這顯然逾越了政治意識形態的限制,對民間世界給與一種直接的觀照與自由的表達。概括的說《紅高粱》在情節構成上是依照了民間自身的主題模式,盡管它的講述都是民間世界中強悍生動的暴力內容。 要進入紅高粱小說的藝術世界,首先會遇到那恍成血海的紅高梁,會看到作者在各種情境下以各種色彩描繪著紅高粱的形象。在我看來「紅高梁」是一個巨大的整體象徵,它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整部作品基本精神門戶、路標和鑰匙,它又是作者全部創作沖動的契機和興奮點所在。我們在最初很容易把他看作是一種常見的托物擬人的比喻和陪襯式見證,如小說所寫「每穗高粱都是一個深紅是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個壯大的集體,形成了一個大度的思想」�那股彌漫田野是腥甜味浸透了我父親的靈魂,在以後更加激烈殘忍的歲月里,這股腥甜味一直伴隨著他。但是,我們繼續讀下去會發現,它遠不是一般的托物擬人,也非寄寓抽象意義的物件。且看「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濕的高粱在霧洞里憂郁的注視著我的父親,父親也虔誠的望著他們。「父親」恍然大悟明白了它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它們根扎黑土,受日月精華,得雨露滋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里,紅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作為一股不可忽視是積極能動的力量,參與和滲瀝在作品中。把一切的人和物粘和貫通為一體。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全部理解這「活物」的象徵究竟是什麼。到了作者寫戴鳳蓮之死時的詩意鬱勃、想像飛騰的筆墨,我們頓然感受到紅高粱象徵的深厚蘊底。作者寫到「奶奶聽到了宇宙的聲音,那聲音來自一株株紅高粱……奶奶覺得天與地、與人、與高粱交織在一起……所有的憂慮、痛苦、緊張、沮喪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的打在高粱是梢頭�在黑土上紮根開花,結出酸澀的果實,讓一代又一代承受……」 與此相關的是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除去了傳統意識形態對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我爺爺出場的余占鰲寫成了身兼土匪頭子和抗日英雄的兩重身份,並在他的性格中極力渲染出了一種粗野、狂暴而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間色彩。在紅高粱中余占鰲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點和英雄氣概都未經任何政治標准加以評判或矯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實還原出了民間本色。這些特點也同樣體現在對於「我奶奶」戴鳳蓮和羅漢大爺等人物刻畫中。比如我奶奶那豐滿鮮活的女性形象,她卻溫熱、豐腴、潑辣、果斷,羅漢大爺的忠誠、堅忍、不屈不撓的農民本性,及「我父親」小豆官的莽撞沖動的脾氣都有一種民間放縱和生氣充盈其中。由於敘述者把這些人物都作為自己的家族長輩來寫,就又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以前革命歷史故事少有的任性與平易之感。這就使得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親和方面,都非常鮮明的表達出了一種真正向民間崇尚生命力與自由價值取向。小說里所描寫「我爺爺」的殺人越貨、「我爺爺」和「我奶奶」野地歡愛,以及其他人物種種粗野不馴的個性和行為,才能那樣自然地創造出一種強勁與質朴之美。 《紅高粱》在現代歷史戰爭題材的創作中開辟一個鮮活生動的民間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說,這部小說的用意並非是歷史戰爭,而是作者對民間自由自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贊美。敘述者在小說開頭有一段充滿激情的感嘆,極力贊美他的故鄉,贊美他的那些豪氣蓋天的先輩,並稱先輩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英勇悲壯「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孝子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這種感嘆貫穿在整部小說中,而且越加變得濃烈感人,無疑作家是把民間作為理想是生活狀態。民間是自由自在的無法無天的所在,民間是生機盎然是熱情奔放是狀態,民間是輝煌壯闊溫柔醇厚的精神,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敘述者以這樣一種民間理想狀態來對比現實生活,卻發現這種狀態只是過去時態是存在,高密東北鄉的英雄劇全都在上演在已經逝去的時間中,這不能不令他感到遺憾,不能不令他屢屢發出文明隱含種性退化的感慨。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把民間世界認同為一個理想狀態。事實上也會使描繪其中粗鄙丑惡的一面變得自然起來,像紅高粱中有關人物粗俗性格的刻畫,有關殘酷殺戮,特別是剝人皮那個自然主義式的血腥場面的描寫,都以刺激的暴力展現出與作品整體相和諧的美感。但是在根本上,這種傾向反映了民間世界與生俱來的粗鄙文化形態。只不過這種傾向在紅高粱中還能因為作者飽含的藝術理想而保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度,依然有利於體現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

⑷ 莫言的作品《春夜雨霏霏》讀書筆記

【◆】【你好】【◆】
.
夜之心聲 ——讀莫言《春夜雨霏霏》
.
讀到莫言的處女作《春夜雨霏霏》。這個作品,也稱得上是莫言中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小說差不多九千字,近乎中篇了,寫的是一位年輕的妻子,在結婚兩周年紀念日之夜,深切思念守衛在海島上的丈夫的故事。內容並不復雜,寫得卻十分曲折動人!這當然是個愛情故事。

1981年的時候,莫言還只是一個在河北黃縣山區服役的解放軍戰士,愛好寫作,多次投稿失敗,最後,一篇《雨夜情思》打動了河北保定市《蓮池》編輯部的老編輯毛兆晃,可謂慧眼識英雄,在老編輯的悉心指導下三易其稿,終於改名《春夜雨霏霏》發表在1981年第5期《蓮池》雙月刊上。從此,老編輯經常帶他去深入生活和參加一些作品研討會,於是,莫言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31年後,探尋莫言的創作軌跡,《春夜雨霏霏》無疑是他的處女作。處女作或許不像成名作,也不一定是代表作,但可以肯定,一個作家的處女作,必定傾注了他(她)當時最美好的生活積累和最具表現力的才華。從中可以窺探作家最本質的創作思維方式和運用語言文字的特點。《春夜雨霏霏》採取了女主人公蘭蘭獨白的敘述方式,這是小說中比較有難度的一種敘述方式,一個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和錯雜多變的思維活動,非有能放能收的駕馭控制力和出人意料的構思鋪排不可!這就需要作者在敘述中,調動有效的心理節奏,讓意識流有時如汩汩泉水,有時如滾滾浪濤,有時如連山逶迤,有時如鷹飛沖天,有時又如魚翔淺底……總之,抓得住腦海中一切變幻的印象和意象,編織成一幅活色生香的美麗畫卷,一步步展示給讀者,一陣陣扣動讀者的心弦。

蘭蘭不僅是位感情豐富細膩、愛情專注熱烈的好姑娘,而且是個理解丈夫的好妻子、孝敬長輩的好媳婦。兩年前的三月初三,那個新婚的春夜,霏霏的細雨是甘霖,「咱倆就像兩滴水一樣合在了一起」;今天又是三月初三,也是個「飄灑著霏霏的春雨」的晚上,蘭蘭十分自然、十分深切地思念起戀愛了漫長五六年,蜜月只歡度了20天,一別又兩年的丈夫,「兩年是二十四個月,一年是三百六十天哪!」,真是天天在思念,今夜更難眠,只有「靜坐在窗口」想著妹和哥「那些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事。於是,想哥「說我的臉像玉蘭花瓣一樣曬不黑」,摩挲著哥送給我的「光潔晶瑩的卵石,五光十色的貝殼,奇形怪狀的海螺」;哥兩年中月月來信,一共二十四封,「我反復反復地看,重重疊疊地吻」,讀信「我就像坐在你面前聽你娓娓而談一樣」,那海上的大風,機房的救險,幫戰友治病,用家鄉土種出來的大冬瓜……你愛島是愛祖國,愛祖國的人才值得我愛啊!不由得又想起結婚那天「你騎著自行車接我」,時不時回頭看我,竟摔進了溝里,可心情更愉快,小雨迎面飛來,「飛到眼裡眼睛亮,飛到口裡心裡甜」。一路看來家鄉美,你「會吟詩作畫」,現在我倆的結婚照就貼在你畫的《小島煙霞》里,望著它,我向你匯報抗旱,操持家務……啊,天就要亮了,聽著那雨點兒,「像傾聽著海島上潮汐的漲落,像傾聽著你穩健有力的心跳,像傾聽著縹緲中傳來的音樂」。字里行間,心聲如歌!
.
↑以上內容引用自網路一下↑僅供參考↑
.
如果你認為我的解答對解決你的問題有幫助.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⑸ 莫言寫的(我的老師) 讀書筆記 100字左右

讀莫言的《我的老師》,幾位老師中,令作者印象深刻的一位是丁老師,因為她為作者奠定了堅實的語文基礎;還有一位王老師卻是令他終身難忘的,因為這位王老師觸碰到了作者孩童時代的心靈,當周圍的人都選擇將作者歸類為壞學生時,這位王老師卻能通過一件小事情發現不一樣的作者,發現他心裡的愛。我相信,也許正是由於這一份相信才激發出了作者更多的愛和向上的力量。

熱點內容
男主異界重生小說廣告視頻 發布:2025-07-20 19:44:36 瀏覽:615
先孽後甜的小說總裁文 發布:2025-07-20 19:35:27 瀏覽:493
小說都市偷香賊下載 發布:2025-07-20 19:27:04 瀏覽:575
女世子小說原著結局 發布:2025-07-20 19:25:05 瀏覽:357
四月言情小說集txt 發布:2025-07-20 19:20:02 瀏覽:709
言情小說男主叫秦牧 發布:2025-07-20 19:18:41 瀏覽:550
有聲小說都市情感 發布:2025-07-20 19:03:48 瀏覽:835
初中時期紙質黑道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0 19:01:34 瀏覽:301
主角林楓女主蘇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20 19:01:31 瀏覽:468
免費小說傅少的冷情嬌妻 發布:2025-07-20 18:52:46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