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短篇小說介紹簡介
『壹』 歐亨利簡介,歐亨利短篇小說有哪些,名人故事
歐·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葯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宏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1-2]
中文名 歐·亨利(威廉·西德尼·波特)
外文名 O.Henry、William Sidney Porter(後用 William Sydney Porter)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
出生日期 1862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 1910年6月5日
職 業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主要成就 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
《哈格里弗斯的兩面性》 短篇小說 1902
《改過自新》 短篇小說 1903
《警察與贊美詩》 短篇小說 1904
《白菜與國王》 小說集 1904
《麥琪的禮物》 短篇小說 1905
《四百萬》 小說集 1906
《藝術良心》 短篇小說 1907
《城市之聲》 短篇小說集 1908
《最後一片葉子》 短篇小說 1908
《命運之路》短篇小說集 1909
《紅毛酋長的贖金》 短篇小說 1910
『貳』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1、《麥琪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2、《警察與贊美詩》
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3、《最後一片常春藤葉》
是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創作於1907年的作品。小說講述了老畫家費曼為了使患肺炎的年輕女畫家蓮安獲得生的希望,在一個夜晚冒著暴風雨在牆上畫上了最後一片常春藤葉,因而不幸罹患肺炎去世的故事。全文語言幽默,結構巧妙,特別是結尾出人意料,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4、《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帶傢具出租的房間》中的男主人公和他找尋的女孩不僅死在了同一個房間中,甚至選擇了相同的方式,也許有人會說,在這樣的房間中,煤氣自殺最為方便,是自殺的首選。但是,我們仍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這樣的一種看似偶然的巧合在歐·亨利的安排下,似乎處於意料之外,又處於情理之中。而在小說中導致悲劇的結局的重要因素,我想女房東起著一定的作用。女房東為了出租房間,不惜欺騙男主人公,這不得不看做是資產階級自私的丑惡嘴臉的一種體現。
5、《愛的犧牲》
該小說中,主人公們用彼此純潔的心靈、真摯的情感和崇高的犧牲精神給予了愛情最美麗的詮釋,盡管他們的努力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生活和藝術之間的矛盾,但卻讓對方看到了相互為愛的付出,看到了彼此愛情的忠貞。生活的貧窮和捉襟見肘並沒有磨滅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仰,表面上看,夫妻雙方雖然都放棄了自己的摯愛追求,但彼此之間純真、炙熱的愛情卻得以進一步升華。
『叄』 歐亨利短篇小說
介紹:歐·亨利是20世紀初美國傑出的短篇小說大師,有「美國的莫泊桑」之稱。本書收有他的主要作品四十多篇,其中《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一片藤葉》等篇目一向被見為短篇經典,並被收進各種教材,均為膾炙人口的佳作。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真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他於一八六二年九月十一日生於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的家庭。從十五歲開始,歐·亨利就在他叔公的葯房裡當學徒,工作了五年,後來由於健康關系需要更換環境,便到得克薩斯州一個朋友的牧場上做了兩年牧童。遼闊的西部草原和粗獷的牧人生活,給了歐·亨利深刻的影響。他和莫泊桑,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小說特點: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限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揭露金錢萬能、惟利是圖的社會罪惡,描繪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艱門辛,贊美了他們的人性美,反映了作家對健康人性和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從此振作民眾精神,醫治社會痼疾。而對「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巧取豪奪、利慾熏心予以無情的揭露和鞭撻。作者從社會生活的側面,選取極富表現力的生活場景,以奇特的構思、調侃的口吻表現他那個時代的風貌。
『肆』 歐亨利的簡介
歐·亨利(英語: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筆名歐·亨利,或譯歐·憨瑞,美國小說家。
歐·憨瑞的人生十分坎坷,雖出身醫師家庭,但幼年家境貧寒,曾想當畫家,後曾任葯劑生、牧人、廚師、照顧服務員、樂師、歌手、演員、記賬士、地政局書記、記者、編輯、銀行出納員等,因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寫作,
而後因在銀行供職時的賬目問題而入獄,服刑期間由於經濟困難,以「歐·憨瑞」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說,情節大多出人意料,故引起廣大歡迎。假釋後,成為專業的作家。
歐·亨利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長篇小說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表現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語言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即「歐·亨利式結尾」)而聞名於世,
以其眾多巧妙、幽默的作品而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成為美國文學獨樹一幟的極短篇大師,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和「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歐·亨利與居伊·德·莫泊桑和安東·契訶夫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4)歐亨利短篇小說介紹簡介擴展閱讀:
歐·亨利的小說最顯著、最為人熟知和稱道的特點是結尾出人意料(即「歐·亨利式結尾」)。他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將某一方面著力描寫。這些描寫與主題是密切相關的,但並沒有觸及最重要的事實,最重要的事實只用一兩筆帶過,讀者難以看出他埋下的伏筆。
到故事結尾處,筆鋒一轉,寫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這時,讀者再回想一下整個小說,會為歐·亨利的構思的精妙而拍案叫絕。他的這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是獨具匠心的,但並非挖空心思才想得出來的。
歐·亨利的寫作不以任何作家為楷模,但他受到了莫泊桑和馬克·吐溫的影響。他常讀莫泊桑的作品,「歐·亨利式結尾」就是受到莫泊桑的《項鏈》等極短篇的啟發而形成的。
他的幽默和誇張深受當時大量流行的幽默刊物的影響,其中幽默小說和諷刺小說的集大成者就是馬克·吐溫。他創作時並不考慮什麼創作的規矩,怎樣想來就怎樣寫。然而,他的寫作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供讀者消遣」。
也許是出於這個原因,還沒有哪位評論家說過歐·亨利曾「深受」某某作家的影響,他的小說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才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伍』 歐亨利 短篇小說
1、《麥琪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
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2、《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
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警察」和「贊美詩」在標題中雖然是形式上對等排列,但作為支配人類生存選擇的兩股力量是不對等的。在警察與贊美詩的二元對立中,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政權永遠支配著和控制著以「贊美詩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該作品描寫一位老畫家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窮學生畫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
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並且其病情越來越重。作為畫家的她,將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於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作為她的朋友蘇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愛取笑人的酒鬼,終日與酒為伴。
畫了近四十年的畫,一事無成,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但是他對這兩位年青的畫家卻是照顧有佳。他聽到了此事後,便罵了一通,但仍無計可施。
然而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盡管屋外的風颳得那樣厲害,而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但它仍然長在高高的藤枝上。
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樹上,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
可是故事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真相才剛剛打開:原來是年過六旬的貝爾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了畫上最後一片藤葉,因著涼,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傑作。
4、《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一對在紐約一起長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鮑勃和吉米·威爾斯,他們在鮑勃即將啟程去西部冒險的時候,約定20年後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再次見面。
20年來,他們誰也不曾忘記過這個約定。鮑勃從西部不遠萬里來赴約,支撐他的是只要對方還記得這次約定,那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對於鮑勃來說,吉米永遠都是最忠實、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後再見面時,等待他們的不是重逢的喜悅,命運卻把他們分別放在了法律天平的兩端,鮑勃是警方正在通緝的要犯,而吉米卻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鮑勃」的警察。
對於吉米來說,究竟是繼續保持對摯友的忠誠,還是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該小說通過這兩個青年20年後重逢之際所發生的意外變化,反映了美國19世紀後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遷。
5、《紅毛酋長的贖金》
《紅毛酋長的贖金》,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文章講述了一個綁架的故事。
「我」與比爾在一個名叫頂峰鎮的地方,綁架了這個鎮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澤多塞特的獨子,「我們」原想靠他去敲詐埃比尼澤;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捉弄人,一開始,「我們」三個扮印第安人玩,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捉弄人,還把其中一個人弄傷了,讓比爾差點成了精神崩潰者。
最後「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澤的家,可後來「我們」卻被埃比尼澤給敲詐,實在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著個孩子,最後的結果,「我們」把孩子送回去,並且給了他父親250元。
『陸』 歐亨利短篇小說有哪些主要內容
有《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愛的犧牲》、《紅毛酋長的贖金》等。
1、《麥琪的禮物》
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
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4、《愛的犧牲》
該故事講述了一對貧窮卻熱愛藝術的年輕夫妻,為了成全對方不得不放棄各自摯愛的藝術追求的感人故事,同時展現了19世紀美國草根階層生活的艱辛。
喬和德麗雅是一對從事藝術的年輕夫婦,此時的他們正面臨現實生活的貧窮和是否繼續藝術之路之間進行抉擇的窘境。
因源於彼此的深愛,妻子德麗雅主動放棄了藝術,瞞著丈夫在一家洗衣房當女工以支持他能夠在藝術上繼續深造;而丈夫喬也為了妻子德麗雅能夠繼續教音樂,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藝術之路,在同一家洗衣房當修理工,希望以此來支撐家庭的經濟支出。
該小說中,主人公們用彼此純潔的心靈、真摯的情感和崇高的犧牲精神給予了愛情最美麗的詮釋,盡管他們的努力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生活和藝術之間的矛盾,但卻讓對方看到了相互為愛的付出,看到了彼此愛情的忠貞。
生活的貧窮和捉襟見肘並沒有磨滅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仰,表面上看,夫妻雙方雖然都放棄了自己的摯愛追求,但彼此之間純真、炙熱的愛情卻得以進一步升華。
正如該小說的篇名所描述的那樣,愛是需要有犧牲的,只要彼此間有真愛,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也正是因為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能夠相互理解,才能夠互相體貼,才能夠讓愛情永恆。
5、《紅毛酋長的贖金》
講述了一個綁架的故事「我」與比爾在一個名叫頂峰鎮的地方,綁架了這個鎮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澤多塞特的獨子,「我們」原想靠他去敲詐埃比尼澤;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捉弄人,一開始,「我們」三個扮印第安人玩,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捉弄人,還把其中一個人弄傷了,讓比爾差點成了精神崩潰者。
最後「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澤的家,可後來「我們」卻被埃比尼澤給敲詐,實在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著個孩子,最後的結果,「我們」把孩子送回去,並且給了他父親250元。
『柒』 歐亨利簡介、作品、評價
歐·亨利簡介:
歐·亨利(英語: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時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含淚的微笑」是歐亨利小說的創作風格,是作品喜劇形式和悲劇內涵的有機結合·"微笑"是其喜劇形式。 他少年時曾一心想當畫家,婚後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寫作。後因在銀行供職時的賬目問題而入獄,服刑期間認真寫作,並以「歐·亨利」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引起讀者廣泛關注。他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長篇小說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巧,風格獨特,以表現美國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語言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即「歐·亨利式結尾」)而聞名於世。
歐·亨利作品
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其主要作品如下:
人物評價:
1、正面
歐·亨利的成功主要在於他善於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場面,在一個個生活的片斷里,處於兩難中的主人公必須面對抉擇,這時不僅能集中刻畫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歐·亨利具有把情節剪裁得恰到好處的本領,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內達到一種思想與藝術相結合的完美效果,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而這也正是短篇小說成功的關鍵。
2、反面
有的外國評論家曾說過:「(歐·亨利的小說)不要真實性,沒有道德意識,沒有人生哲理。」——不過這種說法被多數評論家所否定。當時有人批評他的「歐·亨利式結尾」讀多了就沒意思。——不過這種說法也被多數評論家所否定。
有人認為他的小說寫的淺薄。有人說:「在歐·亨利的所有小說中 ,找不出一個寫得真實的人物。」歐·亨利對自己的小說也不滿意,一次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過:「我是個失敗的人。我的小說究竟如何呢?老實說,我並不滿意。我就害怕人們說我是什麼『名作家』。」
『捌』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的內容簡介
他還有一部分短篇是描寫騙子的。歐·亨利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示了生活中的真理;歐·亨利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凄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贊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這是網路的。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短篇小說之一,描寫了一對恩愛的夫妻在聖誕節前一天互贈禮物。他們為了能送給對方最好的禮物,分別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結果事與願違,兩人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但同時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愛。小說告訴人們要尊重他人的愛,學會去愛他人。
歐·亨利代表作還有小說集白菜與皇帝、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警察與贊美詩、愛的犧牲、帶傢具出租的房間、最後一片葉子等名篇都使他享譽世界。
這是教育網的。
『玖』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的內容簡介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彩色插圖本)作者歐·亨利是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他的小說構思獨特、情節曲折、語言詼諧,「歐·亨利式的結尾」往往出人意料。
『拾』 歐亨利作者的簡介是怎樣的
歐•亨利是美國傑出的小說家,他以新穎的構思、詼諧的語言、懸念突變的手法表現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社會,開辟了美國式短篇小說的途徑。他的作品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
歐•亨利的真實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於一八六二年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鎮一個醫師的家庭,十五歲在家鄉一家葯店當學徒,一八八二年去西部得克薩斯州牧場當了兩年牧牛人,後調換過不少職業,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和得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第一國民銀行的出納員。一八八七年他和阿索爾•艾斯蒂斯結婚,生有一女。在銀行工作期間,波特曾買下一家名叫《滾石》的周刊,發表了一些諷刺性的幽默小品(其中一部分收在本書題為「滾石」的集子里)。十九世紀末,美國西部銀行的工作制度不很規范,波特供職的銀行短缺一筆現金,波特為了避免受審,隻身離家,流浪到中美洲的宏都拉斯。一八九六年,他獲悉妻子病危,冒險回國探視。一八九七年妻子病故,波特本人於次年四月被捕,關進俄亥俄州監獄。
監獄當局考慮到波特具有葯劑學的知識和工作經驗,便派他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工作之餘,他開始認真寫作,以稿酬所得貼補獄外女兒的生活費用。一八九九年,他在當時頗有影響的雜志《麥克盧爾》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署名「歐•亨利」。
這個筆名,一說是獄中醫務室所用一部法國葯典作者的名字,一說是某個監獄看守的名字,不管怎麼說,署名「歐•亨利」的作家立刻引起了讀者的注意和出版界的興趣。
一九○一年,歐•亨利因表現良好,提前獲釋。一九○二年。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與紐約《世界報》簽訂合同,每周提供一個短篇,同時還為別的報撰稿。正當他的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候,健康狀況卻開始惡化,加上第二次婚姻不幸,他開始酗酒,終於心力交瘁,於一九一。年六月五日在紐約病逝。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將近三百個短篇和一部長篇小說。一九。四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以虛構的拉丁美洲安楚里亞共和國為背景,揭露了美國冒險家推行殖民主義掠奪政策的行徑。小說里的維蘇威果品公司影射臭名昭著的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享有無上特權的「國中之國」,為了壓低當地的香蕉出口稅,攫取超額利潤,不惜發動叛亂和軍事政變,撤換不俯首聽命的政府。作家在這部小說里展開了幾條並行的線索,試圖描繪出一幅廣闊的畫卷,但章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很緊密,作為幾個短篇也可以單獨成立,這正是作家獨特的藝術手法的自然流露。除《白菜與皇帝》外,《平均海拔問題》、《「醉翁之意」》、《雙料騙子》等一些短篇,也以拉丁美洲生活為題材,異國情調濃郁,別有風味。
歐•亨利的一部分短篇小說是描寫美國西部草原和牧牛人生活的,主要收在以《西部的心》為題的集子里。作家時常引用吉卜林的一句話:「西方是西方,東方是東方,它們永不會相遇。」但他的用意不同於那個美化帝國擴張的英國詩人。歐•亨利所說的西方是指廣闊自由、富有浪漫氣息的美國西南各州:東方則指以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為中心的工業發達的東北各州。在作家心目中,西部受到的資本主義文明的侵蝕不那麼明顯,人們純朴、勤勞、正直、勇敢、充滿朝氣和活力,還沒有沾上資產階級惟利是圖、爾虞我詐的惡習。《索利托牧場的衛生學》寫了一個身敗名裂的賭徒從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大城市來到草原,通過勞動和接近大自然,重新獲得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在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中佔有較大比例、值得重視的是描寫美國大城市,尤其是紐約生活的作品。作家一生坎坷,常與社會底層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相處,對他們懷有深刻的關愛,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在歐•亨利筆下,柏油馬路和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大城市是陰森沉默、冷酷無情的龐然大物,「人們說它鐵石心腸,說它沒有惻隱之心,人們把它的街道比做蠻荒的叢林和熔岩的沙漠」,但在這高樓大廈的森林裡,在不毛的柏油路上,卻出乎意料地長出瑰麗的人性花朵,作家尋覓並找到了獨特的傳奇——描寫愛情、友誼、自我犧牲、美麗心靈和崇高感情的傳奇。《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的常春藤葉》等篇就是久負盛名、膾炙人口的描寫紐約小人物的作品。作家把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為主的集子題名為《四百萬》,原因在於當時某些作家認為構成紐約社會基礎的是四百個「上流人物」,只有他們才舉足輕重,歐•亨利卻認為應當給予注意的不是四百個利慾熏心的資本家,而是四百萬紐約的普通老百姓。
歐•亨利有一部分作品是描寫騙子的。他採用說書入的形式,由傑甫•彼得斯用嬉笑怒罵、憤世嫉俗的調侃語氣敘說故事,說明資產階級社會無非是個爾虞我詐、黑吃黑的騙子社會,不少道貌岸然的「上流人物」只不過是成功的高級騙子,政界要人賣官鬻爵,金融巨頭巧取豪奪都是常事,甚至一則徵婚廣告也可用來斂財;創辦所謂慈善事業更是設騙摟錢的妙計(《慈善事業數學講座》)。《我們選擇的道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的規律,說明強盜和金融資本家本質上並無不同。攔路打劫的匪徒和操縱投機的資本家都不擇手段,不惜置對手於死地。
歐.亨利是位風格獨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風趣,詼諧機智,文筆簡練,描寫生動。他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近似漫畫的筆觸勾勒人物,從細微之處抓住特點,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揮灑自如、左右逢源,使筆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在處理小說結尾方面,歐•亨利顯示了驚人的獨創性。「歐•亨利式的結尾」在美國文學中負有盛名。他先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透露一些情況,作為鋪墊,埋下伏筆,但對最重要的事實卻一直秘而不宣,結尾時峰迴路轉,豁然開朗,產生了意料不及、畫龍點睛的效果,向讀者揭示了整個故事的意義和人物性格及行為的全部真實,使讀者在驚愕之餘,不禁拍案叫絕,不能不承認故事的合情合理,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
歐•亨利的小說結尾固然精彩,開頭也出手不凡。作家的風趣幽默、輕松活潑的開場白多與比喻聯想、引經據典、人物刻畫、抒情議論交融在一起,特別是能把抒情和闡理加以有機地結合。使讀者精神為之一振,急於知道下文。
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認為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如能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一致,翻譯就可以說是成功的,奈達還主張翻譯所傳達的信息不僅包括思想內容,還應包括語言形式。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義,緊扣原作,在不損害漢語習慣的前提下,進行「功能對等」的轉換,爭取達到形似神似,希望讀者一看就能領略原文意蘊,欣賞原著的魅力。
作家經常運用俚語、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美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由大量移民組成,歐•亨利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詞彙,並引用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典故。《供應傢具的房間》一篇中提到貧窮的房客們時說:「他們的葡萄藤是攀繞在闊邊帽上的裝飾;他們的無花果樹只是一株橡皮盆景,」這里就引用了《聖經》的典故,《列王紀上》有「所羅門在世的日子……猶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葡萄樹和無花果樹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徵。遇有這類情況,譯者作了一些必要的注釋,希望有助於讀者閱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拙譯兩卷本《歐•亨利小說選》和一卷本《歐•亨利短篇小說選》,並於二零零三年出版《歐•亨利小說全集》,頗受讀者歡迎,經常再版。現選擇其中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三十篇,結成這一「藏本」,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