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說法文
1. 莫泊桑的《項鏈》簡介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瑪蒂爾德女士的故事。瑪蒂爾德年輕時總是夢想自己步入社會上流,擁有珠光寶氣。而成年後仍舊一無所有,她嫁給了一個只會一味討她歡喜的低級文員做丈夫。
一天丈夫爭取到了供職教育部舉辦晚會的一封請柬。在機會面前,瑪蒂爾德卻因沒有服飾十分懊惱。丈夫把節儉下買來福槍的錢給她買了華麗的晚裝,但她還是想要珠寶首飾。因為沒有錢,丈夫讓她找她的朋友佛來思節女士借點兒首飾。她有幸借到了最眩目的寶石項鏈,也的確令她占盡晚會的風頭,不料隨後項鏈就丟了。
瑪蒂爾德和丈夫傾家盪產的拿出積蓄並借債湊夠三萬六千法郎買來新項鏈還給她的朋友佛來思節女士。隨後數年裡,她和丈夫勤儉節約,辛苦勞作償清債務。瑪蒂爾德在極樂公園偶遇讓娜女士,並告訴了她項鏈丟失後買新項鏈奉還的事情。讓娜女士非常驚異的說原來的項鏈只是價值五百法郎的贗品。
(1)莫泊桑短篇小說法文擴展閱讀: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文學風格
體裁
與法國諸多大作家相比,莫泊桑沒有巴爾扎克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沒有司湯達敏銳的政治感,更不如老師福樓拜的縝密細膩、也不如左拉的視野寬廣,但他有一個特色: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領,善於從平常人視而不見的日常平淡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質意義與美學價值的內涵,極大的豐富了文學的題材。以凡人小事作為題材,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形式,是莫泊桑在文學題材和體裁上的突破。
語言
莫泊桑的語言清新流暢、樸素自然、優美而不纖柔,精準洗練而不缺乏幽默機智。
派系
莫泊桑和老師福樓拜同屬於十九世紀法國後期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不贊成自然主義的理論主張,他討厭浪漫主義的浮誇作風和邏輯的混亂,不過他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中觀察、分析、提煉和概括的做法,對生活抱著旁觀的態度,以冷靜的描摹來掩蓋作家對現實的分析。
主題
莫泊桑的作品對統治者充滿了憎恨,對生活中的弱者給予了同情,對下層社會人民身上的淳樸善良給予了由衷的贊美。
環境
當時許多小說家的故事背景設置往往以巴黎為主,但莫泊桑比較大膽地另闢蹊徑,持續常用從小熟悉的諾曼底地區為背景,細致用心描繪諾曼底美妙的自然風光,這在當時相當特別。
作品鑒賞
瑪蒂爾德是一個「漂亮動人的女子」,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任何一個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後來只能「將就」著「和教育部一個小科員結了婚」由於不滿而生出了對改變的渴求。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但是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而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短暫的虛榮,被視為昂貴的項鏈,一生的背負。這無疑是以瑪蒂爾德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最大的悲哀。然而,當瑪蒂爾德而對著決定她後半生命運的重大人生變故時不難發現:這位天真純潔,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強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
丟失項鏈之後,瑪蒂爾德在沉重的打擊而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現實,毅然地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貧窮生活的磨煉,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而,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
但作者的目的並不是肯定或否定哪一個瑪蒂爾德,而是藉此強化了連人物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命運的戲劇性。這一轉折是極其突然的,給毫無思想准備的瑪蒂爾德和讀者當頭一棒—瑪蒂爾德為之付出十年艱辛勞動的項鏈竟然是假的!
這正是莫泊桑精心運用小說技巧所追求的震撼力:戲劇性地揭示出人在命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也是莫泊桑悲觀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人是脆弱地,被動地,總是受命運是控制。一點極小的事就可以使人由無變有,又由有變無,人的一切理想、追求、憧憬和虛妄最終不過是復歸於無——虛空,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2. 請問大家誰知道莫泊桑小說的法語名字嗎比如一生,漂亮朋友,項鏈之類的,謝謝!
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
Boule de Suif 羊脂球
la maîson tellier 戴家樓
Mademoiselle Fifi 菲菲小姐
Une vie 一生
Contes de la bécasse 山鶉故事集
La Parure 項鏈
Miss Harriet 哈利挨小姐
Bel-Ami 漂亮朋友
Le Horla 奧爾拉
Mont-Oriol
Sur l』eau 在水上
Pierre et Jean 皮埃爾和讓
Histoire vraie
fort comme la mort
3. 小說《項鏈》是莫泊桑什麼時候寫的
短篇小說。法文名為:La Parure 。法國莫泊桑作於1884年。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 小說《項鏈》
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
4. 莫泊桑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求 法文原文 和 英文翻譯
法文原文:La vie ne peut pas être aussi bonne que vous le pensez, mais elle ne peut pas être aussi mauvaise que vous le pensez.
英文翻譯:Life can't be as good as you think, but it won't be as bad as you think.
該句出自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中篇小說《羊脂球》。
內容簡介:
《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代表當時法國社會各階層的10個人同乘一輛馬車逃往一個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資產階級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卑鄙自私和出賣人民的丑惡嘴臉。
在小說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作了對比,檢驗了他們的道德水準。羊脂球是一個有愛國心的妓女,10人當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稱為高尚的人和有愛國心的人。
她心地善良,在馬車上,盡管那些貴族資產階級老爺太太對她表示了輕視和侮辱,可是當他們飢餓難耐的時候,羊脂球慷慨地請他們分享自己的食物。她還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謂上等人都是些靈魂丑惡、損人利己的敗類。
5. 莫泊桑的《項鏈》是怎樣的
短篇小說。法文名為:La Parure。法國莫泊桑作於1884年。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
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本文以項鏈本身為線索,通過借項鏈、丟項鏈、還項鏈的情節自然地帶領讀者走進女主人公馬蒂爾德的生活及其內心世界,深刻領略19世紀的法國小人物無法決定自身命運的悲劇現實。
6. 項鏈出自莫泊桑的哪部短篇小說集
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內容簡介:莫泊桑是十九世紀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說巨匠之一,1880年《羊脂球》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該篇亦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作者將處於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羊脂球」與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謂上層人物做對比,充分顯示出前者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以及後者極端自私、寡廉鮮恥的丑惡靈魂。
羊脂球:
一個農場女傭的故事
懊惱
怪胎之母
海港
西蒙的爸爸
菲菲小姐
在樹林里
月色
雨傘
一家人
一場政變
索瓦熱大媽
墳墓
暗號
泰利埃妓館
被收養的孩子
頭發
保護人
珠寶
項鏈
決斗
兩個朋友
米隆老爹
騎馬
散步
比埃洛
壁櫥
俘虜
勛章到手了
火星人
於斯博士
7. 莫泊桑《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原文(應該是法文吧)!
那時福樓拜住在六層樓的一個單身宿舍里,屋子很簡陋,牆上空空的,傢具也很少。他很討厭用一些沒有實用價值的古董來裝飾屋子。他的辦公桌上總是散亂地鋪著寫滿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紙。
每到星期天,從中午一點到七點,他家一直都有客人來。門鈴一響,他就立刻把一塊很薄的紅紗毯蓋到辦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紙、書、筆、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東西都遮了起來。他總是親自去開門,因為傭人幾乎每個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個來到的往往是伊萬•屠格涅夫。他像親兄弟一樣地擁抱著這位比他略高的俄國小說家。屠格涅夫對他有一種很強烈並且很深厚的愛。他們相同的思想、哲學觀點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夢想;相同的文學主張和狂熱的理想,共同的鑒賞能力與博學多識使他們兩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見面,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到一種與其說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說是心靈內在的歡樂。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個沙發上,用一種輕輕並有點猶豫的聲調慢慢地講著;但是不管什麼事情一經他的嘴講出,就都帶上非凡的魅力和極大的趣味。福樓拜轉動著藍色的大眼睛盯著朋友這張白晳的臉,十分欽佩地聽著。當他回答時,他的嗓音特別洪亮,彷彿在他那古高盧鬥士式的大胡須下面吹響一把軍號。他們的談話很少涉及日常瑣事,總是圍繞著文學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帶來一些外文書籍,並非常流利地翻譯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詩句。
過了一會兒,都德也來了。他一來就談起巴黎的事情,講敘著這個貪圖享受、尋歡作樂並十分活躍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某人滑稽的輪廓。他用他那獨特的、具有南方風味和吸引人的諷刺口吻談論著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卷發從頭上一直披到肩上,和捲曲的胡須連成一片;他習慣用手捋著自己的鬍子尖。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眯縫著,但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也許是由於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講話時調子有些像唱歌。他舉止活躍,手勢生動,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徵。
接著來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層樓的樓梯累得呼呼直喘。一進來就歪在一把沙發上,並開始用眼光從大家的臉上尋找談話的氣氛和觀察每人的精神狀態。他很少講話,總是歪坐著,壓著一條腿,用手抓著自己的腳踝,很細心地聽大家講。當一種文學熱潮或一種藝術的陶醉使談話者激動了起來,並把他們捲入一些富於想像的人所喜愛的卻又是極端荒謬、忘乎所以的學說中時,他還變得憂慮起來,晃動一下大腿,不時在發出幾聲:「 可是……可是……」然而卻被別人的大笑聲所淹沒。過了一會兒,當福樓拜的激情沖動過去之後,他就不慌不忙地開始說話,聲音總是很平靜,句子也很溫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胖,一副朴實但很固執的面龐。他的頭像古時義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但表現出他的聰慧和堅強性格。在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發,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鬍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都覆蓋著修得很短的胡須,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總使人感到有點嘲諷,他那很特別的唇溝使上唇高高地翹起,又顯得十分滑稽可笑。
漸漸地,人越來越多,擠滿了小客廳。新來的人只好到餐廳里去。這時只見福樓拜做著大幅度的動作(就像他要飛起來似的),從這個人面前一步跨到那個人面前,帶動得他的衣褲鼓起來,像一條漁船上的風帆。他時而激情滿懷,時而義憤填膺;有時熱烈激動,有時雄辯過人。他激動起來未免逗人發笑,但激動後和藹可親的樣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驚人的記憶力和超人的博學多識往往使人驚嘆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話結束一場辯論。思想一下子飛躍過縱觀幾個世紀,並從中找出兩個類同的事實或兩段類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較。於是,就像兩塊同樣的石塊碰到一起一樣,一束啟蒙的火花從他的話語里迸發出來。
最後,他的朋友們一個個地陸續走了。他分別送到前廳,最後再單獨和每個人講一小會兒,緊緊握握對方的手,再熱情地大笑著用手拍打幾下對方的肩頭……
8. 為什麼莫泊桑以項鏈為題目
因為項鏈是文章的主線,項鏈串聯起了文中的人物,同時也是因為項鏈,女主人公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具體,可以參考網路~
短篇小說.法文名為:La Parure .法國莫泊桑作於1884年.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
小說《項鏈》
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
9. 莫泊桑的《項鏈》是一部關於什麼的小說
短篇小說。法文名為:La Parure 。法國莫泊桑作於1884年。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小說《項鏈》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
10. 莫泊桑的《蠅子姑娘》和《怪胎之母》的法語原名是什麼
Silene "fille"
Le monstre de la mère "
作者簡介: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
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
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准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
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
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