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斬莫言經典短篇小說
❶ 莫言的(月光斬)梗概100字
月光斬》內容包括:恐懼與希望、月光斬、與大師約會、麻風女的情人、掛像、大嘴、木匠和狗、火燒花籃閣、倒立、沈園、師傅越來越幽默、兒子的敵人、牛、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拇指銬、小說九段。
❷ 莫言著名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1981年《春夜雨霏霏》短 處女作
1982年《丑兵》短 《為了孩子》短
1983年《售棉大路》短 秋《民間音樂》短 《流水》中
1984年《島上的風》短 《雨中的河》短
1985年《枯河》短 《老槍》短 《白狗鞦韆架》短 《大風》短 《三匹馬》短 《秋水》短
1986年《草鞋窨子》短 《蒼蠅、門牙》短
1991年《神嫖》短 《夜漁》短 《魚市》短 《翱翔》短
1998年《拇指銬》短 《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短 《白楊林里的戰斗》短
《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短 《蝗蟲奇談》短
1999年《祖母的門牙》短《兒子的敵人》短 《沈園》短
2000年《冰雪美人》短
(同年份作品按照先後順序排列~~自己看吧~
———————滿意請採納哦~~
——-小卷發玲子
❸ 莫言的經典小說有哪些
1981年開始創作生涯。迄今有長篇小說11部,中篇小說25部,短篇小說75篇。
創作歷程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雙月刊《蓮池》第5期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蓮池》第二期發表短篇小說《丑兵》、第五期發表短篇小說《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蓮池》二期發表短篇小說《售棉大路》並被 《小說月報》轉載。秋,在《蓮池》五期發表短篇小說《民間音樂》,此文得到老作家孫犁賞識。
1984年春,在《長城》雙月刊二期發表小說《島上的風》、五期發表《雨中的河》。
1985年春,在《中國作家》二期上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反響,《中國作家》組織在京的作
家與評論家在華僑大廈舉行討論會討論該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
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
同時推出中篇小說《球狀閃電》(收獲)、《金發嬰兒》(鍾山)、《爆炸》(人民文學)、及短篇小說《枯河》(北京文學)、《老槍》(昆侖)、《白狗鞦韆架》(中國作家)、《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隨即發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軍文藝)、《高粱殯》(北京文學)、《狗道》(十月)、《奇死》(昆侖),同時還發表中篇《築路》(中國作家),短篇小說《草鞋窨子》(青年文學)等。
1987年春,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中篇小說《歡樂》在《人民文學》一、二期合刊發表,受到批評,事過多年,始有作家和評論家對該作得新評價。秋天,中篇小說《紅蝗》發表([收獲]三期),該作因強烈的個性風格和大膽和褻瀆精神,連號稱新潮的評論家也不能接受,紛紛著文批評。
1988年,在《十月》雜志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青年文學》第十發表《復仇記》、《馬駒橫穿沼澤》(這兩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在故鄉高密聯合召開「莫言創作研討會」,有關論文匯編成《莫言研究資料》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創作研究生班。小說集《爆炸》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長篇小說《十三步》首發(文學四季)隨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89年4月,中短篇小說集《歡樂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你的行為使我恐懼》。冬天,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酒國》。
1990年,中篇小說《父親在民夫連里》在《花城》發表,繼續創作《酒國》。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創作中篇小說《白棉花》(花城)、《戰友重逢》(長城)、《懷抱鮮花的女人》(人民文
莫言筆下作品(20張)
學)、《紅耳朵》(小說林),夏天,創作《神嫖》、《夜漁》、《魚市》、《翱翔》等短篇小說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說集《白棉花》由華藝出版社出版。
1992年,創作中篇小說《幽默與趣味》(天津小說家)、《模式與原形》、《夢境與雜種》(鍾山)。
1993年,二月,長篇小說《酒國》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說集《懷抱鮮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長篇小說《食草家族》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說集《神聊》。
1995年春節,在高密創作長篇小說《豐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豐乳肥臀》在《大家》連載。單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7年創作話劇《霸王別姬》(與人合作)。
1998年,發表中篇小說《牛》([東海]六期,[小說月報]九期、[小說選刊]九期轉載)、《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收獲》六期,短篇小說《拇指銬》([鍾山]一期,[小說選刊]轉協)、《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鍾山]五期)、《白楊林里的戰斗》([北京文學]七期)、《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北京文學]十期 )、《蝗蟲奇談》(山花,小說選刊五期選載)。十二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會唱歌的牆》。
1999年,發表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收獲]二期)。《我們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說《祖母的門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說《野騾子》、《司令的女人》[收獲]、 《藏寶圖》[鍾山]發表,短篇小說《兒子的敵人》[天涯]、《沈園》[長城]發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紅樹林》。十二月小說集《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長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後引起了文學界的再度熱議,後獲得台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圖書獎。在《山花》第一期發表短篇《倒立》。
2002年他與閻連科合作長篇《良心作證》,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中篇《掃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說春之卷》發
表。長篇小說集、小說、散文集《紅高粱家族》、《酒園》、《拇指拷》、《清醒的說夢者》、《罪過》、《師父愈來愈幽默》、《透明的紅蘿卜》在山東出版社出
版,散文集《清醒的說夢者》,《什麼氣味最美好》分別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
2003年,長篇《四十一炮》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在《收獲》第五期發表短篇《木匠與狗》。散文集《小說的氣味》在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寫給父親的信》、小說集《藏寶圖》也出版與此。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生死疲勞》。散文集《北海道隨筆》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2007年,散文全集《說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2009年10月,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自傳體小說《變》,單行本在2010年由海豚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蛙》。
2012年10月,出版劇本《我們的荊軻》。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攜新書《盛典——諾獎之行》亮相第2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現場,講述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趣味點滴,揭秘其諾貝爾文學獎領獎之行。
❹ 莫言小說月光斬想反映的是什麼,批判的是什麼求教導
短篇小說《月光斬》實際上是寫了一封信,其小說的故事是在電子郵件里講出來的,郵件傳遞來的故事離奇而富有刺激性,是一件發生在縣里的大事。
縣委劉副書記出了事,身首異處,人頭被懸掛在縣委辦公樓前那棵最高的雪松頂梢,而無頭的屍體在縣城唯一的那家三星級飯店的一個豪華套間里;更為離奇的是,端坐在沙發上的屍體,「竟然沒有一點血跡」,「斷頭處,彷彿用烙鐵烙過一樣平整——也有人說彷彿用速凍技術處理過一樣平整」。
故事於是留下了很多的懸念:是什麼事、是誰使縣委副書記身首分離。是什麼樣的利器做得如此干凈利索。是仇殺還是情殺。還是對官僚的不滿。
這就引出了一連串的「傳說」:由當下的「月光斬」的傳說,追溯到關於發生在1958年大煉鋼鐵和「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故事傳說,最後又回到現實中劉副書記事件真相的傳說。這些謎一樣的、或完全出人意料的傳說,虛虛實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傳達出十分豐富的現實與歷史生活內容。[
莫言《月光斬》里的這個「原型」很有魯迅作品中阿Q的味道,是民主的懶漢,不去戰斗和爭取,缺少的是戰士精神,外來的力量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只是牢騷而已,得過且過,沒辦法了只是去找那黑衣的俠客,《月光斬》是這一「原型」的變種,作品的高明之處是隱去了復仇的「黑衣俠客——宴之傲」,將民眾的復仇夢想化作了那把奇異的刀刃,那神異的月光斬。
莫言深受魯迅先生《鑄劍》的影響,《鑄劍》是收在魯迅的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歷史小說。但莫言的作品決不是重復先生的東西。莫言是創造的精靈,是藝術開拓的先鋒,《月光斬》自有它的新的象徵,新的意義。《月光斬》不僅寫了我們嚮往的俠客精神,而且還揭露了民眾的不易察覺的惰性,加深了我們對民眾的認識。
作品寫到煉鋼的過程:「他們往煉鋼爐里投進去一百多個破舊的日本鋼盔、五十多口鐵鍋、一萬多個從棺材上起出來的鐵釘,還有一千多枚羅漢錢,但出鋼時只流出不滿的一勺鋼水。這是真正的金屬的精華,七道凌厲的藍光直沖雲霄,有七顆流星沿著藍光落到鋼水勺里。它們在降落時,金光與藍光劇烈摩擦,放射出刺目的強光,並散發出濃烈得讓人昏迷的燒冰的香氣……」
鑄劍的場面:「當爺兒們把那藍鋼用頭號大鉗抬到鐵砧子上時,鐵匠鋪里變成了一個冰一樣透明的世界,屋子裡的人和物,都彷彿遠古時的物體,被凝固在一塊淺藍的琥珀里。此時,只有凝神觀察,才能看到那魚一樣形狀的鋼,活潑潑地躺在砧子上,渾身抖動不止,不知是痛苦還是興奮。老鐵匠操著小錘,如其說是打,毋寧說是撫摸了一下那藍鋼,三個如狼似虎的兒子,各操著十八磅的大錘,各打了一錘。接下來,老鐵匠的小錘便如雞啄米一樣迅疾地敲打下去,三個兒子手中的大錘,挾帶著狂熱與激昂,如同賓士中的烈馬之蹄,迅速無比但又節點分明地砸下去。奇怪的是竟然沒有聲音。往常這父子四人打鐵時發出的聲響半條街上都能聽到,連火車的汽笛聲都被蓋住,但現在,這鍛打,這勞動,劇烈之極,但牆角上蟋蟀的鳴叫都聲聲入耳,讓人感覺到深秋之悲涼,生命之短暫。」
爛漫的文學語言、奇崛的想像,動心、沖擊、震撼、神奇的煉鋼和鍛造過程,決定了這把奇異的刀刃。
這使人們想到《西遊記》中孫悟空用的定海神針——金箍棒。民眾是喜歡孫悟空的狹義心腸的,也希望他有著神異威力的兵刃,這一點是多麼地相似。
莫言在文章中塑造了那一家打鐵的形象。文中介紹說:「縣城東門外,原有個東關村,村裡有戶鐵匠,姓李,李鐵匠六十喪妻,三個兒子,陸續成人,都無妻室,跟著父親打鐵為生。父子都是文盲,春節時,請村裡一位曾經當過私塾先生的人寫對聯,那人好謔,提筆寫道:一門四光棍,父子八大錘。橫批不合規矩,只有三個字:硬碰硬。此聯大為有名,縣城的人都知道。」但就是這一家普通的人,為了那個神秘姑娘的一言相求「我有一塊好鋼,請你們幫我打一把刀……看到了吧?就是這樣一塊鋼,我想請你們打一把刀。」那個本不想打鐵的病在床上的老鐵匠就脫下身上的破褂子,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膛,從水桶里舀起一瓢冷水,咕咕地灌下去,然後一抹嘴,腰板挺直,彷彿年輕了二十歲,或者三十歲,雄赳赳地說:兒子們,生起火來!!!……等那把刀的形狀便在砧子上漸漸地顯現出來時,卻送上了三條性命。
你把它拿走吧。說完這句話,老鐵匠往後便倒,隨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說完這句話,老鐵匠的大兒子隨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說完這句話,老鐵匠的二兒子隨即停止了呼吸。
你把它拿走吧。老鐵匠的小兒子說。
姑娘抓起那把刀,猶如捏著一段月光,對鐵匠的小兒子說:你跟我一起走。」
這個瘦骨銅聲的老人俠肝義膽,為了一個擔當,為了鐵匠之家的傳承,為了一個「義」,執著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魯迅、莫言找尋的古俠精神在今天的翻版。
莫言不只一次地寫到打鐵,寫到打鐵這火熱激情、充滿神秘詩意的活動場面。莫言在其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中寫了一個又高又瘦的紫紅色的老鐵匠,面部沒有表情,僵硬猶如瓦片,身懷絕技,唱著蒼涼的悲歌。在《姑媽的寶刀》中有三個鐵匠。其中老韓細高,脖子長,臉上皺紋又深又多,禿頂,眼睛果然是永遠淚汪汪。在金屬抑揚頓挫有節奏的鍛打、撞擊聲里,似乎寄託了莫言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莫言是入世的,「作為老百姓的寫作觀」使他不得不面對今天的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他的文字不可能不帶著痛苦無奈的民眾的心理與聲音,《月光斬》只不過是社會現實曲筆的展現。老百姓就是像《月光斬》里寫到的,這樣想的,也是那樣做的。
從莫言短篇小說《月光斬》開始,到其後來的短篇小說《拇指銬》中冰一樣的冷漠的看客,再到長篇小說《檀香刑》里看客、劊子手、受刑者三位一體的心理和形象,莫言的藝術探索達到了極致,這一脈相承的篇章大大地發展豐富了魯迅所認識的國民思想。
用傳說鑄造的《月光斬》,正是弱者復仇的一個白日夢。
讀者在文章中還是看到了戰斗的、光明的一面,總是有了一小部分的人走了出來,走上了街頭,文中寫到「當省、市、縣的破案專家絞盡腦汁思索的時候,一個傳說,像風一樣吹遍了縣城的每―個角落,連永安大街上那兩處愛民工程、外面用綠色馬賽克裡面用白色馬賽克貼了牆面的公共廁所也沒漏過——廁所尿池子——上方白色的馬賽克牆壁上,有人——也許是鬼——用彩筆寫上了三個大字:月光斬——當然這傳說也從縣城波及到了鄉村,甚至傳到了外縣、外省、外國。那三個字,每個都有足球般大,字跡稚拙,乍一看頗似頑皮兒童的塗鴉,但仔細研究,又像一個很有書法根基的人在扮嫩。」而「月光斬」標語的滿城出現且聲震遐邇,自然表達了民間藉助超常力量懲處不義的壓迫者的普遍慾念。
《月光斬》名字起得很漂亮,寫法也「很莫言」,開頭和結尾還用了「伊妹兒」、「附件」的形式結構,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求新的作品。但細讀下來,滿眼給人的感覺卻是舊。
這里的故事是舊的,主核脫胎於《眉間尺》,連作者自己在小說結尾都「自覺」提及;「出彩兒」的部分是舊的,那些對色彩和感官本能目眩神迷的渲染,自《透明的紅蘿卜》起,經電影《紅高粱》的推廣,不要說文學讀者,全國人民都耳詳能熟。
在長篇《檀香刑》和《第四十一炮》里,莫言的技巧已有翻新,如今,再轉回身耍舊把戲,實在難以產生多少藝術沖擊力。這不僅是讀者「審美疲勞」的問題,更由於文本失去了當年的虎虎生氣,並且充溢著油腔滑調。唯一「新」的就只剩下了電子郵件的形式,但其運用方式實在像一個換筆太晚的作家乍然求新。
所謂的新形式與小說內容之間沒有本質聯系,把作為開頭結尾的「伊妹兒」正文刪去,「附件」中的故事主體基本毫發無傷。作為短篇小說,這樣的形式探索基本可以說是失敗的。再有,如果故事的主體在「附件」里,講述者應該是發「附件」的侄子,但進入故事,發現講述者的口氣時時又變成莫言,好像的作者把附件的事給忘了。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不能不讓人懷疑,這個「伊妹兒」的形式是不是莫言隨手撿來貼上去的?客觀地說,這篇小說的藝術水準並不低。
❺ 莫言的代表作是什麼
莫言代表作: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 《藏寶圖》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銬》 《白狗鞦韆架》 《酒國》 《透明的紅蘿卜》 《食草家族》 《白棉花》《紅樹林》 《月光斬》 《老槍·寶刀》 《會唱歌的牆》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戰友重逢》 《蛙》
拓展資料:
作品特點:
莫言總喜歡把人寫成妖魔,下筆極其血腥殘忍,窮凶極惡屎尿橫流極盡渲染之能事,中國作家裡沒誰比他更擅長寫殺戮寫酷刑,他把變態升華成了美學,字里行間透著血腥和瘋狂。 莫言說他受日本文學影響很大,事實正是如此,作品裡總是影影綽綽閃動日本美學的魅影。莫言喜歡大篇幅寫景,寫景中肆無忌憚的使用通感,用混亂的色彩進行渲染,叫人看著觸目驚心。
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代表作有《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等,其中《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莫言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2011年莫言憑借小說《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莫言「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路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路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2014年12月,莫言先後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本土作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是中國文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創作特色:
莫言在自己的小說里大量運用了意識流的手法,包括內心獨白、多視角敘事、慢鏡頭描寫、意象比喻、自由聯想等等。
1987年莫言發表在《人民文學》雜志的中篇小說《歡樂》曾引起文壇較大爭議,由於小說中赤裸裸的描寫和「那些超時空的變換,那些人稱的跳躍,那些幾乎是不加節制的意識流」,令當時很多保守派文人無法接受,《歡樂》也成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批判對象。
當時《人民文學》雜志的主編劉心武遭到停職檢查。1996年余華重提這篇小說,特意撰文支持莫言,他在《誰是我們共同的母親》一文中說,莫言對事物赤裸裸的描寫激怒了那些批判者,而他卻因為這篇小說中的母親形象而流下了眼淚。
莫言的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在美國出版後,引起美國文壇不小回響。美國評論家認為莫言的作品充滿現實主義和黑色幽默,莫言的大多數作品,令人回想起了俄羅斯作家弗拉基米爾·沃伊諾維奇的一句話——現實即是諷刺。
莫言的中篇小說《幽默與趣味》經常被拿來與《變形記》作比較。他的《小說九段》也被認為是卡夫卡式的荒誕寓言。西班牙凱拉斯出版社創始人安赫爾·費爾南德斯曾說,莫言的文學作品令人們想起兩位熟悉的作家,彷彿是在同時閱讀卡夫卡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
弗吉尼亞大學中國文學教授查爾斯·勞克林說,莫言的大部分小說有一種神話般荒誕的特質。
代表作品簡介:
莫言的代表著作以小說為主,包括短篇、中篇還有長篇。
《蛙》: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
《蛙》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扎,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豐乳肥臀》:謳歌生命意義和偉大母性
小說中通過母親,含辛茹苦、艱難的撫育著一個又一個兒女,並且視上官金童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於說明:人永遠是宇宙中最寶貴的,生命具有無可爭辯的意義,是第一本位的,「種」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與受寵)自然就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生命的承傳、沿襲是人類賴以永恆存在的源泉。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顯示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小說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揭示了:人不僅是歷史的主體,也是美的主體、生命的承傳、延續是當最受到禮贊的。沒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無論美與丑、純潔與骯臟、卑鄙與高尚,都不再具有意義。
《生死疲勞》: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聖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吊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終於執著堅定地敘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❻ 莫言的月光斬所要表達什麼思想主題
如果你看過網友對莫言的負面評價和「漢奸文人」的指責,你就更容易理解莫言表達了什麼意思。《月光斬》看似荒誕不經、嬉嬉哈哈,神神秘秘,甚至還來點「硬碰硬」的葷段子,其實是一篇被包裝粉飾的英雄帖,一柄被地圖包裹的斬向腐朽權貴的利刃(荊軻刺秦)。小說中的縣委劉副書記就是貪腐權貴的代表;獲得寶刀的姑娘和鐵匠家小兒子就是無力反抗的弱小民眾期待的「俠客」;月光斬是他們的神秘力量,只有具有這種神秘力量才有可能砍掉劉副書記的頭;老鐵匠是輔助俠客完成壯舉的身負使命的智者;鐵匠大兒子、二兒子都是犧牲的義士。
劉副書記到底被砍頭了沒有?有。不然烏鴉怎麼會去吃? 沒有,因為世上根本就沒有月光斬這樣的寶刀。如果說這世上真有這樣的寶刀,文字可能是其中一種, 改變人的頭腦、心智,召喚愚民的覺醒,抵抗統織階級的壓迫,它威力無窮但它無聲無息,就像打造月光斬時那樣,既沒有聲音也沒有火花。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清朝最英明的皇帝為什麼要興文字獄,就是這個道理。月光斬就是作者的寶刀。劉副書記被神秘寶刀所殺是作者的臆想、願望;沒有被殺,是貪腐得不到懲罰的痛心現實。即使真的有, 也會變成沒有,不信, 劉副書記都在電視里和女青年跳舞了,你還能說有嗎?
許多人問最後一段「語無倫次」的話是什麼意思,我理解的是:看完了附件,我給表弟回復郵件:表弟如晤,久未通信,十分想念。姑姑好嗎?姑夫好嗎?建國表哥好嗎?青青表妹好嗎?你在縣城工作,要經常回老家看看,姑姑姑夫年紀大了,多多保重。這段話是不是就像我們平時聯系親友所寫的話?這里的我也就是作者,代表的是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我們。 我們只關心我們的柴米油鹽,是沒有覺醒的愚民。你若回去,一定代我去眉間尺的墳前燒兩百紙錢。眉間尺是魯迅《鑄劍》里的復仇主人公,代表的是勇於反對統治者的人。「我」交代表弟燒紙錢是表達雖我是無能小民, 但心底對敢於反抗的俠客勇士還是有一點兒敬意。但這種敬意是那麼的「順帶」,那麼不重要, 因為小說最尾幾句的才是更重要的交代和見解。遇見韋小寶的後人,一定要禮貌周全——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是古訓,不可違背。誰是韋小寶, 皇帝身邊的得志小人,出身不怎麼樣的假太監,這是在貶損誰? 誰是韋小寶的後人, 說清楚了怕抄水表, 肯定不是窮二代富二代黑二代。誰是皇帝,我的天!我徹底看清莫漢奸的反動嘴臉了。 難怪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是西方主子賜給他的獎勵。我簡直不明白這樣的文章為什麼還能發表。一轉眼間你也快三十歲了,婚姻問題要趕快解決,天涯何處無芳草?不必死纏著小龍女不放,我看那個還珠格格就不錯,野是野了點,但畢竟是金枝玉葉,跟她成了親,對你的仕途大為有利,趕快定下來,萬勿二心不定,是為至囑。小龍女是真愛,但能攀上金枝玉葉的格格的話,是不是真愛還重要嗎?這說的是我還是你!?是作者的自嘲,是對在縣文化局工作的老表的挖苦,也是對當下社會唯利是圖、趨炎附勢、攀龍附鳳的你我的諷刺。
有評論說,作者用一個email往來的形式沒有多少意義,因為故事主體就表達了主要的思想內容。我理解的是,最後作為回復郵件的一段,是點睛之筆,也是為什麼作者採用郵件形式的原因。因為最後一段是不太好加進故事中的,而沒有最後一段小說就缺少了對我等愚民的哀和怒。這種寫作形式和其誇張荒誕的故事情節及嬉哈詼諧的詞句一樣, 都是一種對其主旨的偽裝。
理解了作者的意圖,再去看每段文字時, 會發現很多詞句都是有隱義的。所設定的人物、情節是有邏輯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不知對不對,期待有人交流。
為什麼是縣委劉副書記?不是正書記?能不能是省委副書記? 能不能是中央領導?村裡的副支書行不? 不行。太大的發表不了,太小的不具代表性。《人民的名義》為什麼鮮有重播,為什麼沒有續集?因為尺度太大, 為什麼尺度太大?因為涉及貪腐的人太多,級別太高。
那些烏鴉竟像不畏生死的鬥士輪番向那黑物攻擊。不畏生死的鬥士,這幾個字已經開始點題了。
罪犯是一個對犯罪學相當了解的高智商者,絕不是一般的壞人。莫言才是個壞人。
劉副書記是組織部長提起來的,主管幹部提拔任用多年,少言寡語,為人謹慎,有良好的口碑。好多這種好乾部,好多進去了。
「展開一塊紅綢,將人頭小心翼翼地包起來。」
「人頭被一個著白大褂的法醫接過去,小心地托著,鑽進警車,鳴著笛,轉著燈,開走。」
對待自已的同志要有火一樣的熱情。
這兩位右派,一位名叫任你行(你牛我服你),一位名叫令狐退(叫我退我就退)。莫言很同情右派,對聞格耿耿於懷。
我既不是「井崗山」的,也不是「東方紅」的,我是「獨立大隊」。井崗山是毛主席開創的根據地,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我猜想莫言最開始想寫成「自由大隊」,不過想想還是低調點好。
老鐵匠從姑娘懷中接過那包裹,放在屋子正北方向的祖先牌位前,跪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禮。禮畢,將包裹解開,悲切切地說:列祖列宗,保佑吧!老鐵匠知道自已會死的,他不是普通的鐵匠,是明白自已使命的智者和義士, 他一直在盼望這樣的好鋼出世。通俗點講就是潛伏的特務。
房子里溢散開用灶火燒烤用荷葉包裹著的用人血蘸過的饅頭的氣味。以及最後提到的眉間尺都是作者想告訴大家,我這是學魯迅的。你們不要說我「參考」,我是向魯迅致敬。
。。。。。。
莫言你就不能直白點嗎? 這樣雲里霧里好嗎? 你想哄女朋友跟你睡覺,可以直接說請跟我上床嗎?! 為什麼要先逛街買禮物、送玫瑰花、燭光晚餐、香薰沐浴?這樣才叫愛情嘛。 雲里霧里,虛虛實實,曲曲折折,真真假假,讓你看不懂, 這就是文學吧。 如果讓我寫, 我一寫就成標語了,一看就明白, 省事啊。 所以我不是作家。
莫言之所以被許多人漫罵、指責,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習慣批評。
❼ 莫言的成名作品有哪些
有《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酒國》等。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路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路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2014年12月,莫言先後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❽ 莫言有哪些適合兒童閱讀的作品
你好,莫言的作品適合兒童讀的只有這一部《大風》繪畫本。
莫言當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我還在上八年級,這一消息還是從語文試卷上得知的。當時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只是從那以後就發現,莫言成了語文閱讀理解題的常客。在我們的閱讀雜志上,也經常看到莫言的文章。有一天,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十分動容地為我們讀了一篇莫言的散文,題目是《賣白菜》,敘述的是他小時候跟隨母親去賣白菜的故事。
在賣白菜時,他們遇到了來買菜的老太太。在莫言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令人厭惡的老太太。她因為嫌貴,就故意挑毛病,一會用乾枯的手指戳著白菜說卷得不緊,一會又撕去白菜外面的乾菜幫子。等把菜幫子撕光了,才讓過秤算賬。莫言因為看不慣這個老太太的,也心疼被撕掉的菜葉,就故意多收了一毛錢。結果,此事被揭穿。莫言看到堅強的母親第一次流下了眼淚,對他說:「你今天讓娘丟了臉……」
在這篇散文中,我們看到了生活的不易,以及母親的堅韌和偉大。可以說,莫言這篇散文不僅是非常感人的,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莫言有關回憶親情往事的作品,大多都是這樣,寫的是苦難生活中的不易和堅強,以及人性的復雜。比如他回憶小時候跟母親去撿麥穗,母親被打。他長大後遇見了當年打母親的人,要上去報仇,卻被母親攔住說這個老人不是當年打她的那個人。
盡管圍繞莫言作品的爭議比較大,但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自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作品正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小學生的閱讀視野。不光練習冊和試卷上有,語文課本上也已經有了。莫言的《賣白菜》就已經入選了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成了學生們必須學習的課文。現在,莫言已經有小說被改編成了兒童繪本,專供兒童閱讀。而被改編的正是語文閱讀理解題中的常見篇目,《大風》。
被改編成兒童繪本的《大風》寫了什麼?
莫言的《大風》只有不到五千字,是一個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萌芽》雜志。這篇小說主要寫的是「我」七歲時跟爺爺去割草,歸途中遭遇大風的故事。小說通過回憶展開,從爺爺去世,「我」回家奔喪開始寫起。爺爺的突然去世讓「我」感到意外和痛心,「我」幼年喪父,是慈祥的爺爺挑著家庭的重擔。爺爺雖然是個「乾瘦的小老頭兒」,但身體還很硬朗,是村人眼中干農活的好手。
「我」懷著悲痛的心情回到家中,母親告訴「我」,爺爺去世前一天還從外面割回了一棵草,囑托母親等「我」回來了拿給「我」看。母親把草拿給「我」看,「我」便由此想起了七歲時跟爺爺去割草的往事。莫言詳寫了去割草的路上的環境,和割草回來的路上遇到大風的過程。在去的路上,因為是一大早,所以四周都很寂靜,作者不吝筆墨地描繪了優美平靜的環境。爺爺蒼涼渾厚的歌聲,回盪在寂靜的田野中,顯得很有生命力。
而這些描寫是為了給後文的大風蓄勢,讓故事情節顯得跌宕起伏,文本更加具有張力。在割草回來的路上,為了抻抻「我」的懶筋,爺爺讓「我」拉車。走著走著,黑雲遮住了太陽,一場龍卷風正在逼近。「我」大聲驚叫,爺爺卻只是淡淡地說:「使勁拉車吧,孩子。」走進了大風中,「我」被風掀翻在地,爺爺為了不讓風把車吹跑,「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綳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稜稜地凸起來。」
大風過後,只剩一根夾在車梁榫縫里的老茅草。「我」有點懊喪,而爺爺只是說:「天黑了,走吧。」從莫言這篇小說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慈愛、堅強和淡然的爺爺。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不期而遇的大風,爺爺教會「我」坦然勇敢地去面對。爺爺去世前留給「我」的那棵草,不僅是爺爺不屈的象徵,更凝聚著爺爺對「我」的愛與教誨,是連接童年、連接爺孫情感最厚重的回憶。
這本書適合孩子們看嗎?
莫言這個短篇小說從故事情節上來看是非常簡單的,結構也很清晰,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麼閱讀障礙。當然,改編成繪本,更容易被小讀者們接受。《大風》繪本由著名插畫家朱成梁繪成,圖畫生動傳神,動感十足且富有童趣,能夠喚起孩子們內心的感動,激發孩子們面對困難的勇氣。
❾ 莫言最經典的作品有
,《紅高粱》獲得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27]
1988年,《白狗鞦韆架》獲得台灣聯合報文學獎[27]
1997年,《豐乳肥臀》獲得大家·紅河文學獎
2000年,《牛》獲第八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2001年,《酒國》獲得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27]
2001年,獲得第二屆馮牧文學獎
2003年,《檀香刑》獲得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2004年,《月光斬》獲得茅台杯·人民文學獎
2004年,獲得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證書
2004年,獲頒發「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2005年,獲得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2006年,獲得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
2008年,《生死疲勞》獲得第二屆紅樓夢獎
2008年,《生死疲勞》獲得第一屆美國紐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