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集講了什麼
① 巴爾扎克系列小說集《人間喜劇》都有哪些內容
巴爾扎克系列小說集《人間喜劇》以90餘部小說、2400多個人物的宏大規模,再現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的社會生活面貌,被稱為「社會網路全書」。全部作品分為匯集社會生活事實的《風俗研究》、對社會生活作出哲理概括的《哲學研究》、闡明人類生活基本原則的《分析研究》等三大部分。三者之間以《風俗研究》為主幹;其中,又根據小說的不同側重點,分為6個生活場景:1.《私人生活場景》,著重表現人們在青少年時期因生活經驗不足或感情沖動釀成的種種錯誤與不幸,含小說32部,主要有《蘇鎮舞會》(1830年)、《貓滾球布店》(1830年)、《夏倍上校》(1832年)、《高老頭》(1834—1835年)、《入世之初》(1842)等。2.《外省生活場景》,描寫人們走向成年時,因野心、慾望、自私自利的盤算引起的沖突,含小說17部,已發表《歐也妮·葛朗台》(1833年)、《古物陳列室》(1836—1839年)、《比哀蘭德》(1840年)、《攪水女人》(1841—1842年)、《幻滅》、(1837—1843年)等。3.《巴黎生活場景》,著重描寫人心的衰老、腐化、惡的慾念代替了一切真誠樸素的感情,含小說20部,已發表《費拉居斯》(1833年)、《賽查·皮羅多盛衰記》(1837年)、《紐沁根銀行》(1838年)、《娼妓盛衰記》(1839—1847年)、《貝姨》(1846年)、《邦斯舅舅》(1847年)等。4.《軍旅生活場景》,含小說32部,發表了《舒昂黨人》、《沙漠里的愛情》等。5.《政治生活場景》,含小說8部,已發表《一樁無頭公案》(1841年)、《阿爾西的議員》(1847年,未完)等。6.《鄉村生活場景》,合小說5部,已發表《鄉村醫生》(1833年)、《鄉村本堂神甫》(1838—1839年)、《農民》(1844年)。《哲理研究》包括27部小說,探討產生這些社會現象的「原因」,企圖尋出「隱藏在廣大的人物、熱情和事故裡面的意義」,其中較重要的作品是,《驢皮記》(1831年)、《紅色旅館》(1831年)、《改邪歸正的梅莫特》(1835)等。《分析研究》包括5部小說,只發表了《婚姻生理學》(1829)和《夫婦糾紛》,意在從人類的自然法則出發,來分析社會的不合理狀態,但社會意義及藝術價值都不如前兩類作品。《人間喜劇》以生動而細臻的筆法,描繪了「在金融資本日益得勢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封建貴族怎樣被滿身銅臭的資產階級暴發戶一步一步地逼出歷史舞台,以及金錢對人的腐蝕。」巴爾扎克通過描寫在資產階級金錢的進攻下老一代貴族的被擊敗、貴族子弟被腐化、貴族小姐婚姻的不幸等題材,反映貴族階級必然沒落的命運,《蘇城舞會》、《古物陳列室》、《農民》等就是反映貴族階級頹勢的作品。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揭露了金融資產階級的骯臟的發家史,表現了「金錢主宰一切」的時代特徵和金錢的罪惡。作家塑造了各種類型具有時代特徵的資產階級典型,通過他們的活動再現了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發展史,表現了他們對貴族和貴族上流社會的沖擊。《高利貸者》中的高市賽克,《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紐沁根銀行》中的紐沁根等人都是本質一致但各有鮮明時代特徵的資產階級的典型。巴爾扎克在揭露資產階級罪惡發象史的同時,深刻揭示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金錢主宰一切」的時代特徵。《高老頭》、《夏倍上校》和《貝姨》等作品都通過婚姻、家庭等問題,描寫爭奪金錢的幕幕慘劇和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以及金錢對人的異化。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還表現了他對共和黨人的贊賞和對理想的探索。
② 談談巴爾扎克的中短篇小說。
其實,只要你用心去讀,任何小說都可以適合你。如果非要推薦的話,我認為莫泊桑的《奧爾拉》、都德的《柏林之圍》、梅里美的《卡門》以及巴爾扎克的《驢皮記》都是不錯的選擇,到底如何,要看個人的喜好了。
知音小說網有,談談巴爾扎克的中短篇小說。更新速度很快!
小說www.ZyWxw.net
復制網址到瀏覽器即可!
③ 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集的作者簡介
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巴爾扎克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早已確定無疑了,這主要是由他的長篇小說取得的偉大成就所奠定的。但是,綜觀他的創作,不能不看到他的中篇和短篇小說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組成了他的鴻篇巨制《人間喜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不少是翹楚之作,堪稱世界中短篇小說中的精品。 巴爾扎克在法國中短篇小說發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19世紀初,法國中短篇小說正處於發展的轉折期。在此之前,中短篇小說應該說還處於萌芽狀態,盡管已有不少著名的作品問世。從16世紀開始,瑪格麗特·納瓦爾的《七日談》、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萊夫王妃》、伏爾泰(1694—1778)的哲理小說《老實人》、《天真漢》、《查第格》、《如此世界》,狄德羅的《兩個朋友》和《眾口鑠金》,薩德侯爵(1760一1814)的《愛情的策略》等,在中短篇小說的發展史上都是不可不提的作品。可是,無論從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結構方面來說,法國中短篇小說在19世紀之前還沒有臻於成熟,就短篇而言,只能說這些作家寫的是故事,而並非是真正的短篇小說。也許,法國的中短篇小說要從夏多布里昂的《阿達拉》和《勒內》開始。尤其是《勒內》,塑造了所謂「世紀病」的典型——勒內。這個短篇對19世紀的法國文學乃至歐洲文學,都產生過重大影響。法國中短篇小說的轉折期直到20多年後,亦即1830年前後才算到來。法國短篇小說、也是世界短篇小說大師梅里美,這個時期寫出了《馬特奧·法爾戈納》、《塔芒戈》等,膾炙人口。斯丹達爾寫於這一時期的《瓦妮娜·瓦尼尼》也是短篇小說傑作。巴爾扎克正是在這時加入到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的創作中來的。他從1829年到1833年主要創作中短篇小說,達到幾十篇之多,其中就有《戈布塞克》這個名篇。在中篇小說中,《家族復仇》、《玩球貓商店》、《蘇鎮舞會》、《夏倍上校》、《都爾的本堂神父》、「費拉居斯》等都是上乘之作。19世紀30至40年代,法國中短篇小說的創作達到成熟階段,開出了一朵朵艷麗的奇葩,而巴爾扎克在其中占據了一個重要地位。
④ 巴爾扎克小說分別是什麼
《高老頭》 《貝姨》 《被遺棄的女人》 《歐葉妮·格朗台》 《邦斯舅舅》 《幻滅》 《交際花盛衰記》 《幽谷百合》 《蘇城舞會》爾扎克 1799 年 5 月 20 日出生於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致富的資產階級家庭,法科學校畢業後,拒絕家庭為他選擇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職業,而立志當文學家。為了獲得獨立生活和從事創作的物質保障,他曾試筆並插足商業,從事出版印刷業,但都以破產告終。這一切都為他認識社會、描寫社會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斷追求和探索,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極為廣博的知識。
1829 年,巴爾扎克完成長篇小說《舒昂黨人》,這部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為他帶來巨大聲譽,也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放下第一塊基石,巴爾扎克將《舒昂黨人》和計劃要寫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說總命名為《人間喜劇》,並為之寫了《前言》,闡述了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基本原則,從理論上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
長期的辛勞嚴重損害了巴爾扎克的健康,剛過50歲,他就重病纏身了。在巴爾扎克生命垂危時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製造的世界裡,他懇求醫生延長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寫出一部作品。 1850 年 8 月 18 日 晚上 11 點半 ,巴爾扎克永遠閉上了他的那雙洞察一切的眼睛,結束了他辛勤勞累的一生。
巴爾扎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恩格斯稱贊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
巴爾扎克以自己的創作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⑤ 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集的人物評價
從藝術上看,巴爾扎克也作了不少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
毫無疑問,最突出的一點是巴爾扎克在中短篇小說中塑造了著名的典型。《戈布塞克》的同名主人公是法國文學史上閃光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最顯著的性格特點是吝嗇。他與莫里哀筆下的吝嗇鬼阿巴貢有類似之處。他喜歡樣樣都貯藏起來,小至別人送來的食品一一照收不誤;由於不願損失三分折扣,寧願讓食品腐爛,也不肯賣給商人。他似乎還不懂得商品流通的訣竅。就其狡猾和洞悉巴黎的商業情況以及各種各樣經濟情報而言,阿巴貢不能跟他同日而語;他具有豐富的閱歷,周遊過大半個世界,一直擔當分配海地賠款的委員會成員,因而擁有全面的經營管理經驗。巴爾扎克把他寫成「金錢的化身」或「金錢勢力的化身」、「鈔票人」。他確實有無所不知的能耐和左右社會的勢力。值得注意的是,巴爾扎克並沒有完全否定這個人物,就像對待他後來創造的葛朗台、紐沁根那樣,持徹底批判的態度。在小說中,一方面他是「貪得無厭的巨蟒」,另一方面他又是「巴黎最高尚和最正直的人」,他「既渺小又偉大」。他是德維爾的保護人,他之所以借款給德維爾又收取利息,是為了不讓德維爾感謝他,以激勵這個訴訟代理人奮發有為。他之所以不肯歸還鑽石等財產,是為了防止伯爵之子墮落和變得懶惰。因此,戈布塞克是一個遠比阿巴貢復雜得多的形象。《柯內留斯老闆》以15世紀下半葉路易十一時期為背景,刻畫了另一個慳吝鬼形象。他有在睡夢中起來藏匿自己的財寶的怪癖。俗話說,日所思,夜所想。他這種怪癖乃是早期守財奴喜愛貯藏自己的金銀財寶這種特點的反映。馬克思說過,巴爾扎克「曾對貪欲的各種色層,作過徹底的研究」。巴爾扎克筆下的吝嗇鬼不下10個,無一雷同。在這些吝嗇鬼中,柯內留斯的輩分最大,因而他的吝嗇性格也具有最早期資產者的特色——貯藏癖。巴爾扎克十分注意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環境,他對大教堂和都爾城王官的描繪再現了當時的風貌。尤其是路易十一的形象十分符合這個人物的歷史地位:他是一個注重扶持高利貸者和商人的國王,曾給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過道路。饒有趣味的是,英國小說家司各特的長篇小說《昆丁·達沃德》也寫了路易十一和他的宮廷,但司各特筆下的路易十一蒙上了傳奇色彩,並不是真正的歷史人物。而《柯內留斯老闆》在這方面卻真實得可以當作歷史小_說來讀。巴爾扎克描寫環境和其他歷史人物,目的在於刻畫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客觀條件,他的描繪確實寫出了有貯藏癖的吝嗇鬼是在一個「平民化」國王的統治下產生的典型。此外,嗜金成癖的法西諾·卡納;殘忍無情的梅雷伯爵;勤勞正直、助人為樂的挑水夫;平庸而又能隨機應變、善於抓住機會、終於志得意滿的畫家皮埃爾·格拉蘇;心狠手辣、竟能下手殺父的堂璜;剛正嚴厲的西班牙侯爵萊加奈斯;生不逢時、時乖運蹇的澤。馬爾卡斯;性格剛烈、激情似火的薩拉金;大義滅親、鐵面無情的老漁夫;能為兒女獻身、柔情似水的幫工會首領費拉居斯,這些都是呼之欲出的生動形象,顯示了巴爾扎克精湛的藝術功力。
從敘述學的角度來看,巴爾扎克喜歡採用以小說人物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出主要情節。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使讀者感到親切和進入故事的氛圍中,得到親臨其境的感受。不過,即使都是由人物來講故事,各篇的寫法也不盡相同。在《戈布塞克》中,巴爾扎克第一次運用了在幾個人物的談話之間進行的敘述形式。他通過德維爾之口將戈布塞克的生平事跡講述出來,寫得非常緊湊。惟一令讀者不解的是,德維爾何以得知雷斯托伯爵死前家裡發生的事,又怎麼得知兩夫妻的爭吵以及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對話,而且這樣清清楚楚。因為伯爵生前並不認識德維爾,伯爵夫人後來拍,不可能將家醜外揚,他們的兒子還少不更事,無法述說。很明顯,這是小說家的現身說法。這種方法日後巴爾扎克不斷運用。與其說這是巴爾扎克的笨拙,還不如說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作家以其敘述的生動來掩蓋某些漏洞,一般讀者會對此毫無感覺。這篇小說被看做是巴爾扎克的「第一篇傑作」和「最完美的作品之一」。《紅房子旅館》雖然也是由故事中的人物講故事,但是這次講的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而是聽別人轉述的。《海濱慘劇》類似《紅房子旅館》,略有不同的是,在公證人家裡發生的一幕是讓講故事者的母親聽到的。《薩拉金》先由「我」出場,再由我將薩拉金的生平講出來,而我是在義大利了解到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的。《澤·馬爾卡斯》又不同了,主人公的經歷由他本人道出,講給「我」與另一個同伴聽。《無神論者望彌撒》則由德普蘭醫生講給他的學生聽,為什麼他要設立彌撒,再引出挑水夫的故事。《沙漠里的愛情》由「我」將故事寫出來,供他的女友閱讀,而這個故事是一個老兵告訴他的。《法西諾·卡訥》變成由當事人講述自己的生平遭遇,接近《澤·馬爾卡斯》,不過是單獨對我說出。《大望樓》由「我」講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引出公證人向「我」講的另一個故事,這才是正題。這是故事中套故事再套故事。上面8個短篇,敘述方法同中有異,百花競放,各異其趣。在巴爾扎克之前,似乎還沒有哪一個小說家將這種故事套故事的寫法運用得這么豐富多彩,也許要到莫泊桑的手裡,才能達到並駕齊驅的地步。由此可見巴爾扎克在謀篇布局上是下了苦功的。他並不像一般人認為的那樣,並不追求形式多姿多彩,在藝術上並沒有令人注目的創新。 法國結構主義學者托多羅夫對敘述語態有三種劃分:或者敘述者大於人物,這時敘述者具有全知視角,既能看見人物的外部行為,又能知曉人物的內部心理;或者敘述者等於人物,這時敘述者往往是其中一個角色,既可以通過這個角色來觀察,也可以讓這個角色自我流露心理意識;或者敘述者小於人物,這時只能看見人物的外部言行而無從知道人物的內心。以此來對照巴爾扎克的敘述方式,可以看到他往往採用第一種或第二種敘述語態,只有少數情況採用第三種敘述語態。例如《紅房子旅館》中的青年泰伊番,只有側面的描寫和烘托,沒有正面觸及他的心態,留有讀者去回味的餘地。誠然,巴爾扎克不像福樓拜,他還沒到有意識地將作家自身隱去,以第三者的目光去觀察和描寫人物。但是,就處於短篇小說的初創時期而言,巴爾扎克的建樹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了。 無可諱言,巴爾扎克的中短篇小說同他的長篇一樣,往往具有他喜愛的風格和敘事方式。他樂於在小說開篇詳盡地介紹環境或發表長篇議論。這種開場白少則一兩千字,多則七八千字以上。譬如,《薩拉金》的開場白就長達一萬字,佔全篇的五分之二;《無神論者望彌撒》的引言部分長達七千餘字,超過了一半篇幅。好在巴爾扎克以其觀察的敏銳、細致和深刻彌補了這多少有點冗長的開端,不致使讀者感到枯燥乏味,不可卒讀。 巴爾扎克已經懂得懸念的寫法。《無神論者望彌撒》就是一篇出色地運用懸念手法的短篇。小說緊緊抓住無神論者居然會去望彌撒這一矛盾現象來做文章,謎底放到小說末尾去揭示。《費拉居斯》寫來有點像驚險小說,這種手法與主人公的秘密身份十分合拍,造成了強烈的懸念,吸引了讀者。可是,巴爾扎克遠遠高於同時代的流行小說家,他通過女主人公的愛情生活和悲劇,把讀者從社會下層帶往社會上層,提高了作品的品位。有時,巴爾扎克舍棄開頭的長篇大論的寫法,以開門見山的敘述代替。《劊子手》就採用平鋪直敘和白描手法,寫得簡潔、緊湊、一氣呵成;《長壽葯水》也是這樣,不過這一篇夾敘夾議,搖曳多姿;《不為人知的傑作》則別具一格,將議論放在人物的口中道出,作者不直接表露觀點。
巴爾扎克喜歡追求強烈的效果。他經常改編傳奇故事:《長壽葯水》擷取了霍夫曼的小說關於起死回生的葯水的怪誕故事,寫出驚心動魄的場面。巴爾扎克的小說結尾往往非常突兀,例如《恐怖時期的一件插曲》,小說結尾劊子手終於顯現了身份,引出人物的這句感嘆:「當整個法國忘恩負義的時候,鋼刀卻有良心!」這句話似有千鈞之力,藝術效果非常強烈。《沙漠里的愛情》情節十分奇特,細節卻寫得真實可信。《柯內留斯老闆》對歷史背景的描繪力求真實,而藏匿的財寶再也找不到則神秘莫測。以上各篇充滿了浪漫色彩,畫面或者絢麗斑斕,或者詭譎離奇,或者陰森恐怖,而又與現實生活相通。巴爾扎克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熔於一爐,使他的中短篇既有粗獷渾厚的特點,又有雄奇瑰麗的色彩,自成一格。
⑥ 人間喜劇:巴爾扎克小說選集的內容簡介
《人間喜劇:巴爾扎克小說選集》內容簡介: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他以畢生心血創作的由九十多部獨立而又有所聯系的小說組成的巨著《人間喜劇》,是人類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他用生花妙筆使幾千個人物活躍在書中,而且對這些人物之間的本質關系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現了法國社會從封建主義向資本義過渡時期的歷史畫卷。
⑦ 巴爾扎克 錢袋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環球時報》 (1999年04月16日第13版) 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馬為民
編者按 :今年5月20日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
誕辰200周年,本報駐法國特派記者在巴黎采訪了即將訪華的巴爾扎克故居博物館館
長伊夫·加涅先生。下面是記者整理的訪談錄。
問:巴爾扎克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法國作家之一,中國讀者對他的創作生涯有些了解,您覺得值得強調哪些方面呢?
答:要談巴爾扎克的創作生活,首先得強調這樣一點,它是以失敗開始的。19世紀,英國作家沃爾特·司各特在法國很著名,其作品很走紅,巴爾扎克欣賞他,想效仿。可惜,巴爾扎克不是司各特,他當時寫的東西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他最初的幾部作品沒署真名,可見他自己也不滿意。對比他40年代的作品和年輕時的作品,兩者判若雲泥。他看到此路不通,遂放棄創作搞出版,經營印刷廠、鑄字廠,打算日後自己寫,自己印,自己發行。這大約持續了兩年多,最後又失敗得一塌糊塗。其實,廠子並不壞,例如他把鑄字廠盤給了他的第一個情婦德貝爾尼夫人的兒子,人家經營得很不錯,這個工廠直到1974年還在,存在了近兩個世紀。總之,巴爾扎克破產了,負債10多萬金法郎,相當於今天的三四百萬法郎。這樣,他1828年年紀輕輕就搞得債務纏身。
問:可他來自一個殷實人家啊。
答:是的,他的家庭並不貧窮。不過,這個家庭很有趣,他母親缺乏溫情,父親尤其特別,年輕時跟一個女子生了個小孩,人家要跟他結婚,他不幹……他父親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但他成功地脫離了這種境況。他在拿破崙軍隊中干過,發了跡,後來當軍需官。此人諳熟官場的白道黑道,巴爾扎克作品中的有些情節很可能源出於此。他父親熱衷冒險的一面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麼巴爾扎克年輕時就投入了工業冒險。
搞實業失敗後,他又開始寫作,一年之內寫了3部小說。《舒昂黨人》是他第一次用「巴爾扎克」署名,他因此書而嶄露頭角。不久他又停止寫作,因為他體會到,由於著作權得不到保護,即使寫小說成功,也不足以解決生計問題。他改作記者,為多家日報撰稿,這使他得以同其他作家繼續來往,並結識了一些出版商,有了一個重要的關系網。
問:短短二十幾年,他寫了100部小說,不可想像。
答:巴爾扎克是罕見的勤奮作家,工作過度大概是他早逝的原因之一。他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喝大量咖啡,這也損害了身體。他通常晚上8時上床,午夜起來寫作,直到早晨8時。早餐之後,手稿和校樣開始在他和印刷廠之間穿梭。他對校樣總是改了又改。許多現代作家的手稿很乾凈,校樣來了,改幾個標點、幾個字就完了。而巴爾扎克呢,他不是動幾個標點的問題,有時是大段大段地重寫。《老處女》這部小說從手稿到出版,他改了9個校樣。
問:排字工人可不高興了。
答:當然。許多工人抱怨說,這不行,不能這樣干,有的人甚至不想再排他的書。另外,他的修改不受時間限制。書重印時,他還要改。逝世前兩三年,他還在修改二十幾年前的手稿。他能夠從一個平庸作家成為著名作家,這種工作精神是重要原因。可見,成功不僅需要天才,還需要勤奮。錢袋空空是巴爾扎克創作的強大動力,為掙錢還債,他寫作寫作再寫作。他終生貧窮,晚年情況變好,但他沒有時間享用了。
問:據說,他決心以嚴肅態度投身創作時,特意在書房裡擺了拿破崙的塑像,還寫了這樣一句話:「我要用筆完成他用劍所未能完成的事業。」他怎樣看待拿破崙?
答:拿破崙是巴爾扎克終生參照的人物之一,他確實想成為「文學上的拿破崙」。在他眼裡,拿破崙是個神秘的具有象徵性的人物。他欣賞他的政治軍事天才,欣賞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拿破崙的《民法典》實際上是在舊制度滅亡後重新創造了一個法國社會,巴爾扎克作為小說家也在重新創造一個社會。不過,巴爾扎克從來不是一個無條件的欣賞者,對拿破崙也是如此,他從未停止過批評拿破崙的制度,對他的警察制度的批評相當激烈。
問:他尤其激烈抨擊金錢和金錢的力量。
答:這既是又不是。巴爾扎克抨擊錢迷心竅、濫用金錢,可他自己又是個資產者,辦企業,搞投機,還想開銀礦,經營菠蘿業,以圖發財。實際上,他主要認為,有錢的全是些庸庸碌碌的人。據巴爾扎克說,法朗索瓦一世給拉斐爾幾十萬金法郎而不圖任何報答。他因此一再將拉斐爾和他自己那個時代的藝術家的命運相對比。當時,藝術家為求得一點創作補貼,不得不跟官僚們打交道,而這些官僚一無所能,沒有一點慷慨大度的精神。所以,他抨擊的不是金錢,而是那些既擁有金錢又掌握權力的平庸之輩。
問:在您看來,巴爾扎克的代表作應是哪一些?
答:我要是試圖對巴爾扎克的作品分等排隊,那就太冒昧了。唯一能夠說的是,他的主要作品是《人間喜劇》。其次,對哪些是他的代表作,看法可以很不相同。中國讀者所看重的作品不一定是德國或美國讀者看重的,法國讀者今天所看重的不一定是昨天看重的。他的作品豐富多彩,所以要看你想從中得到什麼。如果對小說的寫作結構感興趣,《歐也妮·葛朗台》無疑是代表作之一;如果對社會分析感興趣,《幻滅》肯定是了不起的作品;如果從創作分析的角度對巴爾扎克感興趣,今天的許多人就非常看重《無名傑作》;如果對時代風俗感興趣,則可讀讀《金眼女郎》。總之,可以各取所需。由此可見,巴爾扎克的作品很了不起。
問:在中國,巴爾扎克被視作現實主義作家。
答:法國人也長期這樣看,近30年來不是這樣了。仔細研究就會看到,巴爾扎克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社會,他分析批判的實際上是這個虛構的社會,雖然它在很多方面參照了現實社會。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由好幾個現實人物綜合而成,而非真實人物,他創造的社會也是這樣。再說,法國19世紀是農業國,人口90%以上是農民,而他的小說只有一部是寫農民的,即《農民》。他虛構的社會是個市民商業社會,是個小法國,不能反映法國的全貌。他創造、虛構一個社會,以便更好地展示他怎樣感受現實社會。所以巴爾扎克實際上並不是現實主義作家,不屬於人們所理解的那種現實主義。這當中有細微的差別。再說,對作家分類本身也在失去過去的意義。
巴爾扎克頭腦中沒有理想社會,他對任何政治制度都不是無條件欣賞。他既不屬於反動派,也不是進步主義者,他超越這一切之上。
問:請大體談談他的文學地位。
答:這可是個大問題。巴爾扎克生前沒有獲得他應當獲得的榮譽,比如他沒有入選法蘭西院士,沒有獲得榮譽軍團勛位,沒有獲得任何官方的榮譽,這令人吃驚,根本無法同維克多·雨果相比,為雨果舉行的隆重葬禮在法國是空前絕後的。
問:80年代,在凱旋門所在的戴高樂廣場,展出過記錄雨果葬禮的巨幅照片,我看過,真是極盡哀榮。
答:從這種對比中可以體會到,在他那個時代,一個作家和一個小說家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是很不相同的。雨果是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可是今天讀他的詩作的人不多了,多數人是通過讀他的小說了解他的。他倆都是了不起的文學大師,有一點不同的是,就全部作品而言,巴爾扎克似乎更好地經受住了時間的推移,沒有什麼重要作品遭冷落。如今讀巴爾扎克的人通常要讀他的全部作品;讀雨果的人則不是,有的人可以很欣賞他的《悲慘世界》,卻從未讀過他的詩作。我毫無貶雨果之意,只是藉此說明巴爾扎克的特點,他的整個作品有總體構思和整體構架,《人間喜劇》是史詩般的鴻篇巨制。有這種能力的小說家極為罕見。
在他之前,小說不屬於主流文學,是巴爾扎克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升為主流文學。如今法國人多數是讀小說,而這正是從巴爾扎克開始的。
問:今天在法國,巴爾扎克小說的閱讀情況怎樣,他對後人的影響如何。
答:巴爾扎克的小說不容易讀。在法國,孩子一般到16歲,才讓他們讀巴爾扎克。實際上16歲也有些早。為了能夠真正欣賞它,要有歷史知識,要有社會觀點,要了解19世紀的文化。讀過巴爾扎克作品的年輕人上了些年紀再讀就會發現,過去沒有留心的地方恰恰最激動人心。在知識分子看來,巴爾扎克的作品確實博大精深。
關於他的影響,可以舉幾個例子。巴爾扎克構思過很多創作題材,但沒有動手寫。去年榮獲梅迪西絲獎的帕特里克·朗博的小說《戰役》,就是從他手稿中的一句話獲得靈感的。他還啟發了一些造型藝術家,特別是畫家。他的小說《無名傑作》講述一個畫家的故事,大部分情節是在巴黎。有4個畫家一起讀了這部小說,深受震憾,創作了一些作品,今年要在巴黎舉行畫展。還有,當年畢加索為這部小說插圖幾年後,就搬到小說假託主人公在巴黎的畫室住。畢加索正是在這里創作了代表作《格爾尼卡》。有幾張反映畢加索這間畫室的照片,其中一張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無名傑作》這本書。這不是偶然的,畢加索大概思考過巴爾扎克對藝術創作的見解,於是兩位大師超越時空而相會了。
這一切說明,對巴爾扎克藝術的探討仍然是個現實的問題,許多人還在從中汲取靈感。他的作品可以一讀再讀,越讀越能發現新東西。這正是大作家的標志。巴爾扎克思考的問題不僅僅屬於他生活的那個時代,而是人這個永恆的問題。我認為,主要由於這個原因,巴爾扎克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永遠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家。
⑧ 巴爾扎克的小說《沙漠里的愛情》講了個什麼故事
《沙漠的愛情》的小說,講的是一個置身沙漠孤立無援的法國士兵,幾乎奄奄一息,昏到在岩洞里,待他醒來時卻發現一隻野獸躺在他的身邊,原來是一頭嘴上還沾著血跡的豹子。所幸花豹吃飽了,對他並無惡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殺死它,隨後又改變了主意,用漫柔多情的動作撫摩雌豹,他不僅同它友好相處,而且建立了感情,一同嬉戲玩耍。然而,士兵還是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際逃跑了,但走不多遠,豹子趕了上來,這時他已陷入流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領,把他救了出來。故事結尾,士兵殺死豹子也純屬偶然,豹子輕輕咬他的大腿,他以為是要吃他,便用匕首刺進了野獸的脖子,花豹掙扎時居然毫無惱怒地望著他。文中主人公談到這段經歷時講到「我看哪裡都比不上沙漠」,「那裡沒有人,只有上帝」。他在人類社會感受不到的東西,在沙漠里感受到了。
⑨ 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集的介紹
本書為「世界文學名著典藏」之一,收錄了17部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⑩ 巴爾扎克的作品有哪些,具體都是講的什麼故事
巴爾扎克 一生的傑作就是包含了共96部作品的小說總集 《人間喜劇》 ,
其中有許多佳作: 《驢皮記》帶有一定浪漫色彩 《舒昂黨人》是他正式進入現實主義的一個標志 而真正稱之為代表作的是《高老頭》,其中包含了《人間喜劇》的三個主題:封建貴族的沒落,資本主義的上升以及金錢的腐蝕作用。
《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老頭被稱為西方文學中四大吝嗇鬼之一。
此外還有《幻滅》《夏倍上校》《貝姨》《高布賽克》 《蘇鎮舞會》 《家族復仇》《 朱安 黨人》 《圖爾的本堂神甫》 《十三人的故事》 《絕對的探求》 《古玩陳列室》 《賽查·皮羅托盛衰記》 《扭沁根銀行》 《公務員》 《攪水女人》《煙花女榮枯記》 《邦斯舅舅》 《農民》 《老姑娘》 《比哀蘭特》 《阿爾西的議員》 《夏娃的女兒》 《幽谷百合》 《改邪歸正的梅莫特》 《三十歲的女人》 《薩拉金》 《紅房子旅館》 《沙漠里的愛情》 《無神論者望彌撒》 《岡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