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販賣黑奴的短篇小說

販賣黑奴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7-01 18:19:32

❶ 請問寫關於販賣黑奴的書《根》的作者是誰啊

《根》

--------------------------------------------------------------------------------

1976年秋,美國出版了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所寫的一部家史小說《根》。作者自稱他經過十二年的考證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個從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販子擄到北美當奴隸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孫在美國奴隸制下的苦難歷程,以及這個家族獲得自由後的經歷。這書一出版,就成為燴炙人口的暢銷書。同時,它也引起了截然相反的評價,成為激烈爭論的焦點。因此,關於《根》的問題,是一個帶有高度社會意義和學術性質的事件,值得研究和探討。

三本暢銷書,一個老問題

《根》的主題,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問題,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最久、爭論最烈的一個論題。

從十七世紀初第一艘載著擄自非洲的黑人的運奴船駛抵北美洲海岸以來,迄今三百多年,黑人奴隸制和黑人受壓迫的現象就一直是美國社會的嚴重問題。早在獨立革命前,美國南部的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內部一個逆世界歷史潮流的社會經濟制度。到十九世紀中期,這種制度已成為美國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維護奴隸制的反動勢力和反對奴隸制的進步勢力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反復較量,無窮的舌戰和筆戰所未能解決的,最後由真刀真槍的流血戰爭解決了。1861—1865年一場空前酷烈的國內戰爭,結束了這種「有史以來最卑鄙、最無恥的奴役人類的形式」①。然而,奴隸制的陰魂卻象一團不祥的烏雲,從來沒有從美國大陸的上空消散。有形的枷鎖不存在了,無形的枷鎖——對黑人的壓迫和歧視——仍然沉重地壓在美國黑人的頭上,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個恥辱」②。奴隸制是美國老大難的種族關系問題的歷史根源。因此,雖然奴隸制已被廢除一百多年之久,今天它仍具有現實意義,是人們所極為關注和不斷探索的一個題目。

三百多年間,圍繞著黑人奴隸制的爭論而產生的政論和文學作品不可勝數。在美國文學史上,以奴隸制為題材的作品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類別。它們的觀點和色彩盡管千差萬別,但總的可以分為揭露、譴責奴隸制的和歌頌、辯護奴隸制的兩大類。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可以舉出三本代表作:一本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本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飄》,第三本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這本《根》。這三本書,就其對各自時代的沖擊來說,都是奇跡式的,它們不僅風糜了美國,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雖然這三本書有著共同的題材,但它們的態度和觀點卻大相徑庭。《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現在美國內戰前十年,它從基督教博愛思想和人道主義出發批判了奴隸制。雖然它的主旨並非倡導以革命方式消滅奴隸制,而是規勸奴隸主放下鞭子,但它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強烈的愛憎剖露了奴隸制的野蠻殘暴,對於北部的廢奴運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無怪林肯開玩笑地恭維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奴隸制廢除七十年後,出現了《飄》。這本名噪一時的小說從赤裸裸的反動奴隸主立場謳歌內戰前南部生活,對被打倒的奴隸主寄以無限同情,成為美化奴隸制的所謂「木蘭花與班卓琴流派」的頂峰與楷模,因而受到反動勢力的喝采。四十年來,盡管有人不遺餘力地加以哄抬,使之成為「一切時代的暢銷小說」,但沒有人否認,它是透過奴隸主的眼光來看奴隸制的,因而是地地道道的反動翻案文學的代表作。又過了四十年,《根》把《飄》翻過的案重新翻了過來,再次對奴隸制進行揭露控訴。這三本書所走過的「之」字形的道路,約略地勾劃出了歷史潮流的趨向。但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或循環。《根》的時代背景,比起前兩本書來,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現象。它縱貫著幾百年關於奴隸制的是非的爭議,橫聯著黑人解放運動近期的發展和前景。因而,有關《根》的討論,超出了一本書的范圍,牽涉到許多社會、學術問題,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和實踐檢驗的課題。下面僅從一個讀者的角度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根》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

在討論《根》時,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前提是:《根》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是歷史,還是小說?是一個單獨的黑人家族的故事,還是美國奴隸制度史?這個問題本來是十分清楚的。但由於《根》的出版者和宣傳者們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把這本分明是文學創作的書算作非小說的歷史書籍,並且把它的意義抬高到代表全體美國黑人的經歷,這就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亂。現有的一些對《根》的批評,實際上是針對一本嚴謹的科學著作提出的。但《根》並非科學著作,它雖然部分地反映了黑人奴隸的苦難,卻並不能概括二千多萬美國黑人幾百年經歷的全貌和實質。如果從實際出發,承認《根》是小說,那就允許虛構和想像,而不必深究材料是否完全准確和立論是否絕對科學。如果承認《根》僅僅是一個單獨的黑人家族的故事,那就允許有特殊性,而不必要求它具有代表全體美國黑人的典型性和普遍意義。《根》作為一本歷史題材的小說,從一個黑人家族的遭遇和感受來反映奴隸制,站在被壓迫者的立場上譴責和控訴壓迫者和人壓迫人的制度,把白人種族主義的歷史觀顛倒了過來。它不是通過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活生生的人的故事表現了被奴役者的痛苦和求解放的強烈願望,批駁了那種廣泛流傳的把奴隸制描繪成田園牧歌的樂土,把奴隸表現為樂天知命、俯首帖耳的奴才的反動讕言,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從這一點上說,《根》繼承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廢奴文學傳統,並有所創新,在美國文學史上應佔一定的地位。但是,如果把這本書的意義拔高為全體美國黑人民族的歷史,誇大哈利所探索的「根」的普遍意義,並且把它看成是解決美國黑人現實問題的正確出路,那就言過其實,反而起到相反的影響。

「根」在哪裡?

貫穿著《根》全書的一個主題思想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是從哪兒來的,而奴隸制最大的罪惡,是不讓黑人知道這一點。哈利說,「我們因缺乏歸屬感而覺得身為黑人是可恥的」,因此,黑人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根」。

哈利經過十二年的苦心探索,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十八世紀非洲的村落和祖先昆塔·肯特。顯然,他是把十八世紀非洲的生活理想化、浪漫化了。作為文學作品,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哈利的意圖是要打破那種把非洲人誣蔑為半人半獸低等動物的「人猿泰山」式的捏造,而還其人的尊嚴和價值,他的出發點和大方向是正確的。作者熱情地歌頌了他的祖先——非洲勞動人民,抒寫了他們如何英勇頑強地同大自然搏鬥,團結一致,愛護集體,尊重傳統,珍惜自由,嚴格地教育訓練年青一代等優良品質。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塑造了少年昆塔這個朴實而飽滿的人物形象,刻畫了他充滿青春活力的個性,他對生活和自由的熱愛和憧憬,給人以深刻印象。這是全書精華所在,堪稱美國文學中獨具一格的珍貴篇章。

但問題還要回到「根」這個主題思想上來。非洲是否就是美國黑人所夢寐以求的「根」?找到了這個「根」,美國黑人求解放的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

固然,美國黑人和非洲有著淵遠流長的血緣和傳統的聯系,他們無疑應該知道並且尊重自己的非洲起源。但非洲只是美國黑人人種學上的「根」,而不是社會學上的「根」。幾個世紀在異國土地上受異族統治的歷史,在美國社會的特定環境中共同的命運和斗爭,已把美國黑人組合為一個新的民族,面對著不同於非洲環境下的新的問題。歐美有些研究者認為,黑人的處境之所以比一些歐、亞少數民族後裔更差,就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民族傳統和文化淵源,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美國印第安人並沒有失去自己的民族傳統,他們卻從北美大陸的主人淪為頻臨絕種的民族,遭遇尤為悲慘。可見,割斷民族傳統,並不是統治階級奴役被壓迫民族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方式。美國黑人之橫遭凌虐,不應歸因於他們對自己的非洲起源缺乏知識和自豪感,而是由於美國奴隸制及其惡果——種族壓迫和歧視,以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階級壓迫這個雙重負擔。片面地強調非洲的心理上的「根」,會使人忽視美國的現實的「根」。

是積極反抗,還是消極反抗?

如果說昆塔在非洲的自由生活是《根》的序幕,那麼他和後代在美國被奴役的經歷就是戲的中心和主體。關於這個關鍵部分的關鍵性爭論,是圍繞著《根》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奴隸制的反動本質和奴隸的反抗精神。

每個奴隸的後代回顧往昔,都有一部斑斑血淚的家史。《根》既是從一個家族的遭遇和感受來反映一個歷史時代,自有它真實的方面。書中體貼入微地刻畫了被奪去自由和人權、受人魚肉宰割的人們的痛苦和憤怒,特別是奴隸制強行拆散黑人家庭造成骨肉分離的慘劇,是動人心魄的。昆塔和他的子孫從來不甘於被奴役的命運,渴望自由,這也表達了所有奴隸的情緒。但是,如果把哈利家族的故事看成整個奴隸制的縮影,那麼這面鏡子卻不夠全面,也不夠真實。因為,它沒有表現出美國種植園奴隸制最本質的方面——作為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的野蠻的剝削制度,只消七年就耗盡一個奴隸脂膏的極度殘酷的血汗榨取。哈利的祖先不屬於南部種植園中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奴隸的主體——大田奴隸。他們是奴隸中地位較為特殊的人——園丁、車夫、廚娘、家僕、馴雞手、鐵匠等。由於他們脫離奴隸生產大軍而從事非生產性個體勞動,以及同奴隸主朝夕相處的密切關系,他們往往享有某些優惠待遇,比起大田奴隸來受壓迫的程度較淺,因而反抗性也較差,算不上是奴隸制這種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昆塔說:「白人乾的最惡的事是不讓黑人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不讓他成為完全的人。」既然這是奴隸制的主要罪孽,那麼自然也就是奴隸反抗的主要目的和形式了。於是在書中,主要的反抗表現為:每一代人把家族的非洲起源的知識傳給下一代,讓他們不要忘本。然而這只能說是反抗的一種思想准備,還不是反抗的行動。事實上,一部奴隸制度史,滿載著奴隸的無數次反抗,從最高形式的有組織的密謀起義(共二百多次),到逃亡、怠工、破壞工具財物等等。正是這些反抗,動搖了奴隸制的根基。《根》沒有直接反映這些積極的反抗。書中雖然間接地提到海地奴隸起義以及震撼南部的幾次大起義,但哈利的家族對待這些起義的態度或是消極的旁觀,或是不以為然,唯恐起義引起的主奴關系的緊張化會給他們帶來災難。歷史上的奴隸逃亡,無論是通過「地下鐵路」的有組織的逃亡或個別的逃亡,都是卓有成效的大宗的反抗形式。但哈利的六代祖先中,除來自非洲的昆塔試圖逃跑而失敗外,以後幾代根本沒有動過念頭。第二代的吉西對抗主人的凌辱的唯一行動,只是告誡兒子不要對白人父親抱幻想。第三代雞公喬治則進而同主人兼父親親密合作。書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斗雞的情節,雖然文筆生動而引人入勝,但觀點上卻帶有濃厚的階級調和論色彩。它抹殺了主奴之間的階級矛盾和種族矛盾,把讀者的興趣吸引到斗雞場上的勝負上面,那裡,喬治和李老爺利害相關休戚與共,而喬治一家自由的命運則彷彿系於一隻雞身上。第四代鐵匠湯姆來到了內戰年代。這在歷史上是南部黑人空前活躍的時期。奴隸們大批逃離種植園(共計五十萬人),跑到聯邦軍中參加戰斗,或在南部同盟軍後方打游擊搞破壞,有效地配合了聯邦軍的作戰,為聯邦的勝利和自身的解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這些事實在《根》里也沒有得到反映。當廣大黑奴在進行如火如荼的斗爭時,湯姆卻在附首帖耳地替同盟軍釘馬掌,全家一心一意為贖買自由而拚命攢錢,直到林肯的一紙命令解放了他們。《根》所宣揚的這種以「沉默的尊嚴」對抗壓迫的精神,只能算是消極的反抗。

寫內戰後經歷的結尾部分,比起前面來,更有江河日下之勢。內戰結束後至今一百多年來,美國黑人廣大群眾飽受殘害和欺壓的苦況和他們不屈不撓的斗爭,是舉世皆知的事實,他們的積忿,爆發為六十年代震動世界的黑人抗暴運動。象哈利的家族那樣買地發家、上升為中產階級白領階層的人,只是少數例外的幸運者。他們所走過的道路不能代表廣大黑人走過的道路,更不足以指明黑人解放的出路和方向。

《根》的時代意義

《根》動筆於六十年代,完成於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是美國黑人解放運動驚雷乍起的十年,黑人長期受迫害受歧視的苦況,通過他們自己的斗爭,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和義憤。毛澤東同志在1963年和1968年兩次發表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正義斗爭的聲明,表達了中國人民聲援的強烈呼聲。黑人的抗暴斗爭和其他斗爭,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果,但並沒有獲得完全的平等和解放。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仍然處於受壓制受排擠的不平等地位。在意識形態領域,反動種族主義勢力仍不甘退場,千方百計為奴隸制翻案,為繼續欺壓黑人製造理論根據。1975—1976年,為紀念《飄》出版四十周年重印了該書的豪華版,同時重映同名影片,大作宣傳,無異是對黑人運動的示威。1975年,出版了一本名叫《時光與十字架》的偽科學著作。該書企圖利用電子計算機的運算來證明奴隸制是一個「高度合理和有效」的制度,說它使南部經濟高度發展並使全體南部人(白人和黑人)都享有很高生活水平,公然顛倒黑白,為奴隸制叫好。相形之下,《根》揭露和譴責奴隸制,給予這些反動叫囂一個反擊,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中是能夠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但是,如果象有些人所宣揚的那樣,認為《根》把黑人解放運動引向了一個更高的水平,那麼這種估計卻未必恰當。考慮到六十年代黑人運動已經達到的水平,考慮到黑人在有組織的抗暴斗爭中所表現的階級覺悟和民族覺醒的程度,《根》所宣揚的非暴力主義和以家族為核心的個人奮斗道路,與時代的前進潮流相比,不能不說是一個後退。哈利從寫馬爾科姆·艾克斯的傳記,到寫《根》,也似乎是一個後退。

《根》引起如此巨大的轟動,原因何在?這似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在六十年代急風暴雨的黑人解放運動期間,黑人問題一度成為美國國內政治生活的中心。此後,黑人的政治和社會地位有所上升。近年來,黑人更多地參與政治和文化生活,研究黑人,寫黑人,表現黑人,成為一種時尚。黑人的歷史也成為重新估價的對象。廣大黑人關心自己的過去,要求把反動派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還黑人歷史的本來面目,其他民族人民也要求獲得這方面的更真實的知識。象《根》這樣一本以黑人為主人公的歷史小說,對奴隸制的反動性有所揭露,並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和感染力,自然會引起廣泛的重視。

然而,《根》作為一部歷史小說雖有一定的價值,但和圍繞著它所造成的宣傳上的效果相比,則是不相符的。在這種明顯的不相稱的現象後面,必定存在著某種深一層的社會原因。據分析,由於黑人要求平等解放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赤裸裸的白人種族主義越來越不行時,意識形態領域的某些不希望運動走向革命化道路的當權者,也不得不順應潮流,力圖把黑人問題引向帶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或改良主義色彩的軌道。這種分析不無道理。1978年2月話劇《保羅·羅伯遜》的上演就是一個例子。享有世界聲譽的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五十年代時由於他的共產主義信仰而遭到美國反動派的嚴酷迫害,流亡國外。然而在他逝世以後,美國資產階級戲劇中心百老匯卻演出了歌頌他的一生的話劇。該劇抽掉了羅伯遜的革命者的靈魂,宣揚他作為足球明星、法學家、歌唱家、演員而功成名就的道路,避而不談羅伯遜自己不斷強調的一點: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然後才是藝術家,他把自己的一切成就服務於黑人同胞的解放事業。這種給黑人問題塗上一層溫和色彩的傾向,近年來蔚然成風。《根》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視和大規模的宣傳,是否也是這種潮流的一個表現?這表明,和窮凶極惡地迫害黑人的年代相比,風向是在轉,但轉向何方,仍然值得研究。無論如何,這種現象本身也說明黑人通過自己的斗爭獲得了重要的進展,社會前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44頁。

②《列寧全集》第19卷第127頁。

❷ 1829~1845年梅里美著名作品有哪些

1829~1830年,梅里美發表了幾部短篇,開始顯露他寫作短篇小說的傑出才能。《塔曼果》(1829)文學表達販賣黑奴的船上奴隸們起來反抗,和販奴的白人同歸於盡。《馬特奧·法爾哥內》(1829)描述科西嘉島的一個獵人殺死了貪小利而出賣朋友的獨生子,塑造了一個嫉惡如仇的人物形象。《攻克堡壘》(1829)描寫了一個戰爭場面。這幾部短篇結構嚴謹,敘事緊湊,具有現實主義風格,同時又富有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調。19世紀30~40年代初他到過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這時期的短篇小說中,《煉獄的靈魂》(1834)是根據堂磺的傳說寫成,《伊爾的美神》(1837)雖有神秘主義色彩,但寫得富有藝術魅力。

與此同時,梅里美的中篇小說,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雙重誤會》(1833)描寫一個貴婦婚後的失意。《高龍巴》(1840)是梅里美的優秀作品之一,描述復辟時期科西嘉島一個家族復仇的故事。小說塑造了一個性格倔強、不畏強暴、剛中有柔、富有心計的女性形象。中篇小說《嘉爾曼》(1845)是梅里美膾炙人口的傑作,吉卜賽女郎嘉爾曼酷愛自由,在愛情中也獨立不羈,寧死不肯受男子的約束,表現了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這個形象揉合了靈敏、機巧、潑辣、大膽等特點,富有浪漫情調。梅里美的藝術風格在《嘉爾曼》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1843年梅里美進入碑文和美術科學院,次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40年代末,他曾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53年6月他成為參議員。梅里美於1870年9月23日去世。

❸ 求閱讀關於黑奴販賣 或 講述以前種植園生活的書籍。

《湯姆叔叔的小屋》哈麗葉特·比切·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 ,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著名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1811年6月14日出生於北美一個著名的牧師家庭,1896年
去世。 南北戰爭,即黑奴解放戰爭,是在19世紀60年代進行的。但從19世紀20年代起,廢奴制問題就成為美國進步輿論的中心議題。當時許多著名的美國作家都站在廢奴的一邊,為解放黑奴而呼籲。斯托夫人便是這批廢奴作家中最傑出的一位。

❹ 魯濱遜漂流記販賣黑奴體現人物怎樣時代特點

在那個時代,對西方人來說,販賣黑奴並不是什麼罪惡的事,而是一項實業。至多存在不人道的問題。這是國力強盛的體現,也是擴大生產的必要。因為黑奴最後是到美洲或澳洲等殖民地「拓荒」。這種態度(或是認知)直到20世紀才結束。由此產生了「殖民主義」這一名詞。
從現在的角度上看,販賣黑奴是赤裸裸的罪行,不可饒恕與接受。但在當時的認識則和現在相反。

❺ 梅里美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梅里美,生於1803年9月28日。父為畫家,但父親要他讀法學。在大學中他對文學發生了興趣。1822年斯丹達爾對他的藝術觀點有很大影響。大學畢業後他取得律師職稱。1825年託名發表《克拉拉·加蘇爾戲劇集》,獲得成功。這部戲劇集後來共收入10部短劇,內容多半是對教會和貴族的抨擊;其中以小喜劇《聖體馬車》最為出色,它寫西班牙駐秘魯的總督把馬車讓與情婦使用而受到愚弄的故事,諷刺貴族人物的專橫、愚蠢、虛偽和墮落。

1827年梅里美再次隱名發表詩歌集《居士拉》,形式模仿南斯拉夫民歌,頗受歡迎,普希金曾經把其中幾首譯成俄文。1828年發表歷史劇《雅克團》,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描繪了14世紀法國一次農民起義,以農民的悲慘生活和貴族的暴戾殘忍,批判復辟王朝。1829年發表歷史小說《查理九世朝遺事》,描寫16世紀宗教戰爭期間發生的大規模屠殺新教徒的聖巴托羅纓事件,鞭撻了反動貴族的殘暴和封建社會的黑暗。這部長篇小說文筆簡潔明快,是梅里美在復辟時期的代表作。

1829~1830年,梅里美發表了幾部短篇,開始顯露他寫作短篇小說的傑出才能。《塔曼果》(1829)敘述販賣黑奴的船上奴隸們起來反抗,和販奴的白人同歸於盡。《馬特奧·法爾哥內》(1829)描述科西嘉島的一個獵人殺死了貪小利而出賣朋友的獨生子,塑造了一個嫉惡如仇的人物形象。《攻克堡壘》(1829)描寫了一個戰爭場面。這幾部短篇結構嚴謹,敘事緊湊,具有現實主義風格,同時又富有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調。19世紀30~40年代初他到過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這時期的短篇小說中,《煉獄的靈魂》(1834)是根據堂磺的傳說寫成,《伊爾的美神》(1837)雖有神秘主義色彩,但寫得富有藝術魅力。

與此同時,梅里美的中篇小說,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雙重誤會》(1833)描寫一個貴婦婚後的失意。《高龍巴》(1840)是梅里美的優秀作品之一,描述復辟時期科西嘉島一個家族復仇的故事。小說塑造了一個性格倔強、不畏強暴、剛中有柔、富有心計的女性形象。

中篇小說《嘉爾曼》(1845)是梅里美膾炙人口的傑作,吉卜賽女郎嘉爾曼酷愛自由,在愛情中也獨立不羈,寧死不肯受男子的約束,表現了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這個形象揉合了靈敏、機巧、潑辣、大膽等特點,富有浪漫情調。梅里美的藝術風格在《嘉爾曼》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1843年梅里美進入碑文和美術科學院,次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40年代末,他曾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53年6月他成為參議員。

梅里美於1870年9月23日去世。

❻ 請推薦一下關於美國黑奴運動,殖民擴張,憲法改革的小說

小婦人,飄,湯姆叔叔的小屋,

❼ 在魯濱遜漂流記中誰販賣黑奴

在魯濱遜漂流記中來自歐洲的船主販賣黑人,魯濱遜也打算去販賣黑人結果遇難了
請採納

❽ 有哪些書描寫「黑奴貿易」的歷史

《罪惡的黑奴販賣-外國歷史小叢書》
作者:吳秉真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萬惡的黑奴貿易》
作者:袁閭琨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❾ 笛福、馬克•吐溫的資料

丹尼爾·笛福(1660~1731年),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作品可讀性強。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中,樂觀又勇敢的魯濱遜通過努力,靠智慧和勇氣戰勝了困難,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
丹尼爾·笛福(1660~1731年),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歐洲小說之父」。出生於英國首都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一說是油燭商),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他廣泛遊歷,早年經營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制磚業,曾到各國大陸經商。
1684年,笛福與一個酒商的女兒結了婚,得到了女方家價值3700英鎊的嫁妝。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夥人做起了小百貨買賣。此外,還在歐洲范圍內做生意,常做酒貿易來增加收入。不過,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則,反對買賣當時簡直要淹沒倫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飲料。
1685年笛福參加蒙茅斯公爵領導反對天主教國王的叛亂。1688年荷蘭信奉新教的威廉率軍登陸英國,繼承英國王位,笛福參加了他的軍隊。1692年他經商破產,負債達17000鎊,以後又屢屢失敗,因而不得不用各種方法謀生。他曾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設計過各種開發事業,同時從事寫作。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馬克·吐溫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又換了不少職業,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❿ 美國黑奴的三部著名小說是什麼

《根》 《湯姆叔叔的小屋》 《寵兒》



  • 《根》

1976年秋,美國出版了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所寫的一部家史小說《根》。作者自稱他經過十二年的考證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個從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販子擄到北美當奴隸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孫在美國奴隸制下的苦難歷程,以及這個家族獲得自由後的經歷。

《根》的主題,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問題,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最久、爭論最烈的一個論題。

《根》揭露和譴責奴隸制,給予這些反動叫囂一個反擊,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中是能夠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



  •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為《黑奴籲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國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小說著力刻畫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犧牲精神的黑奴湯姆,在不平等的社會制度下遭受的悲慘命運,藉此揭示了奴隸制度的罪惡本質。《湯姆叔叔的小屋》一經出版,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國人民的反奴隸制情緒,從而成為導致美國內戰爆發的因素之一。


  • 25年來美國最佳小說第一名,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英文書名:Beloved

    作者:(美)托妮·莫里森

  • 取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令人觸目驚心。

    女黑奴塞絲懷著身孕隻身從肯塔基的奴隸庄園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隸主追蹤而至。

    為了不使兒女重復自己做奴隸的悲慘命運,她毅然殺死了自己剛剛會爬的幼女寵兒

    十八年後,奴隸制早已廢除,而被她殺死的女嬰還魂歸來,和塞絲、塞絲的女兒丹芙以及塞絲的情人保羅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

    她以自己的出現日夜懲罰母親當年的行為,不但加倍地向母親索取著愛,甚至糾纏和引誘包羅,不擇手段地擾亂和摧毀母親剛剛回暖的生活。

    往事的夢魘一刻也不曾停止過對塞絲的糾纏……

    全書充滿苦澀的詩意和緊張的懸念,


熱點內容
好看都市小說高分榜 發布:2025-09-13 01:52:56 瀏覽:130
萬煎穿心小說結局 發布:2025-09-13 01:46:22 瀏覽:271
一男n女都市小說 發布:2025-09-13 01:45:38 瀏覽:195
古代言情穿越小說女強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01:40:42 瀏覽:763
都市借種小說種 發布:2025-09-13 01:36:46 瀏覽:961
薄輕羽小說 發布:2025-09-13 01:36:43 瀏覽:364
類似放棄愛你的都市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3 01:34:37 瀏覽:582
總裁爹地寵上天在線小說 發布:2025-09-13 01:25:23 瀏覽:854
新總裁的貼身保鏢小說丹 發布:2025-09-13 01:23:55 瀏覽:365
小說超維術士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13 01:20:59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