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說
❶ 黑暗故事之灰姑娘
你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嗎。當然,你肯定知道。她是一種文化麻醉劑,是我們通過耳濡目染而了解的那些人物中的一個。她是一個公主。她穿著一件漂亮的裙子,戴著閃亮的頭帶,腳穿水晶鞋,手戴長手套。她克服了壞繼母和異母姐妹設置的重重困難,遇到一個英俊王子並和他跳舞,在午夜鍾聲敲響前急匆匆趕回家,然後她的馬車又變成了南瓜。但是,這不是真正的灰姑娘的故事。這只是迪斯尼版的《灰姑娘》:1950年的動畫電影以及現在在影院里上映的新翻拍電影。
沃克斯網站盤點了著名的童話故事《灰姑娘》。文章稱,真正的灰姑娘的故事並沒那麼容易界定。灰姑娘這個形象融匯了流傳了幾個世紀的故事,橫跨多種文化。她那隻被遺忘的鞋子甚至不都是水晶的。
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出自希臘
灰姑娘有兩副面孔:歐洲民間故事的版本演變成現代一個穿著藍色禮服的女孩的故事,還有一個版本流傳了幾個世紀,在各種文化之間流傳。
反抗壓迫、嫁到另一個社會階層並且躲過一個既不愛你也不挺你的家庭,這個故事令人難以置信。在大多數灰姑娘故事的中都有一個主題:一個受迫害的女主角通過婚姻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地位。
第一個記錄灰姑娘般的人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在這個古老的故事中,一隻老鷹偷走了一個名叫「羅德庇司」的妓女的一隻鞋,老鷹一路飛越地中海,然後把鞋丟到了埃及國王的大腿上。
把鞋從天而降當作是上天旨意的國王開始尋找鞋的主人。當他發現是羅德庇司後便娶了她,把她從社會底層解救出來,進入了皇室。
另一個最早的灰姑娘故事是九世紀中國的一個童話《葉限》。一個名叫葉限的女孩得到了神奇的魚骨,可以滿足一個願望,於是她用魚骨得到了一件衣服,去找丈夫。
和羅德庇司的故事一樣,國王得到一隻鞋,去尋找腳能穿進鞋的女子。葉限的美貌打動了國王娶她,而壞繼母則被石頭砸死。
灰姑娘的歐洲版本起源於17世紀
單是在歐洲,我們就發現了500多個灰姑娘的故事的版本,而我們最熟悉的灰姑娘就來自於其中(具體說是來自於法國)。
第一個與我們最熟悉的版本極其相似的灰姑娘版本出現在17世紀,當時在一本義大利短篇小說集中有一篇題為《切內倫托拉》的故事。《切內倫托拉》中含有現代故事的所有元素—邪惡的繼母和異母姐妹、魔法和丟失的鞋—但這個故事更黑暗一些,更神奇。
故事中,一個名叫Zezolla的女子兩次逃過一個想娶她的國王,第三次終於被國王抓住,沒能離開。這不是一個回報以愛情的故事,而是一個被逼成婚的故事,裡面有6個非常邪惡的異母姐姐。
60年後,義大利版的故事被法國人改編,成為了我們今天熟知的那個故事。在《桑德里永》中,創造這個童話故事的法國作家夏爾·佩羅給後400年的灰姑娘故事定了型。他加入了水晶鞋、南瓜和仙女教母(但沒有那句咒語)。這是迪士尼後來改編成經典動畫電影的版本。
❷ 童話故事灰姑娘的簡介
從前,有一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惡毒的繼母與兩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經常受到繼母與兩位姐姐的欺負,被逼著去做粗重的工作,經常弄得全身滿是灰塵,因此被戲稱為「灰姑娘」。
有一天,城裡的王子舉行舞會,邀請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繼母與兩位姐姐卻不讓灰姑娘出席,還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傷心。這時,有一位仙女出現了,幫助她搖身一變成為高貴的千金小姐,並將老鼠變成馬夫,南瓜變成馬車,又變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雙水晶(玻璃)鞋給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開心,趕快前往皇宮參加舞會。仙女在她出發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點,十二點以後魔法會自動解除。灰姑娘答應了,她出席了舞會,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
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時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馬上離開,在倉皇間留下了一隻水晶鞋。王子很傷心,於是派大臣至全國探訪,找出能穿上這只水晶鞋的女孩,盡管有後母及姐姐的阻礙,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開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應了,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2)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時期。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紀記敘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這被認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
洛多庇斯當時正在溪水邊洗衣服,突然一隻鷹飛過將她的鞋子攫去並讓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腳下。法老隨後要求國內所有的女子試穿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腳,最後找到了洛多庇斯。
法老愛上了洛多庇斯並娶她為妻。這個故事後來也見於克勞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雜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個版本是中國的葉限,見於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說《酉陽雜俎》。故事中勤勞可愛的葉限飼養有一條金魚,金魚和葉限關系親密,只在葉限每次走到池邊時才浮上水面伸出頭來。
後來金魚被葉限後母所殺,葉限按天神的指引將魚骨堀起,並因此得以最後穿著體面的衣裳偷偷參加了某個節日盛會。當匆忙回家時,葉限落下了一隻鞋子。島國「陀汗」的國王拾獲了鞋子,並與葉限相愛娶她為妻。
❸ 急:求格林童話《灰姑娘》原文
《灰姑娘》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aKmrDHc-Ta4Rl7YU_6gdjA
普羅高菲夫《灰姑娘》-Cinderella,蘇俄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以輕松而充滿幽默感的音樂,詮釋了灰姑娘和王子之間詩一般的愛情,細細描述了這段愛情的誕生以及過程中的曲折險阻。繪者英諾桑提以水彩作為表現媒材,擺脫了十八世紀英國《灰姑娘》的時代背景,以獨具匠心、別出心裁的表現手法賦與姑娘們摩登造型,呈現出現代版的《灰姑娘》。
普羅高菲夫《灰姑娘》-Cinderella,蘇俄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以輕松而充滿幽默感的音樂,詮釋了灰姑娘和王子之間詩一般的愛情,細細描述了這段愛情的誕生以及過程中的曲折險阻。繪者英諾桑提以水彩作為表現媒材,擺脫了十八世紀英國《灰姑娘》的時代背景,以獨具匠心、別出心裁的表現手法賦與姑娘們摩登造型,呈現出現代版的《灰姑娘》。
❹ 《灰姑娘》簡介
《灰姑娘》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0xwPJAKSASDl8aLaRGOvtw
普羅高菲夫《灰姑娘》-Cinderella,蘇俄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以輕松而充滿幽默感的音樂,詮釋了灰姑娘和王子之間詩一般的愛情,細細描述了這段愛情的誕生以及過程中的曲折險阻。繪者英諾桑提以水彩作為表現媒材,擺脫了十八世紀英國《灰姑娘》的時代背景,以獨具匠心、別出心裁的表現手法賦與姑娘們摩登造型,呈現出現代版的《灰姑娘》。
❺ 灰姑娘是誰寫的
《灰姑娘》(法文:Cendrillon;英文:Cinderella;德文:Aschenputtel),也音譯作《仙杜麗拉》或《仙杜瑞拉》,在迪士尼的經典動畫長片中稱為《仙履奇緣》,是一則著名的童話。灰姑娘也是這一故事的主人公。該故事在世界各地流傳廣泛,亦擁有許多不同版本,各版本之間有時差別很大,其中以1697年《鵝媽媽的故事》(Mother Goose)和1812年《格林童話》中的版本最為人熟知。
現在的灰姑娘的故事原在歐洲民間廣為流傳,後來才由法國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1697)和德國的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1812)加以採集編寫。在許多種語言包括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瑞典語,甚至漢語(葉限)、斯拉夫語、凱爾特語中都有不同版本的類似故事。
起源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時期。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紀記敘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這被認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當時正在溪水邊洗衣服,突然一隻鷹飛過將她的鞋子攫去並讓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腳下。法老隨後要求國內所有的女子試穿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腳,最後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愛上了洛多庇斯並娶她為妻。這個故事後來也見於克勞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雜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個版本是中國的葉限,見於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說《酉陽雜俎》。故事中勤勞可愛的葉限飼養有一條金魚,金魚和葉限關系親密,只在葉限每次走到池邊時才浮上水面伸出頭來。後來金魚被葉限後母所殺,葉限按天神的指引將魚骨堀起,並因此得以最後穿著體面的衣裳偷偷參加了某個節日盛會。當匆忙回家時,葉限落下了一隻鞋子。島國「陀汗」的國王拾獲了鞋子,並與葉限相愛娶她為妻。
此外,中世紀的《一千零一夜》等許多作品中都有記敘類似的故事。
在歐洲,《灰姑娘》的最早版本名為《La Gatta Cenerentola》,也稱《The Hearth Cat》,見於義大利童話採集者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1635年的《五日談》(Pentamerone)一書中。這一版本為後來法國作家夏爾·佩羅和格林兄弟的版本奠定了基礎。
現今流行的版本
《灰姑娘》最為流行的一個版本出自法國作家夏爾·佩羅。這個版本中新增了南瓜、仙女和水晶鞋。曾有人認為,佩羅版本中的灰姑娘穿的原是松鼠毛皮做的鞋(「pantoufle en vair」),只是在故事被翻譯成英文之後,鞋子被誤當作是水晶做的,導致了水晶鞋的出現。
另一個著名的版本出自格林兄弟。這個版本中,幫助灰姑娘參加舞會的不是仙女而是母親墳頭的許願樹。同時,兩個姐姐想要通過把腳削掉一小部分的方式讓腳穿上鞋子,以期騙過王子。兩只小鳥提醒了王子,在故事的最後還把兩個姐姐的眼珠啄掉。
共性
雖然各個地區、各個作者的《灰姑娘》故事不完全相同,版本諸多,但這些故事歸納起來都有以下的幾個共同要素:
受不公正對待的女主角
超自然力量的幫助
與男主角相遇
女主角通過某物識別身分
男女主角結合
女主角名字由來
Cendrillon是灰姑娘的法文名字,但它其實不是此人物真正的名字,而是一個外號。Cendrillon一詞由cendre和souillon這兩個法文單詞合成而來。構成Cendrillon的第一部份的「cendre」在法文中是「灰」的意思,這樣取名是因為灰姑娘工作後躺在炭灰上休息,總是臟兮兮的;souillon是「賤人」的意思,是兩位姐姐對灰姑娘的蔑稱。灰姑娘還有另外一個外號,叫Cucendron(cu是cul的意思,即中文的「屁股」;cendron跟上述的cendre的意思一樣,即「灰」),也是她俗氣的姐姐所取的。而至於灰姑娘的真正名字,我們無從得知。
灰姑娘的這兩個外號皆來自於一直象徵著羞辱與苦修的灰(cendre)一詞:《聖經》、《奧德賽》與教會父老都曾使用過。
灰姑娘的鞋子
灰姑娘在倉促間留下了一隻鞋子
在各版本中,對灰姑娘最後落下的鞋子的描述不盡相同。格林兄弟的版本中,鞋子是金子做的;而夏爾·佩羅的版本中,灰姑娘穿的則是玻璃鞋。
玻璃鞋的說法存有一些爭議。據若干版本,當時灰姑娘的鞋其實不是verre(玻璃)的,而是vair(松鼠毛皮)做的,但兩個單詞的發音卻恰好完全相同。
1697年夏爾·佩羅的版本曾提到「la pantoufle de verre」(玻璃鞋),這一說法似乎有其道理,因為蘇格蘭的、加泰羅尼亞的與愛爾蘭島的舊俗中常常有玻璃或晶體鞋子的製成。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與李特雷(Émile Littré)曾經建議採用松鼠毛皮vair的寫法而非玻璃verre,但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可,因為從來都沒有人使用松鼠毛皮製作鞋子,況且穿松鼠毛皮的鞋去參加舞會並不妥當。在十七世紀,夏爾·佩羅的時代,對一般人而言,玻璃是個很少見和珍貴的物質。況且,若要穿玻璃鞋子的話,鞋子的大小必定要與腳完全符合,更顯見其特殊性。因此,選用「玻璃鞋」而非「松鼠毛皮鞋」就顯得更為合理。
是這個嗎?
❻ 灰姑娘是什麼童話故事
從前,有一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惡毒的繼母與兩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經常受到繼母與兩位姐姐的欺負,被逼著去做粗重的工作,經常弄得全身滿是灰塵,因此被戲稱為「灰姑娘」。
有一天,城裡的王子舉行舞會,邀請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繼母與兩位姐姐卻不讓灰姑娘出席,還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傷心。這時,有一位仙女出現了,幫助她搖身一變成為高貴的千金小姐,並將老鼠變成馬夫,南瓜變成馬車,又變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雙水晶(玻璃)鞋給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開心,趕快前往皇宮參加舞會。仙女在她出發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點,十二點以後魔法會自動解除。灰姑娘答應了,她出席了舞會,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
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時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馬上離開,在倉皇間留下了一隻水晶鞋。王子很傷心,於是派大臣至全國探訪,找出能穿上這只水晶鞋的女孩,盡管有後母及姐姐的阻礙,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開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應了,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6)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時期。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紀記敘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這被認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
洛多庇斯當時正在溪水邊洗衣服,突然一隻鷹飛過將她的鞋子攫去並讓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腳下。法老隨後要求國內所有的女子試穿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腳,最後找到了洛多庇斯。
法老愛上了洛多庇斯並娶她為妻。這個故事後來也見於克勞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雜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個版本是中國的葉限,見於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說《酉陽雜俎》。故事中勤勞可愛的葉限飼養有一條金魚,金魚和葉限關系親密,只在葉限每次走到池邊時才浮上水面伸出頭來。
後來金魚被葉限後母所殺,葉限按天神的指引將魚骨堀起,並因此得以最後穿著體面的衣裳偷偷參加了某個節日盛會。當匆忙回家時,葉限落下了一隻鞋子。島國「陀汗」的國王拾獲了鞋子,並與葉限相愛娶她為妻。
❼ 《灰姑娘》是誰寫的
《灰姑娘》是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都被收錄在《格林童話》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格林兄弟以其豐富的想像、優美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在國內,日本,中國台灣也有根據《格林童話》創作的故事集。
(7)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時期。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波曾在公元前1世紀記敘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臘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這被認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當時正在溪水邊洗衣服,突然一隻鷹飛過將她的鞋子攫去並讓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腳下。
法老隨後要求國內所有的女子試穿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腳,最後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愛上了洛多庇斯並娶她為妻。這個故事後來也見於克勞狄俄斯·埃利安的《史林雜俎》中。
灰姑娘的故事向我們傳達了這么一個人生歷練過程——在任何嘲諷、刁難和欺凌之下,都要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地活著,即使極度艱難困苦只要心懷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保持善良與積極的心態,最終是會獲得幸福生活的。
此等道理是可見千百年來人們對「灰姑娘」的現象的修煉所得。但是,正如一千個人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從灰姑娘這一童話故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守時、個人儀表、母愛、友情、自愛的重要性。
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我們要的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結局。這個故事在當代卻引發了一股潮流,不少當代「沒女」想成為灰姑娘。
同時,這個故事畢竟是講給孩子們的,不免太片面,灰姑娘遭受繼母和繼母的女兒的虐待,給孩子造成誤導,以為繼母都是巫女級的人物,灰姑娘也只懂得忍受,不知道反抗,缺乏現代勵志精神。
❽ 灰姑娘選自格林童話嗎
是選自德國《格林童話》,但其實「灰姑娘」故事類型最早的版本,是源自中國唐朝的民間故事《葉限》
段成式(約803年-863年)字柯古,是與溫庭筠、李商隱齊名的晚唐著名文學家。他寫出了筆記體小說《酉陽雜俎》,書中收錄了各種歷朝歷代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考證等,其文學價值可與《搜神記》相媲美。
中國版「灰姑娘」——《葉限》就收錄在《酉陽雜俎》的第二卷中。《葉限》的大致情節為:相傳在秦漢之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有個首領,他娶了兩個妻子,一個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個女兒名叫葉限。葉限從小聰慧非凡,很受父親寵愛。但父親去世後,後母開始虐待她,叫她上高山砍柴,下深潭提水,葉限日夜操勞,苦不堪言。
有一次,葉限到深潭提水時發現一條金色小魚,她把魚偷偷帶回家,養在屋後池塘里,小魚很通人性,只有看見葉限時才會浮出水面。後母知道這件事後起了歹心,她把葉限打發到很遠的地方去提水,自己穿上葉限的衣服,到池塘邊把小魚騙出來殘忍地殺死,還把魚肉燒成菜餚,把魚骨頭埋藏在糞堆下面。
葉限回家後,發現小魚不見了,於是跑到野外哭泣,忽然有人自天而降,勸慰葉限說:「你不要哭了,你的後母把魚骨埋在了糞堆下面。你去把魚骨取出來,想要什麼,只要向魚骨祈求,就能如願。」葉限照他的話去做,果然想要的金銀珠寶、衣服食物都有了。
很快,節日到了,後母帶著親生女兒去參加集會,卻讓葉限留在家裡。等後母走遠了,葉限就穿上向魚骨祈求來的翠鳥羽毛編織的衣服和金色的鞋子,也去參加集會。不料在集會上,葉限被後母和妹妹發現,她急忙逃回家,慌亂中掉了一隻金鞋。後母回到家,見葉限正在睡覺,這才消除了疑心。
葉限遺失的金鞋輕如羽毛,穿著走在石頭上沒有一點響聲,後來被人賣給了陀汗國的年輕國王。國王讓全國婦女都來試穿,竟沒有人穿得上。於是,國王派人帶著鞋四處尋找它的主人,最後終於找到了葉限。葉限的美貌和悲慘的遭遇感動了國王,他把葉限帶回國並封為嬪妃。而虐待葉限的後母與妹妹則被飛石砸死了。
《葉限》這篇精彩的筆記小說僅624字,段成式以簡練生動的筆觸記敘了一個心地善良、美貌絕倫的中國版「灰姑娘」藝術形象,為後人保存了珍貴的民間文學遺產。
❾ 《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幸福是什麼》都出自《格林童話》 對嗎
這是不正確的。
《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是出自《格林童話》。
《幸福是什麼》是出自埃林·彼林(1877~1949),保加利亞著名作家。他農村題材中撰寫短篇小說而聞名。埃林·彼林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他擔任農村教師多年.自1909年以來,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他為兒童寫了很多書,包括童話,寓言和短篇小說。
《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它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
(9)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格林童話》創作背景
一、時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創作的命運同德國文學的浪漫主義時期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由法國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在18—19世紀之交席捲全歐,最先在德國這片混亂、落後的土地上開花結果。
當時的德國,可謂歐洲最災難深重的民族國家。自「三十年戰爭」(1618—1648)後,淪為主要戰場的德國,其政治經濟都分崩離析,雖然名義上還頂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名號,實質卻分裂成由360多個大大小小的公國和自由城市組成的「布頭封建帝國」』一個結構鬆散的混合體,
社會發展嚴重遲緩。1806年,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戰爭徹底瓦解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的征服和統治下,德國民眾的民族意識被喚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統一強大的渴望空前高漲。在這種狀況下,大批知識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運動之中。
但此時支離破碎的德國社會,諸多林立的公國之間存在的包括語言、文化等在內的差異成為民族統一的障礙,為了消除這一文化上的阻礙,德國知識界開始宣揚文化民族主義,希望藉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來促成民族統一,這一時期的德國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義文化精神的同時,
亦將眼光轉向民間文化傳統領域,整理研究德國民間文學並使之發揚光大。
就這樣,德國浪漫主義在整理研究德國民間文學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動了德意志民族文學的發展,提升了德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格林童話》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氛圍和社會環境之中。
二、創作過程
俗稱為格林童話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經歷了長達6年的收集工作。而從1812年初版至1857年終版,其間更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修訂再版,以及數個不同版本。
格林童話不都是對口傳故事的采錄,其中有相當數量的篇幅是來自書面材料。格林童話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純粹的德國民間童話,而是受到法國等歐洲其他國家民間童話的影響,甚至有些童話源於他國。
那些口傳故事的敘述者,也並非以沒有受過教育的鄉野村民為主,而是大部分來自出身良好的中產階級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發表這些民間童話,並不企圖逐字逐句、機械照搬原材料。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記下來的民間童話故事的本真性特徵並把它們的意義和精神表達出來。
他們一方面遵循忠實記錄的原則,謹慎對待民間口頭創作,保留故事的內容、主旨,情節發展的方式和方向,盡力保持童話的原始風貌,保留這些民間故事員天然質朴的一面,「我們力圖保持童話的本來的全部純潔性,其中的任何一個情節既沒有捏造,沒有渲染,也沒有改變,
因為我們力圖避免對於本來就很豐富的情節根據任何類推法和想當然進行充實的企圖。」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對於從不同的敘述人和記錄者那裡所得來的全部故事進行校訂和語言修辭方面的修飾,以便保持統一的童話體裁、
語言風格以及和諧的韻味,但決不做過多的文學加工。最終,格林童話給人以這樣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個敘述者講述的——以一種簡單朴累而又生動活潑的民間口頭語言的敘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