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賀紹俊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賀紹俊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6-29 14:20:57

『壹』 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有哪些

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作品及點評
1、 《長恨歌》(王安憶著)
張志忠:上海市民精神的鏤刻,小說敘述方式的試驗
何鎮邦:90年代長篇小說「婉約派」代表作
吳秉傑:生活哲學與從弱者出發的歷史意識
李星:人性深刻內涵的哀婉敘述
揚楊:開啟了當代都市懷舊小說的先河
施戰軍:上海里弄的佳人故事

2 《白鹿原》(陳忠實著)
王紀人:史詩式作品
張志忠: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歷史的獨到思考
李星:傳統農業家族最完備的文本
何鎮邦:代表著現實主義藝術的一個高度

3 《馬橋詞典》(韓少功著)
吳秉傑:歷史與意識形態的雙重探索
賀紹俊:對民間文化的語言性開拓
鄒平:獨到的敘事視角和語言
王鴻生:對方言的存在性呈現
馬以鑫:人物與歷史的獨特表現

4 《許三觀賣血記》(余華著)
王紀人:向通俗靠擾的先鋒文學
洪治鋼:以迅速、質朴、溫情的方式表絕望
潘凱雄:溫馨地直面苦難,耐人尋味
張志忠:在單純與反復的敘述中展示民眾的善良與犧牲

5 《九月寓言》(張煒著)
鄒平:對城市化進程的現代寓言
洪治綱:詩性的殘酷,但又不絕望
魏心宏:用傳統文化救中國的立場與眾不同

6 《心靈史》(張承志著)
樊星:優秀的理想主義之作
賀紹俊:偏激的卻是反抗世俗的悲憫之心

7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張志忠:學者眼光、歷史情懷、文學品位
毛時安:一本書使一個人成為商業品牌

8 《活著》(余華著)
李星:深刻體味中國老百姓的生存狀況
鄒平:最富有悲憫的人道關懷精神

9 《我與地壇》(史鐵生著)
毛時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0 《務虛筆記》(史鐵生著)
賀紹俊:具有個性的內心沉思
樊星:優秀的哲理小說
王鴻生:以個人之思承擔了歷史

這10部作品確實都是好書,上大學的時候老是推薦過,值得看。

『貳』 賀紹俊的主要著作

賀紹俊曾先後出版有《文學批評學》、《文學中的性愛描寫》、《魯迅與讀書》等著作多部;撰寫理論評論文章近百萬字,分別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與研究》、《當代作家評論》等全國性刊物上。編輯有《知青小說》,這是全國第一本知青小說集,從學術角度總結了知青小說。

『叄』 九十年代最有影響十部文學作品是哪些

九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作品
由上海市作協和《文匯報》聯合發起組織的全國百名評論家推薦9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作品活動,已推選出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作品,現分別給予點評。

《長恨歌》(王安憶著)
張志忠:上海市民精神的鏤刻,小說敘述方式的試驗
何鎮邦:90年代長篇小說「婉約派」代表作
吳秉傑:生活哲學與從弱者出發的歷史意識
李星:人性深刻內涵的哀婉敘述
揚楊:開啟了當代都市懷舊小說的先河
施戰軍:上海里弄的佳人故事

《白鹿原》(陳忠實著)
王紀人:史詩式作品
張志忠: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歷史的獨到思考
李星:傳統農業家族最完備的文本
何鎮邦:代表著現實主義藝術的一個高度

《馬橋詞典》(韓少功著)
吳秉傑:歷史與意識形態的雙重探索
賀紹俊:對民間文化的語言性開拓
鄒平:獨到的敘事視角和語言
王鴻生:對方言的存在性呈現
馬以鑫:人物與歷史的獨特表現

《許三觀賣血記》(余華著)
王紀人:向通俗靠擾的先鋒文學
洪治鋼:以迅速、質朴、溫情的方式表絕望
潘凱雄:溫馨地直面苦難,耐人尋味
張志忠:在單純與反復的敘述中展示民眾的善良與犧牲

《九月寓言》(張煒著)
鄒平:對城市化進程的現代寓言
洪治綱:詩性的殘酷,但又不絕望
魏心宏:用傳統文化救中國的立場與眾不同

《心靈史》(張承志著)
樊星:優秀的理想主義之作
賀紹俊:偏激的卻是反抗世俗的悲憫之心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張志忠:學者眼光、歷史情懷、文學品位
毛時安:一本書使一個人成為商業品牌

《活著》(余華著)
李星:深刻體味中國老百姓的生存狀況
鄒平:最富有悲憫的人道關懷精神

《我與地壇》(史鐵生著)
毛時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務虛筆記》(史鐵生著)
賀紹俊:具有個性的內心沉思
樊星:優秀的哲理小說
王鴻生:以個人之思承擔了歷史

『肆』 外國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作家邱華棟提出的疑問是:「網路文學是中國的獨特現象,是中國特色。美國的網路如此發達,怎麼我從來沒有聽說美國有什麼網路文學?」[11](p1)網路文學在中國有其特殊性,中國的網路文學之所以能興起並繁榮發展起來,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文學一直處於政治同化的進程之中,文學的娛樂功能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中國的通俗文學傳統在大陸一直是處於一種暗流的狀態,大學中文系給學生開講中國當代文學,基本上沒有通俗文學、通俗作家的概念,文學的探索性、思想性,對人性的深度表現,對社會生活的廣闊描寫是對文學作品的要求。網路文學不以思想含量見長,而以機智性、幽默性、娛樂性贏得讀者。而通俗文學在中國的讀者中已經有了很好的接受基礎,20世紀80年代的通俗文學熱潮和改革開放之後對國外影視大片的引進,在國內年輕的讀者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網路恰好給中國當代通俗文學的發展提供了這樣一個發展的平台,並形成了與傳統文學多元共生的局面。

自網路文學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之時,網路文學研究的文章、著作也越來越多。有關網路文學的研究已有多人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各省地社科基金項目的經費資助。廈門大學的黃鳴奮教授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對網路文學的研究,相繼出版了《電腦藝術學》、《電子藝術學》、《比特挑戰繆斯:網路與藝術》、《超文本詩學》、《網路媒體與藝術發展》、《互聯網藝術》、《互聯網藝術產業》等著作。近年來,在網路文學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學者歐陽友權,先後出版《網路文學論綱》、《網路文學本體論》、《網路傳播與社會文化》、《網路文學的學理形態》等專著,主編「網路文學教授論叢」、「網路文學新視野叢書」。他還帶領一批青年學者組建了網路文學的研究團隊,2005年成立了「湖南省網路文學研究基地」。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搜索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以「網路文學」為題的研究論文,1999年為2篇,2000年為18篇,2001年為34篇,到2008年1月,總數已達700餘篇。到2008年為止,以網路文學作為選題的已完成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已達50多篇。網路文學作為一個專門的章節內容開始進入各種版本的當代文學史,各大高校相繼開設「網路文學」課程。一批批網路作品專集、選集、叢書、「年度最佳網路文學」等不斷涌現並火爆圖書市場。2007年12月2日,陝西省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網路文學也受到了眾多作家和批評家的關注,賈平凹、王安憶、王朔、阿城、余華、陳村、馬原等眾多知名作家,以及雷達、白燁、賀紹俊、李敬澤、孟繁華、陳曉明等批評家都相繼參與各種網路文學大賽的評獎。

近年來,網路人氣作品出版後的銷量一再創新高,網路作家蕭鼎的《誅仙》銷售近200萬冊,新浪網第四屆原創文學大賽都市言情類金獎作品《夏玄雪》首印數即達50萬冊[19],網路原創文學成為出版社新的競爭資源。面對網路文學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網路文學的研究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網路文學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學現象而不是作為文學個案來研究。早在2001年前後,《山花》雜志開辦「聯網四重奏」,刊登一些網路作者的文章,如張虎生、邢育森、心有些亂、朱琺、早早,請來張檸、徐坤、潘軍、劉恪、余未人等青年作家對他們的文章進行評論,從已發表的作品評論來看,大多數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式評點,且大多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批評意味,缺乏深入的學理性的分析。蔡駿、慕容雪村、安妮寶貝、寧財神、李尋歡、今何在、明曉溪、蕭鼎、當年明月等作家已經在讀者群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基本上沒有進入批評家的視野,相關的作家專論、作品專論只能見到有限的幾篇,這與他們的創作成就是不相稱的。

其次是網路文學的研究隊伍主要來自文藝學專業出身,在有關網路文學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只有有限的幾篇的作者是來自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這導致對網路文學的研究偏重理論,而對網路作家、作品作出深入分析的研究文章很少。很多研究者對網路文學作品是持批評態度的,所持的建設性態度也大多是從學理出發的,歐陽友權、南帆、黃鳴奮等人的網路文學研究偏重網路文學的理論建構,相關的作家、作品只是少量的充當其理論框架的例子,一些重要的網路文學現象、作家作品沒有進入其研究的視野。《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部的馬季對網路文學追蹤多年,2008年1月,馬季出版了他的研究專著《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馬季的研究介於學術評論與新聞追蹤報道之間,其視野開闊、資料性強,而其思想性相對較弱。

其三、網路文學研究落後於網路文學的發展也在於其研究的難度大。中國目前有數千家文學網站,這些網站到底刊發了多少文學作品,目前無從得知,初步估計,國內文學網站每月推出的新作就達上萬部,僅以2008年8月12日晉江原創文學網公布的網路作品出版的情況來看,2004年到2008年,晉江原創文學網刊發的原創作品已出版圖書197部。這么龐大的數量堆積,對於研究者的閱讀精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就一些走紅的網路作家來說,也大多是多產作家,蔡駿出版了小說15部,蔡智恆出版了小說8部,安妮寶貝出版了小說10部,研究幾個作家相關的作品就是幾十部。

其四、網路文學研究的另一難度來自於網路文學本身。由於網路文學是粗放經營,很多人都認識到網路作品文學性含量不高,這帶來很多批評家不屑於涉足網路文學研究。當年嚴家炎在北京大學開設金庸的研究課程,曾遭人取笑。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界,通俗文學作家只有張恨水、金庸等人得到了研究界的重視,多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通俗文學作家基本是一片空白。根據媒介對文學特質的影響,網路文學呈現出明顯的通俗文學特徵,如在作品的主題上,包含了言情、玄幻、懸疑、歷史、軍事、都市等題材,在寫法上,更是通俗文學的大發展。青年批評家吳俊認為網路媒介充當並勝任了新的文學資源和新的文學經驗平台,並由此產生出了新的文學,當代文學史因網路媒介的誕生進入了另一種系譜。「媒介形式(也即寫作形式)改變了,(導致了)精神的資源和價值系統也改變了。這是一代自發地告別了經典文學傳統、出身另類旁門而有著新的文學淵源的作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媒介(電子網路媒介)文學所體現、標志的作家代際區分和更替意義,遠要比以往的作家或文學的代際區分和更替意義深刻,甚至,極端地比較起來,以往的作家或文學的代際區分和更替,幾乎毫無意義。——或許是誇張,新媒介文學更有開創自己的文學史的『理論』可能。」[20](p184)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對網路文學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態和新的眼光,簡單的指責和印象式的批評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長恨歌》(王安憶著)
張志忠:上海市民精神的鏤刻,小說敘述方式的試驗
何鎮邦:90年代長篇小說「婉約派」代表作
吳秉傑:生活哲學與從弱者出發的歷史意識
李星:人性深刻內涵的哀婉敘述
揚楊:開啟了當代都市懷舊小說的先河
施戰軍:上海里弄的佳人故事

《白鹿原》(陳忠實著)
王紀人:史詩式作品
張志忠: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歷史的獨到思考
李星:傳統農業家族最完備的文本
何鎮邦:代表著現實主義藝術的一個高度

《馬橋詞典》(韓少功著)
吳秉傑:歷史與意識形態的雙重探索
賀紹俊:對民間文化的語言性開拓
鄒平:獨到的敘事視角和語言
王鴻生:對方言的存在性呈現
馬以鑫:人物與歷史的獨特表現

《許三觀賣血記》(余華著)
王紀人:向通俗靠擾的先鋒文學
洪治鋼:以迅速、質朴、溫情的方式表絕望
潘凱雄:溫馨地直面苦難,耐人尋味
張志忠:在單純與反復的敘述中展示民眾的善良與犧牲

《九月寓言》(張煒著)
鄒平:對城市化進程的現代寓言
洪治綱:詩性的殘酷,但又不絕望
魏心宏:用傳統文化救中國的立場與眾不同

《心靈史》(張承志著)
樊星:優秀的理想主義之作
賀紹俊:偏激的卻是反抗世俗的悲憫之心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張志忠:學者眼光、歷史情懷、文學品位
毛時安:一本書使一個人成為商業品牌

《活著》(余華著)
李星:深刻體味中國老百姓的生存狀況
鄒平:最富有悲憫的人道關懷精神

《我與地壇》(史鐵生著)
毛時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務虛筆記》(史鐵生著)
賀紹俊:具有個性的內心沉思
樊星:優秀的哲理小說
王鴻生:以個人之思承擔了歷史

『陸』 九十年代十大經典作品

《長恨歌》(王安憶著)
張志忠:上海市民精神的鏤刻,小說敘述方式的試驗
何鎮邦:90年代長篇小說「婉約派」代表作
吳秉傑:生活哲學與從弱者出發的歷史意識
李星:人性深刻內涵的哀婉敘述
揚楊:開啟了當代都市懷舊小說的先河
施戰軍:上海里弄的佳人故事

《白鹿原》(陳忠實著)
王紀人:史詩式作品
張志忠: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歷史的獨到思考
李星:傳統農業家族最完備的文本
何鎮邦:代表著現實主義藝術的一個高度

《馬橋詞典》(韓少功著)
吳秉傑:歷史與意識形態的雙重探索
賀紹俊:對民間文化的語言性開拓
鄒平:獨到的敘事視角和語言
王鴻生:對方言的存在性呈現
馬以鑫:人物與歷史的獨特表現

《許三觀賣血記》(余華著)
王紀人:向通俗靠擾的先鋒文學
洪治鋼:以迅速、質朴、溫情的方式表絕望
潘凱雄:溫馨地直面苦難,耐人尋味
張志忠:在單純與反復的敘述中展示民眾的善良與犧牲

《九月寓言》(張煒著)
鄒平:對城市化進程的現代寓言
洪治綱:詩性的殘酷,但又不絕望
魏心宏:用傳統文化救中國的立場與眾不同

《心靈史》(張承志著)
樊星:優秀的理想主義之作
賀紹俊:偏激的卻是反抗世俗的悲憫之心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張志忠:學者眼光、歷史情懷、文學品位
毛時安:一本書使一個人成為商業品牌

《活著》(余華著)
李星:深刻體味中國老百姓的生存狀況
鄒平:最富有悲憫的人道關懷精神

《我與地壇》(史鐵生著)
毛時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務虛筆記》(史鐵生著)
賀紹俊:具有個性的內心沉思
樊星:優秀的哲理小說
王鴻生:以個人之思承擔了歷史
這個是別人總結的,我覺得還比較靠譜,就給樓主粘過來了

『柒』 賀紹俊:讀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txt全集下載

賀紹俊:讀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上的嚴重錯位,民辦教師承擔著普及全民義務教育的重任,卻不能像公辦教師一樣獲取社會的承認。因此,轉正的焦慮並不能損害半點民辦教師的道德品質,卻是社會不公在教育上的聚焦點。顯然,劉醒龍在寫作《鳳凰琴》時,就存有了為民辦教師討一個公道的社會責任心。民辦教師制度是中國在特定歷史時期下為了有效地普及教育而產生的制度,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大量的民辦教師活躍在廣袤的鄉村,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並沒有完全享受教師的待遇,卻擔負起了中華民族最神聖也最艱巨的農村教育的重擔。有人形容民辦教師是「教書的農民,種田的教師」。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政府逐步在解決民辦教師的問題,但主要政策是將部分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一直到新世紀前夕,民辦教師的制度基本被取消了,其中不要忽略小說《鳳凰琴》所起到的推進作用。那麼,劉醒龍要在《鳳凰琴》的基礎上做什麼樣的主題延伸呢? 劉醒龍要做的事情是以文學之碑銘刻下民辦教師的歷史功績。省……

『捌』 賀紹俊的介紹

賀紹俊,男,1951年9月16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曾任文藝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小說選刊雜志社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玖』 求推薦幾部知青小說。

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綠帽水怪、似水流年等)、莫言的蛙、生死輪回。較矮油蘇童的河岸,梁曉聲的。

『拾』 余華的哪兩部作品被選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十部作品

由上海市作協和《文匯報》聯合發起組織的全國百名評論家推薦9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作品活動,已推選出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作品,現分別給予點評。

《長恨歌》(王安憶著)

張志忠:上海市民精神的鏤刻,小說敘述方式的試驗

何鎮邦:90年代長篇小說"婉約派"代表作

吳秉傑:生活哲學與從弱者出發的歷史意識

李星:人性深刻內涵的哀婉敘述

揚楊:開啟了當代都市懷舊小說的先河

施戰軍:上海里弄的佳人故事

《白鹿原》(陳忠實著)

王紀人:史詩式作品

張志忠:對民族文化與現代歷史的獨到思考

李星:傳統農業家族最完備的文本

何鎮邦:代表著現實主義藝術的一個高度

《馬橋詞典》(韓少功著)

吳秉傑:歷史與意識形態的雙重探索

賀紹俊:對民間文化的語言性開拓

鄒平:獨到的敘事視角和語言

王鴻生:對方言的存在性呈現

馬以鑫:人物與歷史的獨特表現

《許三觀賣血記》(余華著)

王紀人:向通俗靠擾的先鋒文學

洪治鋼:以迅速、質朴、溫情的方式表絕望

潘凱雄:溫馨地直面苦難,耐人尋味

張志忠:在單純與反復的敘述中展示民眾的善良與犧牲

《九月寓言》(張煒著)

鄒平:對城市化進程的現代寓言

洪治綱:詩性的殘酷,但又不絕望

魏心宏:用傳統文化救中國的立場與眾不同

《心靈史》(張承志著)

樊星:優秀的理想主義之作

賀紹俊:偏激的卻是反抗世俗的悲憫之心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張志忠:學者眼光、歷史情懷、文學品位

毛時安:一本書使一個人成為商業品牌

《活著》(余華著)

李星:深刻體味中國老百姓的生存狀況

鄒平:最富有悲憫的人道關懷精神

《我與地壇》(史鐵生著)

毛時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務虛筆記》(史鐵生著)

賀紹俊:具有個性的內心沉思

樊星:優秀的哲理小說

王鴻生:以個人之思承擔了歷史

熱點內容
小說閃婚總裁深深寵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2 10:44:35 瀏覽:937
婚戀小說推薦言情 發布:2025-09-12 10:42:20 瀏覽:619
進擊矮人免費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12 10:41:39 瀏覽:352
民國短篇小說招娣 發布:2025-09-12 10:40:00 瀏覽:903
小說免費網站大全在線 發布:2025-09-12 10:35:04 瀏覽:967
重生到神鵰小說 發布:2025-09-12 10:34:59 瀏覽:984
小說老公別停全本免費 發布:2025-09-12 10:28:24 瀏覽:913
外國經典名著小說都有哪些 發布:2025-09-12 10:26:07 瀏覽:839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讀後感700字 發布:2025-09-12 09:56:50 瀏覽:792
愛德華霍克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2 09:54:35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