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張承志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張承志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28 19:59:46

① 建國初期有什麼優秀的中短篇小說

1.詩歌

歌頌新中國,歌頌新生活,是建國初期詩歌的共同主題。在頌歌詩潮中,老一輩詩人更感到連綿戰火之後自由與獨立的可貴,他們的頌歌流露出激越的感激之情。郭沫若的《新華頌》,何其芳的《我們最偉大的節日》,馮至的《我的感謝》,以及艾青、臧克家等的不少詩作都是其中的代表。在《新華頌》中,老詩人寫道:"人民中國,屹立亞東。/光芒萬道,輻射寰空。/艱難締造慶成功,/五星紅旗遍地紅。"詩句雖然流於浮泛,但作為當代詩歌的開篇之作,無論從表達內容還是形式的散文化上,都具有先行的意義。此外,艾青的"禮炮震動著整個地殼,全世界都慶賀新中國的誕生",石方禹的"祖國,我因你的名字滿身光彩"等詩句,都生動地展示了建國之初人們普遍的感受和心情。

對舊時代苦難與斗爭的回憶,對祖國和平與幸福的捍衛,也成為本時期詩歌表現的重要內容。李季的長詩《報信姑娘》寫了一位為救游擊隊偵察員而犧牲自己的女英雄。李冰的《劉胡蘭》也有一定影響。喬林的《白蘭花》和馮至的《韓波砍柴》,在描寫舊時代苦難生活的作品中,顯示出較為突出的藝術成就。

在抗美援朝題材的詩作中,未央的《槍給我吧》、《祖國,我回來了》,是廣為傳誦的名作。李瑛的《在朝鮮戰場上有這樣一個人》,田間的《給一位女郎》,張永枚的《新春》,都熱情歌頌了中華兒女的獻身精神和中朝人民的戰斗友誼。

此時的詩歌還全面反映並歌頌了和平建設時期的新生活。李季的《玉門詩抄》、《生活之歌》,表現了石油戰線的勞動者們忘我的精神,作者也因此有了"石油詩人"的美譽。在表現新生活的作品中,"生活抒情詩"尤其引人注目。聞捷的《吐魯番情歌》、《果子溝山謠》是這類作品的最成功代表。李瑛的《戈壁日出》,邵燕祥的《到遠方去》,嚴陣的《江南曲》,樑上泉的《高原牧笛》,公劉的《西盟的早晨》,也都頗具特色、

老詩人艾青把目光投向世界,創作了一組國際題材的詩歌組詩《南美洲的旅行》和《大西洋》,在熾烈的感情下蘊含深邃的哲理,傳達出詩人對世界和人類命運的關注。

2.散文像新生活帶來詩歌創作的繁榮一樣,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也涌現出來。"朝鮮通迅"是建國後散文的第一批成果。影響最大的是魏巍的作品,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感情真摯,格調高昂,一時間舉國傳頌。其他如巴金的《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楊朔的《鴨綠江南北》,劉白羽的《朝鮮在戰火中前進》,老舍的《無名高地有了名》等,都從不同角度謳歌了志願軍英雄和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此類題材的作品結集有《朝鮮通訊報告選》、《志願軍一日》、《志願軍英雄傳》等。

反映工農業建設蓬勃發展的報告文學也很突出,如艾蕪的《屋裡的春天》,柳青的《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靳以的《到佛子嶺去》,秦兆陽的《王永淮》,李若冰的《在柴達木盆地》等,並結集有《祖國在前進》、《經濟建設通訊報告選》。

抒情散文也獲得了很大發展。冰心的《小桔燈》,楊朔的《香山紅葉》,陶鑄的《松樹的風格》,劉白羽的《日出》,秦牧的《社稷壇抒情》,碧野的《天山景物記》等作品,或歌頌理想、情操,或描繪河山、景物,均以新的時代精神、優美的文筆和灑脫的風格成為當代散文中的精品

眾多質量上乘的作品的出現,使當代散文創作呈現出第一次高潮,為60年代初期散文創作的大豐收奠定了基礎。

3.小說

建國初,小說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各類題材中佔比重最大的是描寫民主革命斗爭的,如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柳青的《銅牆鐵壁》,孔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馬加的《開不敗的花朵》,高雲覽的《小城春秋》,孫犁的《風雲初紀》,徐光耀的《小兵張嘎》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有:趙樹理的《三里灣》,孫犁的《鐵木前傳》,康濯的《水滴石穿》,劉澍德的《橋》等。表現工業題材的有: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裡》,周立波的《鐵水奔流》,草明的《火車頭》等。瑪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和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則顯示了建國後少數民族文學的最初成果。

《保衛延安》和《三里灣》代表了50年代初期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保衛延安》首次成功地以長篇形式表現軍事題材,為當代小說創作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小說描繪了解放戰爭中保衛延安的幾次戰役,氣勢恢宏,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懷的形象,這是解放軍高級將領第一次出現在當代文學作品裡。趙樹理的《三里灣》第一次描寫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小說顯示了作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以大故事套小故事,寫人們的日常生活事件,真實地反映出合作化運動初期各類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觀念,揭示了合作化運動引起的農村生產關系、家庭關系、婚戀觀和道德觀的變化,同時也表明實現農村變革的艱巨性、復雜性。"糊塗塗"、"常有理"、"惹不起"、"能不夠"等人物形象,因為來源於生活,使人倍覺親切。這在建國初的小說創作中是很難得的。

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裡》是"十七年"表現工業題材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以寶成鐵路建設為背景,寫了一對經歷過硝煙戰火的老戰友,在和平建設時期面對新問題所產生的不同心態。作者把對人物心靈的探幽置於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大環境中去觀照,既使人物思想沖突有現實依據,又展示了廣闊的時代風貌。作品情緒昂揚,以抒情筆調為主,同時又蘊含深刻的哲理,其現實針對性也是很明顯的。

孫犁的《鐵木前傳》寫的是鐵匠傅老剛和木匠黎老東及其兒女兩代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農村各階層人民的思想情感。小說以其獨特的風格被譽為"一部詩的小說或小說的詩"。

總體來看,建國初的小說創作處於發展的醞釀期,中、短篇創作更活躍一些。原因是中、短篇樣式用來反映現實生活更易於把握,更靈活。這一時期的小說取得的成就是應該肯定的,但受時代大背景影響,創作過分追求政治功能的弊端已初露端倪。譬如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創作,單方面追求崇高,對歷史厚度和內蘊的深度挖掘不夠。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因緊跟形勢而在藝術錘煉上顯得欠缺。這為日後小說發展出現"左"的傾向埋下了根芽。

② 張承志作品:黑駿馬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

提取碼:usy0

《黑駿馬》是張承志的鼎力大作。

③ 求:關於張承志本人及作品的評價和分析

男,回族,筆名:張錄山,1948年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濟南市。曾供職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處。現為自由職業作家。1978年開始筆耕。曾獲第一屆全國短篇小說獎,第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已出版著作30餘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義氣質」著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心靈史》、《金牧場》。中篇小說《北方的河》、《黑駿馬》、《西省暗殺考》,短篇小說《雪路》、《晚潮》、《輝煌的波馬》、《北望長城外》、《胡塗亂抹》、《大坂》、《頂峰》、《美麗瞬間》等,散文有《清潔的精神》等。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靈史》,描寫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難的信仰歷程,有評論認為是當代文壇少見的「尋找精神價值,向世俗挑戰的旗幟」。近作有2005 年出版的游記《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散文集《聾子的耳朵》,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出版。
1967年清華附中畢業到內蒙古烏珠穆沁旗插隊當牧師,在那裡度過了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1981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在蒙古歷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說創作上也是碩果累累。
初作是蒙文詩《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並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榮譽獎。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第一屆《十月》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黑駿馬》獲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春天》獲1983年北京文學獎。《北方的河》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金牧場》。

④ 張承志都有什麼著名的書

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了張承志的四部小說和部分散文作品,其中有著名的《黑駿馬》和《北方的河》。《黑駿馬》以遼闊壯美的大草原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駿馬》為主線,描寫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歷程,描寫了他和索米婭的愛情悲劇。小說以舒緩的節奏,優美的筆法,再現了草原民族的風俗人情。《北方的河》是他繼《黑駿馬》之後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獲1984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創作獎,小說幾乎沒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識流向構成情節的,語言優美、流利,通篇就是一首抒情詩,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雄渾、壯闊、絢麗的「北方的河」。
[編輯本段]編輯推薦
對於正義的態度,對於世界的看法,人會因品質和血性的不同,導致筆下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不能這么簡單地爛光丟凈。管別人呢,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復地為烈士傳統招魂,為美的精神製造哪怕是微弱的回聲。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張承志,男,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濟南。1968年畢業於清華附中,赴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插隊當牧民。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歷史學碩士。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處任職。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主要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一冊山河》、《誰是勝者》、《文明的門》、《心靈史》等。作品多次獲全國中、短篇小說獎及少數民族文學獎。
[編輯本段]目錄
小說
黃泥小屋
北方的河
西省暗殺考
黑駿馬
散文
荒蕪英雄路
夏台之戀
真正的人是x
北方女人的印象
清潔的精神
粗飲茶
音樂履歷
無援的思想
撕名片的方法
火焰山小考
墨濃時驚無語
二十八年的額吉
波斯的禮物
面紗隨筆
一冊山河
魯迅路口
附錄
作者簡介
張承志著作目錄
[編輯本段]書摘
書摘
無論是隨上定遠營那邊沙漠里下來的駱駝,順著黃河再穿過那片銀灰的
鹼灘,最後瞄準了固原的青磚老城;或是踏上凍硬在洮河彎子上的白蒙蒙的
冰橋,然後朝著岷山或是更遠的碾伯大通;若是你偏離了平坦的官道,沿著
旱裂的禿禿黃土峁子轉繞起來,若是你走上了那一帶受苦的莊稼穆斯林慣走
的山縫小道,就再也望不上個青山綠水了。那些山道上的行人好像不喜歡寬
寬硬硬的大路,他們總是繞著山邊、順著水邊、貼著城邊,躲開州府的喧囂
和人群的熱鬧,在那些烤得焦乾的荒山縫里尋路走。慢慢地,只要一提起這
「三邊」,有些老年人就會抬起頭來,揚起眼眉,現出一種半像猜疑半像知
底的神色來。哦,往那搭——那些老人指點著一片黃黃的連山。那是回回們
走的道么,走那搭就對啦。說罷,他們就垂下了眼皮。
於是,駱駝蹄子走腫了,聳著的駝峰干癟了,搭在肩頭上的絨線馬褡子
磨爛了,臉皮和眼角變得糙硬了。鼻孔里頭塞堵著黃土塵灰,手上臂上不知
怎麼劃著橫豎的血口子,甩掉穿爛了的鞋,兩只腳從腳脖脖到小趾頭都結上
了硬硬的鱗甲。
那條石渣渣、黃膠泥的小路呢,還遠遠地朝著荒山深處慢慢伸著。
若是在山風呼嘯的冬三月,順著這種「三邊」道,人漸漸就給遮天漫地
的砂子風打暈了。臉上凍起了膿泡,顴骨上結了兩塊紫紅的硬痂,人變得軟
了,沒有誰再自吹是好漢硬種了。土崖崖邊上見著個坑坎,一骨碌蹲進去,
再也不敢把頭伸進上面嗷嗷吼的風里。可是蹲著蹲著又害了怕:黃砂土一陣
陣地給風裹著砸下來,半截身子已經給砂埋啦。那時人心就慌了。自打從定
遠營、從包頭旅棧、從蘭州城關出來,人心第一次慌了。
那時人會急急地蹦起來,下死力拉扯駱駝。駱駝嗚嗚哭著,賴在崖坎坎
里不起身。後來鼻繩拉豁了駱駝鼻子,黃蒙蒙灰漫漫的世界裡看見了殷紅的
血。人掙出他壯漢的力氣,爬上崖坎,想找個什麼。找什麼呢?村莊還是客
店?他自己也不知道。四下里只有狂暴的颶風在掠劫著飛奔,只有一陣模糊
一陣清晰的那綿綿茫茫的黃山頭。那黃山頭起伏不斷,一伏一盪,在這旅人
的四麵包圍著、駕著狂風劇烈搖晃,像是一派黃濁的、突然間活了的怒海。
到了這種時候,人心就失去了掩護。原來被凍僵的肌骨護住的那顆咚咚
跳的心,此刻猛地灌進了寒冷。人害怕了。他迷了路,失了道。駝鼻子豁了
,他只剩下兩條凍傷的細腿,他
……

⑤ 簡析張承志小說的特點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義氣質」著稱。

理想主義者語言―――抽象型適用於無法觀察到的,僅僅依賴於想像力的事物,理想主義經常談論那些僅憑想像力想像出來的事物。理想主義者的思想和語言天生具有歸納性,他敏銳,由細節得出普遍性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北方的河》《黑駿馬》《西省暗殺考》《清潔的精神》《心靈史》。短篇小說《雪路》《晚潮》《輝煌的波馬》《北望長城外》《胡塗亂抹》《大坂》《頂峰》《美麗瞬間》等。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靈史》,描寫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難的信仰歷程,有評論認為是當代文壇少見的「尋找精神價值,向世俗挑戰的旗幟」。近作有2005 年出版的游記《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散文集《聾子的耳朵》,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7年出版。

⑥ 現代文學作家都有誰,作品有那些!!!

遲子建《霧月牛欄》、《白銀那》、《光明在低頭的一瞬》
莫言《紅高粱 》《蛙》
畢淑敏《心靈處方》《血玲瓏》
史鐵生《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
林清玄《迷路的雲》《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
這只是一些,還有很多很多~個人比較喜歡林清玄,所以列出很多他的作品~

⑦ 張承志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張承志,生於1948年,回族,山東濟南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阿勒克足球》,中篇小說《黑駿馬》、《北方的河》等。中篇小說《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的代表作品,發表於《十月》1984年第1期,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⑧ 張承志全部小說

短篇小說
《輝煌的波馬》
《北望長城外》
《胡塗亂抹》
《美麗瞬間》
《凝固火焰》
《九座宮殿》
《雪路》
《晚潮》
《綠夜》
《頂峰》
《大坂》
《春天》
中篇小說
《北方的河》
《黑駿馬》
長篇小說
《心靈史》
《西省暗殺考》
散文隨筆
《綠風土》 (1989年)
《荒蕪英雄路》 (1994年)
《清潔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筆記》 (1996年)
《鞍與筆》 (1998年)
《以筆為旗》 (1999年)
《一冊山河》 (2001年)
《誰是勝者》 (2002年)
《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 (2005年)
《聾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⑨ 張承志~~~~~~~·

張承志
1.自由職業作家
男,回族,筆名:張錄山,1948年生於北京。原籍山東濟南市。曾供職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等處。現為自由職業作家。1978年開始筆耕。曾獲第一屆全國短篇小說獎,第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已出版著作30餘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義氣質」著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心靈史》、《金牧場》。中篇小說《北方的河》、《黑駿馬》、《西省暗殺考》,短篇小說《雪路》、《晚潮》、《輝煌的波馬》、《北望長城外》、《胡塗亂抹》、《大坂》、《頂峰》、《美麗瞬間》等,散文有《清潔的精神》等。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靈史》,描寫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難的信仰歷程,有評論認為是當代文壇少見的「尋找精神價值,向世俗挑戰的旗幟」。近作有2005 年出版的游記《鮮花的廢墟:安達盧斯紀行》,散文集《聾子的耳朵》,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出版。
1967年清華附中畢業到內蒙古烏珠穆沁旗插隊當牧師,在那裡度過了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1981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在蒙古歷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說創作上也是碩果累累。
初作是蒙文詩《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並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榮譽獎。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第一屆《十月》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黑駿馬》獲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春天》獲1983年北京文學獎。《北方的河》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7年出版長篇小說《金牧場》。
2.南京藝術學院教師
(1960.8—)江蘇南京人。擅長漆畫。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飾藝術專業,後留校任教。作品《竹蔭木妻鳥》、《雛雀》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和平鴿》、《拔河》入選首屆全國體育美展,《母子》獲首屆全國漆畫展,《流韻》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等。其中《竹蔭木妻鳥》、《風》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3.河南大學教授
男,1955年生,教授,博士,河南大學黃河學者。1982年1月畢業於南京化工大學水泥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986年7月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師從於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吳中偉教授,獲得碩士學位;1996年7月畢業於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師從於中國工程院院士唐明述教授,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7月於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土木水利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師從於中國工程院院士朱伯芳教授。
長期從事混凝土材料科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研究,主持或參與完成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包括三峽工程、汾河二庫工程等許多重大工程應用項目。主編專著1部。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9篇,EI收錄論文10篇。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作家出版 發布:2025-09-12 05:15:04 瀏覽:958
洪荒游戲之小說下載 發布:2025-09-12 05:11:10 瀏覽:977
小說上門女婿最後的結局 發布:2025-09-12 05:02:15 瀏覽:250
有哪些推薦好看的免費小說 發布:2025-09-12 04:47:28 瀏覽:665
純情男和妖艷女配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2 04:42:36 瀏覽:830
帶游戲系統穿越的戰爭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4:42:29 瀏覽:658
花火上的經典小說 發布:2025-09-12 04:37:17 瀏覽:832
穿越重生短篇小說免費 發布:2025-09-12 04:30:48 瀏覽:400
霸道總裁的賠心交易小說 發布:2025-09-12 04:22:22 瀏覽:946
李毅吧之前有本都市搞笑小說 發布:2025-09-12 04:11:09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