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1949年以後的短篇小說作品

1949年以後的短篇小說作品

發布時間: 2022-06-28 03:08:16

A. 巴金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1、《英雄的故事》,1953

2、《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3、《復仇》,1931,新中國書局

4、《光明》,1932,新中國書局

5、《電椅》,1933,新中國書局

6、《抹布》,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7、《將軍》,1934,生活書局

8、《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9、《沉落》(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10、《發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11、《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12、《還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13、《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14、《豬與雞》,1959,作家出版社

15、《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作品久被翻譯成各國文字,1949年之後再無長篇小說面世。妻子蕭珊,1944年5月結婚。1983年3月起,巴金連續五次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任職直到去世為止。

(1)1949年以後的短篇小說作品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一、真善思想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

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

二、批判封建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專制的王國,又把高老太爺一類的家長視為「封建統治的君主」,很顯然,他是明確地把「家」與「國」、「家長」和「國君「對應地聯系在一起了,就是說,他己看清了中國封建社會里「國」與「家」的同質結構關系。

所謂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系,就是這一同質結構的最好說明。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不論在家還是在國,所實行的都是專制的家族統治,人處其中,受到同質結構關系的約制,使人性扭曲,個性不得張揚和發展。

所以,巴金「禮教的監牢」和「狹的籠」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國家的,他所創作的家庭小說是對整個家族制度進行批判的

B. 趙樹理1949年~1951年的作品有哪些

小說《登記》、《 傳家寶》、《田寡婦看瓜》,鼓詞《石不爛趕車》。
《傳家寶》寫婆媳之爭。《田寡婦看瓜》寫中農田 寡婦以前看瓜是怕貧農秋生偷瓜,解放後秋生的南瓜大豐收,田寡婦再不用看瓜 了。這是兩篇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牧歌,與趙樹理以前的小說風格迥然不同。《石不爛趕車》 根據田間的民歌體敘事長詩《趕車傳》改寫,趕車知識豐富,對鼓詞形式運用自 如,且比田間的原作生動而簡練,是趙樹理自鳴得意的一篇作品。《登記》是為 配合我國第一部婚姻法的頒布趕寫的一篇評書體短篇小說,也是當時受到的贊譽 最多的趙樹理小說,被看作是《小二黑結婚》的姊妹篇,後被改名為《羅漢錢》 搬上銀幕和各種戲劇戲曲舞台。

C. 以前度過一本中國短篇小說集 是從1949到1980年代左右 有沒有人有印象

現在市場上常見的與題主描述類似的書有

人民文學出版社《短篇小說選(1949-1979)》,全八冊。後續幾乎每年都會出一本。

孔夫子舊書網有賣的。

D. 建國初期有什麼優秀的中短篇小說

1.詩歌

歌頌新中國,歌頌新生活,是建國初期詩歌的共同主題。在頌歌詩潮中,老一輩詩人更感到連綿戰火之後自由與獨立的可貴,他們的頌歌流露出激越的感激之情。郭沫若的《新華頌》,何其芳的《我們最偉大的節日》,馮至的《我的感謝》,以及艾青、臧克家等的不少詩作都是其中的代表。在《新華頌》中,老詩人寫道:"人民中國,屹立亞東。/光芒萬道,輻射寰空。/艱難締造慶成功,/五星紅旗遍地紅。"詩句雖然流於浮泛,但作為當代詩歌的開篇之作,無論從表達內容還是形式的散文化上,都具有先行的意義。此外,艾青的"禮炮震動著整個地殼,全世界都慶賀新中國的誕生",石方禹的"祖國,我因你的名字滿身光彩"等詩句,都生動地展示了建國之初人們普遍的感受和心情。

對舊時代苦難與斗爭的回憶,對祖國和平與幸福的捍衛,也成為本時期詩歌表現的重要內容。李季的長詩《報信姑娘》寫了一位為救游擊隊偵察員而犧牲自己的女英雄。李冰的《劉胡蘭》也有一定影響。喬林的《白蘭花》和馮至的《韓波砍柴》,在描寫舊時代苦難生活的作品中,顯示出較為突出的藝術成就。

在抗美援朝題材的詩作中,未央的《槍給我吧》、《祖國,我回來了》,是廣為傳誦的名作。李瑛的《在朝鮮戰場上有這樣一個人》,田間的《給一位女郎》,張永枚的《新春》,都熱情歌頌了中華兒女的獻身精神和中朝人民的戰斗友誼。

此時的詩歌還全面反映並歌頌了和平建設時期的新生活。李季的《玉門詩抄》、《生活之歌》,表現了石油戰線的勞動者們忘我的精神,作者也因此有了"石油詩人"的美譽。在表現新生活的作品中,"生活抒情詩"尤其引人注目。聞捷的《吐魯番情歌》、《果子溝山謠》是這類作品的最成功代表。李瑛的《戈壁日出》,邵燕祥的《到遠方去》,嚴陣的《江南曲》,樑上泉的《高原牧笛》,公劉的《西盟的早晨》,也都頗具特色、

老詩人艾青把目光投向世界,創作了一組國際題材的詩歌組詩《南美洲的旅行》和《大西洋》,在熾烈的感情下蘊含深邃的哲理,傳達出詩人對世界和人類命運的關注。

2.散文像新生活帶來詩歌創作的繁榮一樣,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也涌現出來。"朝鮮通迅"是建國後散文的第一批成果。影響最大的是魏巍的作品,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感情真摯,格調高昂,一時間舉國傳頌。其他如巴金的《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楊朔的《鴨綠江南北》,劉白羽的《朝鮮在戰火中前進》,老舍的《無名高地有了名》等,都從不同角度謳歌了志願軍英雄和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此類題材的作品結集有《朝鮮通訊報告選》、《志願軍一日》、《志願軍英雄傳》等。

反映工農業建設蓬勃發展的報告文學也很突出,如艾蕪的《屋裡的春天》,柳青的《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靳以的《到佛子嶺去》,秦兆陽的《王永淮》,李若冰的《在柴達木盆地》等,並結集有《祖國在前進》、《經濟建設通訊報告選》。

抒情散文也獲得了很大發展。冰心的《小桔燈》,楊朔的《香山紅葉》,陶鑄的《松樹的風格》,劉白羽的《日出》,秦牧的《社稷壇抒情》,碧野的《天山景物記》等作品,或歌頌理想、情操,或描繪河山、景物,均以新的時代精神、優美的文筆和灑脫的風格成為當代散文中的精品

眾多質量上乘的作品的出現,使當代散文創作呈現出第一次高潮,為60年代初期散文創作的大豐收奠定了基礎。

3.小說

建國初,小說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各類題材中佔比重最大的是描寫民主革命斗爭的,如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柳青的《銅牆鐵壁》,孔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馬加的《開不敗的花朵》,高雲覽的《小城春秋》,孫犁的《風雲初紀》,徐光耀的《小兵張嘎》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有:趙樹理的《三里灣》,孫犁的《鐵木前傳》,康濯的《水滴石穿》,劉澍德的《橋》等。表現工業題材的有: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裡》,周立波的《鐵水奔流》,草明的《火車頭》等。瑪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和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則顯示了建國後少數民族文學的最初成果。

《保衛延安》和《三里灣》代表了50年代初期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保衛延安》首次成功地以長篇形式表現軍事題材,為當代小說創作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小說描繪了解放戰爭中保衛延安的幾次戰役,氣勢恢宏,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懷的形象,這是解放軍高級將領第一次出現在當代文學作品裡。趙樹理的《三里灣》第一次描寫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小說顯示了作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以大故事套小故事,寫人們的日常生活事件,真實地反映出合作化運動初期各類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觀念,揭示了合作化運動引起的農村生產關系、家庭關系、婚戀觀和道德觀的變化,同時也表明實現農村變革的艱巨性、復雜性。"糊塗塗"、"常有理"、"惹不起"、"能不夠"等人物形象,因為來源於生活,使人倍覺親切。這在建國初的小說創作中是很難得的。

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裡》是"十七年"表現工業題材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以寶成鐵路建設為背景,寫了一對經歷過硝煙戰火的老戰友,在和平建設時期面對新問題所產生的不同心態。作者把對人物心靈的探幽置於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大環境中去觀照,既使人物思想沖突有現實依據,又展示了廣闊的時代風貌。作品情緒昂揚,以抒情筆調為主,同時又蘊含深刻的哲理,其現實針對性也是很明顯的。

孫犁的《鐵木前傳》寫的是鐵匠傅老剛和木匠黎老東及其兒女兩代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農村各階層人民的思想情感。小說以其獨特的風格被譽為"一部詩的小說或小說的詩"。

總體來看,建國初的小說創作處於發展的醞釀期,中、短篇創作更活躍一些。原因是中、短篇樣式用來反映現實生活更易於把握,更靈活。這一時期的小說取得的成就是應該肯定的,但受時代大背景影響,創作過分追求政治功能的弊端已初露端倪。譬如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創作,單方面追求崇高,對歷史厚度和內蘊的深度挖掘不夠。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因緊跟形勢而在藝術錘煉上顯得欠缺。這為日後小說發展出現"左"的傾向埋下了根芽。

E. 1949至今的當代小說有哪些

1、姚雪垠:《李自成》
2、古華:《芙蓉鎮》
3、魏巍:《東方》
4、莫應豐:《將軍吟》
5、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
6、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1985年)獲獎名單:
1、劉心武:《鍾鼓樓》
2、張潔:《沉重的翅膀》
3、李准:《黃河東流去》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88年)獲獎名單:
1、路遙:《平凡的世界》
2、凌力:《少年天子》
3、劉白羽:《第二個太陽》
4、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5、孫力 余小惠:《都市風流》
榮譽獎
1、肖克:《浴血羅霄》
2、徐興業:《金甌缺》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94年)獲獎名單:
1、陳忠實:《白鹿原》
2、劉斯奮:《白門柳》
3、劉玉明:《騷動之秋》
4、王火:《戰爭和人》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0年)獲獎名單:
1、阿來:《塵埃落定》
2、王安憶:《長恨歌》
3、張平:《抉擇》
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05年)獲獎名單:
1、熊召政:《張居正》
2、張潔:《無字》
3、徐貴祥:《歷史的天空》
4、柳建偉:《英雄時代》
5、宗璞:《東藏記》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獲獎名單:
1.麥加《暗算》
2.賈平凹《秦腔》
3.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4.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屆,2011年
2011年矛盾文學獎共5部:
張煒的《你在高原》
劉醒龍的《天行者》
莫言的《蛙》
畢飛宇的《推拿》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
ps : 推薦 平凡的世界 少年巴比倫

F. 1949--1978年的中國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越具體越好,謝謝

戲劇有老舍、田漢、曹禺等的作品和文革的革命樣板戲,詩歌有郭小川、賀敬之等的政治抒情詩,散文有魏巍、吳晗等的新聞和雜文等。

這里主要說小說。

杜鵬程《保衛延安》
劉流《烈火金剛》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
《鐵道游擊隊》
曲波《林海雪原》
柳青《創業史》
趙樹理《李有才板話》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紅日》、
《紅旗譜》
羅廣斌、楊益言等《紅岩》
楊沫《青春之歌》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周立波《暴風驟雨》
王願堅「紅軍長片系列」小說《黨費》、《過草地》、《七根火柴》、《豐碑》等。

文革十年文學一覽表http://..com/question/97733468.html真全面啊!
小說:
老舍《正紅旗下》
《艷陽天》

附: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1982年)獲獎名單:
1、姚雪垠:《李自成》
2、古華:《芙蓉鎮》
3、魏巍:《東方》
4、莫應豐:《將軍吟》
5、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
6、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1985年)獲獎名單:
1、劉心武:《鍾鼓樓》
2、張潔:《沉重的翅膀》
3、李准:《黃河東流去》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88年)獲獎名單:
1、路遙:《平凡的世界》
2、凌力:《少年天子》
3、劉白羽:《第二個太陽》
4、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5、孫力 余小惠:《都市風流》
榮譽獎
1、肖克:《浴血羅霄》
2、徐興業:《金甌缺》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1994年)獲獎名單:
1、陳忠實:《白鹿原》
2、劉斯奮:《白門柳》
3、劉玉明:《騷動之秋》
4、王火:《戰爭和人》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0年)獲獎名單:
1、阿來:《塵埃落定》
2、王安憶:《長恨歌》
3、張平:《抉擇》
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05年)獲獎名單:
1、熊召政:《張居正》
2、張潔:《無字》
3、徐貴祥:《歷史的天空》
4、柳建偉:《英雄時代》
5、宗璞:《東藏記》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獲獎名單:
1.麥加《暗算》
2.賈平凹《秦腔》
3.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4.周大新《湖光山色》

G. 1919年--1949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文學作品

1、《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

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邊城》成書於1931年,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3、《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東大學朋友談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與見聞:一位車夫買了「洋車」不久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後還是受窮。當時老舍覺得該題材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新文學誕生以來,胡適、魯迅等作家都先後寫過人力車夫,但都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俯視的姿態表達對車夫的同情,並未深入其內心和靈魂深處去體味車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這一切都為老舍創作《駱駝祥子》提供了材料來源。

老舍的朋友隨後又說起另外一個車夫的故事,他被軍隊抓去了,哪知轉禍為福,乘著軍隊轉移之際牽回三匹駱駝,這便是《駱駝祥子》故事的原型。

老舍決定把駱駝與車夫結合到一起,用駱駝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場。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斷潤色祥子的形象。山東大學鬧了學潮,老舍辭去教職,專心地投入到《駱駝祥子》的寫作中。1937年1月,小說在《宇宙風》連載。

4、《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但如果僅僅局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

「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

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5、《沉淪》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1998年,名古屋大學在豐田講堂前,為郁達夫和他的小說《沉淪》樹立了一塊郁達夫文學碑。文學碑以福建廈門產的花崗石造成,碑面一側嵌有穿學生服戴學生帽的郁達夫鑄像,鑄像下刻有「郁達夫」三字。碑面另一側刻有「沉淪」兩個大字。

H. 1949年到1965年,我國較為知名的中篇小說作品有哪些

從1949年到1965年,這期間我國發表的中篇小說,大約有四百餘部。較為知名的有《鐵木前傳》(孫犁)、《在和平的日子裡》(杜鵬程)、《來訪者》(方紀)、《水滴石穿》(康濯)、《歸家》(劉澍德)等。

I. 請列舉1949到1978年間的著名小說

《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山鄉巨變》、《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里灣》……

翻一下當代文學史吧

J. 當代文學時期(1949-現今)有那些著名的作家、作品 作品請註明長篇OR中篇OR短篇

1、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同時他也是第一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魯迅著有短篇小說集《吶喊)(1923)《彷徨》(1926),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散文詩集《野草》(1927),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
魯迅的雜文集有《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集》等15部。《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燈下漫筆》、《祝福》、《葯》、《阿Q正傳》等被選入教材。
2、朱自清(1898--1948),江蘇揚州人,原名自華,字佩弦。現代作家、學者和民主戰士。召散文《荷塘月色》被選入教材。
3、錢鍾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他深入研究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讀和研究。主要學術著作有《談藝錄》(1948)、《管錐編》(1979)、《宋詩選注》(1958)。同時,他還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1941),短篇小說《人獸鬼》(1946),長篇小說《圍城》(1947)等。無論他的散文或小說,都具有機智雋永的特點。《讀(伊索寓言)》被選入教材。
4、汪曾棋(1920---1998),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胡同文化》被選入教材。
5、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詩作《再別康橋》被選入教材。
6、聞一多<1899--1946),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詩作《水》被選入教材。
7、艾青,現代著名詩人。詩作《我愛這土地)被選入教材。
8、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浙江海寧人。詩人,其詩作《贊美》被選入教材。
9、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他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小說集。散文《故都的秋》被選入教材。
10、巴金(1904--2005),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散文《燈》被選入教材。
1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無產階級文學家,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作品《<魯迅詩稿>序》被選入教材。
12、沈從文(1902--1988),湖南風凰人,現代作家。作品《邊城》(節選)被選入教材。
13、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其劇作《雷雨》片段被選入教材。
14、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筆名,北京人,滿族。代表作有小說《駱駝樣子》、《四世間堂》,劇作《茶館》、《龍須溝》等。其劇作《茶佑》被選入教材。
15、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劇作家,物理學家。代表作有《一隻馬蜂》《壓迫》等。劇作《三塊錢國幣》被選入教材。

熱點內容
二十年經典網路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3:02:49 瀏覽:118
經典文學小說評價書籍排行榜 發布:2025-09-12 03:01:20 瀏覽:652
2010年前的經典仙俠小說 發布:2025-09-12 03:00:45 瀏覽:905
言情小說陸舟說過的話 發布:2025-09-12 02:59:16 瀏覽:561
最經典的透視賭石小說黃金法眼 發布:2025-09-12 02:59:11 瀏覽:575
墮落天神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9-12 02:58:28 瀏覽:121
夜讀醉都市小說 發布:2025-09-12 02:35:35 瀏覽:872
強大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12 02:35:01 瀏覽:881
言情網路小說推薦知乎 發布:2025-09-12 02:34:54 瀏覽:139
日本漫改輕小說在哪看 發布:2025-09-12 02:34:52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