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短篇小說精髓與特點
A. 你對於毛姆的作品有什麼獨到的認識
毛姆有很多代表作,如《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但比起這些小說,我更喜歡他的傳記和隨筆,比如《毛姆讀書隨筆》、《作家筆記》。
《毛姆讀書隨筆》是毛姆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匯集了毛姆對歐美文學的評點和梳理,對哲學、偵探小說、詩歌創作的論述,以及對一些著名作家生平經歷、家庭背景、創作之路及其作品的的論述與點評。讀完這本書,不禁為毛姆的博讀多識而震顫,為他的八卦、幽默而心生愉悅,也會為他的犀利毒舌既感無奈又欣然受之,這或許就是毛姆的魅力所在吧。
寫在最後:如果你對文人作家的八卦感興趣,那麼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如果你正在為如何寫出精彩的文學評論而發愁,那麼這本書是你的不二寶典;最後的最後,如果你不知該讀些什麼書,那麼不要猶豫,好好看看這本書吧!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悅旅(ID:Mu4330)。
B. 毛姆的寫作特點有哪些
長篇小說《刀鋒》是其代表作,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另外,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語言簡潔,敘述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C.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小說(作品)的寫作風格
他的文字,初看非常平淡,但是越讀越有味道,流暢、聰明,毫不乏味。去CNKI上面搜吧,有研究他創作風格的論文。
============================
毛尖老師寫的毛姆:必須是個情人
關於毛姆,有許多真真假假的傳說,有些是他自己在有生之年製造的,比如,19世紀末年輕女子求偶的唯一條件是,對方喜歡毛姆的作品;有些是書商、劇場和好萊塢炮製的,比如,1908年,看到他的戲同時在倫敦四家劇院上演,蕭伯納身心抓狂;有些呢,是他的狂熱讀者投票的,1956年,BBC調查誰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渴望見到的人,毛姆!
不過,真也好,假也好,發生在毛姆身上的事情夠他再活十個世紀,盡管皇家宴會上,連女王都想躲著他吃飯,知道他寫不出好話來,除非你是小男童。哎呀,毛姆真是歡喜小男童,他老婆因為他身邊的小混蛋傑拉爾德丟了夫人席位,而小傑的後任艾倫則忌妒從仰光一路到海防的那些小混蛋,說毛姆把他的心撒在遠東了。
且慢,艾倫的醋言倒是恰到好處地說出了《客廳里的紳士》的好。說此書是毛姆的游記,那絕對不會錯,而且他自己也證實,「它是一冊穿越緬甸、撣邦、暹羅與印度支那的旅行記。」不過呢,如果把毛姆視為「在路上」的先驅作家進行閱讀,把他那既精神又物質、既靈魂又肉身的路線納入英美文學地圖看,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在當代依然引起我們強烈八卦興趣的作家,掩藏在游記中的這些個毛姆分身,隨著時間流逝,似乎開啟出了越來越廣闊的傳記空間和文本價值。呵呵,讓我們數一數《客廳里的紳士》中,出現了多少個男童,而在《西班牙主題變奏》中,他又是如此罕見正面切入了同性戀問題,就能感覺得到,這個老男人情不自禁的時候實在有看頭啊!
當然,如果只在同性戀問題上糾纏毛姆,那是王八看綠豆,雖然我也不特別願意用「想像的異邦」這樣的後現代理論來理解他筆下的遠東和西班牙,但當艾倫凄涼地說出,毛姆把他的心撒在遠東了,我們完全可以把歐洲客廳看成遠東卧室的一個鏡像。
十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作家,很多出入兩個世界,也描寫兩個世界,比如亨利·詹姆斯,但毛姆明確表示看不上大作家詹姆斯,認為他是「連土語和客廳用語都分不清的拙劣寫字匠」。對詹姆斯的評價我們不能完全同意,但毛姆對「土語 」和「客廳用語」的區分顯然出自他的意識形態,而從這種區分出發,他對景棟對暹羅的感情,的確是由衷的表白:「令我有興趣形諸文字的,不是事物的外表,而是它們予我的感情。」這種感情,在《西班牙主題變奏》的尾聲,幾乎就是激情的最高級表達:在西班牙,人就是詩歌,是繪畫,是建築。人就是這個國家的哲學。
《西班牙主題變奏》像是一部藝術史和文學史的示範之作,毛姆悠遊小說林,出入大劇院,上得廳堂,入得廚房,陽春白雪到九個高音C,然後筆鋒一轉回到肉菜飯、烤乳豬,完全是眼下時髦的文化研究寫法,但又完全沒有文化研究的習氣,因為毛姆筆底有人。而當他用人的筆墨描述歐洲男和遠東女的故事時,我簡直想掩住這些章節不讓李銀河看到,因為故事主人公會赤裸地撞在現代槍口上。
故事很簡單,駐緬甸的一個英國男人愛上了一個緬甸女子,男人非常愛女人,女人愛不愛男人,我們不是很清楚,反正女人要求和男人結婚,但是男人不願意,因為娶她的話,他就得在緬甸呆一輩子。他還是想回英國,回老家,想埋在英國的教堂墓地。書中有這樣一段:「我想腳下踩著英國鄉鎮的灰色人行道,我想可以走去跟屠戶吵一架,我想逛逛舊書店。我想小時候就認識我的人在街上跟我打招呼。」
看到這里,真是有保護毛姆的沖動,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感情太經不起女權經不起殖民理論的體檢,但我保證,如果我們光顧著當批評家,那小說最深處的精神意義就會和我們擦肩而過。
1941年,衣修午德遇到毛姆,後來在給福斯特的信中,他說,毛姆讓他想到貼滿標簽的旅行箱,只有上帝知道裡面究竟是什麼。很顯然,雖然衣修午德搞不清他的旅行箱里是什麼,但作為上帝的讀者很清楚:要理解愛情必須是個情人。
於是,毛姆毫不猶豫地上路,他的風格既是極簡派,又很巴洛克,而兩者又彼此說明互相拆解。反正,對於聰明絕頂的毛姆而言,關於寫作,根本沒有靈感這回事,你必須上路,必須是個情人,這個,也可算他對讀者的要求。-
D. 毛姆的小說反映了怎樣的思想
1897年,毛姆棄醫專事文學創作。小說主要有反映現代文明扼殺藝術家個性和創作的《月亮和六便士》,諷刺文壇不良現象的《尋歡作樂》等,長篇小說《刀鋒》是其代表作,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
E.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人物思想
對毛姆而言,面對復雜的人性和不可知的人生,他更願意做一個。無所偏袒的觀察者」。在創作小說時,了解人性,暴露人性的弱點,成為毛姆關注的焦點。生理上的缺陷帶來的自卑感以及與周圍環境的沖突,讓他更加客觀、包容地看待人性.從而也使他得出人性是復雜的、不可知的.而且善惡兼容的結論。因此在創作時,毛姆其所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作品內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既不揚善,也不隱惡,讓讀者自己去觀察、去體會揣摩,來判斷人物的好與壞、善與惡,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各具風采、各具特色。
作為一名跨世紀的作家,毛姆帶著19世紀傳統作家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批判意識進入20世紀,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不斷探索,追問人性的價值。他獨特的創作個性在語境中呈現,並在語境中生成意義,反過來又構成語境中的一道風景。在他的小說中,既有對19世紀傳統價值現的反叛與否定,又無可奈何的眷戀與緬懷;既有對風園一時的現代主義文學的反駁與批判,又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共鳴。
這些互為矛盾的因索充分體現了文化語境與作家創作個性之間的互動關系,同時構成毛姆小說的二重性特徵。表面上,毛姆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對社會的丑惡與人性的墮落進行揭露;在更深層面上,毛姆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的孤獨、荒誕與幻滅感。毛姆這種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現代主義主題的方式是其區別於其他作家的一個顯著特徵。
針對各種各樣的小說。「教化論」與「宣傳論」。毛姆明確提出了反對觀點。他認定藝術的目的是娛樂。教育只是其次要功能。而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的小說,一定要為讀者提供愉悅的享受。他極力反對將小說當成講壇的陋習,認為「讓讀者以讀小說可以輕松獲取知識「是一種誤導,因為知識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獲得。而讀小說就是為了尋開心,「假如讀一本小說很辛苦的話,那還不如乾脆別讀了。」為此,他甚至提倡大篇幅的跳讀或者對原若進行大膽刪減,因為這樣能夠在不毀損原著大致精神的基礎上,有效增添閱讀的快感。
毛姆本人常因寫作非經世致用的文字而被評論家們貶入二三流,他對受到「全然罔顧時代背景和社會狀況」詬病的契訶夫自是惺惺相惜,「作家的職責就是敘述事實然後全部交給讀者,讓他們去定奪該如何處置」,而不應鼓動藝術家去解決問題。毛姆在此釐定了作家與社會改革家或公共知識分子的界限,反對將小說當作「佈道的講壇」,因為好的小說自己就能說話,不需要別人添油加醋或者標舉意義,就如契訶夫「超脫個人悲喜」地描寫生活,卻讓人「強烈感覺到人們的殘忍和無知,窮人的赤貧及墮落還有富人的冷漠和自私,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指向一場暴力革命」。
而對於那些想要了解當下最迫切現實問題的讀者,毛姆建議他們不要讀小說而是讀專業著作,他也提醒想要理解客觀世界的讀者,最好別去看那些獨樹一幟的作家,而去讀那些平庸的作家,因為才氣越大個性越強的作家,他的人生圖畫就越是光怪陸離,而平庸作家正因其平庸反而能把周圍環境描寫得更忠實。而龔古爾兄弟、儒勒·勒納爾、保羅·萊奧托受到毛姆這般推崇(《三位日記體作家》),未必好受。但毛姆把他們定位為「日記體作家」是正確的,因為他們無論寫什麼,都無可救葯地「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有限視角和自鳴得意反而成就了他們編年史作家的地位。
F. 替小說家操心:毛姆的短篇小說到底好在哪裡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詩歌以外的各個文學領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樹。他共寫了長篇小說二十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劇本三十個,此外尚著有游記、回憶錄、文藝評論多種。他的作品,特別是他的長、短篇小說,文筆質朴,脈絡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有致,在各個階層中都擁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他的作品被譯成各國文字,不少小說還被搬上銀幕。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
G. 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怎麼樣
發了很長時間看完這本小說集,一方面看得時候也同時在看其它的書,另一方面覺得小說集要分開看,看完幾篇歇一段時間,慢慢再看。 在看毛姆這篇小說集的同時,也看著他的讀書隨筆和月亮與六便士。覺得他實在是一個真誠、有趣的老頭。看他的讀書隨筆,聽他評論名著的好壞,可以知道他青睞何種題材的小說,知道他喜歡用何種手法去創造一個故事。然後對照到他的小說,去解構他的創造意圖是個很有趣的事。 這本小說集里的故事都是現實主義,正像他認為的:作家應給讀者一個完整、緊湊、戲劇性的故事,他的小說都做到了,也做得很出色,啟承轉合,往往到結尾還有出乎意料的轉彎,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初讀時,讀到《蒙德拉古勛爵》(我覺得這是這本小說集里最好的一篇)時,完全被震撼了,是怎麼的一種心理,讓人執著地在夢中殺人。還有《不屈服的女人》《午餐》《螞蟻與蚱蜢》等,都是立意翻新,十分洞析人性。 與毛姆一樣,認同不可知論,所以他的小說表達出的思想與我高度契合,讀罷覺得又有趣又受益。 有一點不喜歡的是:雖然毛姆提倡小說要簡潔,但我覺得這部小說集里的一些小說還不夠簡潔,稍顯啰嗦,揣測他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故事看起來更真實吧,但我倒是無所謂真不真實,讀起來爽就好。
H. 求毛姆短篇小說精髓與特點
毛姆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的一員,他經歷過社會底層的生活,結交過社會上層的圈子,他對社會每個階層的心理都有準確的把握,在毛姆的小說中,他是大眾的觀察者,善於寫自己眼中的生活,小說描寫的故事透露出的「無我」卻處處是「有我」的影子,應該說他既想超然於現實,又不能脫身於現實。。。
I. 毛姆的主要作品有些什麼,它們反映了什麼現象
毛姆的主要作品有戲劇《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揭露了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墮落生活。小說主要有反映現代文明扼殺藝術家個性和創作的《月亮和六便士》,諷刺文壇不良現象的《尋歡作樂》等,長篇小說《刀鋒》是其代表作,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另外,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語言簡潔,敘述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