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爾的故事短篇小說
A. 關於法布爾的故事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窮困,作過中學教師,靠業余自學,花十二年的時間,先後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中學教書二十餘年兢兢業業,同時業余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得到達爾文的肯定,帝國教育部獎勵他,但他想「登上大學講台」的夢始終沒有實現,開辟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向學生傳授自然科學新知識,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釋本能的生物學同行,他不怕人們指責自己沒有與「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中的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保持一致,他幾乎是在忘卻一切。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真理所以他撰寫《昆蟲記》時,一貫「准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法布爾為之獻身的,正是這種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偉大事業。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勞動,他為此幸福與安慰。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匯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奉獻。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巨制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傢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具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但在法國贏得眾多讀者,即使在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文學接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國學術界和文學界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沒有等到諾貝爾委員會下決心授予他這儀大獎,這位歌頌昆蟲的大詩人已經瞑目長逝了。
《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B. 法布爾的小故事,大約50字.
法布爾的小故事
有次看到沒見過的小蟲,左手抓了1隻,又來了1隻,右手抓住,又來了1隻,法布爾就把右手的蟲子放到嘴巴里,含著,用又手抓蟲子,不管蟲子怎麼掙扎,放毒汁,但是法布爾不放棄,最後法布爾中毒,舌頭腫大,1個月後才恢復
C. 法布爾的小故事,大約50字.
摘要 一個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邊的法布爾,突然聽見房屋背後,荒草灘里響起一陣「唧——唧唧唧」的蟲鳴聲,聲音清脆好聽。是蟋蟀?比蟋蟀的聲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會連續叫個不停,更何況在漆黑的夜晚呢。「奶奶,奶奶,這是什麼在叫呀?」法布爾問。祖母開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許……是狼。」法布爾不願推醒奶奶,又擋不住蟲鳴的誘惑,他悄悄地穿上鞋,開了門,摸黑到草叢中去,想看個究竟。野草劃破了他的手,也沒有把那隻小蟲找到。
D. 法布爾的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品:《昆蟲記》《自然科學編年史》。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是一個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法布爾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聖萊昂的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螢火蟲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法布爾的故事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法布爾小時候,別說圖書了,就連識字畫片也沒有。他和小夥伴們只能打土仗,捉俘虜,佔山為王的游戲,他們幾乎成了一身泥土的野孩子。
小小的法布爾有一點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對大自然里發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不論是水裡的游魚、空中的飛鳥、花叢中的蝴蝶?
他總喜歡給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魚兒睡不睡覺?鳥兒長不長牙齒?蝴蝶為什麼這樣漂亮?這些問題,大人們也常常回答不出來。於是他時常留心觀察飛禽和昆蟲,自己尋找答案。
E. 法布爾的作品有哪些
法布爾的作品:
1、動植物學術論著:《細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
2、代表作:《昆蟲記》又譯為《昆蟲世界》、《昆蟲的史詩》、《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法語名稱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稱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
3、論文:《關於蘭科植物節結的研究》和《關於再生器官的解剖學研究及多足綱動物發育的研究》《節腹泥蜂習俗觀察記》。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5)法布爾的故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
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攔路的荊棘,就把生命當成笨重礙事、一文不值的東西扔掉。——法布爾《昆蟲記》
結束是為了開始,死亡是為了生存。——法布爾《昆蟲記》
F. 法布爾的的故事(短一點)
法布爾是一位科學家,在生物學方面頗有造詣,為寫好這《昆蟲的故事》這本書,天天起早貪黑地去觀察昆蟲,從不想當然地下結論。
一天清晨,法布爾起床後,又照例去觀察昆蟲。他的妻子拉住他說:「昨晚,你不是產今晨有客人來嗎?」
法布爾這才想起來,忙腳回書房去了。
一會兒門前來了一輛馬車,法布爾看見一位達官顯貴從馬車上下來,急忙迎了上去,此時他穿著一件布滿破洞的衣服,引領客人進了書房。
一會兒,客人走了。
法布爾的妻子問道:「這位客人是誰?」
法布爾說:「教育部長!」
「啊呀,你怎麼穿著有破洞的衣服見客人啊!」
法布爾笑笑說:「我哪有沒有破洞的衣服呢?」原來法布爾為了寫好關於昆蟲的書,到處觀察昆蟲,樹枝、荊棘剮破了他許多衣服。
說完法布爾又去觀察昆蟲了。
法布爾到一個大花盆前,一大堆昆蟲正向花樹上爬,等第一條蟲子剛爬到頂,法布爾就用刷子把下面的全部痕跡刷干凈,又用抹布把花盆四周擦乾凈,不讓蟲子吐的絲留在上面。為什麼呢?原來,前幾天法布爾看見一群蟲子正列隊一邊吐絲一邊向上爬,等天黑後好順鋪好的路回家。法布爾想,如果切斷絲路會怎樣呢?於是他擦斷絲路,毛毛蟲果然迷路了。法布爾為這事在花盆前整整觀察了一天一夜。後來他終於依據自己的細心觀察寫出了《昆蟲的故事》
2《蟋蟀的住宅》是法布爾寫的。法布爾是法國的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
他為了研究昆蟲,一生如痴如醉地觀察昆蟲的習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死蒼蠅,一連看了三四個小時,以致四周圍滿了人,還罵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覺。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樹觀看螳螂的活動,直到樹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從昆蟲王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
法布爾在普溫斯教書時,經常到附近一條沙路上觀察昆蟲。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著,忽然聽到蟋蟀的叫聲,於是尋著聲音來到一塊大石頭旁,輕輕地躺了下來。幾個農婦早上去摘葡萄時看見他,到黃昏收工時,看見法布爾還躺在那裡。她們實在不明白,這個人怎麼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塊石頭,簡直是中了邪!其實他是在觀察石頭旁的蟋蟀。
法布爾活了九十多歲。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昆蟲學的研究上,成為19世紀有名的科學家。
G. 法布爾的故事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法布爾小時候,別說圖書了,就連識字畫片也沒有。他和小夥伴們只能打土仗,捉「俘虜」,做佔山為王的游戲。他們幾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爾有一點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對大自然里發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不論是水裡的游魚、空中的飛鳥、花叢中的蝴蝶……他總喜歡給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魚兒睡不睡覺?」「鳥兒長不長牙齒?」「蝴蝶為什麼這樣漂亮?」……這些問題,大人們也常常回答不出來。於是他時常留心觀察飛禽和昆蟲,自己尋找答案。
一個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邊的法布爾,突然聽見房屋背後,荒草灘里響起一陣「唧——唧唧唧」的蟲鳴聲,聲音清脆好聽。是蟋蟀?比蟋蟀的聲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會連續叫個不停,更何況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這是什麼在叫呀?」法布爾問。祖母開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許……是狼。」法布爾不願推醒奶奶,又擋不住蟲鳴的誘惑,他悄悄地穿上鞋,開了門,摸黑到草叢中去,想看個究竟。野草劃破了他的手,也沒有把那隻小蟲找到。
法布爾7歲那年,家裡送他到鄰村的一座小學讀書。這是一所設備非常簡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間茅草屋,一名教師。這位老師是一位動物愛好者,飼養了豬、雞、羊、鴿子、黃鶯、蜜蜂,還有一隻招人喜愛的小刺蝟。法布爾在這兒除了功課,還學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小法布爾對動物特別是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天,父親趕集回來,給他買了一張「動物掛圖」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許多禽獸、小蟲的精美插圖,法布爾愛不釋手,他逐漸痴迷上了對昆蟲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隻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拚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信息……多繁忙的勞動場面哪!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他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他們無法理解小法布爾的行為,說:「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爾為了捕捉一隻小蟲,常常喘著氣跟著蟲子奔跑。有時候,為了不損傷蟲子的腿或翅膀,他寧願自己絆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當他看到幾只凍僵了的昆蟲時,便把它們放進自己的懷里。昆蟲慢慢地蘇醒了,法布爾特別高興。法布爾研究昆蟲,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爾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生物學和昆蟲行為學研究,成果卓著。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於興趣,但不能止於興趣。法布爾抱著對「科學真理的摯愛」精神,去探索昆蟲世界,從而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H. 關於法布爾的小故事,不要太多字
法布爾7歲那年,家裡送他到鄰村的一座小學讀書。這是一所設備非常簡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間茅草屋,一名教師。這位老師是一位動物愛好者,飼養了豬、雞、羊、鴿子、黃鶯、蜜蜂,還有一隻招人喜愛的小刺蝟。法布爾在這兒除了功課,還學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小法布爾對動物特別是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天,父親趕集回來,給他買了一張「動物掛圖」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許多禽獸、小蟲的精美插圖,法布爾愛不釋手,他逐漸痴迷上了對昆蟲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隻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拚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信息……多繁忙的勞動場面哪!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他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他們無法理解小法布爾的行為,說:「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爾為了捕捉一隻小蟲,常常喘著氣跟著蟲子奔跑。有時候,為了不損傷蟲子的腿或翅膀,他寧願自己絆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當他看到幾只凍僵了的昆蟲時,便把它們放進自己的懷里。昆蟲慢慢地蘇醒了,法布爾特別高興。法布爾研究昆蟲,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I. 關於法布爾的故事,只要100字就夠!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法布爾小時候,別說圖書了,就連識字畫片也沒有。他和小夥伴們只能打土仗,捉「俘虜」,做佔山為王的游戲。他們幾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爾有一點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對大自然里發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不論是水裡的游魚、空中的飛鳥、花叢中的蝴蝶……他總喜歡給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魚兒睡不睡覺?」「鳥兒長不長牙齒?」「蝴蝶為什麼這樣漂亮?」……這些問題,大人們也常常回答不出來。於是他時常留心觀察飛禽和昆蟲,自己尋找答案。
一個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邊的法布爾,突然聽見房屋背後,荒草灘里響起一陣「唧——唧唧唧」的蟲鳴聲,聲音清脆好聽。是蟋蟀?比蟋蟀的聲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會連續叫個不停,更何況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這是什麼在叫呀?」法布爾問。祖母開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許……是狼。」法布爾不願推醒奶奶,又擋不住蟲鳴的誘惑,他悄悄地穿上鞋,開了門,摸黑到草叢中去,想看個究竟。野草劃破了他的手,也沒有把那隻小蟲找到。
法布爾7歲那年,家裡送他到鄰村的一座小學讀書。這是一所設備非常簡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間茅草屋,一名教師。這位老師是一位動物愛好者,飼養了豬、雞、羊、鴿子、黃鶯、蜜蜂,還有一隻招人喜愛的小刺蝟。法布爾在這兒除了功課,還學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小法布爾對動物特別是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天,父親趕集回來,給他買了一張「動物掛圖」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許多禽獸、小蟲的精美插圖,法布爾愛不釋手,他逐漸痴迷上了對昆蟲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隻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拚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信息……多繁忙的勞動場面哪!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他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他們無法理解小法布爾的行為,說:「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爾為了捕捉一隻小蟲,常常喘著氣跟著蟲子奔跑。有時候,為了不損傷蟲子的腿或翅膀,他寧願自己絆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當他看到幾只凍僵了的昆蟲時,便把它們放進自己的懷里。昆蟲慢慢地蘇醒了,法布爾特別高興。法布爾研究昆蟲,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爾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生物學和昆蟲行為學研究,成果卓著。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於興趣,但不能止於興趣。法布爾抱著對「科學真理的摯愛」精神,去探索昆蟲世界,從而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
法布爾(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法國南方一個叫聖雷昂的村子裡。由於父母都是農民,法布爾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貧困和艱難中度過的。他的學習過程非常刻苦,但由於中學時拉丁文和希臘文都學得相當好,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謀生,年僅十四歲的法布爾就外出工作,曾在鐵路上做苦工,做過市集上賣檸檬的小販,經常在露天過夜。然而,雖身處困境,法布爾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從未中斷過自學。終於,在十九歲時考進了亞威農師范學校,並獲得了獎學金。在師范學校里,法布爾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興趣比對「扼殺人性的語法」大得多。
從學校畢業後,法布爾當了小學教師。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學,先後拿到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學士學位。他認為「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悟性和恆心。」之後,他亦先後在科西嘉、亞威農等地的中學里任職。當了中學教師後,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更為濃厚,他還經常帶領、指導學生去觀察與研究昆蟲。這本《昆蟲世界》的原文為「昆蟲學研究的追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就是法布爾數十年如一日,頭頂烈日,冒著寒風,起早熬夜,放大鏡和筆記本不離手,觀察、研究昆蟲的結晶。
法布爾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深受文藝復興時代作家,尤其是拉伯雷的影響。可以說,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夏多布里昂開創了文學領域中,描述海洋、山巒、森林等巨型景物的先河,而法布爾則用朴實、清新的筆調,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世界中,各種各樣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敵、蛻變、繁殖……
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述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於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戮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裡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贊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法布爾的這本名著已被譯成十三種文字,一百多年來,激發了幾代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原文為兩大冊,共十章。本書選譯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蜘蛛」和「蠍子」在分類中,跟昆蟲綱同屬節肢動物門,幸好作者已作了說明。
法布爾晚年時,法國文學界多次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推薦他,均未成功。為此,許多人或在報刊發表文章或寫信給法布爾,為他抱不平。法布爾則回答他們:「我工作,是因為其中有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榮譽。你們因為我被公眾遺忘而憤憤不平,其實,我並不很在乎」。
J. 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150字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法布爾小時候,別說圖書了,就連識字畫片也沒有.他和小夥伴們只能打土仗,捉「俘虜」,做佔山為王的游戲.他們幾乎成了一群一身泥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爾有一點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對大自然里發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不論是水裡的游魚、空中的飛鳥、花叢中的蝴蝶……他總喜歡給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魚兒睡不睡覺?」「鳥兒長不長牙齒?」「蝴蝶為什麼這樣漂亮?」……這些問題,大人們也常常回答不出來.於是他時常留心觀察飛禽和昆蟲,自己尋找答案.
一個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邊的法布爾,突然聽見房屋背後,荒草灘里響起一陣「唧──唧唧唧」的蟲鳴聲,聲音清脆好聽.是蟋蟀?比蟋蟀的聲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會連續叫個不停,更何況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這是什麼在叫呀?」法布爾問.祖母開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許……是狼.」法布爾不願推醒奶奶,又擋不住蟲鳴的誘惑,他悄悄地穿上鞋,開了門,摸黑到草叢中去,想看個究竟.野草劃破了他的手,也沒有把那隻小蟲找到.
法布爾7歲那年,家裡送他到鄰村的一座小學讀書.這是一所設備非常簡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間茅草屋,一名教師.這位老師是一位動物愛好者,飼養了豬、雞、羊、鴿子、黃鶯、蜜蜂,還有一隻招人喜愛的小刺蝟.法布爾在這兒除了功課,還學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小法布爾對動物特別是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天,父親趕集回來,給他買了一張「動物掛圖」和一本寓言集.寓言集里有許多禽獸、小蟲的精美插圖,法布爾愛不釋手,他逐漸痴迷上了對昆蟲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隻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拚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信息……多繁忙的勞動場面哪!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他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他們無法理解小法布爾的行為,說:「這孩子大概『中了邪(xié)』!」法布爾為了捕捉一隻小蟲,常常喘著氣跟著蟲子奔跑.有時候,為了不損傷蟲子的腿或翅膀,他寧願自己絆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當他看到幾只凍僵了的昆蟲時,便把它們放進自己的懷里.昆蟲慢慢地蘇醒了,法布爾特別高興.法布爾研究昆蟲,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爾獲得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生物學和昆蟲行為學研究,成果卓著.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於興趣,但不能止於興趣.法布爾抱著對「科學真理的摯愛」精神,去探索昆蟲世界,從而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秋█鑴 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