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等郎妹
A. 誰有沈洛,星葶,玫瑰,尉菁的小說集!
尉菁:
1 荔枝美人 2 心甘情願愛上你 3 我行我素 4 狂戀卿心 5 猛郎從天降
6 忘情訣 7 絕命紅顏 8 等郎妹 9 絕口不提我愛你 10 憶君魂 11 爺,您別生氣 12 叫你寶貝 13 紅顏情淚 14 承認愛我很難嗎 15 放縱君心 16 炙心狂情 17 嬌蠻小裙釵 18 浪子懺情 19 再見奪愛將軍 20 抱得美人歸 21 愛我,請告訴我 22 壞壞二師兄 23 護愛小魔女 24 掠奪芳心 25 烈火娘子 26 痴情花嫁曲 27 愛上目擊證人 28 戲點多情郎 29 裙釵扮須眉
B. 「張裕」的問題
1892年,著名的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為了實現「實業興邦」的夢想,先後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台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張裕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1997年和2000年張裕B股和A股先後成功發行並上市,2002年7月,張裕被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評為「最具國際競爭力向世界名牌進軍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權威機構聯合進行的2004年度企業競爭力監測中,張裕綜合競爭力指數居位列中國上市公司食品釀酒行業的第八名,成為進入前十強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業。
面對市場機遇和葡萄酒行業的激烈挑戰,張裕確定了未來三年的發展戰略目標:到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15億元,進入世界葡萄酒酒業前20強,成為國際著名的葡萄酒企業集團。
全球飲料權威調研機構——英國佳納地亞(Canadean)日前公布的《2008年飲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張裕集團繼2007年首次躋身全球葡萄酒企業十強之後,2008年又以8.9億美元的銷售額上升至第七位,並以持續的高成長業績為全球十強榜單增添了唯一一抹亮色。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煙台 張裕釀酒公司,她是由我國近代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
1892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台創辦張裕釀酒公司 。大清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清廷要員王文韶親自簽批了該公司營業准照,光緒皇帝的老師、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和親筆為公司題寫了廠名。
「張裕」二字,冠以張姓,取昌裕興隆之意。張裕公司的創建,被北京中華世紀壇記載為中國1892年所發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她已發展成為多元化並舉的集團化企業,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廠家
《張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話:「盡管我國葡萄種植、釀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漢朝,但葡萄酒工業化生產實以張裕公司為開端。」在張裕之前,中國人餐桌上只有舶來的葡萄酒。恐怕誰也想不到,當年張弼士創辦張裕的起因,源自法國領事的一段閑話。
金字招牌
1871年的一個夏夜,張弼士在印尼雅加達出席法國領事舉辦的酒會,當法國領事端著葡萄酒走近張弼士時,那位法國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咸豐年間他曾隨英法聯軍來到煙台,發現那裡漫山遍野長滿野葡萄,宿營期間士兵們採摘後私自釀成酒,口味竟然不錯。苦於征戰的法國兵甚至有過夢想,戰後留在這里開辦公司,專做葡萄酒生意。
此等閑話張弼士聽後卻多了一樁心事。此後,張弼士公務之餘考察了煙台的葡萄園種植和土壤水文狀況。1892年他斥資300萬兩白銀,購下煙台東部和西南部兩座荒山,僱傭兩千勞工開辟了1200畝葡萄園,又在市區近海處購地61畝,建起一座兩層生產工作樓。至此,中國第一座帶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酒公司初現格局。
張弼士在國內外摸爬滾打多年,練就一雙慧眼,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業,不藉助朝廷之力只能是紙上煙雲。於是,在有幸得到慈禧太後召見時,張弼士趁機獻上30萬兩白銀,此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不小震動。張弼士此後做事一帆風順,不僅得到了封賞,而且在宮內得了人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當時名滿天下,人品學問高人一籌,書法又精到。張弼士動了請他題寫廠名的念頭,以翁同龢的洞明練達,當然知道張弼士非等閑之輩,樂得送個人情,當下大筆一揮,朴茂凝重、氣韻天成的「張裕釀酒公司」招牌寫就。
翁同龢的書法潤格一向讓人望而卻步,這次特意破了格,每字僅收白銀50兩,意思意思罷了。6個大字鐫刻貼金鑲嵌在公司大門上方,透著不同凡俗的富貴大方氣象,既抬高了張裕的身份,也使過往行人多了一份談資。
「賣豬崽」與「等郎妹」
張弼士是客家人,出生貧寒,祖籍為廣東大埔縣。在他還在懵懂年紀時,父親擔心家窮,兒子以後娶不起媳婦,就給他領養了一個「等郎妹」(童養媳)。張弼士稍大的時候,在汕頭應征做了勞工,當時人們稱這些勞工為「賣豬崽」。做工期間,張弼士聽說家鄉人有在南洋致富的,就決意下南洋,那時他才18歲。
下南洋之前,在父母的操辦下,張弼士與「等郎妹」陳氏結婚。婚後張弼士即登船遠去,陳氏又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等郎妹」。陳氏聰慧賢淑,勤勞質朴,張弼士走後,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翹首盼望張弼士在大年除夕來家住上幾日。每到張弼士回來,陳氏總要親手做上兩樣食品給他吃。張弼士見時,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酸芋頭、酒糟粕,張 弼士明白陳氏的良苦用心,昔日苦中苦他不敢忘記,總是將這兩樣食品和著淚水吃下。
然而,就在張弼士於南洋發奮努力、大功告成之際,陳氏卻因操勞過度染病不起,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張氏後人在謹記張弼士的成功時,總是緬懷陳氏的默默奉獻,他們認為這里有陳氏的一半功勞。
百年大酒窖
張裕公司的百年大酒窖素有亞洲奇觀之美稱。沿螺旋式的石級下行數米,便來到了地下大酒窖。該酒窖始建於1894年,沉入地下7米,低於海拔1米,整體方位北距海邊不到100米,佔地2666平方米。酒窖雖傍海所建,又低於海平面,但不滲漏,四季常溫14攝氏度左右。酒窖用中國傳統燒制的大青石砌成,縱橫交錯,共有8個幽深的拱洞。拱洞交錯連環,有如迷宮,無人指點難以找到出口。據說夜深人靜時,置身某一條甬道的盡頭,往往會聽到時隱時現的回聲,有人聽到當年施工時的嘈雜聲響,有人分辨出當年首任總經理張成卿(張弼士的侄子)時斷時續的廣東口音……
大酒窖前後建了3次,歷時11年才告完成。當年破土動工,因土層為沙質,開工不久即因滲水而坍塌。後來張成卿以洋法再建,全部採用鋼鐵構件以期長久,豈知地下潮濕使構件銹蝕嚴重,連降幾天暴雨後就有洪水湧入,終於不保。面對接連失敗,張成卿集思廣益,商定頂部運用石頭發碹結構,牆壁用石塊加水泥砌成,牆體內再以亂石填充,使窖體異常堅固,並科學設計了排水系統,保證了酒窖不再滲漏。
酒初釀成,口味生澀,也不協調,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陳釀,使其自然老熟,才能芬芳濃郁,口味醇厚。這就必須說說橡木桶。在大酒窖兩旁,安放著一排排橡木桶,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有3隻大桶,是用法國林茂山所產橡木製成,橡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鋸開的桶材且都置放三載,經日曬雨淋,直到寄生出野生山蘑菇,並呈黑色,才被優選制桶。用橡木製成的桶,酒液不外滲,透氣性又強,有利於酒液「呼吸」,還能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每隻桶貯酒15000公升。張裕最早的酒桶是從奧地利運來的,運來時是一堆加工好的木板,在地窖中一塊塊拼起來,加上銅器才算完成。這些木桶雖已百年,但保存完好,如今作為文物供人觀賞。
「三星白蘭地」
1914年張裕雙麒麟牌葡萄酒和白蘭地正式發售,盡管這批酒在地下酒窖中陳釀了整整18年,口味絕佳,可喝慣老白乾的百姓並不怎麼買賬。為此,張裕人專門製作了一輛大型彩車,車里裝滿小瓶樣酒沿街贈送,還隨贈一個帶張裕字樣的小酒杯。這在當年別出一格,很快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那時張裕公司北邊的海上停了不少外國軍艦,張裕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識貨」的顧客,於是就搖著舢板送過酒去,士兵們很歡迎,酒的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當年有個士兵貪喝白蘭地,迷迷糊糊地掉進海里,同伴們連忙救人,一時間亂作一團。誰想這個士兵一會兒就扶著舢板爬了上來,還直沖大家做鬼臉。水兵們虛驚一場,就送給張裕白蘭地一個綽號:「難醉易醒酒。」
張裕當年主打上海市場,它的廣告1914年就出現在《申報》上,並在上海英大馬路設分銷處,門面十分講究,工作人員穿著也十分體面,至今老上海人還津津樂道。1918年的一期《小說月報》上刊有一幅張裕的廣告,彩色精印一位持杯微笑的標致女郎。肯在純文學刊物上花大價錢作廣告,是看上了文藝圈這個消費層。這樣的雅俗兼顧,如果沒有點文化頭腦是難以做出來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一家報紙公開徵集對聯,出「五月黃梅天」為下聯,上聯得中者獎500大洋。重賞之下的筆戰好不熱鬧,但人們沒有料到,當選者竟是一種酒名——「三星白蘭地」。意思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對仗之工整卻令人叫絕。有人懷疑此事為張裕居中「炒作」,因為查無實據,終成懸案。
品重醴泉圭頓貽謀
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應袁世凱邀請赴京議事,途經煙台作短暫停留。21日他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為張裕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字。孫中山一生忙於政務,所題匾額並不多,流傳到今天的,要數「天下為公」與「品重醴泉」最有名氣了。「品」字既指酒品更重人品,好人品釀造好酒品,這樣的深意用四個字就概括出來了,可見孫中山的學養與才情。在張裕的諸多名人題字中,能與「品重醴泉」相媲美的,當數張學良的「圭頓貽謀」。
孫中山先生贊揚他的廣東老鄉:「張(弼士)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偉業,可謂中國製造業之進步。」張學良將軍則用四個字詮釋孫中山的一番話,真可謂切中肯綮。「圭頓貽謀」以春秋戰國時期善於經營的大賈巨富白圭、猗頓作比,稱贊張裕公司經營有方。
白圭被視為古代商界鼻祖,他說:「吾治生產,猶如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這是古代企業家的風采,豪氣沖天,卻能玄機暗藏,老謀深算。其實,白圭的最高明之處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貿易致富理論,認為經商必須掌握時機,運用智謀,與人不同。
要說猗頓,必須先說說他的老師范蠡。越國大臣范蠡在與吳國爭鋒得勝後,舍棄了越國的高官厚祿,到齊、陶之地艱苦創業,勤勉地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商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范蠡經商目的不在於賺錢,而在於實現其自我價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僅能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而且能親自從事經濟活動,發家致富。正是基於這種考慮,范蠡不為金錢所累,去齊至陶時便「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居陶經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更可貴的是,范蠡還不搞壟斷,慷慨指導齊國國君在後苑治池養魚,一年得錢二十萬。范蠡商業上的最大成功在於成就猗頓為一代巨富。猗頓,原是春秋時代的魯國貧寒書生,他在生計艱難時聽到范蠡棄官經商很快致富的消息,於是「往而問術」。范蠡告訴他:「子欲速富,當畜五(母畜)。」猗頓按照指點千里迢迢來到西河(今晉南一帶),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范蠡齊名的巨富。司馬遷在講述這段故事時,深為范蠡的境界所折服,稱其「富好行其德」。司馬遷實在高明,他看重范蠡的「富」,更贊賞范蠡的「德」,這與孫中山的「品」字雙關有異曲同工之深意。
1915年2月,「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召開,張裕四個產品同獲金獎。回味這段輝煌,如果把孫中山與張學良的兩個題詞聯系起來看,就不難找到答案。
翻開張裕的題詞簿,往昔那些政要的題詞比比皆是,黎元洪題「醞釀太和」,袁世凱題「瀛洲玉醴」,宋子文題「芳冽馳譽」等,都不失文雅。也有些武將不吝惜他們的筆墨附庸風雅題詞贊譽,他們大都有高參,所以題詞也都諧和有致,少有粗魯。卻也有例外,張宗昌就是一位。張宗昌在任直魯聯軍總司令時到過張裕,酒席之後開始題詞,墨水不多的他讓秘書代筆,秘書文思較慢,張宗昌便不耐煩,他說:「咱們張家代出魯人,張飛一生直鼓直棰,我張某也不興文謅謅那一套,用不著咬文嚼字,就給我寫個醉卧沙場吧!」由這樣的武將寫上一幅「醉卧沙場」,也真貼切到家了,只是將這樣的題詞與孫中山、張學良那樣的題詞放到一處,難免給人增加笑柄。
C. 《等郎妹》最新txt全集下載
等郎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三章
交集
一溪流水水流雲,兩霽山光潤.野鳥山花破愁悶。
樂間身,拖條藤杖家家問。
誰家有酒,見青簾高掛,高掛在楊柳岸杏花村。
──小桃缸王愛山
看門的門夫寶爺爺逢人就問紅葉到哪裡去了?說是有要事要找紅 葉。
紅葉一聽消息,馬上自動自發的去找寶爺爺報到。
「寶爺爺,聽說你找我?」
寶爺爺一看到紅葉,連忙拉她到一旁去,小聲的對她說:「你爹來了。」
爹來了!
紅葉的心裡立刻湧出一股不耐煩的情緒,但是,她到底還是她爹的女兒,只好暫時 按捺下不悅的心情,問寶爺爺道:「他在哪?」
「我怕老爺、夫人看見他來。又要找你的晦氣,所以,偷偷的把他帶到後園子的涼 亭那裡。」
「我知道了。」紅葉向寶爺爺道過謝之後,急急的往後園子走去。
到了後園,她見到了她爹。
她爹倒好,把它的生活攪得一團糟之後,他還有那個閑情逸致在園子里賞花看鳥!
「葉兒!」紅老爹一看到紅葉,連忙迎了上去。
「你來干什麼?」紅葉粗聲粗氣的問她爹。
「當然是……
確認後請採納
D. 張裕的葡萄酒品牌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煙台張裕釀酒公司,他是由中國近代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1892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台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大清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清廷要員王文韶親自簽批了該公司營業准照,光緒皇帝的老師、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親筆為公司題寫了廠名。
「張裕」二字,冠以張姓,取昌裕興隆之意。張裕公司的創建,被北京中華世紀壇記載為中國1892年所發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它已發展成為多元化並舉的集團化企業,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廠家。
《張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話:「盡管中國葡萄種植、釀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漢朝,但葡萄酒工業化生產實以張裕公司為開端。」在張裕之前,中國人餐桌上只有舶來的葡萄酒。恐怕誰也想不到,當年張弼士創辦張裕的起因,源自法國領事的一段閑話。 1871年的一個夏夜,張弼士在印尼雅加達出席法國領事舉辦的酒會,當法國領事端著葡萄酒走近張弼士時,那位法國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曾隨英法聯軍來到煙台,發現那裡漫山遍野長滿野葡萄,宿營期間士兵們採摘後私自釀成酒,口味竟然不錯。苦於征戰的法國兵甚至有過夢想,戰後留在這里開辦公司,專做葡萄酒生意。
此等閑話張弼士聽後卻多了一樁心事。此後,張弼士公務之餘考察了煙台的葡萄園種植和土壤水文狀況。1892年他斥資300萬兩白銀,購下煙台東部和西南部兩座荒山,僱傭兩千勞工開辟了1200畝葡萄園,又在市區近海處購地61畝,建起一座兩層生產工作樓。至此,中國第一座帶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酒公司初現格局。
張弼士在國內外摸爬滾打多年,練就一雙慧眼。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業,不藉助朝廷之力只能是紙上煙雲。於是,在有幸得到慈禧太後召見時,張弼士趁機獻上30萬兩白銀,此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不小震動。張弼士此後做事一帆風順,不僅得到了封賞,而且在宮內得了人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當時名滿天下,人品學問高人一籌,書法又精到。張弼士動了請他題寫廠名的念頭,以翁同龢的洞明練達,當然知道張弼士非等閑之輩,樂得送個人情,當下大筆一揮,朴茂凝重、氣韻天成的「張裕釀酒公司」招牌寫就。
翁同龢的書法潤格一向讓人望而卻步,這次特意破了格,每字僅收白銀50兩,意思意思罷了。6個大字鐫刻貼金鑲嵌在公司大門上方,透著不同凡俗的富貴大方氣象,既抬高了張裕的身份,也使過往行人多了一份談資。 「賣豬崽」與「等郎妹」
張弼士是客家人,出生貧寒,祖籍為廣東大埔縣(舊屬潮州府,現屬梅州市)。在他還在懵懂年紀時,父親擔心家窮,兒子以後娶不起媳婦,就給他領養了一個「等郎妹」(童養媳)。張弼士稍大的時候,在汕頭應征做了勞工,當時人們稱這些勞工為「賣豬崽」。做工期間,張弼士聽說家鄉人有在南洋致富的,就決意下南洋,那時他才18歲。
下南洋之前,在父母的操辦下,張弼士與「等郎妹」陳氏結婚。婚後張弼士即登船遠去,陳氏又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等郎妹」。陳氏聰慧賢淑,勤勞質朴,張弼士走後,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翹首盼望張弼士在大年除夕來家住上幾日。每到張弼士回來,陳氏總要親手做上兩樣食品給他吃。張弼士見時,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酸芋頭、酒糟粕。張弼士明白陳氏的良苦用心,昔日苦中苦他不敢忘記,總是將這兩樣食品和著淚水吃下。
然而,就在張弼士於南洋發奮努力、大功告成之際,陳氏卻因操勞過度染病不起,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張氏後人在謹記張弼士的成功時,總是緬懷陳氏的默默奉獻,他們認為這里有陳氏的一半功勞。 張裕公司的百年大酒窖素有亞洲奇觀之美稱。沿螺旋式的石級下行數米,便來到了地下大酒窖。該酒窖始建於1894年,沉入地下7米,低於海拔1米,整體方位北距海邊不到100米,佔地2666平方米。酒窖雖傍海所建,又低於海平面,但不滲漏,四季常溫14攝氏度左右。酒窖用中國傳統燒制的大青石砌成,縱橫交錯,共有8個幽深的拱洞。拱洞交錯連環,有如迷宮,無人指點難以找到出口。據說夜深人靜時,置身某一條甬道的盡頭,往往會聽到時隱時現的回聲,有人聽到當年施工時的嘈雜聲響,有人分辨出當年首任總經理張成卿(張弼士的侄子)時斷時續的廣東口音……
大酒窖前後建了3次,歷時11年才告完成。當年破土動工,因土層為沙質,開工不久即因滲水而坍塌。後來張成卿以洋法再建,全部採用鋼鐵構件以期長久,豈知地下潮濕使構件銹蝕嚴重,連降幾天暴雨後就有洪水湧入,終於不保。面對接連失敗,張成卿集思廣益,商定頂部運用石頭發碹結構,牆壁用石塊加水泥砌成,牆體內再以亂石填充,使窖體異常堅固,並科學設計了排水系統,保證了酒窖不再滲漏。
酒初釀成,口味生澀,也不協調,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陳釀,使其自然老熟,才能芬芳濃郁,口味醇厚。這就必須說說橡木桶。在大酒窖兩旁,安放著一排排橡木桶,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有3隻大桶,是用法國林茂山所產橡木製成,橡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鋸開的桶材且都置放三載,經日曬雨淋,直到寄生出野生山蘑菇,並呈黑色,才被優選制桶。用橡木製成的桶,酒液不外滲,透氣性又強,有利於酒液「呼吸」,還能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每隻桶貯酒15000公升。張裕最早的酒桶是從奧地利運來的,運來時是一堆加工好的木板,在地窖中一塊塊拼起來,加上銅器才算完成。這些木桶雖已百年,但保存完好,如今作為文物供人觀賞。 1914年張裕雙麒麟牌葡萄酒和白蘭地正式發售,盡管這批酒在地下酒窖中陳釀了整整18年,口味絕佳,可喝慣老白乾的百姓並不怎麼買賬。為此,張裕人專門製作了一輛大型彩車,車里裝滿小瓶樣酒沿街贈送,還隨贈一個帶張裕字樣的小酒杯。這在當年別出一格,很快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那時張裕公司北邊的海上停了不少外國軍艦,張裕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識貨」的顧客,於是就搖著舢板送過酒去,士兵們很歡迎,酒的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當年有個士兵貪喝白蘭地,迷迷糊糊地掉進海里,同伴們連忙救人,一時間亂作一團。誰想這個士兵一會兒就扶著舢板爬了上來,還直沖大家做鬼臉。水兵們虛驚一場,就送給張裕白蘭地一個綽號:「難醉易醒酒。」
張裕當年主打上海市場,它的廣告1914年就出現在《申報》上,並在上海英大馬路設分銷處,門面十分講究,工作人員穿著也十分體面,至今老上海人還津津樂道。1918年的一期《小說月報》上刊有一幅張裕的廣告,彩色精印一位持杯微笑的標致女郎。肯在純文學刊物上花大價錢作廣告,是看上了文藝圈這個消費層。這樣的雅俗兼顧,如果沒有點文化頭腦是難以做出來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一家報紙公開徵集對聯,出「五月黃梅天」為下聯,上聯得中者獎500大洋。重賞之下的筆戰好不熱鬧,但人們沒有料到,當選者竟是一種酒名——「三星白蘭地」。意思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對仗之工整卻令人叫絕。有人懷疑此事為張裕居中「炒作」,因為查無實據,終成懸案。 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應袁世凱邀請赴京議事,途經煙台作短暫停留。21日他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為張裕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字。孫中山一生忙於政務,所題匾額並不多,流傳到今天的,要數「天下為公」與「品重醴泉」最有名氣了。「品」字既指酒品更重人品,好人品釀造好酒品,這樣的深意用四個字就概括出來了,可見孫中山的學養與才情。在張裕的諸多名人題字中,能與「品重醴泉」相媲美的,當數張學良的「圭頓貽謀」。
孫中山先生贊揚他的廣東老鄉:「張(弼士)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偉業,可謂中國製造業之進步。」張學良將軍則用四個字詮釋孫中山的一番話,真可謂切中肯綮。「圭頓貽謀」以春秋戰國時期善於經營的大賈巨富白圭、猗頓作比,稱贊張裕公司經營有方。
白圭被視為古代商界鼻祖,他說:「吾治生產,猶如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這是古代企業家的風采,豪氣沖天,卻能玄機暗藏,老謀深算。其實,白圭的最高明之處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貿易致富理論,認為經商必須掌握時機,運用智謀,與人不同。
要說猗頓,必須先說說他的老師范蠡。越國大臣范蠡在與吳國爭鋒得勝後,舍棄了越國的高官厚祿,到齊、陶之地艱苦創業,勤勉地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商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范蠡經商目的不在於賺錢,而在於實現其自我價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僅能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而且能親自從事經濟活動,發家致富。正是基於這種考慮,范蠡不為金錢所累,去齊至陶時便「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居陶經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更可貴的是,范蠡還不搞壟斷,慷慨指導齊國國君在後苑治池養魚,一年得錢二十萬。范蠡商業上的最大成功在於成就猗頓為一代巨富。猗頓,原是春秋時代的魯國貧寒書生,他在生計艱難時聽到范蠡棄官經商很快致富的消息,於是「往而問術」。范蠡告訴他:「子欲速富,當畜五(母畜)。」猗頓按照指點千里迢迢來到西河(今晉南一帶),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范蠡齊名的巨富。司馬遷在講述這段故事時,深為范蠡的境界所折服,稱其「富好行其德」。司馬遷實在高明,他看重范蠡的「富」,更贊賞范蠡的「德」,這與孫中山的「品」字雙關有異曲同工之深意。
1915年2月,「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召開,張裕四個產品同獲金獎。回味這段輝煌,如果把孫中山與張學良的兩個題詞聯系起來看,就不難找到答案。
翻開張裕的題詞簿,往昔那些政要的題詞比比皆是,黎元洪題「醞釀太和」,袁世凱題「瀛洲玉醴」,宋子文題「芳冽馳譽」等,都不失文雅。也有些武將不吝惜他們的筆墨附庸風雅題詞贊譽,他們大都有高參,所以題詞也都諧和有致,少有粗魯。卻也有例外,張宗昌就是一位。張宗昌在任直魯聯軍總司令時到過張裕,酒席之後開始題詞,墨水不多的他讓秘書代筆,秘書文思較慢,張宗昌便不耐煩,他說:「咱們張家代出魯人,張飛一生直鼓直棰,我張某也不興文謅謅那一套,用不著咬文嚼字,就給我寫個醉卧沙場吧!」由這樣的武將寫上一幅「醉卧沙場」,也真貼切到家了,只是將這樣的題詞與孫中山、張學良那樣的題詞放到一處,難免給人增加笑柄。
康有為曾經在1917年和1927年兩次為張裕葡萄酒題詩:
深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台芍葯花。且避蟹鰲寫新句,已忘蒙難征蓮華(1917年)
淺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台芍葯花。更讀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1927年)
E. 等郎妹txt全集下載
等郎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
心待之時名便之。
斑,高處苦;低,低處苦。
…山坡羊,薜昂夫「娘,我為什麼要嫁給一隻公雞?」紅葉從一堆看熱鬧的人中,擠進娘親的懷里,眨巴著一雙明亮的眼睛,不懂自己難得有一件漂亮的紅衣服可以穿,可街坊鄰居們卻各個都當她是個可憐蟲。
可憐蟲!
她是嗎?
紅葉本來一直以為她不是,因為,她以前的日子過得才苦呢!她常常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不打緊,她的爹爹愛賭,娘的身體又弱,病了,大夫見他們家沒錢,就不肯來看病。
難得的是前些日子,家裡來了個大好人,那人不但找了大夫來給她娘看病之外,又替她爹爹還了一大筆的賭債,還給她新衣服穿。
她從來都不覺得這樣的日子有什麼不好…直到剛剛,那個討人厭的小寶不叫她的名兒,卻改叫她「等郎妹!」
「娘,什麼是等郎妹?為什麼小寶要叫我等郎妹?」紅葉昂起小臉蛋,逕往她娘的懷里磨蹭。
慧娘病弱的身子依著床柱,……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F. 等郎妹txt全集下載
等郎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 第一章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
心待之時名便之。
高,高処苦;低,低処苦。
──山坡羊,薜昂夫「娘,我為什麼要嫁給一隻公鳮?」紅葉從一堆看熱鬧的亻中 ,擠進娘親的懷里,眨巴著一雙明亮的眼睛,不懂自己難得有一件漂亮的紅銥服可以穿 ,可街坊鄰居們卻各個都當她是個可憐蟲。
可憐蟲!
她是嗎?
紅葉本來一直以為她不是,因為,她以前的ㄖ子過得才苦呢!她常常過著有一餐沒 一餐的ㄖ子不打緊,她的爹爹薆賭,娘的裑躰又弱,病了,大夫見他們家沒錢,就不肯 來看病。
難得的是前些ㄖ子,家裡來了個大好亻,那亻不但找了大夫來給她娘看病之外,又 替她爹爹還了一大筆的賭債,還給她新銥服穿。
她從來都不覺得這樣的ㄖ子有什麼不好──直到剛剛,那個討亻厭的小寶不嘂她的 名兒,卻改嘂她「等郎女未」!
「娘,什麼是等郎女未?為什麼小寶要嘂我等郎女未?」紅葉昂起小臉蛋,逕往她娘的 懷里磨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