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說短篇
1. 中國古代十大志怪小說
一、《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如混沌:《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如窮奇: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
二、《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志怪小說,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多篇,開創了中國古代神話的先河,作者是東晉史學家干寶。
《搜神記》內容十分豐富,有神仙術士的變幻,有精靈物怪的神異,有妖祥卜夢的感應,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神話,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歷史傳說,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
民間故事,如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長傳而不衰。
三、《幽明錄》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是一本神奇怪異的志怪小說集,為南朝宋宗室劉義慶集門客所撰,30卷。
書中所記鬼神靈怪之事,變幻無常,合於此意,故取此名。《幽明錄》中故事的體裁有地理博物體、雜史雜傳體、談佛論道體幾種
其中多數作品都短小簡潔,缺少細節,但描寫文雅細膩。《水底弦歌》、《采菱女》、 《狸說經》、《郭長生》、《費升》、《陳阿登》、《魚腹丹文》和《方山亭魅》等篇章中還引用了詩歌。
《幽明錄》繼承了傳統的仙怪題材,但也有創新,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使作品更有現實感。
四、《神異記》
《神異記》,漢族神話志怪小說集。晉代王浮撰。原書已散佚,僅在魯迅《古小說鉤沉》中找到他約於1910年前後引於類書的《神異記》,共400多字,分為八則,前三則為小故事,後五則每則僅一句話。
茶聖陸羽在《茶經》「四之器」和「七之事」和《顧渚山記》中,三處引述了《神異記》記載的餘姚人虞洪瀑布山遇丹丘子獲大茗之事。
五、《漢武帝內傳》
《漢武帝內傳》又名《漢武內傳》、《漢武帝傳》,神話志怪小說。共一卷。明清人有雲為漢班固或晉葛洪撰者,皆無確據,實為後人偽托。
《四庫全書總目》雲當為魏晉間士人所為,《守山閣叢書》集輯者清錢熙祚推測是東晉後文士造作,二說大致不差。
本書自漢武帝出生時寫起,直至死後殯葬。其中略於軍政大事,而詳於求仙問道。特別對西王母下降會武帝之事,描敘詳盡。
六、《酉陽雜俎》
《酉陽雜俎》唐代小說,作為筆記小說集,有前卷20卷,續集10卷。
這本書的性質,據作者自序,「固役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
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與晉張華《博物志》相類。其所記述,或采緝舊聞,或出自己撰,「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庫全書總目》)。
其中不少篇目頗為隱僻詭異,如記道術的叫《壺史》,鈔佛書的叫《貝編》,述喪葬的叫《屍穸》,志怪異的叫《諾皋記》等等。續集中有《寺塔記》2卷,詳述長安諸佛寺的建築、壁畫等情況,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每為後代編長安史志者所取資。
七、《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篇之末都註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它作出精確的統計了。
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目並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後的人補加的。
《太平廣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
從內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已經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
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
八、《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亦是一部中國古代的神魔小說。
為明代許仲琳(一說是陳仲琳)所著,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
《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繹》、《昆侖八仙東游記》,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
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後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結尾。
九、《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
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元雜劇。
十、《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2. 《聊齋志異》優秀在哪為何說它是志怪小說的巔峰
《聊齋志異》的故事非常離奇,而且情節新穎,每一個故事都有獨特的地方,不會讓人感到厭倦。這也是《聊齋志異》里的故事不斷被翻拍但是很少聽說其他志怪小說被翻拍的原因。
3. 志怪小說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被評為
1、解答:
《閱微草堂筆記》以「超傳奇追晉宋」為己任,熔記敘和議論為一體,以從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其內容豐富多樣,語言質朴淡雅,風格亦庄亦諧,記載了大量社會基層、邊疆士卒和少數民族的故事,贊揚他們的勤勞質朴和膽識,並對當時的民間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其文體簡約、筆法凝煉、語言精湛,在清代大量的筆記小說中獨樹一幟,與《聊齋志異》並譽為清代筆記小說中的「雙壁」。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記史略》中評論此書道:「紀曉嵐本長文筆,多見秘籍,文襟懷曠達,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他竟敢借文章以攻擊社會,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人」 。《閱微草堂筆記》的主要成就也如魯迅所說:「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中國小說史略》)。
2、拓展: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
在時間上,《閱微草堂筆記》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的流傳的鄉野怪譚,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其涵蓋的范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滇黔等地。
同時《閱微草堂筆記》有意模仿宋代筆記小說質朴簡淡的文風,曾在歷史上一時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的盛譽。
4. 從一篇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選擇某個人物,讓這個人物穿越到當代他為主人公創作一篇短篇小說。1500字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5. 靈異志怪小說
鬼喊抓鬼,每天一個鬼故事,地獄公寓。荒村公寓
6. 志怪小說代表作
1、戰國:
《歸藏》、《黃帝說》(40篇)、《汲冢瑣語》、《穆天子傳》、《山海經》。
2、兩漢: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括地誌》、《列仙傳》。
3、六朝:
《博物志》(張華著,400卷)、《集靈記》(顏之推著)、《旌異記》(侯白著)、《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靈鬼志》(荀氏著)。
4、唐代:
《博異志》、《補江總白猿傳》(1卷)、《傳奇》(裴鉶著)、《獨異志》、《古鏡記》(王度著)、《河東記》。
5、宋代:
《太平廣記》(344種,含鬼40卷)、《稽神錄》(徐鉉著,6卷150事)、《江淮異人錄》(吳淑著,3卷)、《乘異記》(張君房著)。
6、明代:
《汴京勼異記》、《封神傳》(許仲琳著,100回)、《後西遊記》(6卷40回)、《剪燈新語》。
7、清代:
《池上草堂筆記》(梁恭辰著,24卷)、《遁窟讕言》(王韜著,12卷)、《耳食錄》(樂均著,12卷,《二錄》8卷)、《耳郵》(俞樾著,4卷)、《後聊齋志》(王韜著)。
(6)志怪小說短篇擴展閱讀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
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
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也有另外一種分類類型:專記四方山川,動植異物,異人為主的地理博物體志怪。
7. 除了談狐說鬼的《聊齋志異》,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有哪些
古往今來中國就有鬼怪之說,有些簡單的故事,經過後人的加工,變得更加怪誕,而且這些故事後來也都被編入集錦。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中有哪些嗎?
山海經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遠古巫師和士大夫的考察記錄,內容較為廣泛,一般認為,記載的內容主要有古代神話、地理學、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學、民俗、民族等。一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書,也許是遠古時代的地理書,而且還包括了國外的群山鳥獸等等。《山海經》十八卷,《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字數31000左右。這本書多次被篡改,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封神演義
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明代道士陸西星,據說是許仲琳寫的。這本原著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和《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再參照古書和民間傳說改編成古代魔幻神話故事。該書主要講述了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講述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的故事。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如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神話中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都出自此,最終姜子牙將諸神封為王,周武王封為諸侯。
8. 志怪小說代表作是什麼
志怪小說代表作有:
1、《搜神記》是晉代干寶搜集撰寫的記錄神仙鬼怪的著作,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主要是搜集各種民間關於鬼怪、奇跡、神異以及神仙方士的傳說,也有采自正史記載的祥瑞、異變等情況,文學水平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對中國後世的傳奇小說發展影響很大。
9.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是誰
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是誰
解答:干寶 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作者簡介
干寶(?~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啟《海鹽縣圖經》雲:「父瑩,仕吳,任立節都尉,南遷定居海鹽,干寶遂為海鹽人」。又雲:「干瑩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雜存》雲:「干寶……海鹽人也。按武原古志雲,其墓在縣西南四十里,今海寧靈泉鄉。真如寺乃其宅基,載在縣志,蓋古地屬海鹽也。」據史料記載,自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干寶初仕鹽官州別駕(刺史的從吏官),後因劉聰、石勒之亂,西晉亡,東晉立,南北對峙,干寶舉家遷至靈泉鄉(今海寧黃灣五豐村與海鹽澉浦六忠村的交界處)。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陽,干寶為父守孝。至三世時,遷至梅園(今海鹽通元),自此,海鹽成為干氏子孫繁衍的居住地。
名稱由來
《晉書·干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
內容
《搜神記》為東晉初年史學家干寶編撰,全書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作者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文章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它與山川祭祀、祖先祭祀並列。自商周以來,歷代帝王無不親登祭壇祭祀,而記載神鬼傳說的典籍。除《楚辭》、《淮南子》外,《搜神記》稱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為我們保留了不少珍貴的材料,是後人研究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標注讀音,文中生僻字詞標注,讀音,讓讀者無查閱之苦。增加譯文,讓文字變得通俗易懂,易於為讀者接愛。圖文並茂,一百餘幅古代珍稀版畫,營造情境和氛圍。
《搜神記》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後有託名陶潛的《搜神後記》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上下卷,都是《搜神記》的仿製品。《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傳奇故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後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系。
《搜神記》內容十分豐富,有神仙術士的變幻,有精靈物怪的神異,有妖祥卜夢的感應,有佛道信仰的因果報應,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等。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神話,如卷十四的"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歷史傳說,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民間故事,如卷十一"東海孝婦",講孝婦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長傳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