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小說短篇
㈠ 詩經,唐詩,宋詞,元曲,小說從早到晚排序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除此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六篇。沒有內容的是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和由儀)[1],因此又稱「詩三百」。[2]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正式使用《詩經》,應該起於南宋初年-屈萬里)。[3]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省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水平最高的黃金時期,因此有唐詩之說,與宋詞並舉。
唐代以後,唐詩的選本不斷涌現,現今流傳最廣的是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間的《全唐詩》整理收錄了二千二百多名詩人超過五萬首唐詩。
詞或辭,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樂府。始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1]。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元曲,或稱元雜劇,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和雜劇的合稱。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
小說-明清
中國白話小說之代表為章回小說,在元代開始有具體的形式,到了明清成為小說主流,元代者有《水滸傳》,明代者有吳承恩《西遊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比較特殊,其內容文體為文言文章回小說)等,清代者前期有曹雪芹《紅樓夢》、吳敬梓《儒林外史》等,晚期由於清朝受到列強入侵、以及內部腐敗等因素,小說逐漸出現諷刺時政的內容,而此類小說被稱為「譴責小說」,如李伯元《官場現形記》、曾樸《孽海花》、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等書,皆為滿清晚期之諷刺小說之代表,以上四書,合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雖然明清小說文體以章回小說為主,明清時代依舊有非章回小說的小說作品出現,如明代之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白話短篇小說集;又清代蒲松齡所著之《聊齋志異》以文言寫成,內容體制近似於唐代傳奇。
民國以後,東西小說創作逐漸合流,魯迅《狂人日記》為中國近代第一部白話小說,而時至今日,中國小說創作仍不輟,只是關於創作自由方面的問題,仍舊有著不少問題。
㈡ 把詩經•採薇改寫成一篇了短文(50字)
那時我來到了這里,當時還是春天,楊柳隨風搖擺。
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而現在,卻雪花紛紛,多麼思念家鄉!
㈢ 我把《詩經》中的詩寫成了短篇小說,請問誰知道適合投稿到哪
去榕樹下吧
㈣ 唐宋傳奇是魏晉筆記小說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情節曲折奇特的結構完整的短篇小說
D.莫泊桑是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十年中寫了三百篇短篇小說,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的作品《我的叔叔於勒》選入初中課本,《項鏈》被選入高中課本。 D A項《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馮夢龍的「三言」,屬擬話本,不是傳奇。B項《詩經》中的「風」是指十五國風,不是表現手法。C項狄更斯是英國人。
㈤ 國風·王風的作品原文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㈥ 出名從國風歌開始全本小說百度雲免費資源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8tluGelD8T-3koowiRghQ
提取碼:7csc
《出名從國風歌開始》是連載於瀟湘書院的一部都市類網路小說,作者是一夢山海。

㈦ 文學常識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盪山
【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後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泥犁地獄、[第二層]刀山地獄、[第三層]沸沙地獄、[第四層]沸屎地獄、[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第九層]蓋山地獄、[第十層]寒冰地獄、[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地獄、[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第十五層]寒冰地獄、[第十六層]鐵冊地獄、[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六禮】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五彩】青、黃、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即12356)
【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八仙】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穀】稻、黍、稷、麥、豆
【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葯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岩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嶽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陝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崗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綉】蘇綉〖蘇州〗、湘綉〖湖南〗、蜀綉〖四川〗、廣綉〖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東菏澤〗、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雲山〗、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鐵觀音〖福建安溪縣〗、武夷岩茶〖福建崇安縣〗
【十二生肖】
〖中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埃及〗牝牛、山羊、獅子、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猿、鷹
〖法國〗摩羯、寶瓶、雙魚、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
〖印度〗招杜羅神的鼠、毗羯羅神的牛、宮毗羅神的獅、伐折羅神的兔、迷立羅神的龍、安底羅神的蛇、安彌羅神的馬、珊底羅神的羊、因達羅神的猴、波夷羅神的金翅鳥、摩虎羅神的狗、和真達羅神的豬,
【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古代主要節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紙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鐵婚、第7年§銅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鋁婚、第11年§鋼婚、第12年§絲婚、第13年§絲帶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銀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紅寶石婚、第45年§藍寶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綠寶石婚、第60年§鑽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舉職官】〖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漢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
【撲克人物】
黑桃J:查爾斯一世的侍從,丹麥人霍克拉
紅桃J:查爾斯七世的宮廷隨從拉海亞
梅花J:亞瑟王的著名騎士蘭斯洛特
方塊J:查爾斯一世的侍從羅蘭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納,古希臘神話中智慧與戰爭女神
紅桃Q:朱爾斯,德國人,查爾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國的蘭開斯特王族的約克王後
方塊Q:是《聖經o舊約》中的約瑟夫的妹妹,萊克爾皇後
黑桃K:戴維,公元前10世紀的以色列國王索洛蒙的父親,擅長彈奏豎琴
紅桃K:查爾斯一世,弗蘭克國王沙勒曼
梅花K: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塊K:羅馬名將和政治家朱亞斯o西澤,羅馬統一後成為獨裁統治者
㈧ 求純正修真小說,不要異能或者穿越之類的,要純正國風的修真小說,類似《凡人修仙傳》、《紫府仙緣》的
唯我獨仙無極劍仙
㈨ 國風的作者簡介
程海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陝西省乾縣大牆鄉上程家村人。早年寫詩,後寫小說.1993年出版長篇小說《熱愛命運》,發行量近百萬冊,為陝軍東征主將之一。其短篇小說《三顆枸杞豆》入選香港、新加坡以及中國內地中學語文教科書。著有長篇小說《苦難祈禱》《人格粉碎》《國風》,散文集《程海散文》《白蜻蜒》。2003年出版《程海文集》四卷本。 2010年10月再版《熱愛命運》。 2010年12月再版《國風》。

㈩ 長篇小說《國風》
痴 人 寫 夢
——《國風》序
邱華棟
懷海先生我不大熟悉,據說尚自然,好參禪。前日將長篇小說《國風》寄給我,也是信賴我這個文學編輯出身的作家,想讓我提點意見。不料,一讀之下,我大為吃驚:寫得真不錯啊!可以說,讀之噴飯,品之陶然;掩卷思之,默然不已。小說的表達和敘述,都有著非常獨到的方式。全書十八萬字,是作者擬定要寫的《漢州春秋》三部曲之第一部。
往大了說,這是一部探討中國文化和歷史因果關系的文化小說;往小了說,又是一部很有韻味的言情小說。作者以行雲流水般的精細的筆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當代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畫卷。
大致的故事是這樣的:男主人公薛雲軒出生於醫學世家,漢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主任。因緣際會,成為漢州市政協副主席和醫學院分管基建副院長。在哲學家、經濟學家、博士生導師吳逸的「中國文人的妓女情結」理論啟發下,在高級賓館認識了秦月小姐,演繹出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讀到這里,我就覺得特別有意思了,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來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愛情故事來,就覺得這裡面的意思比較深了。
蓋凡小說者,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絕對不是小道,其中必有可觀者焉。先生之可觀者,何也?一如其參禪,其一言概之:痴!為什麼痴?就是因為這個世界迷局太多,容易讓人發痴。小說在對人的精神狀態的挖掘上,有著非常深刻的探索。
小說里還深藏禪理。懷海先生經常對朋友說,禪是人生一絕大藝術,不可不參,又不能參透,妙味全在「參」之過程中。參透了,就糟了,怕是得了精神病,抑或陷入絕對虛無。一如美味,佐之佳釀,令人慾罷不能。左右開弓,大快朵頤,熱氣蒸騰,汗涎俱下,不亦樂乎。食後反思「三高」,且又大腹便便,痛悔不已。然每有招請,翩然又至,何也?也是一個痴字。
懷海先生之為文,亦復如是。通覽全書,深知其以痴情為始終也,並非追求名利。然作品即成,自有其意義。現不揣冒昧,以管窺豹,試探微意。
「國風」者,中華文學之端也,既是情,也是史。作者再三斟酌,定名《國風》,意欲假借人事書寫歷史,其志也大,其心也狂,其情也悲。中有不可言說,而又不得不言者,蓋因其心陷囹圄,參差其間,不得解脫,遂杜撰文人雅士一段風流故事,宣洩心中苦悶。其情痴可見一斑。這也讓我想起來另外幾部當代作家的著名小說:《國畫》、《廢都》、《風雅頌》來。這幾部小說,加上這部《國風》,可以看到中國的世態百相,看到中國人的人情世故,看到芸芸眾生的悲喜交集,是一部直指人心的作品。
作者在給筆下主人公取名字的時候也很講究:秦月者,國之美女,八百萬娘子軍之寄形也。然此數百萬之眾中,多弊顏陋色,鄙俗不堪,以青春身軀,供人玩耍,以貨名利。以當今物質生活之豐腴,哪有為生計所迫者?然作者為何要塑造艷美絕倫,超群脫俗之絕色女子形象?蓋因其為我中華文化對美女之要求與想像,杜撰臆造一形象。所謂「香草美人」,此之謂乎?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讀者萬不可被其瞞過。此一痴也!
雲軒者,凡夫俗子也。無是非,無境界。然其心性純朴,良知未泯,且又為學勤勉,為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之寫照。為何讓秦月遇到雲軒,而不是吳逸、謝飛?蓋因作者不願讓秦月這一美麗泡影破滅。然而雲軒遇秦月,魚水之歡,人性得以舒展,卻又為社會所不容。與其說雲軒死於車禍,不如說死於國民的劣根性。美麗泡影,終歸破裂。此二痴也!
吳逸者,名教授也,風光人也。穿梭於物慾橫流之世界,游刃有餘,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色、權、利「三包」,卻又不顯山露水。實為名教授之寫照,又是權力之侍妾。誠如作者所雲:「中國之士,困於權力者久矣!『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之號召力,居然抵不過科級幹部。士猶如此,國何以堪!」此三痴也!
謝飛者,心中無物,目中無人之狂人也。一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念念不忘,卻又滿腹狐疑,乃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對現實社會深感絕望,卻又痛苦掙扎,茫茫然不知所適。失望之餘,便以超絕精神,游戲人生,痛苦之人也。作者塑造此人,濃墨重彩,長歌當哭。此四痴也!
作者借風月寫世情。風月者,男女之情也。薛秦之情、吳萬之情、花張之情,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世間百態也。直如元好問所言「問世間情為何物?」,此作者五痴也!
因此,說起來,這部小說運用了不少的「春秋」筆法。我們知道,春秋筆法用來寫歷史是好手法。而用來寫小說,就增添了很多索隱和影射、隱喻和假借的很多妙處,請讀者自己體會。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這部小說乃《漢州春秋》系列小說第一部,可見,作者是有大志向的。什麼叫「漢州春秋」?顯然,作者想寫的是當代社會的萬象。明寫風月,實寫歷史,寫的是正在發展的,無處不在的歷史。小說處處充滿歷史關照與批判,著力描繪中國當代文人士大夫歷史畫卷。其情也真,其意也悲,其境也苦。蓋因其痴也。
作品上溯風騷,寓史於書,文質意豐。旁及莊周,恣肆汪洋,嬉笑怒罵。文雖不長,意蘊豐盈。本書努力探索傳統文化、歷史事件對當代人精神、行為的影響。熔入世與出世,權力與美女,人性善惡於一爐,自然天成,文筆優美。我讀起來是妙趣橫生,也希望讀者可以獲得心領神會的審美享受。
至於作者之夢,恍兮惚兮,請讀者自己領會。
作者簡介:懷海,思考者,教師、醫師、律師。《國風》為作者首部長篇,乃《漢州春秋》之系列作品。
作者後記
自幼喜愛文史,稀里糊塗上了醫科,做了醫師與教師。為弄懂某些問題,學習法律,做了律師。
昏然半生,一事無成。03年春,朋友轉來一「此情可待」flashmv(參見第二十章),看了以後極為震驚。這是一位什麼樣的女人啊!她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苦難,而又痴心不改;遭受了什麼樣的愛情挫折,卻仍然嚮往幸福!她是那麼美,在她心中燃亮的是一盞什麼樣的長明之燈!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如若我要寫小說,第一個要塑造的人物就是她——本書中的秦月!
然而,我對她的生活一無所知。我接觸的,大多是知識分子,也就是傳統文化所謂的士。在他們身上,我看不到孟子的浩然之氣,看不到莊子的超絕逍遙;看不到柏拉圖形而上學的超越與浪漫,甚至看不到狄奧根尼「請別遮擋我的陽光」式的犬儒精神!我看到的,常是金錢、權力、美色和學術造假。士猶如此,國何以堪!
漸漸地,他們的形象鮮明起來。08年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完成初稿,與朋友交流,反映不錯。我又把它放下了。近來重拾,寫了二稿,寄給素昧平生的邱華棟先生斧正,幸蒙不棄,不吝美詞,實感汗顏。誠如先生所言:「定名《國風》,意欲假借人事書寫歷史。其志也大,其心也狂,其情也悲。中有不可言說,而又不得不言者,蓋因其心陷囹圄,參差其間,不得解脫,遂杜撰文人雅士一段風流故事,宣洩心中苦悶。」——可謂目光如炬!在此深謝!
定名《國風》,或有讀者朋友認為我褻瀆經典。殊不知《詩三百》在我心中乃是聖典,怎會有絲毫褻瀆之心呢?這是我心中真誠的沖動,我真誠地希望這部作品能像「國風」一樣,真實、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至於名實是否相符,讀者自可評判。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