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小說宋輕媽

小說宋輕媽

發布時間: 2022-06-16 17:24:56

Ⅰ 城南舊事——惠安館傳奇寫了作者起床的一幕

惠安館傳奇(13)宋媽說:

「孩子委屈嘍,孩子這回受大委屈嘍!」

媽媽把我抱起來摟著我,宋媽拍著我,她們全不懂得我!我是在想那兩個人啊!我做了什麼不對的事嗎?我很怕!爸爸,爸爸,你是男人,你應當幫助我啊!我是為了這個才叫爸爸的。

我哭了一陣子很累了,閉上眼睛偎在媽媽的懷里。媽媽輕輕搖著我,低聲唱她的老家的歌:

「天烏烏,要落雨,老公仔舉鋤頭巡水路,巡著鯽仔魚要娶某,龜舉燈,鱉打鼓……」她又唱:

「廠一廠ㄨア,飼閹雞,閹雞飼大隻,台刂給英子吃,英子吃不夠,去後尾門仔眯眯哭!」那輕輕的搖動使我舒服多了,聽到這兒,我不由得睜開眼笑了。媽媽很高興地親著我的臉說:

「笑了,笑了,英子笑了。宋媽已經把家裡的油雞殺了給你煮湯喝呢!」

宋媽從桌底下拿出一隻小鍋,打開來還冒著熱氣,她盛了一碗黃黃的湯還有幾塊肉,遞到我面前,要我喝下去。我別過臉去不要看,不要吃。碗里是西廂房的小油雞嗎?我曾經摸著它們的黃黃軟軟的羽毛,曾經捉來綠色的弔死鬼喂它們,曾經有一個長長睫毛大眼睛裡的淚滴落在它們的身上……我不說什麼,把頭鑽進媽媽的胸懷里。媽媽說:

「她不想吃,再說吧,剛醒過來,是還沒有胃口。」

我在醫院住了十幾天,剛可以起床伏在樓窗口向下面看望,爸爸就雇來一輛馬車,把我接回家。

馬車是敞篷的,一邊是爸,一邊是媽,我坐在中間,好神氣。前面坐了兩個趕馬車的人,爸爸催他們快一點,皮鞭子抽在馬身上,馬蹄子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一路跑下去。馬車所經過的路,我全都不認識。這條大街長又長,好像前面沒盡沒了。

我覺得很新鮮,轉身臉向著車後,跪在座位上,向街上獃獃地看。兩邊的樹一棵一棵地落在車後面,是車在走呢,是樹在走呢?

我仰起頭來,望見了青藍的天空,上面浮著一塊白雲彩,不,一條船。我記得她說:「那條船,慢慢兒地往天邊上挪動,我彷彿上了船,心是飄的。」她現在在船上嗎?往天邊兒上去了嗎?

一陣小風吹散開我的前劉海,經過一棵樹,忽然聞見了一陣香氣,我回頭看媽媽,心裡想問:「媽,這是桂花香嗎?」我沒說出口,但是媽媽竟也嗅了嗅鼻子對爸爸說:

「這叫做馬纓花,清香清香的!」她看我在看她,就又對我說:「小英子,還是坐下來吧,你這樣跪著腿會疼,臉向後風也大。」

我重新坐正,只好看趕馬車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馬。皮鞭子下去,那馬身上會起一條條的青色的傷痕嗎?像我在西廂房裡,撩起一個人的袖子,看見她胳膊上的那樣的傷痕嗎?早晨的太陽,照到西廂房裡,照到她那不太干凈的臉上,那又濕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我不要看那趕車人的皮鞭子!我閉上眼,用手蒙住了臉,只聽那得得的馬蹄聲。

太陽照在我身上,熱得很,我快要睡著了,爸爸忽然用手指逗逗我的下巴說:

「那麼愛說話的英子,怎麼現在變得一句話都沒有了呢?告訴爸,你在想什麼呢?」

這句話很傷了我的心嗎?怎麼一聽爸說,我的眼皮就眨了兩下,碰著我蒙在臉上的手掌,濕了,我更不敢放開我的手。

媽媽這時一定在對爸爸使眼色吧?因為她說:

「我們小英子在想她將來的事呢!……」

「什麼是將來的事?」從上了馬車到現在,我這才說第一句話。

「將來的事就是英子要有新的家呀,新的朋友呀,新的學校呀,……」

「從前的呢?」

「從前的事都過去了,沒有意思了,英子都會慢慢忘記的。」

我沒有再答話,不由得再想——西廂房的小油雞,井窩子邊閃過來的小紅襖,笑時的淚坑,廊檐下的缸蓋,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魚缸,牆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

「到了!到了!英子,新簾子胡同到了,新的家到了!快看!」

新的家?媽媽剛說這是「將來」的事,怎麼這么快就到眼前了?

那麼我就要放開蒙在臉上的手了。

Ⅱ 宋安然唐之年的小說說叫什麼

宋安然唐之年的小說說叫 總裁有惑青梅

劇情介紹:

本小說的主角宋安然唐之年,小說《總裁有惑青梅》中的主人公,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宋安然一聽也不煩惱,笑著說:如果我們餐廳的食物不讓兩個小姐高興的話,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努力精益求精。你!那個女人一瞬間氣急敗壞了,但是在大庭廣眾下做了不是女性的辛辣行動,所以不得不討厭。總裁說好會等她六年,可她在回國當日,就觀禮了他的訂婚宴從小,宋安然就被鄰居唐家大哥哥那張挺好看的臉蛋迷得三魂不見了七魄。那時候,家裡的大人總愛拿她取笑,等長大後就嫁給唐家大哥哥好不好。她自然歡喜地不得了,脆聲應「好」。

Ⅲ 大宋王朝(1)的讀書筆記

大宋王朝,武運國勢萎弱不振,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政治軍事與經濟文化形成極其鮮明的對照,貌似不和諧地並存於一體,從而引出歷代讀史者迥然不同的評價,褒貶毀譽,在在有之。

千年前的宋朝已成歷史,然而宋朝的名人賢哲、才子墨客、市井生活、工藝珍玩,卻依然鮮明的留存於今天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相當繁榮的朝代。然而兩宋政權卻在北方民族的攻掠下,漸次衰亡。個中原因相當復雜,歷代學者眾說紛紜,民間傳說和小說、戲曲也頗多宋人故事。

本叢書立足大宋,介紹了五代戰亂的終結、中央集權的強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內虛外的戰略、窮則思變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爭斗等重大事件或現象;同時,從經濟、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層面重新審視兩宋,試圖全方位地向讀者展示大宋歷史的始末。

宋朝的宮廷

趙匡胤陳橋兵變

大宋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的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而成為宋太祖,這一基本史實並不存在疑點。而令人不解的是此次政變過程中,有關史籍的一些細節方面描述充滿著矛盾,主要圍繞趙匡胤是完全被動接受黃袍加身,還是其集團進行的一次早有預謀和准備的政變?有關的史料與素材矛盾百出,使這一事件的進程變得撲朔迷離。

趙匡胤像五代末,顯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後周朝廷接到鎮、定二州的軍情急報,說北漢勾結契丹,大軍聲勢甚盛,南下侵入邊境,形勢十分危急。宰相范質、王溥等商討後奏准太後,立即派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諸將領兵出征。大將慕容延釗簡選精銳,率前軍先行啟程。趙匡胤調集各路人馬,領大軍也即將北征。初三,軍隊駐扎於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諸將聚謀,以為主上幼弱,我們出死力破敵,有誰知道?也為國家著想,不如立太尉為天子,然後北征也不晚。乃找匡胤之弟、時任供奉官都知的趙光義和掌書記趙普商議。光義以為:哥哥忠赤,不會同意。趙普認為:外寇壓境,大敵當前,應先御敵,戰歸再議。而眾將堅持,說:「若太尉不受命,六軍難以向前。」此時,趙匡胤卻醉酒卧營不省,眾有擁立之意的將士便環立待旦。次日黎明,軍營四周吶喊聲起,震動原野。光義與趙普入營告知,而諸將士也直叩寢帳之門,高呼:「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趙匡胤驚起披衣,未及應酬,便被扶到議事廳,有人把皇帝的黃袍加披到他身上,眾人都羅拜庭下,口稱萬歲。匡胤要推辭,眾人不答應,並相與扶匡胤上馬,擁逼南行。趙匡胤在馬上說:「你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那就必須聽從我的命令,不然我就不做這個皇帝。」眾將下馬回答:「惟命是從。」然後趙匡胤嚴肅頒布了有關入京以後士兵秋毫無犯的約法,並令眾立誓,這才率軍返回開封城,遂取代後周政權,建立了大宋王朝。

上述故事情節,主要意譯自宋代最具權威的史籍《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其他重要史料記載也所差不多。從其具體過程考察,此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似乎是一次偶發事件,是遵循五代將士擁立主帥的舊例行事,趙氏集團事先並不知情,趙匡胤完全是被動接受眾將的請求,不得已才同意做皇帝。然而從其他相關史料分析,卻使人感到其描述是大有疑問的,黃袍加身應是一次有預謀有準備的政變,所謂「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岳蒙泉《綠雪亭雜言》)。

趙匡胤出身將門,22歲時投到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效力,因戰功卓著,30歲就升至殿前都指揮使。他以拜把子兄弟的方式,團聚了一批生死與共的高級將領鐵哥兒們,號稱「義社十兄弟」,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顯德六年(959),33歲的趙匡胤升任殿前都點檢,執掌碟軍最精銳部隊。六月,周世宗去世,恭帝即位,時才7歲,太後也年輕少謀,孤兒寡婦無能力執政,幾位宰相也較懦弱。而這時在京城的禁軍兩司將領,除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外,基本上都是趙匡胤的結義兄弟或好友。可以說一場政變在如此成熟的條件下已開始醞釀,問題只在於找一個怎樣的契機發動而已。

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檢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續資治通鑒長編》也說:「時都下歡言,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士民恐怖,爭為逃匿之計,惟內庭晏然不知。」說明此事,早在政變之前已於京城一帶傳得沸沸揚揚,且能斷定政變將發生於「出師之日」,此絕非普通民眾所能猜測和指定的。所謂只有「宮中未之知」,應指宮廷中後周皇帝的孤兒寡婦還被蒙在鼓裡。不能判定的是:這些傳言是趙氏集團為政變故意所做的輿論准備,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在有關徵兆的預見中所做的推測?大軍在開拔途中,一個號稱諳知天文的軍校苗訓,也指點了當時「日下復有一日」的天象,是即將改朝換代的「天命」。這一宣傳與京城傳聞相配合,使人有故意做輿論准備之感覺。

此傳聞在京城造成民眾如此的恐慌,應該說絕大部分人都會聽說,那麼宰相范質、王溥等大臣是否知曉呢?如果知曉,他們仍派趙匡胤率軍出征,是否與趙氏集團同謀呢?不過從後來事態的發展來看,范質與王溥似乎又不知情。據有關記載,兵變消息傳到京師,范質受到太後的諭責,退出朝門,握住王溥的手道:「倉促遣將,竟致此變,這都是我們的過失,為之奈何?」王溥聽了發愣而無法回答,忽口中呼出呻吟聲來,原來范質握手之指甲已掐入他的手腕,幾乎出血。趙匡胤入城後,還對范質等人「嗚咽流涕,具言擁逼之狀……(范)質不知所措,乃與(王)溥等降階受命」(《宋史·范質傳》)。等到趙匡胤詣崇元殿行禪代禮之時,召文武百官就例,班定禮儀程序之時,獨缺周帝禪位制書,這時翰林學士承旨陶谷出諸袖中,進曰:「制書成矣。」遂完成此禪位之禮,使趙匡胤登上皇帝寶座。其中,像翰林學士之類的官員已早有準備,而宰相范質等居然一點也不知情,似乎又很難說得過去。

《宋史·杜太後傳》載,杜後得知其子趙匡胤黃袍加身後,脫口說道:「吾兒索有大志,今果然。」依然談笑自若,沒有任何驚詫之表情。《涑水紀聞》也載,杜後說:「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據說,匡胤年輕時,杜氏勸他好好讀書,匡胤奮然回答:「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世事擾亂,願習武藝,安邦定國。」杜氏笑道:「兒能繼承祖業,便算幸事,還想什麼大功名哩。」匡胤道:「唐太宗也不過一將門之子,後造成帝業,兒想與他一樣干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母親以為如何?」杜氏怒道:「不要信口胡說,世上說大話的人,後來往往沒用,還是讀書去罷!」而這時,連年老的母親都變得如此胸有成竹,遇事不驚,說明趙氏集團對這事的准備已相當充分。所以後人以詩譏諷道:「阿母素知兒有志,外人反道帝無心。」

一些宋人筆記記載,趙匡胤早年曾到高辛廟算卦,占卜功名前程,據說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卦皆不應,最後唯剩「天子」時,一擲而得此卦。這事真偽已無法考定,然而從其為當時廣為流傳的軼聞而言,也或是趙氏集團所作的輿論准備,至少說明趙匡胤自己早已對此事有所謀劃。而政變發生之際,趙光義和趙普馬上派快騎入京,通知其死黨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審琦,讓他們在京城做好改朝換代的接應准備。有意思的是,此時趙匡胤居然醉酒卧營不省,而使將士們環立等待,直到次日黎明。這一情節是真實的,還是故意做作,抑或後人編造?也令人頗感困惑。

大軍返回京城,城門早在石守信諸將的控制之下,不但入城順利,整個京城也沒有因此發生大的動亂。時正早朝,副都指揮使韓通聞訊,還沒來得及集結軍隊應變,就被入城的殿前司勇將王彥升追殺,並誅滅其全家。這是後周將相中惟一的罹難者,他還沒來得及組織起反抗,就被迅速剿滅,如沒有事先布置安排,怎麼會如此周全。當然,事後還要演飾一番,將韓通以禮葬之,並嘉其臨難不苟,贈中書令之職。有意思的是,後來宋太祖幸開寶寺,見壁上供有韓通的畫像,立即令塗去,應是內心有愧吧。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本因邊境軍情告急,這才令趙匡胤率軍北征,為何黃袍加身後便率軍回京,而不用去抵禦強敵了呢?有所謂「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查初白《敬業堂集》)。一般認為,鎮、定二州是在謊報軍事,以配合此次政變。這樣,鎮、定二州節度使也理應是趙氏集團的成員了。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鎮、定二州軍情並沒有謊報,《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契丹國志》諸重要史籍都有相關軍情記載。而二州節度使郭崇和孫行友,據《宋史》兩人的傳記所載,宋初,郭「崇追感周室恩遇,時復泣下」。監軍密奏:「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同時,孫「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歸山,詔不允。建隆二年,乃徙其帑廩,召集丁壯,繕治兵甲,欲還狼山以自固。」被人告密,令舉族遷赴都城,審問後削奪官爵,勒歸私第,並嚴懲其部下。可見,兩人不可能屬於趙氏集團成員。那麼,為什麼北漢與契丹入寇之軍隊沒有長驅南下,確實令人不解。其後,郭崇曾來報:「契丹與北漢軍皆遁。」為什麼會自動撤退呢?難道是其趁後周「主少國亂」之機起兵入侵,得知政變後「宋立國安」,就自動退兵了嗎?

五代諸帝多由軍隊擁立,如唐廢帝李從珂、唐明宗李嗣源、周太祖郭威等,它是唐代藩鎮割據後軍人擅廢立之權而留下的遺風,自然為儒家正統思想所不齒。所以在宋代官方文獻中,都把陳橋兵變說成趙匡胤事先完全不知內情,以洗刷其篡奪王位的千古罵名,由是在有關文獻中遮遮掩掩,弄得歷史記載矛盾百出,整個過程疑團叢生。再如邵伯溫在《聞見錄》中引證王禹偁的《建隆遺事》,認為趙光義壓根兒就沒參與陳橋兵變,那時,他正留在開封城裡陪母親杜氏。而有的史書(《太祖實錄》新版)卻說,陳橋兵變後軍隊入城,秋毫無犯,是光義叩馬而諫,才有太祖約法立誓之舉。這里是乘機烘托宋太宗的高大形象,亦可見官方在有關文獻記載中所做的手腳。實際上,趙匡胤後來的開國措施結束了五代動盪和中原分裂的政局,拉開了經濟與文化都頗為繁榮的宋代序幕,是有功於社會歷史發展的,人們對其如何取得政權的細枝末節已不太在意了。

Ⅳ 城南舊事里惠安館是什麼

針對惠安人所開的旅館。
請看原文的描述:
宋媽說:「你不怕惠難館的瘋子?」
宋媽是順義縣的人,她也說不好北京話,她說成「惠難館」,媽說成「灰娃館」,爸說成「飛安館」,我隨著胡同里的孩子說「惠安館」,到底哪一個對,我不知道。
我為什麼要怕惠安館的瘋子?她昨天還沖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媽緊緊拉著我的手,我就會走過去看她,跟她說話了。
惠安館在我們這條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層石台階上去,就是兩扇大黑門凹進去,門上橫著一塊匾,路過的時候爸爸教我念過:「飛安會館」。爸說裡面住的都是從「飛安」那個地方來的學生,像叔叔一樣,在大學里念書。
以上是《城南舊事》中對惠安館的來歷的描述,從中可以看出,相當於專門針對某一地方的人開的廉價旅館,因為住客都來自惠安,所以叫惠安館。惠安,應該是惠安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

Ⅳ 城南舊事第四章是什麼

第四章是《驢打滾兒》。

主要內容:

講述了作者英子家中的奶媽宋媽,因為生活困難而來做奶媽,做事勤快所以便留在了家中。她一直給家裡寄平安信和她的工資,是想讓她丈夫把田地買回來,想讓她兒子小栓子過的更好些。

可是她的丈夫卻把錢拿去賭錢,沒錢的時候就去向宋媽要錢,所以英子的父母都很討厭他。後來宋媽才知道原來小栓子幾年前就死了,宋媽很傷心。

宋媽想要找回她的另一個孩子,名叫小丫頭子。因為他們重男輕女,所以小丫頭子從小就賣給了別人,現在沒了兒子就想要找回女兒。於是宋媽帶著英子去找她的女兒,可惜一無所獲,了無音信。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

(5)小說宋輕媽擴展閱讀

《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創作背景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

在台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作者心頭。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於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寫這本小說的初衷。

後世影響

《城南舊事》一書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的作品,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北京圖書大廈聯合發起選出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書單。2000年列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課標中學生必讀叢書」。其中的多篇作品還被選入中學教材。

《城南舊事》為《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之一,該書系既是有史以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化積累與傳承工程,又是將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廣工程。

1983年由吳貽弓導演的電影《城南舊事》在中國上線公映。並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厄瓜多基多城國際電影節赤道獎、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思想獎。

Ⅵ 城南舊事 宋媽愛不愛小栓子和小丫頭子 英子眼中童年有哪些好玩的是事情

摘要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Ⅶ 城南舊事 宋媽的特點

是個悲劇人物,但也是一個非常善良,同時具有代表性的舊時期婦女。

宋媽是順義縣的人,她也說不好北京話,她說成「惠難館」,媽說成「灰娃館」,爸說成「飛安館」(其實是飛安會館)。為了掙錢拋棄自己的親生子女,跑去伺候別人。

在英子眼中,宋媽是一個會講鄉下故事,會做鞋子,會給妹妹唱歌的慈祥老婦人。雖然在別人家伺候著,但是內心還是想著自己的小栓子,小栓子被河水帶走只能默默流淚的悲劇人物。

(7)小說宋輕媽擴展閱讀: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劇情簡介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

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Ⅷ 小說《城南舊事》宋媽的特點從那描寫可以看出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過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就擦著牆邊走過去,我如果回頭再張望一下,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熱點內容
網游小說主角的刀叫末日 發布:2025-10-20 08:36:28 瀏覽:618
菠蘿包輕小說簽約規則 發布:2025-10-20 08:36:27 瀏覽:143
官渡之戰經典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20 08:33:28 瀏覽:650
以武為尊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10-20 08:28:15 瀏覽:799
莫泊桑短篇小說每章主要內容 發布:2025-10-20 08:12:35 瀏覽:468
漢武帝小說全集免費閱讀下載 發布:2025-10-20 08:06:42 瀏覽:500
尋秦記小說原著結局很慘啊 發布:2025-10-20 08:04:11 瀏覽:985
主角有一個珠子空間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10-20 07:52:04 瀏覽:834
愛情短篇小說心碎 發布:2025-10-20 07:50:34 瀏覽:584
類似國家游戲的小說 發布:2025-10-20 07:50:23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