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鋒短篇小說
① 關於一個科技世界的戰神重生回去年輕時代的小說
神武
小說作者: 武夜
被稱之為戰神、軍神、百戰百勝的神話,創造過無數輝煌戰績的洪鋒,遭奸人陷害含恨而死。但戰神終究是戰神,哪怕是爬也能夠從地獄中爬出來,帶著十萬軍魂的不屈意志,重生於三十年前,再鑄輝煌。
只是面對這都重新來過的機會,一切還會與過去相同嗎?
是的話採納我把!
② 寫小說用,求修真小說中煉製法寶的各種材料名稱,越多越好!
太乙精金 玄冰魄 九天寒鐵 南明離火 赤炎石 赤火珠 千年銅精 如意神特
玉精心 庾金 金雷竹 阮玉 百丈蠶絲 ,三星石 赤煉火銅 冥華紫晶 翡翠碧沙 烏光玄鐵 輝月魂石 兩儀玄石 血纓石髓 水靈珠花 紫蘊精玉 天河硃砂 流光鏡玉 地魄玄石 萬年雷精銅 七色流光石 如意造化泥 火銅 千年沉木 金雷竹 斷魂木 天外隕鐵 哎 這東西太多了 看書的時候不覺得 真要想 還真想死人 多看幾本書就都有了 就這我想了半天 你看看吧
③ 求小說名主角是帝國戰神,帶兵出去打仗被陷害剩下一個人回到帝國和帝國同歸於盡,重生到年輕的時候。
鏈接:https://pan..com/s/1C9I3PhnwuhX_wK2uL9_mEQ
復活帝國
作者:火中物
【簡介一】反派:「神經病吧!你為什麼要殺我?」
任重:「因為我在半個月前被你殺了。」
反派:「?????」
臨死前,反派哭了。他哭得很委屈。他都不認識面前這神經病。
【簡介二】把無限的時間壓縮為一瞬,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在卑微中奮起,行走於時間的縫隙,逆轉億萬年的奴役。
這是個不死的男人和他的同胞們掙脫命運枷鎖的故事。
④ 求中國古代的神兵利刃 寶刀寶甲 越多越好 游戲小說也可必須標明出處
中國古代十大名槍
中國十大名槍之首霸王槍,精鋼黃金混鑄而成,端的是金光閃閃,霸氣十足。槍長一丈三尺七寸,重九九八十一斤,槍鋒銳利,點到必死,槍身巨重,掃到必亡。 傳說西楚霸王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學劍亦不成,季父項梁怒之。項羽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之兵法,另因其神力,造此霸王槍。
(龍膽亮銀槍)左手青虹劍,右手亮銀槍,跨下白龍馬,一身白盔白甲,長板坡單騎救主,於二十萬曹軍中往返折殺,所向披靡,如此猛將乃常山趙雲趙子龍是也!其槍全名曰:龍膽亮銀槍。
(火龍槍)長約一丈,通體為煉鐵紅銅所制,槍端雕勾火龍頭,槍頭為龍舌,形如火焰狀,此槍乃《封神榜》中四大天王之一的冀州侯蘇護掌中寶器。
(梅花槍)梅花傲雪香奇絕。此槍乃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寶槍。
霍去病17歲即隨衛青出征匈奴,勇冠全軍,封冠軍候,6天內連破匈奴五個王國。後與匈奴決戰漠北,大獲全勝,封儀於蒙古狼居胥山。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可惜英年早逝,23歲病逝長安。留一句名言:「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芳傳千古。
槍長九尺,金桿金龍頭,前端為銀舌槍頭,乃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掌中寶槍。
(瀝泉槍)憑此槍屢拜金軍,並獲朱仙鎮大捷。其詞《滿江紅》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淋漓表述其一片精忠報國丹心!
(虎頭湛金槍)槍身乃混鐵精鋼打造而成,長一丈一尺三,槍頭為鎦金虎頭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鑄就,鋒銳無比。
三國名將,威震西涼、五虎上將之一,馬超的掌中寶槍。
(神威烈水槍)槍桿長九尺,其中槍頭長一尺三寸,其鋒三寸,精鋼混金,銳利無比。乃平定倭寇的明代名將戚繼光掌中寶槍。
(五虎斷魂槍)鑌鐵打造,槍長丈二,為隋唐英雄中第七條好漢、越國公羅成的祖傳寶槍。槍法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其看家絕招「回馬槍」,不知挑落多少猛將。
(綠沉槍)精鋼寒鐵鑄就,槍身長一丈一,重六十八斤,蜀國名將、九伐中原的姜維之掌中寶槍。
(蘆葉槍)鑌鐵打就,槍長一丈三,槍頭細長如蘆葉,精鋼淬銀而成,可破堅甲。乃北宋名將楊家六郎楊延昭的寶槍。憑此槍,鎮守三關、抵抗契丹,一本楊家將忠烈英雄傳流傳千古!
(梨花槍)關於此槍,一說為北宋時期,楊門女將穆桂英憑大破天門陣的掌中寶槍;一說此槍乃南宋鐵槍李全的愛妻楊氏所發明,揮舞時,槍法如雨散梨花,輕靈神妙,江湖人稱:二十年來梨花槍,打遍天下無敵手,可見其人其槍之威風!
(透甲槍)槍桿長九尺,其中槍頭長一尺三寸,其鋒用鋼三寸,似一針狀,銳利無比,左右刃用銅一尺。因其槍尖鋒利,可刺透盔甲,故名"透甲槍"。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唐名將李光弼掌中寶槍。
(九曲槍)槍長一丈一,槍頭如蛇形,頂尖而鋒利,兩側薄刃,整個槍頭長一尺余。槍身可隨意彎曲,給人一種毒蛇般的陰狠恐懼感。
(六合槍)所謂槍乃兵器之王,藝中之霸,乃指丈二以上長槍。六合大槍既是此類,又名六合花槍,以其輪槍揮舞時,閃轉靈活,動作迅速,炫人眼目而得名。
(明月槍)精鐵鑄就,外漆銀粉,槍頭中空如明月貫空,兩側懸掛銀環,揮舞時有破空之聲,間雜銀環互撞,可紛擾敵神。
(清風槍)三國名臣、劉備之師、左中郎將盧植所用寶槍。曹操贊其文武雙全曰:「名著海內,學乃儒宗。」
精鐵槍身,銀鑄槍尖,舞動時,銀光閃爍,寒星點點,變幻莫測,令對方無從應付。
(點鋼槍)鑌鐵精鋼打就,槍長一丈四,通身漆黑,重六十餘斤。水滸一百單八將中天英星小李廣花榮以及撲天雕李應使的都是點鋼槍。
(一丈威)當今長槍之雛形。最初為戰國時期的矛,長約兩米,使用極為不便,後有人將之改短而廣為軍旅所用。隋煬帝曾將此槍賜予屬將,並易名為「一丈威」。見《事物異志》。
(雁翎槍)通體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為八寸,槍桿長六尺,粗約三寸余,精鋼製成。槍頭為煉鐵所制,其式樣與雙鉤鐮槍相似。惟槍尖為扁平梭形狀,形如雁翎。故名雁翎槍。
(鉤鐮槍)前端為矛,側有彎鉤,相傳為抗金名將岳飛所創,岳家軍憑此槍大破金兀術的連環拐子馬。另傳梁山第十八條好漢金槍手徐寧也有一套祖傳鉤鐮槍法,助梁山好漢破了連環馬,收降呼延灼,立下大功。
(朱纓槍)身長一丈一,白蠟槍桿,韌性好,不易折斷。上挑朱紅纓,揮舞之時紅纓婆娑,令敵難辨槍矛之最終一擊
是這樣:1、天晶:天地混沌初開,陰陽二氣衍生萬物,陰生魔,欲吞天地,陽為神,捨身與魔同歸於盡,但天幕因而缺破,大地滿目瘡痍,魔氣殘喘尚存,幸有女媧力抗,采煉五彩晶石修補蒼天缺口。
青天得補後,大地生機再現,遺憾魔氣成形作惡,異魔遺患,女媧苦思對策,鑄成神兵天晶,除魔救世。
天晶煉成,女媧元氣大傷,方知當日惡斗魔氣早被潛伏身上,此刻乘虛發難,異魔就是自己化身,女媧唯有自滅,呼召天晶殺己。
天晶通靈,知道殺魔如殺主,一時間悲鳴抖動,猶疑不決,女媧以大義說服,唯有無奈遵從,自此天晶背負害主不祥之名,更受到異魔死滅前的惡毒詛咒,流傳千古……
2、虎魄:蚩尤與黃帝轉戰百年,被迫得節節敗退,深深不忿。某夜見有異物從天而降,連忙追查,發覺乃一條天外異妖。
異妖兇殘無比,嗜食人肉,而且能夠吞皮化骨,蚩尤心中暗喜,知道煉制此物,必成神兵,於是不斷以人餵食,最後連親生骨肉亦成為飼料。
異妖噬食萬人後,積聚無窮怨氣,終於化為奇石,蚩尤欲將它煉成兵器,誰知異妖竟然反噬,蚩尤坐騎戰虎救主心切,將異妖一口吞噬。
但蚩尤一心只怕神兵受損,竟無視戰虎忠義,一手將戰骨連同異妖抽出,其時異妖與戰骨已連成一體,變成凶中之凶的虎魄。
蚩尤得到虎魄後,進攻黃帝,黃帝以太虛迎戰,一正一邪展開天崩地裂之戰,虎魄越戰越邪,越用越凶,蚩尤滿以為勝券在握。誰知虎魄之邪不但傷敵,更能傷主,蚩尤最後被邪氣入體,經脈盡碎,被黃帝擊落萬丈深淵而淹沒人間,虎魄從此被稱為最邪惡的兵器。
3、太虛:天地初開,雖然有女媧大神建立天界,平靖乾坤,但其時大地依然混亂一片,妖魔蠻夷,各自據地相殘,特別是北方的蚩尤,更加殺掠成性,造成無數難以化解的怨戾氣,侵擾天地祥和,於是女媧即派遣黃帝下凡征討。
黃帝仁義厚愛教化太初萬民,並聚集八方之力,多次征伐蚩尤,但蚩尤兇殘善戰,邪能巨大,黃帝多次圍剿,始終無法將之消滅,後來蚩尤得虎魄,主動挑戰黃帝,決戰於涿鹿之地。
蚩尤布下九重迷霧,將黃帝重重圍困,眼見形勢緊迫,黃帝欲殺出重圍,但苦於方向難辨,加上蚩尤虎魄利害無比,黃帝幾乎被迫至絕境。
此時,女媧九天玄女送來南北精鐵,黃帝耗盡心力,再得萬民日夜不停協助,終於煉成既可分辨南北,又有無窮變化的神兵「太虛」。
黃帝與蚩尤終於展開巨戰,太虛與虎魄兩大神兵互有奇能,拼得山崩地裂,日月無光,仍然未能分出勝負,但隨黃帝而來的群眾卻被波及,死傷枕藉,黃帝不忍,正卻罷戰之際,蚩尤被虎魄反噬,陷入萬劫不復的九幽之內。
4、噬魂:西方邪靈之主羅剎,魔法大成,欲入主天宮,但知玉帝威能得自女媧真傳,不敢硬拼,於是到九幽之底,掘出當年被女媧消滅的異獸骸骨,以地心毒火精煉,煉成一支集天下萬毒及邪能於一身的神兵「噬魂」。
羅剎手持噬魂直搗天宮,滿天神將皆被擊倒,玉帝被迫暫時撤退,羅剎好大喜功,妄自尊大,欲主宰天上天下,其時玉帝女兒微陰獻計,自願獻身以精誠感化羅剎。 羅剎最初為微陰美貌吸引,後來結為夫婦,開始逐漸歸化正道,但玉帝怕羅剎善變,偷襲把噬魂斷成三截,羅剎怒火沖天,以自己筋絡將噬魂接合,再向玉帝進攻,誰知混亂中誤殺微陰。
羅剎心神大亂,被諸天神將圍攻重創,玉帝由於對微陰之事內疚,不忍殺其至愛,於是將羅剎封印於幽冥當中,接受永世沉淪之苦,羅剎雖於九幽,但誓言一日噬魂仍留在世,終有報此大仇之日。
5、神農尺:遠古的神話時代,偉大的神農氏嘗遍萬草千石,試其葯性或毒性,因而中毒頻死不下百次。後得一枚九地玄玉,以千毒千葯浸煉,成為一柄既能醫重病,又能毒殺人的絕世神兵。
6、神舞:女媧降世之初,天有破缺、地生惡龍,女媧欲採石補天,遭千條惡龍阻撓,女媧無奈,惟有削下臂肉,化為靈龍,對抗眾龍侵擾。
及後青天得補,惡龍因而滅絕,靈龍亦精疲力盡跌落人間。
靈龍死後,化成神木,製成一柄奇琴,右弦彈奏,可顯龍威,震碎萬物,左弦彈奏,可令神魔心亂神亂,狂舞至死,兩弦並奏,則將靈龍忠貞復生的事跡,重現天宮雲層之上。
玉帝得知真相,感激靈龍忠義,於是將龍族後人,分掌四海,而此神琴亦被封為天宮寶物,名若神舞,故神舞代表忠貞。
7、鳳皇:大禹治水,努力了百載,無奈江凶河惡,進展緩慢。某年洪鋒高愈千丈,勢必覆蓋萬里淹沒蒼生,大禹叩天萬向,哭出血淚,終於感動蒼天,一隻鳳凰從天而降,灑下九片羽毛化成銀甲,大禹並成巨斧,一劈之力竟然裂地千里,通河入海化解巨劫,故相傳鳳皇是為挽救人間危難而來之神兵。
8、驚邪:女媧滅後,玉帝掌管天地人間,其時禮教仁義尚未弘揚,聖賢未生,地上萬民多有兇殘暴虐,涼薄不義者。玉帝為矯正歪風,警惕民心,於是派雷公電母四方巡察,並賜以東西奇金鑄成電剪雷叉,作為權令,一旦有人作事傷天害理,雷公電母可施行天遣。故驚邪是代表公正之神兵。
9、天誅:遠古時候,西方羅剎之妹黑母,野心兇殘,為煉造足以誅神之兵,不惜將自己九個兒子活生生剝皮拆肉,抽取血脈,鑄成邪箭。
邪箭異能奇大,神人莫敵,籠罩天宮的雲屏層盾亦被射破,眼看九箭一到,天宮必被摧毀,幸好箭神後羿及時以逐日箭射殺黑母.令九箭失控,散落穹蒼,天宮僥幸逃過大難,玉帝親自下令,凡意圖重奪九箭者即有心諸天,必先遭天誅。
10、十方俱滅:十大方向—上天.下地.東.南.西.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
遠古時代,智者伏羲,聰明絕世,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起太極,定五行、創八卦,逐步揭露「天機」。最後更利用生門死位內的陰陽兩極製成通靈八卦,以圖找出上天下地,東南西北,生門死位八方以外的真正「天機」所在地。
玉帝得悉此事,怕「天機」泄露,有損造化,急派雷公電母前往擒拿,但伏羲手上神兵,不但威能奇異,更可以移形遁影,未卜先知,滿天神將,亦奈他不何。
最後驚動九天玄女前往點化,讓伏羲神遊於大奧秘內,但不到片刻經已心膽俱裂,死前明白試探「天機」,非人應為,於是獻出神兵,鎮守十方,若有人闖入「天機」之內,寧願十方俱滅,亦不能泄露半分,故神兵又名十方俱滅。
⑤ 黃軍的作品
編劇並導演《童年在瑞金》(1989)
編劇並導演《悲烈排幫 》(1992)
編劇並導演《與你同住》(1993)
編劇並導演《西門警事》(1994)
編劇並導演《陌生人》(1995)
導演《阿秀的消息》(1997)
編劇並導演《不要欺負人》(2000)
導演《愛情鑰匙》(2003)
導演《太想愛你》(2003)
導演《短暫旅途》(2003)
導演動畫電影《淘氣包馬小跳》(2009)
編劇並導演動畫電影《虎王歸來》(2010)
編劇並導演數字電影《雙胞胎》(2011) 導演(與孟洪鋒合作)《鴉片戰爭演義》(1996)
導演《男生日記》(2008) 小說《馬小樂的和平天下》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
散文集《自以為是的傾訴》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⑥ 我要寫一本修仙小說求點資料比如:妖獸、丹葯、法寶等等 請發到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男作者修仙,女作者穿越........能不能寫點新鮮玩意?八零後作家真是沒有生活!!!
⑦ 求一本主角叫洪峰的小說,主角是戰神.
神武
卷一重生戰神第八章神武協會
但是現在不同了,洪峰畢竟是戰神重生,像謝長明這種小角色,洪鋒根本就沒有看在眼中。...
⑧ 玄幻、修真小說法寶和好東西。
1.清曜劍
雪瀾刀、玄冰索、昀霜劍、幻夜針、星閃
烈焰刀 烈焰弩 烈焰鏢
錘/白骨鎖心錘/鯨涎錘/大力金剛神杵/三光杵/
五丁斧/辟邪玉斧/五星神鏨、修羅鏨、雷音金光鏨、風雷鏨、
萬蠶金缽、神木缽、紫金缽盂、紫筠籃
獨龍禪杖、降魔禪杖、赤玉杖、
攝魂瓶、七寶紫晶瓶、六六真元葫蘆、瘟篁葫蘆
/紅欲袋/歸藏袋/法寶囊/
/九天元陽尺/璇光尺//
雙龍剪/真如剪/金鴛鴦神剪[兩把]/烏龍剪/
/六陽玦/天一貞水/神泥/
無縫天衣/度厄仙衣/辟魔神光罩/
喪門鐧/清寧扇/七剎法壇/煉鋼柔/
⑨ 什麼是先鋒文學
先鋒小說在中國的出現具體應該說在1986年以後,以馬原,余華,蘇童,格非為代表一批作家在文壇的集體亮相為主要標志,在他們之前中國當代文學剛剛結束了慘不忍睹的十幾年的文革文學,相當程度上造成了文學的萎縮甚至死亡,而後的知青文學,不過是類似於解放的農民對地主進行血淚控訴的一場揭發式的表演文學,這個(知青文學)當然有它進步的一面。但換一個角度來講,它的出現和功能還是超越了文學本身,成為了某種社會思潮和政治的傳聲筒,它的泛濫最終導致政治上的強壓。這樣它在藝術上達到的層次不可能很深,甚至說不能說是真正的文學,因為它的主要功能仍然是熱衷於對文革時期經受苦難的書寫,並且這種書寫越來越表現出模式化的趨勢,把苦難作為書寫的材料和對象,甚至是無條件的誇大來換讀者的眼淚,這樣知青文學自然就走到了盡頭。緊隨其後抬頭的尋根文學,表現出了五四一代作家的精英意識和啟蒙意識,到現在為止,我仍然不明白尋根文學的「根」應該如何去理解。文化之根?生命之根?「尋根」是不是就一定要把題材放到過去或者荒蠻的生活中去,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弄的跟出土文物似的,這就叫尋根。對於文學來說,更主要的還是面對文本,「尋根文學」的代表作表現出了很大程度上文學性,相對於此前的文革文學知青文學作品來說,幾乎是一個飛躍。但是它對某些問題的處理上(不是具體的文本),還帶著80年代中國社會處於那種歷史時期的模糊感,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和時代情緒。作品試圖去啟蒙人,但在解讀上仍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家的寫作姿態,都顯然帶有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的氣息。但在今天看來,我覺得這種姿態過於做作。不知道其他人怎麼看,既然是啟蒙又為什麼高高在上?搞的雲里霧里的?應該說隨著先鋒文學的出現,中國小說真正迎來了一次革命,是脫胎換骨的革命。技術和精神上雙重的革命。我們把它定義為「先鋒小說」。那麼這個定義能不能和西方人所說的先鋒小說同指呢?我覺得不能。在中國如火如荼的進行先鋒小說的同時,西方的文化已經進入了所謂的後現代主義。他們的「先鋒」已經結束。先鋒應該是一個進行的詞彙,在西方,我們看到先鋒相對來說是指現代主義之前的十九世紀的巴爾扎克等文學傳統。現代主義或者說先鋒的出現就是重新更正或者說調節舊有的文學傳統,這個過程不可能是所有的人能夠一下子意識到的,只能是少數的天才作家才能看清楚藝術發展的前進方向,所以他們可能面臨著重重的困難扛起顛覆和創立文學傳統的歷史使命,這批人可能在同時代不為人理解,這批人可能為藝術而承受巨大的犧牲和苦難,這批人我們把他們定義為「先鋒」。這樣在西方,所謂的先鋒指的就是基於此前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文學傳統,以它為敵人,顛覆的是它而不是別的什麼。而且這些工作是由西方的藝術家們獨立完成,是他們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順暢而必然的發展時期。在中國,先鋒小說也有其要顛覆的傳統,但不是西方的那個傳統,而是此前以十七年文學為代表的文革文學等,顛覆的甚至不是文學本身,而是要為文學松綁的革命。同樣就文學本身來說,中國文學也絕對沒有發展到成熟的地步,值得顛覆的地步。現代文學的一大部分文學和非文學因素發生了聯系,無論現代當代,中國文學一直是支離破碎的狀態,同時由於80年代下半期,中國社會面臨的狀態,打開國門後,無論文學文化甚至整個社會都處於急速的轉型前期。大家東張西望,面對五花八門的世界,幾乎是慌不擇路。對於中國文學來說,一些帶有民族情節的文學人士,出於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對話的良好目的,一些作家,出於對文學的悟性和理解,大口大口貪婪的吸取著外國文學的營養。這里要強調兩點:一,對西方文學的學習不一定要引進文化殖民的話題。當然這個現象是存在的。在文學領域,西方文學的到來和影響要經過兩道程序才能發生作用,一個翻譯,二是閱讀。無論是翻譯還是閱讀,實際上都對作品進行了形式上的中國化處理。實際上在中國受到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影響的大部分人是受到李文俊的影響。翻譯成漢語的《喧嘩與騷動》的敘述狀態是李文俊的首創,而不是哪個先鋒作家的首創。現在看來先鋒小說的敘述狀態與翻譯過來的或者說是中國版的西方著作有一脈相成之處。這是在技術上需要指出的,而實際上我們談到的先鋒小說兩重革命之一就是形式上的敘述,它占據著十足重要的位置。現在就是說對西方文化的復制,也不可否認的是這中間翻譯家的作用。倒是這一點,常常被人忽視。還有,閱讀的過程是用中國的眼光或者說是文化的尺子去衡量西方的著作的過程,這個過程自然要進行中國化的處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不然的話,學完了西方的中國先鋒小說寫出來的人物讀者看了怎麼還相信他們是生活和行走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呢。地域性的一個問題。這些我想都足以反駁那些言說中國先鋒作家抄襲西方著作的評論家的嘴巴。二,就是藝術的相通性,它有地域性的東西,但是也有地域性所不能割斷的東西,正是這些東西形成了交流的基礎。
中國的先鋒小說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而成,它主要表現在敘述革命和精神革命上。分別舉一個例子,不能窮盡說明這些東西。一是敘述上的革新,比如格非的敘述空缺,馬原的敘述圈套。這些很明顯的技術上的痕跡是以往我們看不見,我們以往看見的是「寫什麼」但是現在「怎麼寫」終於被提上了日程。關於敘述革命作用的優劣一直有人在討論,現代小說實際上就在解決一個「時間」的問題。哲學對於「時間」的無可奈何給文學帶來了希望,文學終於變的靈活起來,對「時間」的把握實際上是對先鋒小說「敘述的方法論活動」。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的分離使文本獲得了以前所不能撲捉到的敘述節奏。由於兩個時間的分離,我們的敘述視野變的寬敞靈活起來。「敘述藉助這道語式(許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連諾上校將會想起那個久遠的一天下午,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促使故事轉換,中斷,隨意結合和突然斷路。」另外就是先鋒小說在精神上的革命,它是更主要的,無論傳統和現代是否是兩個並置的文學系統,我們還是說,先鋒小說並沒有顛覆我們的傳統,我們古典的文學傳統實際上並不是先鋒小說所要顛覆的對象。巴特說:「現代並不是一個來自單純對立面的死字眼,而是社會變革時期的困難活動。」我們在這里不能一味的糾纏就是由於五四運動和文革運動實際上形成了兩道文化斷裂。文化的鴻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難添平的。去除先鋒文本和古典文本上不同,它們在文本的深處有著神秘的聯系。比如說弗洛依德的「性」學說在中國的廣泛影響。與其說是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我看倒不如說是給中國性文化帶來的導火索,正是中國有這樣的土壤才能有性文化的繁榮。先鋒小說表現在對「性」的處理上,對「性」書寫的開放和多樣性,幾乎是一往無前,帶來了嶄新的精神面貌。「性」在文學作品中已經成為裸露的書寫。並且常常瓦解文化的深層涵義。比較明顯的是吉林作家洪鋒,他作品中的「性」多用來瓦解代表權威的「傳統」「父輩」「生命」等莊重的文化涵義。從而到達褻瀆的目的。而在余華馬原的手中,「性」完全消失了它的神秘性,不過是敘述的一件工具,信手拿來。蘇童則是以「性」為材料編制一張生存的大網,由此開始他的人物命運走向。先鋒小說從各個方面書寫出的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對人性深度的挖掘都使先鋒小說到達了當代文學創作的一個高度。總體來看,先鋒文學五花八門的書寫也消解了傳統的啟蒙意識。從這個角度出發,先鋒文學實際上是對五四以來斷斷續續的啟蒙文學的顛覆。那麼也就是說中國的先鋒小說只能是加上中國的標簽,它是中國社會特有的產物。而不能等同於西方的先鋒文學。陳曉明把中國的先鋒小說作為後現代主義的文本去解讀,實際上,在80年代傳入中國的外國文化中既包含著現代主義又夾雜著後現代主義,揉雜在中國特有的社會泥土之中,很難確定的說到底是什麼主義。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紀,回頭看看先鋒小說,由它出發進入到90年代的個人寫作就不足為怪了。先鋒小說所帶來的先鋒文化導致寫作姿態的調整,最終使作家失去了原有的統一的任務,從而靠近文學本身,靠近個體生命和生存,特別是隨著市場化在中國的發展,文學的邊緣化越來越明顯,原來負荷在文學身上的任務幾近全部解除,文學只剩下文學本身,當文學從聖壇上走下,我們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個人寫作的9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