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短篇小說
1. 關於莫泊桑短篇小說《珠寶》的問題
朗丹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 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典型的小人物,剛開始夫妻「恩愛」,接著妻子死後發現妻子不忠,便變得極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
2. 莫泊桑的《珠寶》,主旨要表達什麼
年薪只有三千五百法郎,而且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過著雖然無拘無束卻又平庸、拮據的平民日子。後來他娶了外省稅務官的年輕、漂亮的女兒,從此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相親相愛,小日子過得美滿幸福……後來,他的妻子得肺炎死了,郎丹萬分悲痛,並且使自己的生活又重新回到平淡、拮據之中。 郎丹決心變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結果卻有了意外的收獲,這些「假珠寶」竟然價值近二十萬法郎之巨。他先是狂喜,然後是震驚,他彷彿感覺到了六年的愛情生活,就這樣在一串串項鏈、一枚枚胸針和一顆顆鑽石面前,變得那麼不堪一擊,然而,他仍然接受了這一切,因為他不過是一個平庸的小職員啊。 《珠寶》是一篇道德小說。郎丹真誠地愛著自己的妻子,「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簡直是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妻子也熱烈地愛著郎丹。誰都不曾懷疑過,這是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但是,隨著珠寶真假之迷的陡然開解,郎丹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真」與「假」,在一瞬間全部對換了位置;假的珠寶變成了真的珠寶,而真的愛情卻變成了假的愛情。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使郎丹愕然,「他停下來,獃獃地立在大街中間。可怕的疑竇掠過他的腦海。……莫非她?這么說,其餘的珠寶也都是禮物了!他覺得地在搖晃,覺得面前的一棵樹倒下來;他伸出雙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在這里,虛假的愛情,幸福、美滿也如同這些「別人送的」禮物一般,遭到了道德的譴責。 然而,並非到此為止。 珠寶象徵著虛榮,自然也象徵著金錢。妻子以貞操的喪失為代價換來的珠寶,不僅滿足她本人的慾望,給丈夫帶來過舒心的日子,而且,她死後還為丈夫擺脫了困境,進而又把他變成了吃喝嫖賭的富翁。珠寶給人們帶來充分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腐蝕著人們的靈魂。金錢萬能、金錢萬惡,正是當時法國世風的基本特點。 郎丹是個平民階層的小職員,他從來都是過著平靜的日子,娶老婆也許就是他的最大樂趣,「滿足而又幸福」,然而,他也有尊嚴,有普遍平民所視為至高無上的尊嚴。莫泊桑極巧妙地用寥寥數筆,就刻畫出一個典型的平民心態的變化。例如,當郎丹尚不知珠寶是真貨,而被珠寶老闆鄭重地告訴他後,「這個鰥夫兩隻眼睛睜得老大,楞在那兒,一下子糊塗了。臨了,他結結巴巴地說:『您說什麼?……您沒估錯吧。』」進而郎丹想把所有的珠寶也都一股腦賣出,但又怕別人恥笑時的心態是這樣的:他正打算出去,又轉過身來,對一直在微笑的商人垂下眼睛說:「我……我還有別的珠寶……都是從……同一個人那繼承來的。您也願意收買嗎?」最後,金錢使他完全昏了頭,並且完全放棄了自尊和廉恥,「郎丹現在也撕破臉皮掙價錢了,他發脾氣,要人把賬薄拿給他看;隨著金額外的增加,他的嗓門也越提越高。」最終,擁有金錢的慾望使郎丹完全昏了頭,愛情就像一塊破抹布般扔到了腦後,妻子對他不忠,褻瀆了他的感情,也許這只是一個裝潢門面的借口,也許郎丹根本不需要借口,因為,他拮據的日子過到頭了,他愉快地推開科長的門,說:「先生,我是來向您辭職的。我得到了一筆三十萬法郎的遺產。」他又去和老同事們握手告別,把自己將來的生活打算告訴他們,然後到英國咖啡館去吃晚飯。這是多麼快的變化啊!莫泊桑的市井風俗畫就是在不經意間展開的,他用白描的手法,純熟地勾勒出一個大悲大喜,且從平民一步登天為暴發戶的小人物的心態。 但,這還不是一切。 小說是這樣結尾的:「半年以後,他又結婚了。他的第二個妻子雖然很規矩,可是脾氣難伺候,給他帶來了許多痛苦。」這一筆,有增添了一層新的色彩。 郎丹享受過愛情和家庭的歡樂,但其中卻暗含著虛偽與欺騙;他從始至終認為妻子擁有的珠寶都是假貨,而妻子也從聲明過這些珠寶的真假,那些價值連城的珠寶與郎丹微薄的收入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郎丹把妻子喜愛這些珠寶列為她僅有的缺點——愛慕虛榮。但接踵而來的,卻是珠寶價值連城的真實性,然後是郎丹深深感覺到的被所有人(當然也包括他的妻子)愚弄的震驚、哀愁,而後是暴發的狂喜;郎丹贏得了金錢,又獲得了忠貞的愛情,但卻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喜中含悲,悲中有喜,悲喜交加。他的後半生簡直就是在悲與喜的折磨中度過的。 郎丹的變化,在莫泊桑的筆下像劃一條流暢的線條,他刻畫郎丹並不需要濃墨重筆、精雕細琢,只是用幾根線一般的筆觸,就完成了一個平庸、朴實、暴發的心路過程「親愛的,對一個買不起珠寶的人來說,美麗和嫵媚就是她的裝飾品,再說,這也是世界上最稀罕的珠寶」,「到了街上,他看見旺多姆紀念柱,恨不得跟爬竹竿似的爬上去。他感到自己身輕如燕,只要一縱身,就可以和高聳入雲的皇帝雕像玩玩『跳田雞』的游戲」。盡管這種心路歷程經過的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多麼不堪忍受的屈辱,他甚至都無法判斷他在妻子的心目中到底站在一個什麼位置上,然而,他已經被擁有金錢的喜悅所緊緊地包圍住了,他根本無暇考慮過去的一切是怎麼回事。我們從這篇小說里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了郎丹的變化,並且不會對他這么快就忘記了失去愛妻的悲傷而說他是負心漢,甚至會替他感到一絲欣慰——失去了愛情,擁有了財寶。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一個小人物對美好物質生活的想往,也許這正是莫泊桑的高明之處,他通過郎丹的大喜大悲,揭露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復雜活動,即使是真誠,也是需要用虛偽來做代價的。同時,他又把當時法國社會底層的慾望,與上流社會的虛偽巧妙地結合起來,給我們展示了真實、富有生命力的社會風景畫。
3. 關於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珠寶》的疑問
我覺得店員笑是因為店員知道這個珠寶就是從這家店賣出去的,現在看到郎丹為了金錢,把過世了的妻子的珠寶有賣回店裡而感到可笑,笑他為了金錢而早忘掉了什麼愛情、家庭之類的東西。
郎丹臉紅是因為有點羞愧吧,他知道自己被嘲笑了,所以臉紅,但是仍然對金錢的慾望佔了上風,所以依舊賣掉了那些珠寶。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
4. 莫泊桑的《項鏈》簡介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瑪蒂爾德女士的故事。瑪蒂爾德年輕時總是夢想自己步入社會上流,擁有珠光寶氣。而成年後仍舊一無所有,她嫁給了一個只會一味討她歡喜的低級文員做丈夫。
一天丈夫爭取到了供職教育部舉辦晚會的一封請柬。在機會面前,瑪蒂爾德卻因沒有服飾十分懊惱。丈夫把節儉下買來福槍的錢給她買了華麗的晚裝,但她還是想要珠寶首飾。因為沒有錢,丈夫讓她找她的朋友佛來思節女士借點兒首飾。她有幸借到了最眩目的寶石項鏈,也的確令她占盡晚會的風頭,不料隨後項鏈就丟了。
瑪蒂爾德和丈夫傾家盪產的拿出積蓄並借債湊夠三萬六千法郎買來新項鏈還給她的朋友佛來思節女士。隨後數年裡,她和丈夫勤儉節約,辛苦勞作償清債務。瑪蒂爾德在極樂公園偶遇讓娜女士,並告訴了她項鏈丟失後買新項鏈奉還的事情。讓娜女士非常驚異的說原來的項鏈只是價值五百法郎的贗品。
(4)珠寶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文學風格
體裁
與法國諸多大作家相比,莫泊桑沒有巴爾扎克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沒有司湯達敏銳的政治感,更不如老師福樓拜的縝密細膩、也不如左拉的視野寬廣,但他有一個特色: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領,善於從平常人視而不見的日常平淡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質意義與美學價值的內涵,極大的豐富了文學的題材。以凡人小事作為題材,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形式,是莫泊桑在文學題材和體裁上的突破。
語言
莫泊桑的語言清新流暢、樸素自然、優美而不纖柔,精準洗練而不缺乏幽默機智。
派系
莫泊桑和老師福樓拜同屬於十九世紀法國後期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不贊成自然主義的理論主張,他討厭浪漫主義的浮誇作風和邏輯的混亂,不過他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中觀察、分析、提煉和概括的做法,對生活抱著旁觀的態度,以冷靜的描摹來掩蓋作家對現實的分析。
主題
莫泊桑的作品對統治者充滿了憎恨,對生活中的弱者給予了同情,對下層社會人民身上的淳樸善良給予了由衷的贊美。
環境
當時許多小說家的故事背景設置往往以巴黎為主,但莫泊桑比較大膽地另闢蹊徑,持續常用從小熟悉的諾曼底地區為背景,細致用心描繪諾曼底美妙的自然風光,這在當時相當特別。
作品鑒賞
瑪蒂爾德是一個「漂亮動人的女子」,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任何一個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後來只能「將就」著「和教育部一個小科員結了婚」由於不滿而生出了對改變的渴求。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但是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而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短暫的虛榮,被視為昂貴的項鏈,一生的背負。這無疑是以瑪蒂爾德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最大的悲哀。然而,當瑪蒂爾德而對著決定她後半生命運的重大人生變故時不難發現:這位天真純潔,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強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
丟失項鏈之後,瑪蒂爾德在沉重的打擊而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現實,毅然地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貧窮生活的磨煉,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而,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
但作者的目的並不是肯定或否定哪一個瑪蒂爾德,而是藉此強化了連人物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命運的戲劇性。這一轉折是極其突然的,給毫無思想准備的瑪蒂爾德和讀者當頭一棒—瑪蒂爾德為之付出十年艱辛勞動的項鏈竟然是假的!
這正是莫泊桑精心運用小說技巧所追求的震撼力:戲劇性地揭示出人在命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也是莫泊桑悲觀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人是脆弱地,被動地,總是受命運是控制。一點極小的事就可以使人由無變有,又由有變無,人的一切理想、追求、憧憬和虛妄最終不過是復歸於無——虛空,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5. 莫泊桑在《珠寶》中真正諷刺的人是誰
在《珠寶》中,莫泊桑在揭露了朗丹太太虛偽墮落之後並不就此擱筆,而是巧妙地用"餘音"來揭露朗丹——這個巴黎名利場中新市儈的卑鄙心理和丑惡嘴臉.他寡廉鮮恥,裝作正經地出賣珠寶的過程,正是他內心深處金錢慾望戰勝羞恥心,出賣自己人格名譽,出賣自己靈魂的過程,應當說這個"餘音"使主題思想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6. 莫泊桑的《珠寶》對主人公的批判是什麼
縱觀整篇小說,可以看到,郎丹在前一段婚姻里,原本是幸福的,生活也「好像過得很闊綽」,從物質到精神都很快意、滿足。真相大白後,原先的幸福感只會讓他更痛苦,原來自以為幸福的婚姻帶給他的只有欺騙、恥辱,好在他後來「有錢了」,應該享受到有錢帶來的幸福了,但是,第二段婚姻仍帶給他「許多痛苦」,雖然妻子「很規矩」。前後兩段婚姻對比起來,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他對婚姻生活的看法:婚姻的本質就是痛苦。無論所娶的女人是規矩的還是不規矩的,脾氣好還是不好,都各有各的痛。所以婚姻生活最終帶給人的都是痛苦。
末了郎丹成為金錢的俘虜,這個結局是意味深長的。它體現了作者思想的深刻和理性的深刻:古老的傳統道德基石在物慾橫流的生活風氣沖擊下,已塌陷,資本主義似一張盤根錯節的罪惡之網,純朴的人生、真摯的愛情、高尚的情懷將被漸漸毀滅
7. 莫泊桑《珠寶》 故事英文簡介。
The middle class family londin woman has two kind of hobby for husband dissatisfaction, one is love the theatre, two love costume jewelry. One winter night she came back from the theatre, and was killed, and died of pneumonia a week later. Zhuo in financial Lang Dan Mr. hard pressed trapped embarrassment among, nasty, decided idea to sell things, for a few francs to live. He first thought is the wife who annoy him fake jewelry, decided to sell her seems to be particularly fond of the string of big necklace, because the fake things work but also sophisticated estimated value may be seven or eight francs. How to get the fake jewelry jewelry store was found to be true valuation, jewelry, londin stunned and shocked. When he took the jewelry to another shop, the shop owner recognized the jewelry as they were sold out in the shop. After the inquiry, check books, this is a really true jewelry. Mr. Lang Dan was so surprised Jane really mad, so go home a few times when the wrong way, finally unexpectedly fainted on the ground. Fortunately, there are passers-by carried him into the pharmacy, sent him home to wake up.
Sad, tired like a hammer blow, make him sleep to second days. He was unable to work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into the jewelry store, sold the necklace, and sold his wife's jewelry (almost all this shop sold) to the shop, resigned and told the chief, said he inherited a legacy of three hundred thousand francs, and announced to his colleagues that his plans for the future, and a few prostitutes mixed overnight. Half a year later he remarried, second wife of a woman but bad temper Shukutoku, let him suffer unspeakably.
8. 珠寶的主要內容。20字。
珠寶:
晶瑩絢麗、溫潤素凈的珠寶玉石,因其質地高雅而被人們視為聖潔之物,自古以來,一直深受
廣大人民的喜愛,但歷史上珠寶玉石主要被王公貴族或富人所佔有。
——————————————————————————————————————
「珠寶」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朗丹先生在副科長家裡的一次晚會上,遇到了這個年輕姑娘,從此就墮入了情網。
她的父親是外省的一個收稅官,死了已經有好幾年。後來她跟著母親來到了巴黎。她的母親指望把她嫁出去,常常到附近幾家中產階級人家去。她們窮雖窮,可是為人正派,穩重而且和藹。這個年輕姑娘彷彿是規矩女人的完美無缺的典型,每一個明智的年輕人都夢想著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這種典型的女人。她的純朴美里有一種天使般的貞潔的魅力;從不離開嘴唇的那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彷彿是她心靈的回光。
9. 《珠寶》莫泊桑全文
珠寶
莫泊桑
朗丹先生在副科長家裡的一次晚會上,遇到了這個年輕姑娘,從此就墮入了情網。
她的父親是外省的一個收稅官,死了已經有好幾年。後來她跟著母親來到了巴黎。她的母親指望把她嫁出去,常常到附近幾家中產階級人家去。她們窮雖窮,可是為人正派,穩重而且和藹。這個年輕姑娘彷彿是規矩女人的完美無缺的典型,每一個明智的年輕人都夢想著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這種典型的女人。她的純朴美里有一種天使般的貞潔的魅力;從不離開嘴唇的那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彷彿是她心靈的回光。
人人都稱贊她;凡是認識她的人都再三誇獎說:「娶她的人肯定會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朗丹先生那時在內政部里當主任科員,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簡直是難以用筆墨形容。她勤儉持家,精打細算,因而他們的日子好像過得很闊綽。她對丈夫無比的關心、體貼、溫存。而且她本人的誘惑力又是那麼大,雖然他們相遇已經有六年了,可是他比開頭那些日子還要愛她。
他責備她的,只有兩個嗜好:愛看戲,愛假珠寶。
她的朋友們(她認識幾個小官吏的妻子)經常能夠替她搞到包廂,請她去看當時風行的戲,甚至首次上演的新戲;她不管她丈夫願意不願意,總是拖著他一塊去;不過一天工作下來,這種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勞。因此,他懇求她請一位她認識的太太陪她去看戲,只要能送她回來就成。她認為這個辦法不太合適,所以說來說去怎麼也不肯答應,直到最後才為了討好他,勉強讓了步;他對她說不出的感激。
然而,這種愛看戲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愛打扮的需要。不錯,她的服裝還是跟從前一樣簡單,既風雅而又樸素;而且她那溫柔的美,她那令人傾倒的、謙遜的、含笑的美,彷彿從她樸素的打扮里得到一種新的風韻,但是她漸漸地養成了一種習慣,愛在耳朵上戴兩粒冒充鑽石的大萊茵石。她還戴假珍珠的項鏈、賽金的鐲子和鑲著五顏六色的、代替寶石的玻璃鑽的梳子。
她的丈夫有點不滿意這種對假貨的愛好,常常說:「親愛的,對一個買不起真珠寶的人來說,美麗和嫵媚就是她的裝飾品,再說,這也是世上最稀罕的珠寶。」
但是她露出溫柔的笑容,每一次都這么回答:「有什麼辦法呢?我愛好這個。這是我的缺點。我也知道你說得對;可是本性難移呀。我當然更喜歡有真的珠寶!」
她一邊用手指轉動著珍珠項鏈,或者讓寶石的切面放出奪目的光彩,一邊不停地說:「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麼好。簡直跟真的一樣。」
他微笑著說:「你的趣味倒跟吉卜賽人一樣。」
有時候,到了晚上,只有他們倆待在爐火旁邊,她就把裝著朗丹先生所謂「便宜貨」的摩洛哥皮匣子捧到茶桌上,開始熱情地細細觀看那些假珠寶,好像其中有一種無窮的、秘密的樂趣似的。她還一定要把一串項鏈掛在她丈夫的脖子上,為的是掛上以後,好痛痛快快地笑一番,然後大聲說:「瞧你有多滑稽!」接著就撲到他懷里,像發了瘋似的吻他。
一個冬天的夜裡,她從歌劇院回來,凍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個星期以後就害肺炎死了。
朗丹差一點也跟她進了墳墓。他是那麼失望,不到一個月的工夫頭發都變白了。他從早哭到晚,難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靈;回憶,笑容,聲音以及死者身上的種種魅力不斷地出現在他的腦際。
時間並沒有減輕他的悲傷。往往在上班的時候,同事們正在聊當天的新聞,會忽然看見他雙頰一鼓、鼻子一皺,眼睛裡含著兩包淚水;他做出一副苦相,接著就嗚嗚地哭起來。
他讓亡妻的卧室保持原狀。他每天都要把自己關在裡面想她;所有的傢具,甚至連她的衣裳,都像她臨死那天一樣放在原來的地方。
但是生活對他來說越來越困難了。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裡,足夠家裡的一切開支,現在剩下他一個人,反而不夠用了。他奇怪她哪兒來的那麼大的本領,居然能夠讓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如今他靠他那微薄的收入再也沒法弄到了。
他借了幾筆債,像窮得走投無路的人一樣,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找錢。終於有一點早上,離著月底還有整整一個星期,手上卻連一個子兒也沒有了。於是他打主意變賣東西。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貨」,因為他心裡對這些從前叫他生氣的「冒牌貨色」還懷著怨恨。甚至每天看見它們,都會損害到對他心愛的人的回憶。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貨中找來找去,找了很久,因為她一直到臨死前幾天還不斷地買回來,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帶一樣新東西回來。他決定賣掉她好像特別喜歡的那串大項鏈,因為雖是假貨,可是做工考究,想來還可以值個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裡,順著一條條大街,朝部里走去,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寶店。
他終於看到一家,走了進去,一想到露出一副窮相,變賣這樣一件不值錢的東西,他又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
「先生,」他對商人說,「我想請您估估這件東西。」
那個人接過來翻來覆去地仔細看了一陣兒,又掂了掂分量,拿起一個放大鏡,把他的伙計叫過來,小聲嘀咕了幾句,然後把項鏈放在櫃台上,瞧瞧遠看的效果如何。
這樣小題大做反把朗丹先生弄得很不自在,他張嘴正要說:「噢!我也知道它值不了幾個錢,」那個珠寶商卻先開口了:「先生,值一萬五千法郎;不過您得先把它的來源告訴我,我才能夠收購。」
這個鰥夫兩隻眼睛睜得老大,愣在那兒,一下子糊塗了。臨了,他結結巴巴地說:「您說什麼?……您沒有估錯吧。」對方誤會了他驚訝的原因,冷冷地說:「您可以到別處去問問,看別人是不是肯出更高的價錢。照我看,它頂多值一萬五。如果您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就再來找我好了。」
朗丹先生完全變成了一個傻子;他需要一個人去好好考慮考慮,於是拿起項鏈走了出去。
但是一到街上,他反而想笑了。他想:「傻瓜呀!傻瓜!我要是當時就賣給他呢?居然有這么一個不辨真假的珠寶商人!」
他走進和平街口的另一家首飾店。老闆見了這件首飾,就立刻叫了起來:
「噯呀!我可認識這串項鏈,它是從我們這兒賣出去的。」
朗丹先生感到很驚慌,問:
「值多少錢?」
「先生,我是兩萬五千法郎售出的。我准備出一萬八千法郎收回來,不過按照法律規定,您得先把這件東西弄到手的經過告訴我。」
這一次,朗丹先生驚奇得兩腿發軟,坐了下來。他說:「不過……不過,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為它是……假的呢。」
首飾商人又問:「您願意告訴我,您姓什麼嗎,先生?」
「當然願意。我姓朗丹,我是內務部的科員,住在殉道者街十六號。」
商人打開帳薄,查了查,說:「這串項鏈的確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號去的。」
兩個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科員驚訝得簡直要發瘋了,首飾商疑心他是個賊。
首飾商接著又說:「您願意把這件東西在我這兒放二十四小時嗎?我可以給您出一張收據。」
朗丹先生結結巴巴地說:「當然可以。」他把紙條折起來,放在衣袋來,走了出去。
他穿過大街,繼續朝前走,走著走著發現走錯了路,又轉過身來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宮,過了塞納河,一看又走錯了,於是又回到香榭麗舍大街,腦子里亂得沒有一點兒主意。他想好好地考慮考慮,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他的妻子沒有力量買一件這樣貴重的東西,——當然沒有。那麼,這是別人送的一件禮物了!禮物!誰送的?為什麼送呢?
他停下來,獃獃地立在大街中間。可怕的疑竇掠過他的腦海。莫非她?這么說,其餘的珠寶也都是禮物了!他覺得地上搖晃,覺得面前的一棵樹倒下來;他伸出雙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
等他醒過來,才發現自己在一家葯房裡,原來是過路人把他抬來的。他請人送他回家,隨後就把自己關在屋裡。
他傷心地哭到天黑,咬住一塊手絹,免得哭出聲來。最後他又疲乏,又傷心,支持不住,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著了。
一道陽光照醒了他,他慢騰騰地起來,准備到部里去。受到這樣的打擊以後,再要工作是很困難的。他考慮了一下,覺得可以請求科長原諒,於是寫了一封信。接著,他想到了應該再到首飾店去一次,想到這兒,臊得滿臉通紅。他考慮來考慮去,無論怎麼說,總不能把那串項鏈留在那家店裡;於是他穿好衣服,走了出去。
天氣晴朗,蔚藍的天空覆蓋著這笑臉迎人的城市。幾個無所事事的人兩手插在衣袋裡在街上閑逛。
朗丹先生望著他們走過,對自己說:「有財產的人多麼幸福啊!一個人有了錢,甚至連憂愁都可以擺脫,他愛上哪兒就上哪兒,他可以旅行,可以尋歡作樂!啊!要是我有錢就好了!」
他發覺肚子餓了,因為從前天晚上起,他就沒有吃過東西。但是他的口袋空空的,於是他又想起了那串項鏈。一萬八千法郎!一萬八千法郎!這筆數目真不小呀!
他走到和平街,開始在首飾店對面的人行道上踱來踱去。一萬八千法郎!一連有二十次,他都差點兒走進去,可是每次都被羞恥心攔住了。
然而,他肚子餓,餓得很厲害,而且又沒有一個子兒。他突然下了決心,為了不讓自己有考慮的時間,一口氣奔過大街,沖進了首飾店。
商人見了他,連忙迎上前,面帶笑容,彬彬有禮地搬來一把椅子。伙計們也過來了,他們眼睛裡,嘴邊也都帶著笑意,不斷地瞟著朗丹。
珠寶商開口說:「我已經打聽過了,先生,如果您沒有改變主意,我可以立刻照我出的價錢付款。」
科員結結巴巴地說:「當然沒有改變。」
首飾商人從抽屜里取出十八張大鈔票,點了一遍遞給朗丹。朗丹在一張小收據上簽了字,用一隻顫巍巍的手把錢放在衣袋裡。
我正打算出去,又轉過身來,垂下眼睛,對一直在微笑的商人說:「我……我還有別的珠寶……都是從……同一個人那兒繼承來的。您都願意收買嗎?」
商人鞠了個躬,說:「當然願意,先生。」
有一個伙計跑出去了,為的是笑個痛快。另外一個伙計使勁地擤鼻子。
滿臉通紅的朗丹用若無其事的嚴肅口吻說:「我去給您拿來。」
他叫了一輛馬車,回去拿首飾。
一個鍾頭以後,他回到首飾店,到這時候他還沒有吃早飯。他們開始一件件地研究,一件件地估價。幾乎全部都是這家店裡賣出的。
朗丹現在也撕破臉皮爭價錢了,他發脾氣,要人把帳薄給他看;隨著金額的增加,他的嗓門也越提越高。
大粒的鑽石耳墜兩萬法郎;鐲子三萬五千法郎;胸針、戒指和鏈墜兒一萬六千法郎;一件用祖母綠和藍寶石鑲成的首飾一萬四千法郎;一條當項鏈用的金鏈連同吊著的獨粒鑽石四萬法郎;總數共達十九萬六千法郎。
商人用開玩笑的口吻說:
「這些東西的主人把所有的積蓄都存在珠寶上了。」
朗丹一本正經地說:「這也是一種存錢的方法,並不特殊。」他又和買主約好第二天還要約請行家復查,然後走了出來。
到了街上,他看見旺多姆紀念柱,恨不得跟爬奪彩竿似的爬上去。他感到自己身輕如燕,只要一縱身,就可以和柱頂上高聳入雲的皇帝雕像玩玩跳背游戲。
他到瓦贊飯店吃了中飯,喝的是二十法郎一瓶的酒。
吃完飯,他叫了一輛馬車,到布洛涅樹林去兜風。他帶著幾分輕蔑的神氣望著來來往往的車馬,恨不得向行人嚷叫:「我也有錢。我有二十萬法郎!」
他想起了內務部,連忙叫馬車送他去。他大模大樣走進科長辦公室,說:
「先生,我是來向您辭職的。我得到了一筆三十萬法郎的遺產。」他又去和老同事們握手告別,把自己將來的生活打算告訴他們;然後到英國咖啡館去吃晚飯。
他正好坐在一位看上去好像很有身份的紳士旁邊,心裡癢癢的,忍不住想炫耀一下,於是告訴這位先生,他剛剛得到了一筆四十萬法郎的遺產。
有生以來,他第一次對看戲不感到厭煩,他還和一些妓女混了一夜。
半年以後,他又結婚了。他的第二個妻子雖然很規矩,可是脾氣難侍候,給他帶來了許多痛苦。
拓展資料:
《珠寶》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位丈夫發現妻子收藏的「假珠寶」是真的之後的心理轉變。《珠寶》是一篇道德小說。朗丹曾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他真誠地愛著妻子,妻子也熱烈地愛著朗丹。珠寶真假之謎的開解,對朗丹是沉重地一擊,「真與假」在一瞬間全部對換了位置:假珠寶變成了真珠寶,真誠的愛情變成了虛假的愛情。
這篇小說繼承了莫泊桑以往一貫的寫作風格:構思和布局的巧妙性,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安排使小說生動富有吸引力。小說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的罪惡一面,以及小市民在金錢面前愛慕虛榮的嘴臉,小說通過細致的人物心理描寫和出乎意料的結局安排,鮮明地體現了莫泊桑的創作特點。
19世紀後期的法國社會風行的是虛偽、自私、貪婪,盡管莫泊桑對當時社會資產階級文明的態度是矛盾的,但最痛切地認識到資產階級文明的貧乏、卑劣和虛偽,特別讓他痛心疾首的是: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人們都「生活在酬金的獨裁下」、「跪倒在金錢偶像前」,在這樣的社會里,純真的愛情畢竟是少而又少,他也曾唱出幾首甜蜜的羅曼司(短篇小說《幸福》、《馬丹姑娘》等)。但這位尊重現實的作家更多地是揭示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愛情和婚姻的畸形現象,《遺產》、《遺囑》、《珠寶》等作品無一不是金錢社會里不正常婚姻的注腳。
10. 有關莫泊桑《珠寶》的問題
1、莫泊桑在揭露了朗丹太太虛偽墮落之後並不就此擱筆,而是巧妙地用"餘音"來揭露朗丹——這個巴黎名利場中新市儈的卑鄙心理和丑惡嘴臉.他寡廉鮮恥,裝作正經地出賣珠寶的過程,正是他內心深處金錢慾望戰勝羞 在這點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堪稱楷模。
2、小說刻畫了一對平庸的「小人物」夫婦,他們愛金錢勝過愛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社會本質和豪華糜爛的社會風氣,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理,同時塑造了一個虛榮而不失淳樸、勤勞的法國城市婦女形象.
3、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語言明快優美,人物心理刻畫惟妙惟肖,小中見大,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腐朽、道德淪喪、思想虛偽,充分顯示了莫泊桑敏銳深刻的社會觀察力和傑出的藝術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