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史鐵生的短篇小說

史鐵生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6-01 18:50:32

A. 史鐵生有哪些小說

《好運設計》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務虛筆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廣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往事:史鐵生作品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插隊的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合歡樹》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宿命的寫作》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散文雜文》 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我的丁一之旅》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關於一部以電影為舞台背景的戲劇之設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活著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以前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寫作的事》史鐵生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史鐵生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務虛筆記: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插圖珍藏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信與問:史鐵生書信序文集》 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2008年1月出版)
《我與地壇》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命若琴弦》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原罪·宿命》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病隙碎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史鐵生小說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扶輪問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妄想電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希望採納啊~~嘿嘿~

B. 史鐵生有哪些著名短篇小說和散文

明的短篇的小說和三分就是《我與地壇》。

C. 史鐵生的著作

1.史鐵生著有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稱》《別人》《老屋小記》;中篇小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小說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運設計》《我與地壇》《牆下短記》《足球內外》;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
2.電影劇本《多夢時節》(與人合作)、《死神與少女》等
3.散文 隨筆《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我的夢想》《中國殘疾人》《文革記愧》《我21歲那年》《我與地壇》《散文三篇》《牆下短記》《郿英》《外國及其它》《說死說活》《有關廟的回憶》《病隙碎筆1》《病隙碎筆2》《給李健鳴的三封信》
史鐵生的著作很多,樓主可去網路看看,下面是鏈接

D. 史鐵生有哪些小說和散文

小說:

1、《務虛筆記》

是輪椅上的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隔著咫尺的空間與浩瀚的時間,作家將帶著讀者凝望生命的哀怨與無常,體味歷史的豐饒與短暫。

這是作者的長篇小說處女作,行文優美、凝練,情感真摯、厚重,且好讀,處處透映著一種對人世滄桑的如泣如訴、似幽似怨的傷感與領悟。

2、《我的丁一之旅》

這是一部獨特的,耐人尋味的現代愛情小說。小說家和思想者的史鐵生用潔凈優美,富於詩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寫愛情,性和性愛,追溯愛情的本原,探尋愛情的真諦和意義。

那些靈與肉的糾纏,性與愛的排演,那些孤獨的感動和溫情的撫慰,那些柔軟的故事和堅硬的哲理,無不給人以情理之中的體驗和意料之外的啟示。

散文:

1、《秋天的懷念》

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於1981年創作的散文。此文敘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母愛的贊美,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對先年對母親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動。

全文語言平淡、文字朴實,沒有經過精心的編織與雕琢,但卻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2、《合歡樹》

是史鐵生懷念母愛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語調,按時間順序分別敘述了作者十歲那年由自己作文獲獎引發的一件事情、二十歲母親為他治病和鼓勵他寫小說的事情以及三十歲以後對母親的那種壓抑在心裡、讓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這篇文章被選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系列《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中。

3、《我與地壇》

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對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

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4、《病隙碎筆》

史鐵生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共分六部分,243則,字字珠璣,充滿著智慧和安詳。

殘疾與愛情,這兩種消息,在史鐵生的命運里特別地得到強調。對於此一生性愚頑的人,這樣強調是恰當的。然而,史鐵生在40歲以後也慢慢看懂了這件事。

5、《記憶與印象》

是當代文學大家史鐵生的散文質朴通透,蘊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譽為中國文壇最美的收獲。《記憶與印象》是一部構思獨特的散文集,主旨深刻、文字優美,以飽含深情的細膩筆觸講述了故鄉、故人、故事。

一篇篇極精彩的凡人小傳,連綴成一全本悲欣交集的人間戲劇,京味濃郁,動人心弦;完整展現了作者的成長歷程和坎坷心路。

E. 史鐵生的作品有哪些

史鐵生的作品有:

1、命若琴弦:

《務虛筆記》是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寫的一部短篇小說。《務虛筆記》是2010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發表於1996年《收獲》雜志上,同時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

由二十二個段落合成,敘述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社會嬗變帶給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影響。

F. 史鐵生的作品有哪些

史鐵生的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等。

1、《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對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3、《務虛筆記》

《務虛筆記》是輪椅上的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發表於1996年《收獲》雜志上,同時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由二十二個段落合成,敘述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社會嬗變帶給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影響。

4、《病隙碎筆》

《病隙碎筆》該書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

史鐵生的簡介:

史鐵生(男)(1951—)北京人。1958年入北京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中初中。1969年去陝西延安插隊。1972年因雙腿癱瘓返回北京醫療。1974年到北京北新橋地區街道工廠工作。病後致力於文學創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

1981年病情加重,遂回家養病。1983年加入中國作協。主要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

G. 史鐵生的著有短篇小說有什麼

《法學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記》、《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稱》、《別人》、《老屋小記》。

H. 史鐵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史鐵生的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等。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對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務虛筆記》是輪椅上的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發表於1996年《收獲》雜志上,同時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由二十二個段落合成,敘述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社會嬗變帶給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影響。

《病隙碎筆》該書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

(8)史鐵生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里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作者是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汲取了頑強生活與奮斗的力量。

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務虛筆記》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I. 史鐵生作品是什麼

1、《我與地壇》是在 2002年5月發行的圖書,作者為史鐵生。

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語文教材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材中。

2、《務虛筆記》是2010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發表於1996年《收獲》雜志上,同時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

3、《病隙碎筆》 是2008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哲思抒情散文隨筆集,作者是史鐵生。

4、《午餐半小時》是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寫的一部短篇小說。作品發表於1979年。

5、《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創作的一篇小說。小說描繪了黃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個風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小說以抒情散文的筆法,通過老知青對插隊生活的回憶,真實鮮活、自然貼切地描繪了革命根據地陝北黃土高原的風貌,為讀者展示了陝北人民的朴實、忠厚、積極樂觀的性格,以激發人們認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小說感情深厚,娓娓敘來,令人回味無窮。

J. 史鐵生作品有哪些

史鐵生主要作品: 《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務虛筆記》、《法學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記》、《鍾聲》、《我的丁一之旅》、《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中篇1或短篇4》等。

散文《我與地壇》等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一類是對知青生活的回憶和反思,另一類是對殘疾人命運的描摹,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呈現平淡質朴而意蘊深沉的「散文化」傾向。

自1985年以來,開始思考人的命運,略帶哲理玄思,揭示人與生俱來的局限是能力與願望之間的永恆距離,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跨越困境的過程。後形式上也有所變化,吸取了現代主義的因素。

個人生活

史鐵生父親是史耀琛,在東北地區工作,母親在北京林業大學工作。兩人育有史鐵生和史嵐。

史鐵生妻子是陳希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學數學系畢業,1989年與史鐵生結婚。後成為出版社編輯,在2012年創作了散文集《讓死活下去》,表達對史鐵生的懷念。

熱點內容
男變女游戲直播的小說 發布:2025-08-17 07:06:12 瀏覽:697
網路小說人物漢代元召 發布:2025-08-17 07:03:58 瀏覽:67
女主重生男主是假太監的小說 發布:2025-08-17 06:49:03 瀏覽:112
重生創業經典長篇小說 發布:2025-08-17 06:43:51 瀏覽:22
戒指免費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7 06:28:58 瀏覽:157
七貓小說總裁排行榜 發布:2025-08-17 06:28:22 瀏覽:856
鳴人重生小說 發布:2025-08-17 06:12:09 瀏覽:541
危險關系小說都市連載 發布:2025-08-17 06:12:05 瀏覽:300
中國經典妖怪小說 發布:2025-08-17 06:06:41 瀏覽:65
經典修真gl小說 發布:2025-08-17 05:51:25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