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魯迅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魯迅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2-05-30 00:57:52

『壹』 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它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按1917年5月陳衡哲白話小說《一日》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

主題

魯迅透過一個「狂人」的日記,揭露中國傳統社會里的家族制度和禮教的毒害,指出中國歷史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但字縫里卻都寫著「吃人」兩個字。最後,日記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因而喊出「救救孩子」的口號。

魯迅自己說:「《狂人日記》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藝術上說,是不應該的。」「我自己知道實在不是作家;現在的亂嚷,是想鬧出幾個新的創作家來——我想,中國總該有天才,被社會擠倒在底下——破破中國的寂寞。」

(1)魯迅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狂人日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文學)創作的基礎;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國現代啟蒙主義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思想史。

《狂人日記》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徵,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作者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和認識的結果,也是這篇作品最輝煌的成就。

由於毛澤東對於魯迅的極高評價,魯迅作品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負載新體制意識形態的投槍和匕首。《狂人日記》和其他一部分魯迅作品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

『貳』 魯迅創作的第一部小說集是什麼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它多角度、多層面地揭示了中國社會的沉悶和國人靈魂的扭曲,顯示了「五四」時期魯迅的戰斗姿態。 第二部小說集《彷徨》寫作於新文化運動落潮期,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彷徨》顯示了作者從激越到冷靜的心路歷程,較之《吶喊》,其觀察更見從容,思考也更加深入,所以它讓人更清楚看到知識分子的清醒與彷徨。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第三部小說集,收入1922-1935年小說,1963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作品衍繹神話、傳說和史實,一方面著眼歷史精神的澄清,另一方面旨在刻畫「中國脊樑」。

『叄』 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是哪一部

1918年4月,他寫成了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筆下的主人公狂人形象,既顯示出封建制度對人殘暴的迫害,又展開了不屈的抗爭,並且緊緊地扣住了「吃人」的主題。

1918年5月,刊載《狂人日記》的《新青年》第4卷第5號出版了,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作品以一種驚雷駭電般的激情橫空出世,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歷史,這是一篇對封建主義充滿正氣和勇敢的宣戰書。

『肆』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歷史小說集、散文集和雜文集有什麼

短篇小說集:《彷徨》、《吶喊》。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雜文集:《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准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4)魯迅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自從一九一八年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以來,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魯迅的創作生涯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過六百萬字的作品,可以稱得上"著作等身"。

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散文,小說和雜文。其中,雜文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創作體裁。魯迅的雜文如同匕首投槍一般,刺向了當時中國黑暗的一面。在魯迅的雜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熱情和冷峻的思考。

『伍』 魯迅為什麼給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集命名為吶喊

名字由來編輯
含義
魯迅的「吶喊」的含義是想要藉由自己的吶喊來鼓舞當時有思想的進步青年。
原因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陸』 魯迅的第一篇小說是什麼

《懷舊》是魯迅發表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發表在1913年1月號(一說4月號)的《小說月報》上,時任《小說月報》主編的惲鐵樵,非常賞識這篇小說。《懷舊》講述的是「我」幼年時在私塾上學期間,正值清末革命前夜,有性質不明的「長毛」(本指革命軍,而非太平軍;但其實是一群逃難民眾)將要進城,東鄰的富紳與清客閑漢商議迎降,富有諷刺意味。這篇小說的內容與《狂人日記》並不一樣,哪裡來的母體之說呢?且就算母體,也已是獨立發表的一篇完整小說了。一九三四年,楊霏雲將魯迅佚文編集時,魯迅回信中便說:「現在都說我的第一篇小說是《狂人日記》,其實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東西,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說,登在《小說林》(疑似誤記)上。那時恐怕還是革命之前,題目和筆名,都忘記了,內容是講私塾里的事情的,後有揮鐵樵的批語,還得了幾本小說,算是獎品。」此外,魯迅在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還創作過幾篇文言小說。所以,這個答案應該是確定的。

『柒』 魯迅的第一本小說是什麼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後與《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
《狂人日記》是第一篇白話小說
作品編輯
1915年一月 《百喻經》 1931年三月 《前哨》
1918年四月 《狂人日記》 1931年十一月
《 宋本》


1919年一月 《隨感錄四十》(《新青年》) 1931年十二月 《十字街頭》(與友人合編)
1919年十月 《我們現在怎麼做父親》(《新青年》 1932年四月 《三閑集》《二心集》
1920年一月 《一個青年的夢》譯本 1932年九月 《豎琴》
1920年十月 《工人綏惠略夫》譯本 1932年十月 《一個人的受難》《偽自由書》
1923年十二 《中國小說史略》上卷 1934年一月 《北平箋譜》
1924年六月 《中國小說史略》下卷 1934年三月 《南腔北調集》
1924年十月 《苦悶的象徵》譯本 1934年五月 《引玉集》
1925年十二月 《出了象牙之塔》、《國民新報》、《莽原》 1934年八月 《譯文》創刊號
1926年 小說集 《吶喊》 《故鄉》 《故事新編》 1934年十月 《木刻紀程》《准風月談》
1926年七月 《小約翰》(與齊宗頤同譯) 1935年一月 《表》譯本
1926年九月 《彷徨》 1935年二月 《死魂靈》譯本
1926年十二月 《毀滅》譯本 1935年四月 《十竹齋箋譜》第一冊
1927年八月 《唐宋傳奇集》《野草》 1935年六月 《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
1929年五月 《壁下譯叢》 1935年九月 《俄羅斯的童話》譯本
1929年六月 《藝術論》譯本 1935年十二月 《海上述林》上卷
1929年十月 校訂中篇小說《二月》、《文藝與批評》譯本 1935年十一月 《故事新編》
1930年一月 《萌芽》(與友人合編) 1935年十二月 《死魂靈百圖》木刻本
1930年四月 《現代文藝叢書》(神州光社訂約) 1936年一月 《海燕》半月刊(與友協辦)
1930年八月 《十月》譯本 1936年二月 《死魂靈》第二部

『捌』 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是什麽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說;《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說

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和《彷徨》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同時又是中國現代小說成熟的標志

『玖』 我國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什麼作品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拾』 魯迅的第一篇小說是什麼

您的問題是「第一」這么一個描述,那麼我圍繞這個描述給你盡可能符合的答案
這個所謂魯迅先生第一部的概念有三方面,出版,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白話文:
1.先生第一部署名作者(翻譯也算再創作,可以署名作者)出版的書是1908年的《域外小說集》,這個是魯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一起翻譯的譯本。共兩冊,收作品16篇。譯文為文言。魯迅後來說它詰屈聱牙,不是很滿意。《域外小說集》中,只有三篇小說是魯迅所譯,安德烈夫的《謾》和《默》,以及迦爾詢的《四日》,其餘均出自周作人之手。作者大多是俄國及東歐弱小民族的,像波蘭的顯克微支,波思尼亞的穆拉淑微支等。這些小說,均有一種苦難的意識,作品深處是底層的痛感,以及蒼涼的精神。魯迅後來寫小說,多少也受到了這類作品的影響。
2.先生個人自己寫的第一篇小說,是1911年的文言小說《懷舊》。該小說寫成後其實一直沒投稿,直到1913年才用署名「周逴」刊登在上海出版的著名文學雜志《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上,該小說在先生生前並未收入其作品集,直到周作人先生的日記中回憶起這次創作,才於1959年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集外集拾遺》。《懷舊》講述「我」幼年時在私塾上學期間,正值清末大革命前夜,有性質不明的「長毛」(本指革命軍,而非太平軍,但其實是一群逃難民眾)將要進城,東鄰的富紳與清客閑漢商議迎降,富有諷刺意味(顯然受到了俄國作家果戈里小說《欽差大臣》的影響),並稍帶描寫童趣盎然的私塾生活和個性鮮明的老先生,情節生動,文字精妙。
3.先生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1918年的《狂人日記》。因為名聲太大反而容易被認為是「第一篇」先生創作的小說,但實際只是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熱點內容
保姆蟒短篇小說集 發布:2025-08-13 10:47:52 瀏覽:850
女主角叫葉香棱網游小說 發布:2025-08-13 10:42:34 瀏覽:919
囚寵小說安路曉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3 10:07:49 瀏覽:39
虐心小說結局不在一起 發布:2025-08-13 09:51:05 瀏覽:944
重生升級系統鍵盤小說網 發布:2025-08-13 09:41:54 瀏覽:58
小說長篇完結言情 發布:2025-08-13 09:41:21 瀏覽:25
重生的一對小冤家小說全文免費 發布:2025-08-13 09:36:57 瀏覽:17
主角重生寫小說 發布:2025-08-13 09:24:18 瀏覽:182
愛昧的輕小說 發布:2025-08-13 09:24:09 瀏覽:289
都市神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3 09:24:08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