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
① 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什麼要寫《百年孤獨》
因為在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都顯露出來,作者通過創作《百年孤獨》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
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孔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表達著一種精神狀態的孤獨來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對拉美的歧視與排斥。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斗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1)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百年孤獨》簡介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的作家馬爾克斯的巨著,它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聞名於世,智利詩人聶魯達曾稱贊他是「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馬爾克斯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他與烏蘇拉新婚時,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烏蘇拉每夜都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
因此遭到鄰居阿吉拉爾的恥笑,何塞殺死了阿吉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他們只好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經過了兩年多的奔波,來到一片灘地上,由於受到夢的啟示決定定居下來。後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建立村鎮,這就是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歷史由此開始。
② 馬爾克斯短篇小說有哪些
《藍寶石般的眼睛》(1955)、
《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
③ 馬爾克斯的代表作有
《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2014年),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贊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盪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④ 《百年孤獨》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一、《百年孤獨》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原因如下:
1、《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孔多鎮(馬爾克斯稱威廉·福克納為導師,顯然深受其影響),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其內容涉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濃縮投影。《百年孤獨》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粗獷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
2、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智利大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盛贊馬爾克斯,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還有人把《百年孤獨》稱之為「拉丁美洲的《堂·吉訶德》。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馬孔多人辛酸了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二、作品簡介: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三、作者簡介: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馬爾克斯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贊譽的小說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桿」,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2014年4月17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⑤ <有人弄亂了玫瑰花>的大意
《有人弄亂了玫瑰花》是馬爾克斯的一篇短篇小說。
馬爾克斯喜歡用錯亂的時間把故事變的復雜或者出色。
這是一個有些頑皮的靈魂的自言自語,在對於逃離寂寞的渴望中,他二十年以後回到破房子的就老了一些變胖了一些的妹妹,打破了他孤獨的安寧,他那寄居於山坡上與雜草昆蟲殼混在一起腐爛的骨骸在嚮往美麗和年輕,而玫瑰花遲遲沒有到達,祭壇上的玫瑰花,只能安慰坐在椅子上的靈魂。
同時,這也是一種悲劇的反差演繹,童年時無意中從梯子上摔下喪命的命運,將他的年紀永遠的禁錮在了童年,而當他做靈魂的日子一天天中增長起來時,他那可愛的,陪他一起去陶鳥窩的妹妹,卻成了彷彿他祖母一般的人物,哥哥牢牢的惦記著那個八月遙遠的下午,而妹妹卻沒有顯出懷念的跡象,回到故居的妹妹小心翼翼的守候著有關於童年的記憶,在佛像前作無所謂的懺悔,卻不知道,她的哥哥一直以來都在她的身邊陪伴她,並弄亂了她的玫瑰花,想拿幾朵插在自己的墳頭。
現實與夢想的距離被拉開了,馬爾克斯的魔幻主義現出他溫柔的一面,房屋中的塵埃味道,麝香味道,以及妹妹打開了箱子撲鼻而至的陳舊味道,是對任何一顆冷漠心靈的挑戰,還有那在不曾生火的爐子旁烤了二十年火的小鞋,被人們遺忘冷落了,感動的想要落淚。
而最最悲哀的則是那種了二十年玫瑰花,每天都祭拜關對像的妹妹,年齡將他們隔閡了,她並不理解她哥哥的心願,沒有將那些美麗的新鮮的花朵插到她哥哥的墳頭上去,以致於將她哥哥永遠的置於寂寞的等待之中了。她看不見那個在房間里四處活動的生命,以為是風弄亂了玫瑰花。
全文敘述平緩而自然。今天重讀這篇小說,還是覺得那房間里的生命痕跡,以及這死亡的味道有些熱哄哄的,並不可怕。
⑥ 如何評價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 弗爾佩斯夫人幸福的夏天 》
《 弗爾佩斯夫人幸福的夏天 》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 弗爾佩斯夫人幸福的夏天 》,以虛與實的手法給讀者一個迴旋想像的空間。
從小說敘事來說,這里有兩個故事,也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屬於兩個孩子天真無邪的世界的,一個才是屬於弗爾佩斯夫人世界的,前面的事件是線式的,後面的故事是點式的,作者沒有更多的去告訴讀者什麼,他把一些破碎的點給讀者,讓讀者自己去連接它,用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的話,這樣的敘事我們把它叫作「雙龍互攪」,兩點線,一明一暗,盤在一起,將那個女人故事的片斷在讀者的腦海中完整起來。
⑦ 馬爾克斯的作品有哪些
他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67)、《家長的沒落》(1975)、《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迷宮中的將軍》(1989),中篇小說《枯枝敗葉》(1955)、《惡時辰》(1961)、《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張揚的人命案》(1981),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1955)、《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電影文學劇本《綁架》(1984),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82)和報告文學集《米格爾·利廷歷險記》(1986)等。
⑧ 馬爾克斯有哪些有趣的短篇小說
禮拜二午睡時刻
⑨ 馬爾克斯的《巨翅老人》想表達什麼
以「孤獨」為主題,表現了拉美民族的歷史與現實,表達了對拉美人民歷史與現實的思考與批判以及對現實精神世界的關注。
「巨翅老人」這一意象的形象是充滿荒誕色彩的。老人「那對兀鷲一般巨大的翅膀臟兮兮的,毛也掉了不少,陷在爛泥中拔不出來」。
「他近看太像人類了:渾身散發著惡劣天氣帶來的臭味,翅膀背面沾著寄生的海藻,較大的羽毛被陸上的狂風吹折了不少,一副可憐相,看不出一絲一毫天使該有的不同凡響的庄嚴」,「他猛地被驚醒,用沒人能聽懂的語言咆哮著,兩眼含著淚花,他扇了兩下翅膀,雞糞和塵土開始旋轉,颳起一陣世上少見的可怕狂風」。
長著翅膀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他在大雨後被狂風打落在陸地上更是一種荒誕的劇情,但荒誕還不僅表現在這里,還在巨翅老人墜入院子後,「一個人的眼睛瞎了,他沒能恢復視力,卻長出了三顆牙。
一個人癱瘓了,沒能站起來走路,買彩票卻差點兒贏了大獎;還有個麻風病患者的傷口居然長出了幾株向日葵」。巨翅老人到來後帶來的這些「奇跡」,都是不可思議的。
創作背景
《巨翅老人》創作於《百年孤獨》完成後的次年,1968年,被收錄在《純真的愛倫蒂拉和她殘忍的祖母——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的短篇小說集中。
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長著巨大翅膀的老人在一場大雨後墮入一戶小鎮人家的院子里,緊接著,小鎮上的人聞風而來。
巨翅老人被關在雞窩里受到人們的參觀戲弄,而後又遭到嫌棄與遺忘。巨翅老人忍著巨大的痛苦幾乎死在寒冷的冬天裡最後又奇跡般地在來年的春天展開巨大的翅膀飛向大海。
⑩ 如何評價馬爾克斯的短篇《禮拜二午睡時刻》
創作這篇小說時,馬爾克斯的祖國哥倫比亞正經歷著被美國掠奪與剝削的厄運。殖民者瘋狂斂財,而身處貧窮的人民生活在毫無尊嚴與保障的困頓之中。
年輕的馬爾克斯看到了國家和人民正經歷的苦難,他一方面發表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的海難,同時用短篇小說《禮拜二午睡時刻》里眾多的象徵意義,展現出現實社會中大多數人的盲從與混沌,企圖喚醒個體的尊嚴感與自我意識。
在西方文化中,「禮拜二」為紀念戰神而由他的名字命名,故事中的母親如同身披鎧甲的戰神,叫醒了正在睡午覺的神父,讓睏乏得睡午覺的大人孩子圍在神父家窗外,她以自己對兒子的回憶讓神父臉紅,啟發人們反思所謂「用槍打死小偷」的真相。
(10)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禮拜二午睡時刻》通過「母親」為兒子上墳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南美洲人民的生存狀態。「母親」庄嚴的神情與意味深長的回答拷問著小鎮人的心靈,也在拷問著南美洲人的心靈。「母親」堅韌的形象深刻地隱喻著拉丁美洲人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