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紅痣
① 找小說.男主角眉心有紅痣.
惡羊撲郎
http://www.xs8.cn/love/4955/index.html
[書籍簡介]
在家從父也就罷了,
現在還想逼她出嫁從夫,
呸!門都沒有,
她可是個有理想、有抱負,
准備做個行俠仗義的偉大俠女耶!
怎麼可以認命地跳進婚姻的"陷阱",
終日在溫柔鄉中滾來滾去呢?
可她爹爹竟偷偷地幫她找好了對象,
想"嫁"她個措手不及,
嘿嘿!好在她天生聰明難自棄,
七早八早就看穿了她爹的"雕蟲小技",
趕緊趁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身懷所有的"家當",
相中一個粉順眼的"倒霉哥哥",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
悄悄爬上他的床,
打算給她來個"霸後硬上弓",
然而,美色、元寶都自動送上門了,
他居然還"鬧別扭",遲遲不肯"動手",
氣得她口不擇言,
"你……你真不是個男人……啊!"
話還沒說完,她就"手舞足蹈"地給拽上床……
② 求言情小說 台灣女作家 女主角耳朵有顆紅痣的
你好,情節很像是鄭媛的《玻璃鞋》哦!這部作品蠻長的,而且有兩個版本,一喜一悲,個人比較悲劇版本^^,很感人啊!!!
男主角: 利曜南
女主角: 紀欣桐
內容簡介:
上.利曜南生為朱氏金控王國的母系繼承人,
卻敵不過一名憑空冒出來的嫡系「女」繼承者。
他絕不容多年苦心孤詣,將已掌控過半的金控王國,
如此輕而易舉,拱手讓與一名弱女子!
在謎底未揭曉前,他將以追求者的面貌,
誘惑還不知情的「她」,成為他的掌中之物……
平凡如她,當真愛來臨,紀欣桐第一個反應是怯步。
利曜南是天之驕子,是眾人眼中的明星,
他們是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兩種人。
但當自己的身世逐步被揭露,奪走原屬於他的光芒,
她逐漸看到他扭曲的內心——
該怎麼做才能讓他明白,只要是他想要的,她願意全都給他……
中. 為了不讓自己淪為企業聯姻的棋子,
欣桐從祖父家出走,轉而尋求「家人」的協助。
豈料回到紀家的她,非但得不到親情溫暖,
反而被母親趕出家門!
茫然無助的欣桐,徘徊在利曜南的公寓前……
她抱著最後一絲希望——
期待寡情的他,能夠對自己伸出援手……
可利曜南非但冷眼旁觀,甚至要求她,別再來干擾他的生活!
殘酷的現實,讓欣桐只能選擇回到祖父身邊,
接受別人替她安排的婚姻。
但就在此時,原已認命的欣桐竟然發現,她的生命里,
闖進了另一個「不速之客」……
下.因為利曜南一句話,欣桐情奔香港,
這真心切意的付出,百味雜陳,卻不一定會得到幸福。
欣桐返台後,利曜南變本加厲的自私與冷酷,
終於令這變色的感情,失去愛的可能。
於是欣桐明白了,她以為存在的愛情,實際上根本不曾發生過。
這男人也許永遠不會懂得……
這柔情的深邃。
最終,值得怎樣的付出,這心痛的故事……
才能走到終曲?
玻璃鞋(四)—不可能的邂逅
傳說中,失樂園的男主人冷酷深沉,
他曾親手害死了自己的妻子——
新加坡豪紳譚家嗣,為了百億美金的工程標案,
命令貼身助理譚智珍,飄洋渡海到台灣,務必順利奪標!
接獲這項任務的智珍,為達成使命,不得不與金控集團周旋。
然而,驚險的商場叢林,卻遠不及這座謎樣宅院來得有趣——
她誤入失樂園,聽到關於這座深深庭院的傳說,
並進一步探知,失樂園的男主人,
竟然是……
玻璃鞋(五)—以愛為名
神秘的智珍,與欣桐之間到底有什麼樣不為人知的關系?
抑或者,智珍有沒有可能就是欣桐本人?
利曜南精心設計的飯局,已經迫使譚家嗣揭開面具,
並揭露了智珍真實的身分——
關鍵人吳春英,她又會口出何種驚人之語?
利曜南的「希望」能否成真?
讓您一路感動、流淚、驚嘆的《玻璃鞋》劇情,已邁入高潮好戲,
在第五集中,作者精巧動人的布局,將引導您身歷其境,
進入《玻璃鞋》第五集以愛為名的深情世界……
玻璃鞋(六)—深藍的永恆
遙望著站在如此遠又如此近的距離外,那抹纖細柔弱的身影,
利曜南忽然間明白,他的靈魂並不存在自己的軀殼里。
他所有的知覺,早已經被封鎖在這個小女人柔弱的身體里,
因為她的淚水而心痛,因為她的微笑而歡愉……
一個男人還能再怎樣愛一個女人?
為她忍住難以承受的不忍,為她放棄只想擁有的她……
只要她能幸福,他可以行屍走肉,孤獨活在沒有她的世界。
③ 急求一本短篇現代言情小說書名!
丑丫頭變身美女校花 校園全能高手 護身高手在校園 傻丫頭誤撞校草心 三角戀的暖味
④ 男主靠紅痣認出女主的古代小說
薄媚·戀香衾
⑤ 女主背後有顆紅痣的小說叫什麼
內容太少不可能找到的最起碼要知道名字啊
⑥ 找一部耽美小說,背景大概是八九十年代吧,還有一些小受姓君,似乎眉心間有個紅痣。攻是個鬼,好像是以前
好像是鬼王聖君 作者:人生若初,不過受的紅痣在眼角
⑦ 作家小傳
巴 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後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季月刊》主編,《烽火》雜志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後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六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文藝月報》、《上海文學》、《收獲》主編。中國文聯第二、三、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全國第五屆人大常委,全國第六、七、八屆政協副主席。1928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短篇小說集《寒夜》、《憩園》、《第四病室》,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散文集《隨想錄》(5卷)等,譯著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譯文全集》(10卷)等。
白 樺(1930~),原名陳佑華。河南信陽人。1947年參加解放軍,歷任宣傳員、俱樂部主任,昆明軍區創作員,總政治部創作員,武漢軍區創作員,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編劇,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詩集《金沙江的懷念》、《熱芭人的歌》、《白樺的詩》、《我在愛和被愛時的歌》、《白樺十四行抒情詩》,長詩《鷹群》、《孔雀》,話劇劇本集《白樺劇作選》,中短篇小說集《白樺小說選》,電影文學劇本《山間鈴響馬幫來》、《今夜星光燦爛》、《苦戀》、《孔雀公主》,話劇《曙光》等十數種。曾獲全國新詩獎等多種獎項。
畢淑敏(1952~),女。山東文登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碩士。1969年應征入伍,歷任西藏阿里軍分區衛生科衛生員、軍醫,北京銅廠主治醫師、衛生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研究室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中短篇小說《女人之約》、《昆侖殤》、《預約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麵朝天》、《保持驚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楊木鼻子》、《畢淑敏文集》(4卷)等。曾獲百花文學獎、青年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昆侖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C
蔡椿芳(1964~),筆名於斯。湖北新洲人。1980年考入鄭州高射炮兵學院,1983年7月大學畢業後赴藏。曾任西藏軍區政治部文學創作員,中國作家協會西藏分會副主席。著有詩集《崗仁布欽及其他》、《降臨》和中篇小說若幹部,長詩《南殤》獲《解放軍文藝》優秀作品獎。現轉業在四川成都某廠從事宣傳工作。
蔡桂林(1959~),江蘇金壇人。1990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1978年應征入伍,歷任文書、班長,新聞幹事、宣傳幹事、政治教導員,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評論集《文學的當代思考》、《苦戀的激情》、《蔡桂林文學評論選》,長篇紀實文學《中國流失生紀實》,理論專著《沖浪:在軍事文學的海面》等。其作品曾獲1992年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山東作家協會首屆文學評論獎。
曹 岩(1962~),廣西南寧人,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6年入伍,歷任七六五醫院戰士、電影組組長、俱樂部主任,政治處幹事,總後勤部政治部專業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集《棕色雪天》、《阡陌人樹》、《紅痣》,報告文學《世紀之約》、《太陽之火》,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文物大走私》、《北中國的太陽》等,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首屆報告文學學會獎等。
曹宇翔(1957~),山東兗州人。1976年入伍。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歷任北京衛戍區戰士,《人民武警報》編輯、副處長。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家園》、《青春歌謠》、《純粹陽光》,散文集《天賦》等,曾獲全軍新作品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陳其通(1916~),筆名陳然。祖籍湖北麻城,生於四川巴中縣。中共黨員。1927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地下少先隊隊長,團區委書記,四川省地下黨省委常委,巴中縣委書記。紅軍長征期間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師政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任宣傳股長、科長、武裝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總政文工團團長,總政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第二、三屆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第二、三、五屆政協委員,全國第四屆人大代表,《人民文學》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等。著有活報劇劇本《紅岩》、《保衛延安》,歌劇劇本《柯山紅日》等,話劇劇本《二萬五千里長征記》、《炮彈是怎樣造成的》等。話劇劇本《二萬五千里長征記》,改為《鐵流二萬五千里》,再改為《萬水千山》。《萬水千山》、《柯山紅日》、《井岡山》等獲優秀作品獎。
程步濤(1946~),河北廣宗人。1984年畢業於山西省師范大學中文系。1963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排長、幹事、股長,《解放軍文藝》編輯,《昆侖》編輯部主任,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政治委員、社長,副編審。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三葉集》、《愛·生·死》、《笑容在黎明前凝固》、《鄉思》、《鷹群》,散文集《瞬息滄桑》、《閱讀土地》等。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
陳懷國(1963~),湖北谷城人。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0年應征入伍,歷任國防科工委某部戰士、文書、幹事,國防科工委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副主任。著有長篇小說《遍地葵花》,小說集《毛雪》、《黃軍裝黃土地》,報告文學《洞天風雷》,電影文學劇本《橫空出世》等。曾獲《人民文學》獎、青年文學獎、《人民文學》45周年小說新人獎、《昆侖》優秀小說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夏衍電影文學劇本獎。
陳登科(1919~1998),江蘇漣水人。1950年畢業於中央文學研究所。1940年參加漣水縣抗日游擊隊,歷任《鹽阜大眾報》、新華通訊社合肥分社記者,安徽省文聯副主席,安徽省作協主席,《清明》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共八大代表,全國第三、五、六、七屆人大代表。193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說《活人塘》、《杜大嫂》等,長篇小說《風雷》、《赤龍與丹鳳》、《破壁記》(合作)等,短篇小說集《百歲圖》,散文集《坎坷集》、《俯仰集》,電影文學劇本《柳湖新頌》、《卧龍湖》(合作)、《風雪大別山》(合作)、《柳暗花明》、《徐悲鴻》(合作)等。
D
丁 玲(1904~1986),原名蔣偉。女。湖南臨澧人。192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文系。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左聯《北斗》主編,1936到達陝北保安,歷任中央警衛團政治部副主任,蘇區中國文協主任,西北戰地服務團團長,《解放日報》副刊主編,陝甘寧邊區文協副主任。1949年後歷任《文藝報》主編,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宣部文藝處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文藝報》、《中國》、《人民文學》主編。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全國人大代表。192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葦護》、《母親》、《莎菲女士的日記》、《夢珂》,報告文學《田保霖》,中短篇小說集《水》、《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黑暗中》、《自殺日記》,劇本《重逢》、《窯工》,散文集《陝北風光》、《訪美散記》,《丁玲文集》等。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曾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
丁臨一(1953~),安徽肥東人。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1972年應征入伍,歷任空軍86215部隊戰士、班長、排長、代理幹事,《解放軍文藝》編輯、《昆侖》副主編,副編審,現任武警總部電視藝術中心主任。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長風破浪會有時》、《走向未來》,另外發表理論批評文章50餘萬字。理論批評集《踏波推瀾》獲1993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成果獎,其作品還多次獲《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八一電影》等報刊獎。
鄧一光(1956~),原名鄧渝光。蒙古族。重慶人。華中師大文學院文藝學碩士。曾赴鄉村插隊務農,後歷任工人,新聞記者,文學編輯,武漢市文聯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家在三峽》、《走出西草地》、《我是太陽》、《紅霧》、《組織》,小說集《紅色貝雷帽》、《孽犬阿格龍》、《遍地菽麥》,詩集《命運風》等。其作品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獎、屈原文學獎、文藝明星獎等。
丁一三(1931~),原名薄殿輔,筆名丁力。河北寧河人。中共黨員。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宣傳隊員、文工隊員、空軍政治部創作員、創作室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1951年發表處女作獨幕話劇劇本《永遠的戰友》。著有電影文學劇本《英雄虎膽》(已拍攝發行)、話劇劇本《女飛行員》、歌舞劇劇本《長山火海》(合作、均已公演或發表)、論文《關於戲劇創作的信》等。話劇劇本《陳毅出山》獲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
鄧友梅(1931~),山東平原人。1945年參加革命,歷任八路軍魯中軍區通訊員,新四軍、華東野戰軍文工團團員,北京市文聯專業作家,中央文學研究所第二期學員,北京第三建築公司支部書記,北京市文聯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副主席,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全國第八、九屆政協委員。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鄧友梅自選集》(5卷)、《京城內外》、《煙壺》、《那五》、《追趕隊伍的女兵》、《我們的軍長》、《話說陶然亭》、《散文雜拌》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中篇小說獎。
杜鵬程(1921~1991),筆名司馬君、普誠。陝西韓城人。大學畢業。1937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延安抗大、魯迅師范學校學員,參加過陝甘寧邊區農村工作和整風、大生產運動,歷任西北野戰軍新華社隨軍記者、分社主編。1949年後歷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陝西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全國第二、三屆政協委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四屆理事。四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裡》、《歷史的腳步聲》,小說集《年輕的朋友》、《平凡的女人》、《杜鵬程小說選》、《杜鵬程散文選》、《杜鵬程散文特寫選》,評論集《我與文學》等。
杜志民(1944~),河北清河人。1968年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外語系。1970年應征入伍,歷任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編導室幹部,《解放軍報》編輯,高級編輯。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哨所風雪夜》、《陣地上的小花》、《山地風》,散文集《和平之子》,小說集《心系》、《杜志民自選集》等。
F
方 紀(1919~1998),原名馮驥,筆名公羊子。河北束鹿人。歷任延安陝北公學教師、《大眾文藝》編輯,延安解放日報社副刊編輯、熱河省文聯副主任,冀中文聯委員,天津日報社編委、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長、宣傳部副部長,文聯黨組書記、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第一至七屆政協常委,中共天津市委第二屆候補委員。著有中篇小說《老桑樹底下的故事》、《不連續的故事》,評論集《學劍集》,散文集《長江行》,詩集《不盡長江滾滾來》,散文《揮手之間》等。
范詠戈(1948~):山東濟南人。1984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語言文學系。1970年應征入伍,歷任解放軍十四軍學員、幹事,《解放軍文藝》編輯,總政治部文化部幹事,莫斯科大學語言文學系文藝理論研究生班學員,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文藝報》總編輯。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評論集《在戎談文》、《新時期的軍事文學》等。《在戎談文》獲中國首屆當代文學研究獎,《新時期的軍事文學》獲中國當代科研成果獎。
馮 牧(1919~1995),筆名馮先植。北京人。大學畢業。1936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8年到延安抗大、魯藝文學系學習,畢業後留校在文藝理論研究室工作,後歷任延安《解放日報》文藝編輯,陳謝縱隊和四兵團新華社記者,十三軍文化部長,雲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新觀察》主編,《文藝報》副主編、主編,文化部文藝研究院院長,中國文聯黨組書記,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全國第六、七屆政協委員。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文藝評論集《繁華與草葉》、《激流小集》、《耕耘文集》、《文學十年風雨路》,小說散文集《新戰士時來亮》、《馮牧散文選萃》、《滇雲攬勝記》等,出版了6卷本《馮牧文集》。
馮 志(1923~1968),原名馬祿祥。河北靜海人。1938年春參加抗日人民自衛軍(八路軍第三縱隊),曾任勤務員、警衛員、班長、排長、武工隊小隊長、文工隊長、劇社社員,1947年到華北大學中文系學習,後歷任《河北日報》記者,河北人民廣播電台編輯、記者、文藝部副主任。1945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敵後武工隊》、《保定外圍神八路》。
馮德英(1935~),山東乳山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空軍報務員,電台台長,排長,助理員,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
傅 鐸(1917~2005),河北博野人。1940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院戲劇系。歷任火線劇社秘書、副社長、社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員,總政文工團副團長,總政話劇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正軍職政治委員。全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一至第五屆理事。1940年發表處女作獨幕話劇劇本《頑固派的真面目》。1949年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著有話劇劇本《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地下長城》、《海防前線》、《首戰平型關》、歌劇劇本《王秀鸞》等(均已公演或發表、出版),電影文學劇本《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已拍攝發行),作品集《傅鐸劇作選》(續集)等。《沖破黎明前的黑暗》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會演劇本二等獎、演出一等獎。
G
高 平(1932~),山東濟南人。1949年肄業於山東省立濟南師范學校。歷任第一野戰軍戰斗劇社、戰鬥文工團創作室研究生,西藏軍區文工團創作組副組長,文藝創作員,甘肅省歌劇團編劇,甘肅省文聯第二、三屆委員,甘肅作家協會第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主席,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會員。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珠穆朗瑪峰》、《拉薩的黎明》、《大雪紛飛》、《古堡》、《帥星初生》、《冬雪》、《山水情》、《心搖集》、《百吻集》、《瞭然齋詩詞選》、《高平詩選》、《中國情節》,文藝論集《致詩友》、《文海淺涉》,散文集《從西藏到東歐》等。
公 劉(1927~2003),原名劉仁勇、劉耿直。江西南昌人。1939年開始寫詩。1946年半工半讀於中正大學法學院。1948年赴香港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軍赴大西南,當過見習編輯和文藝助理員。發表反映西南邊疆的詩歌《西盟的早晨》等。1955年調總政治部創作室任創作員。1958年被劃為右派,遣送山西工地服勞役。1979年平反。主要詩作有《五月一日的夜晚》、《運楊柳的駱駝》、《上海夜歌(一)》《沉思》、《星》、《十二月二十六日》、《讀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長詩《阿詩瑪》、《尹靈芝》,詩集《神聖的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紅花》、《離離原上草》、《仙人掌》、《母親——長江》、《駱駝》、《大上海》、《夜夢鈔》、《刻骨銘心》,短篇小說集《國境一條街》,散文集《酒的懷念》等。詩集《仙人掌》曾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一等獎。
宮 璽(1932~),筆名莞爾非玉。山東青島人。1950年初中畢業參加軍幹校,歷任航空預科總隊學員,炮兵連文化教員、俱樂部主任,南京軍區空軍創作組創作員,文化部文化科副科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編室副主任,副編審。上海市文聯第三屆委員,上海作家協會第三、五屆理事。195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我愛連隊我愛家鄉》、《藍藍的天空》、《花漫長征路》、《空軍詩頁》、《銀翼閃閃》、《無聲的雨》、《抒情的草原》、《宮璽詩稿》、《冷色與暖色》等。
顧 工(1928~),上海人。畢業於北京匯文高中。1945年參加新四軍,歷任軍部文工團團員,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解放軍報》編輯、記者,總後勤部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紅軍的後代》、《瘋人院》,中篇小說集《被遺棄的天使》,詩集《喜馬拉雅山下》、《成熟的季節》、《軍歌、禮炮和長城》、《戰神和愛神》、《愛情交響詩》,散文集《風雪高原》、《大海的子孫》、《鮮花和樂器》、《寄遠方》、《火光中的歌》、《光榮的腳印》,小說集《重逢》、《霸瓏的末日》、《情如山水》,話劇劇本《捕匪記》,電影文學劇本《冰山雪蓮》、《遙遠的旅程》等30餘種。
郭建英(1935~),女。江蘇徐州人。1960年畢業於江蘇徐州師范學院。1950年參軍,歷任二十四軍文工團團員,解放軍藝術學院教師,北京軍區五七幹校學員,河北省軍區文化幹事,北京軍區文化部幹事,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教員、研究室研究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吳起》、《荊軻》,散文集《長城望不斷》、《關山集》,散文詩集《流星雨》等。曾獲電視文藝星光杯獎等多種獎項。
親,採納吧~
⑧ 找一篇至少三四年前的小說。女主女扮男裝當質子,女主眉心有紅痣,女主姐姐沒有
這個小說好像是很早之前了吧,這種小說一般情況下是找不到的。
⑨ 小攻大腿上長了紅痣不能動情,一開始欺騙小受感情,後來後悔出國,小受進了監獄然後出來後撿垃圾的小說
誰可相依/作者絕小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