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燕妮

短篇小說燕妮

發布時間: 2022-05-20 16:24:13

㈠ 跪求,以下幾位作家對文學的貢獻。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並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台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奧·特》、《不過是個提琴手》、《兩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運兒》 劇本(25): ☆詩劇:《阿夫索爾》、《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埃格納特的人魚》 ☆歌劇:《北歐的女神》、《新房產》、《睡魔》、《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兒》、《摩爾人的女兒》、《幸福之花》、《拉默穆爾的新娘安徒生童話》、《烏鴉》 ☆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 ☆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梨樹上的鳥兒》、《小基爾斯滕》、《科莫河邊的婚禮》 ☆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 ☆喜劇:《海爾德摩爾》、《接骨木媽媽》、《出身並非名門》、《長橋》 ☆三幕劇:《西班牙客人》 ☆獨幕劇:《初來者》、《羅斯基里達之夜》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瑞典紀行》、《西班牙風光》、《訪問葡萄牙》 自傳(3):《小傳》、《我一生真實的故事》、《我的童話人生》 詩集(3):《詩集》、《幻想與現實》、《一年的十二個月》 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產的來源不絕。他共計寫了6部長篇小說,6部游記,5部詩集,25部劇本,3部自傳……還有童話,因為比較零散,所以被後人編成為童話集。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沼澤王的女兒》、《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等。
[編輯本段]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IBBY)於1956年開始設立,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並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我的童話人生》。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並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個致力於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少年兒童圖書的公益性組織,成立於1953年,總部設在瑞士的巴塞爾,目前在世界各國有60多個分會,中國分會就設在北京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847年的《我一生的真實的故事》、1855年的《我的童話人生》 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挪威語: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於挪威希恩,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挪威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
]主要作品
《玩偶之家》 《人民公敵》 《培爾·金特》
馬克·吐溫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於《紐約周六報刊》首次出版。這作品在那裡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完成得太遲,趕不及納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國西部特色著作的書中。 這以後,《沙里緬度聯邦報》派馬克吐溫去當時被稱為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作通訊記者,給聯邦報寄來關於那裡的事情的信。後來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地報》工作時也是根據這些幽默的信件寫出的,因為《加利福尼亞大地報》派了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迴記者。當時他就不斷寄出信件給報紙出版,諷刺而幽默地記錄他的所見所聞。1867年6月8日,吐溫乘遊艇前往費城,要住5個月。這一游導致了《傻子旅行》的誕生。 1872年,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著作《艱苦歲月》作為《傻子旅行》的續集。《艱苦歲月》的內容是吐溫到內華達的旅程及在美國西部的後期生馬克·吐溫活的半自傳式描述。這書以「傻子」對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國家的批評來諷刺美國及西方的社會。吐溫的下一作品《艱苦歲月》把焦點放在美國社會上。之後的《鍍金時代》並不是旅行文學作品,因為這以前的兩本書都是旅行文學作品,而這是他第一次寫小說。這本書亦很著名,因為這是吐溫唯一一本與人合作寫成的書;這本書是由吐溫和鄰居查爾斯·達德利·沃納寫成的。 吐溫之後的兩本著作均是關於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歷。《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一系列的小品在1875年出版於《大西洋月刊》,最具特色的是吐溫對浪漫主義的醒悟。吐溫在《舊日時光》之後更著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之後吐溫寫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描寫了他在漢尼拔的童年。吐溫模仿自己小時候的性格,塑造出湯姆·索亞的性格來。這書亦引入一角色哈克貝利·費恩為配角。 《王子與貧兒》的故事情節雖然今天常出現於很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中馬克·吐溫,但其實並不普遍被接納。這是吐溫首次嘗試寫「乞丐」,其缺點是吐溫在英國社會並沒有太足夠的經歷。《王子與乞丐》寫作期間,吐溫亦開始了《頑童流浪記》的寫作,並也把另一部游記《浪跡海外》完成.《浪跡海外》是馬克·吐溫往中歐及南歐旅行的游記。 吐溫之後的出版著作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出版以後,令他成為更著名的偉大美國作家。《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嚴肅的氣氛比後者更為濃厚。這書成為了美國大部分學校的必修書,因為哈克放棄服從規矩,而很多這樣年齡的人馬克·吐溫正是這樣想(哈克的故事背景為還有奴隸制的1850年代)。吐溫於1876年夏,《湯姆·索亞歷險記》發行後手寫了約400頁的《頑童流浪記》故事內容。 吐溫的妻子死於1904年,這以後他才得以把他的著作審查員及編輯者--他的妻子不喜歡的書籍出版。這些書中有一本是《神秘陌生人》,這本書並未在吐溫有生之年出版,所以人們找到1897至1905年之間的三種版本的手稿。這三種版本令這部著作的出版情況很混亂,而現在才可得到吐溫最先寫的版本。 吐溫最後一部作品是他口述的自傳。一些案卷保管人和編輯者把這自傳重新整理一遍,要令它的格式更符合一般格式,因而一些吐溫的幽默字句被刪掉了。
Hardy,Thomas(1840-06-02,多塞特郡多切斯特~1928-01-11,多切斯特的麥克斯門)。生平
16歲開始做建築學徒,後為建築師助理,司教堂修復。建築論文曾獲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獎。有音樂、繪畫及語言才能,通古希臘文及拉丁文。在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方面有廣博學識。受當時科學重大發現進化論影響,在宗教方面成為懷疑論者。25歲寫詩,1866年開始小說創作,第一部小說《窮人與貴婦》未出版。隨後創作了一部以愛情、陰謀、兇殺、偵破為內容的情節小說《計出無奈》,出版後受到肯定性評價。1874年與愛瑪·拉文納結婚。在愛瑪的鼓勵下,連續創作了《綠林蔭下》、《一雙湛藍的秋波》、《遠離塵囂》。《遠離塵囂》一書以清新自然的風格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獲得極大成功,他從此放棄建築行業,走上專業創作道路。從1869年至19世紀末近30年間,共創作長篇小說14部、中短篇小說近50篇。小說創作輟筆後,將早年詩作匯集成冊,並繼續詩歌及詩劇創作,直至逝世。
創作
哈代的小說以他所生長生活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為背景,富有濃重的地方色彩。他將這些小說大體分為3類: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其中以第一類最為重要。屬於此類的長篇小說有《綠林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居人》、《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一般認為它們是哈代思想、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劇故事《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最為傑出。前者寫貧苦美麗的擠奶女工苔絲因年輕無知而失身於富家惡少亞雷·德伯,受盡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煎熬,最後失去自己真心愛戀的安璣·克萊,悲憤絕望之中,殺死亞雷,坦然走上絞架。後一部小說寫貧苦善良的孤兒裘德·范立奮發自學欲赴高等學府深造,但無入門之道。他與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萊德赫雙雙擺脫法定配偶而自由結合,但為社會所排斥,流浪街頭,最後家破人亡。這些作品表現了時代的先進思想,向維多利亞時代舊有習俗觀念和制度提出嚴正挑戰,在當時遭到非議。他的性格與環境的小說,大多是通過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奮斗、追求、幻滅,反映人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與環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劇烈沖突,因而富有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哲理。屬於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大致包括《一雙湛藍的秋波》、《司號長》、《塔中戀人》、《意中人》,側重描繪以浪漫愛情為主要內容的人生圖景。精於結構的小說有《計出無奈》、《埃塞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在這類作品中,哈代著意進行了小說結構技巧方面的實驗,從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嘗試,以及他與當時流行的自然主義、新浪漫主義潮流的聯系。後兩類作品的思想主題往往也與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義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說,或嘲諷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動,或記述浪漫傳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躋入世界中短篇小說佳作之林。哈代小說風格多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他因在小說創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為英國19世紀後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作為詩人,也頗有聲譽。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短詩,包括《威塞克斯詩集》、《今昔之歌》、《時間的笑柄》、《環境的諷刺》、《幻覺的瞬間》、《中晚期抒情詩》、《人性面面觀》、《晚歲之歌》,其中包括感懷詩、哲理詩、愛情詩、詠物詩、諷刺詩、戰爭詩、悼亡詩等等。他還創作了兩部詩劇《列王》和《康沃爾王後的著名悲劇》。哈代的詩冷峻、深刻、細膩、優美,言簡意賅,自成一格,較他的小說更具有現代意識。詩劇《列王》是哈代思想藝術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崙戰爭為題材,囊括了歐洲與戰爭有關的種種地區和場所,出場人數達數百人。它屬於不供演出用的案頭劇,氣勢宏偉,語言優美,運用無韻詩、有韻詩及散文3種文體形式。哈代憑借戰爭進程中的各個重要環節,進一步深入闡發了他已往在小說和短詩中表達的思想。這部詩劇是作者近60年文學創作的深化和總結。
影響
哈代晚年因在詩歌小說創作上的突出成就而獲得巨大榮譽。逝世後,葬於倫敦威斯敏斯特詩人角,其心臟則按本人遺願葬於故鄉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他寫的傳記和一些文學論文、文學筆記以及書信陸續出版。他在英國和世界各國具有相當大的影響。中國從20~30年代開始陸續介紹、翻譯哈代的詩及小說作品,他已成為中國讀者熟悉的英國作家之一。

㈡ 請問亦舒的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亦舒的短篇集有:

1、〈《回南天》短篇集〉收集有作品:《愛情之死亡》、《丁香》、《回南天》、《卡薩諾瓦丈夫》、《贖罪》、《蛻》、《valentine》、《薇薇的婚事》、《午夜飛行》、《新寡》、《殉情記》、《一個小夢》、《遠客》、《有空請赴會》、《意外的春季》、《音樂盒》

2、〈璧人短篇集〉收集有作品:《壁人》、《婚變》、《滑稽女郎》、《舊歡如夢》、《苦戀》、《牛皮糖》、《女人三十》、《小夫妻》、《星》、《心上人》、《已婚男人》、《遇》

3、〈《年輕的心》短篇集〉收集有作品:《姐妹》、《佳偶》、《盲約》、《棉衣》、《年輕的心》、《牆》、《情書》、《少女與母親》、《細沙》、《邀舞》、《真話》

4、〈《月亮背面》短篇集〉收集有作品:《變形記》、《分手》、《黑店》、《呼召》、《盼望》、《審判》、《他在這里》、《一百萬元本票》、《一本小說》;
《月亮背面》、《一千五百曰後》

5、〈短篇集阿細之戀〉收集有作品:《阿細之戀》、《采訪奇遇》、《費薇思》、《兩個女人》、《妹妹的香港》、《女兒與情婦》、《碎片》、《外宿記》、《姊妹》、《這是生活》

6、〈短篇集暮〉收集有作品:《池邊》、《丹薇》、《大小姐》、《結婚》、《玫瑰阿姨》、《暮》、《男朋友》、《外遇》、《戲》、《又三年》、《一夜》
7、〈短篇集女神〉收集有作品:《女神》、《競投》、《美人》、《狂想》、《謠言》、《騙婚》、《傑作》、《忠實讀者》、《出走》

8、〈短篇集一個女人兩張床〉收集有作品:《廿一世紀浮華對女性本能影響》、《冰公主的快樂》、《電波》、《第十名》、《黑色故事》、《綠寶》、《未來女主人》、《我是我》、《衣櫥》、《一定要手快》、《一個女人兩張床》

9、〈短篇小說集《等待》〉收集有作品:《安排》、《等待》、《告訴我》、《華廈》、《婚禮》、《盟約》、《人選》、《新娘花球》、《星探》、《珍寶》、《追求》

10、〈緊些再緊些短篇集〉收集有作品:《計策》、《緊些,再緊些》、《靈感》、《每個人都愛芝芝》、《那個女人好凶》、《欺騙》、《實驗》、《書獃子會所》、《我認識她》、《尋找美人》、《約會》
11、〈琉璃世界短篇小說集〉收集有作品:《琉璃世界》、《大力水手與表叔》、《恭喜》、《黃昏七時街角》、《結婚》、《姐妹倆》、《母與女》、《孫太太》、《太太外遇》、《瀟瀟雨》

12、〈老房子短篇集〉收集有作品:《飛虎》、《婚禮記者》、《救星》、《捐贈人》、《老房子》、《賣吻》、《諾言》、《尋找原著人》、《眼睛》、《祝福》、《祖叫我來》

13、〈流光短篇集〉收集有作品:《COMA》、《殘酷游戲》、《對窗》、《跟蹤》、《假期過後》、《離家》、《流光》、《他人情書》、《天使》、《我恨你》、《新生》

14、〈密碼短篇集〉收集有作品:《筆友》、《瘡疤》、《懺悔》、《痴戀》、《復仇》、《服務》、《故事》、《糾纏》、《紀念》、《救人》、《羅衣》、《玫瑰》、《密碼》、《母親》、《凝視》、《請按》、《認人》、《搜畫》、《勢利》、《狩獵》、《通靈》、《吻盜》、《誤會》、《無情》、《笑臉》、《野味》、《意外》、《智慧》、《知己》
15、〈憔悴三年短篇集〉收集有作品:、《憧憬》、《賭注》、《酒保》、《借人》、《迷信》、《女神》、《憔悴三年》、《暑假》、《想像》、《異能》、《預言》

16、〈仕女圖短篇集〉收集有作品:《不寄的信》、《白漆》、《乖兒》、《歸宿寫照》、《漸變》、《結局》、《寂寞的心》、《鳥語花香》、《仕女圖》、《他殺》、《真相》
17、〈晚兒短篇集〉收集有作品:《DD'S》、《白綾衣》、《伴》、《不知你還要不要聽這種老故事》、《出身》、《幕後》、《難以置信的真相》、《讓我們做朋友》、《人名冊》、《入學記》、《晚兒》( j# q) S6 q0 C4 o+ ?+ f&
18〈小朋友短篇小說集〉收集有作品:《小朋友》、《餘波》、《到處睡的男人》、《回憶》、《我浪費所有的……》、《挫折》、《第九台》、《無名女》、《同事》、《姐妹》、《賊美人》

19、〈尋找失貓短篇集〉收集有作品:《尋找失貓》、《家有賢妻》、《新生命》、《團聚》、《裸照》、《婚禮歌手》、《失寶》、《已變的心》、《作家》、《鑽冠》、《我就是他》

20、《舊歡如夢短篇集〉收集有作品:《錯》、《詭計》、《過去》、《寂寞小姐》、《舊歡如夢》、《拍戲》、《情書》、《少爺》、《賽車手》、《一張書桌》、《雨天》、《照片》
21、〈她成功了我沒有(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她成功了我沒有》,《眼淚》,《講情》,《灰色地帶》,《二零三一世界》,《迷途》,《故衣》,《訪友》,《編一個故事》,《去,去復仇》,《渴愛陽光》
22、〈今夜星光燦爛(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今夜星光燦爛》,《別人的女郎》,《分手》,《極光仙子》,《忽必烈汗》,《康復》,《十六歲和三十二歲》,《意外》,《改天如何今夜我醉》,《容哥哥與阿妹》,《她的心》,《結婚寫照》.
23、〈可人兒(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無奈》,《人不如舊》,《妒妻》,《盲戀》,《情挑》,《可人兒》
24、〈譬如朝露(中篇小說集)〉,內有4篇小說,分別是《譬如朝露》,《萍水》,《求偶》,《幻象》
25、〈求真記(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我,小公主》,《報告》,《棋友》,《回家》,《勿念》,《霓裳》,《對話》,《尋找失去的時間》,《假戲真情》,《原著人之夢》,《求真記》
26、〈我心(短篇小說集)〉,收有30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我心》,《順路》,《生母》,《照片》,《良知》,《金剛》,《一年》,《永遠》,《換妻》,《瞎子》,《黛玉》,《吃人》,《同謀》,《關系》,《不信》,《必勝》,《職業》,《手術》,《預言》,《單戀》,《拖延,《意外》,《舞會》,《密室》,《保佑》,《孝道》,《幸運》,《鄰居》,《隧道》,《殖民》
27、〈雨花(中篇小說集)〉,收有《雨花》,《我這樣的愛她》。
28、〈白衣女郎 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白衣女郎》,《第三者的故事》,《紅色跑車》,《我心》,《女朋友的女朋友》,《月亮》,《綁票》,《旅程》,《舊情人》,《師母》,《負心人》.
29、〈不要放棄春天 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二次求婚》,《不要放棄春天》,《青梅記,緣》,《失戀症》,《影子》,《新年快樂》,《觀光夜》,《花都故事》,《貨腰女》,《戰俘》
30、〈今夜不 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今夜不》,《不稱意》,《城市戀愛》,《冬天》,《公幹》,《很久以前》,《婚姻生活》,《母親與戀人》,《年輕的時候》,《通訊朋友》,《誤車》,《一隻手袋》
31、〈他人的夢 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挨罵女郎》,《賜衣》,《家事》,《鏡中花》,《那個男人與那封信》,《SARAISINSARDINIA》,《時代廣場》,《他人的夢》,《新生》,《眼鏡》,《一簾幽夢》
32、〈五月與十二月 短篇小說集〉,收有13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父子》,《哥哥與丹薇》,《婚事》,《戰場情場》,《雪兒》,《五月與十二月》,《我與琉璃》,《我就是我》,《千金小姐》,《兩個男人》,《戀愛的一天》,《離婚之後》,《追求記》
33、〈伊人 短篇小說集〉,收有5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伊人》,《天使任務》,《夜之女》,《更好的》,《選妻記》
34、〈安琪兒寫照(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從此以後,蜜月,假期,安琪兒寫照,戀人,劫後,少男曰記,歡聚,第三代,尋夢,影迷,電梯
35、〈表演(短篇小說集)〉,收有8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被冤枉的人,一夜,死角,小店,兩個女子,男朋友,叫我阿佛,表演
36、〈玻璃珠的嘆息(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玻璃珠的嘆息,女神,濃情,江湖客,時裝店,她的驕傲
37、〈杜鵑花曰子(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杜鵑花曰子,假期,白天鵝,結束,不老山人,不勝寒,國際營,冰人,米雪兒,科學幻想小說,房客
38、〈封面(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封面,開開頭的時候,緣分,再見,有人哭有人不,姊妹,密密意,尋求新聞,畫中人,跟蹤,她還是愛那個傢伙多一點
39、〈蝴蝶吻(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淡淡的故事,獨身女子,蝴蝶吻,花樣,米凱拉,前妻,妻子與情人,十五歲半,星期曰,再見,珍珠
40、〈花裙子(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花裙子,結婚,失敗唐璜,花槍夫婦,影子,衣莎貝與米雪兒
41、〈花事了(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衣莎貝,花事了,抉擇,花之物語,三人行,佳人,就是她,丹薇的故事,租屋記,相親,洗衣鋪,不成調插曲
42、〈寂寞夜(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寂寞夜,作弊,我兒,挖角,奇異生物,個案,對頭,出賣,志願,秘密,兩全
43、〈精靈(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我的故事,精靈,嬰,圈套,過去,屈曲,家事,筆友,少女曰記,佳節,賢妻,弟弟
44、〈鏡子(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鏡子,筆友,選擇,生母,茉莉花般香氛,誘人的黑色跑車,朱紅色葯丸,小學同學,尋人,怪夢,事情並非必定如此
45、〈藍鳥記(短篇小說集)〉,收有18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燕妮的愛,藍鳥記,未婚夫,水晶,是的在劍橋,無心,我的鄰居,留,一張照片,愛情是流行病,旅程,信,分手,花店,女人,家庭教師,無痕無恨,表妹
46、〈戀後(短篇小說集)〉,收有9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戀後,我與……鬼,姨,姐妹,女強人,醉女,客人,黑白,花種
47、〈賣火柴的女孩(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賣火柴的女孩,霧航,最難忘的事,盒子,未生兒,初夢,秘密,女兒樂,歸來,空室,舞伴
48、〈貓兒眼(短篇小說集)〉,收有10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貓兒眼,盼望,知彼,少女變,盲戀,外國人與我,作家,怪女孩,美女,名人
49、〈美麗的她(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美麗的她,那漂亮的小玩意,拍賣行里的鋼琴,失物,血,遊伴,火星港假期,理想生活,靈感泉源,旅程,說故事的人的故事
50、〈暮(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池邊,丹薇,大小姐,結婚,玫瑰阿姨,暮,男朋友,外遇,戲,又三年,一夜
51、〈惱人天氣(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冰女,青鷂子,心痂,智能兒,惱人天氣,姊妹
52、〈試練(短篇小說集)〉,收有7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病人,尤物,快樂,Baby Blue,試練,夏竹,繼父
53、〈珍珠(中篇小說集)〉,內有3篇小說,分別是珍珠,蠍子號,香芍葯的婚事
54、〈傳奇短篇集〉,內有11篇小說,分別是畢業曰、傳奇、酒吧、老師、臨走、露與女朋友、玫瑰園、水彩畫、夏之誘惑、心之色、意外。
55、〈紅鞋兒短篇集〉,內有6篇小說,分別是剎那芳華、訪問、紅鞋兒、鈴蘭、漣漪、做夢的女人。
56、〈金環蝕短篇集〉,內有7篇小說,分別是傳說中的女人、單性生活、風中孩子、工作、懷念、金環蝕、能見到愛嗎。
57、〈滿院落花簾不卷(中篇小說集)〉內有4篇小說,分別是《滿院落花簾不卷》、《成熟女人》、《祖母》、《邂逅》。
58、〈變遷短篇小說集〉收集有作品:《變遷第一部》、《變遷第二部》、《變遷第三部》、《同居》、《兄妹》、《誤會》、《妙筆》、《父母》、《我會回來》。

㈢ 施篤姆的施篤姆主要作品簡析

施篤姆的第一部中篇,也是他的成名作,便是五四時代就譯成了漢語的《茵夢湖》(Immensee,1850)。小說敘述 的是一段不幸的愛情故事,作品採用第一人稱和倒敘手法,用倒敘把主人公的過去與現在聯系起來,倒敘的內容構成了作品的主要情節,但小說開頭與結尾卻是「現在」,它們構成了「過去」的框形。這種「框形結構」也是施托姆十分愛用的手法,目的是進行「今昔對比」,製造感情上的惆帳、眷戀,痛苦和感傷。
他的另一名篇《木偶戲子保羅》(PoIePoppenspieler,1874)在題材上與《茵夢湖》雷同,也是一個愛情故事,但它的結局卻不是感傷的而是幸福的。小說也採用了施托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與倒敘手法。從藝術效果上看,第一人稱的優點是使讀者有親切感,並有利於主人公抒發感情。 一八四〇年至一八九〇年,是德語文學史上的所謂詩意現實主義(Poetischer Realismus)時期。這個時期的許多德語作家,包括施篤姆在內,在前既不同於著意描寫人生的「夜的方面」的浪漫派,也不同於以「傾向文學」為標榜的青年德意志派,在後同樣有別於對社會生活進行瑣碎而機械地摹寫的自然主義者。他們面向人生和現實,但由於受著德國社會發展遲緩和資產階級政治上軟弱乏力的局限,他們大多數只能客觀反映自己所接觸到的那一部分現實,有意無意地迴避重大的社會政治題材,力圖從平凡的事物中尋找發掘出所謂詩意,而缺少遠大的眼光和抱負。按照當時一些理論家的主張,即使在極其貧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個個富於詩意的因素或瞬息(einzelne Momente von poetischem Interesse)。作家就應將注意力限制和集中於這些因素和瞬息上,從而再現平庸的社會現象中的某個詩意的方面(eine poetische Seite)。
詩意現實主義的作家們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這些主張,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多數迴避了時代和社會的重大斗爭,接觸生活的面相對的狹窄,但在局部上卻不都缺乏反映現實的深度,而且在寫作藝術方面刻意求工,因此富有巨大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這一時期的作家們大多擅長於寫抒情詩和中短篇小說(Novelle),而以後者的成就更為突出。在德語中短篇小說的發展史上,此時形成了一個空前的高峰。作為當時興起於整個歐洲的現實主義潮流中的一個小支脈,德國詩意現實主義自有其不可忽視的特長和成就,產生了像凱勒、施篤姆、馮塔納等一些有世界影響的作家。 寫到此,我們自然會提出問題:施篤姆的小說具體地講有哪些特點?它們之成為佳作,長期以來受到各國讀者喜愛,所憑借的究竟是些什麼呢?
根據作家的境遇變遷和思想發展,我們一般將他的小說創作劃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但是,在這三個時期之間,一些貫穿始終的共同特點卻非常明顯。
先說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多數詩意現實主義的作家一樣,施篤姆在創作中也有意無意地迴避時代與社會的重大斗爭,而致力於從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去尋找所謂詩意。他的小說寫的大多是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主人公也不外乎市民、大學生、手工匠人、農民以及城鄉中小資產者這樣一些普通人。
我們過去評介施篤姆,幾乎都無例外地將他的作品「多半局限在個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圍內,沒有接觸到當時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判定為作家的缺點,並以此為依據,草率匆忙地得出施篤姆的作品不夠深刻、不夠經典的結論。中外文學史的無數事例證明,這樣做是不正確的;須知作品是否深刻、經典,並不取決於作家寫什麼,而取決於怎樣寫。在對施篤姆的主要作品及其流傳情況作比較認真的研究之後,筆者相反認為,他大多寫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這一類題材,也許倒恰恰是他獲得眾多讀者喜愛的原因。這類題材固然平凡,但為讀者熟悉,因此不易寫好;但是只要寫好了,就能打動各個時代和不同民族的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因為戀愛、婚姻和家庭問題,毋庸諱言具有超時代、越國界的普遍意義,易於為廣大讀者所理解和接受。而整個看來,施篤姆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在反映社會人生方面達到了相當的深度。筆者這樣講有以下兩點理由:一,施篤姆以戀愛、婚姻和家庭題材,寫出了社會變遷,反映了時代風貌。這在那些有較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的代表作,如《茵夢湖》、《在大學里》、《木偶戲子波勒》、《基爾希父子》、《雙影人》和《白馬騎者》中,是十分清楚的。它們要麼反映了在封建宗法制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人與人關系的轉變,要麼寫出了新舊思想的斗爭。也正因此,這類作品過去比較受我們重視。二,即使在一些方面看似僅僅寫個人生活、家庭關系的作品中,施篤姆也對倫理、道德以及人生意義和家庭教育等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賦予了作品以較為豐富的內涵。這類作品,如《遲開的薔薇》、《燕語》、《三色繼母花》、《一位默不作聲的音樂家》和《懺悔》等,同樣也有深刻的意義。除去上述兩類小說,施篤姆的的確確也寫過一些僅僅只能算是生活場景速寫的小短篇。但整個而論,他的創作實在是很好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德國社會,特別是某些偏遠地區的社會風貌;他的一篇篇傑作,不啻一幅幅德國宗法制社會在資本主義沖擊下解體時期的精彩風情畫。過去,我們常常嫌它們的情調低沉、灰暗,但這是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所必然造成的,正好反映了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後的社會現實和一般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我們沒有理由以今天的標准去苛求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作家。 施篤姆怎麼能夠將小說寫得如此富有詩意呢?
除了他本身是一位抒情詩人,有著詩人的稟賦,因而筆端常常流露出充沛熱烈的情感外,筆者以為還有以下原因:施篤姆常常寫的都是自身經歷,即他自己所能接觸到的那一部分現實。例如,《茵夢湖》中的伊莉莎白和《她來自大洋彼岸》中的燕妮,都是他年輕時所熱戀過的一個叫貝爾塔的姑娘的化身;而《一位默不作聲的音樂家》,拿施篤姆自己的話來講,更「產生於我自己心靈的最神聖的深處,這默默無聲的樂師便是我疼愛的兒子……」再則,故事發生的地點大多在北海之濱,那在不少小說(如《燕語》、《雙影人》)中都洋溢著戀鄉之情,正是熱愛故土並曾長期流落他鄉的施篤姆本人心境的寫照。感情是詩歌的生命;施篤姆的成功之作無不寫得情深意切,詩意也便油然而生。
施篤姆1817年9月14日生於當時處於丹麥統治下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瀕臨北海的小城胡蘇姆。祖上世代務農,父親是律師。1837年進入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回故鄉開設律師事務所,同時開始搜集整理家鄉的民歌、格言、傳說和童話,並創作了一些帶有田園牧歌情調的抒情詩。184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瑪爾特和她的表》。對於1848年席捲德國和全歐的資產階級革命持旁觀態度,但關注同年爆發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人民反抗丹麥統治的斗爭。這個時期他也突破了個人和家庭的狹小圈子,創作了一些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作品。如抒情詩《1848年復活節》、《在1850年秋天》和《離別》(1853),短篇小說《一片綠葉》(1853)等。1850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茵夢湖》,為施托姆贏得了小說家的聲譽。
1853年,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人民起義失敗,施托姆被丹麥統治者取消律師資格,不得不離開故鄉。先在波茨坦當了3年法院義務推事,全靠父親資助和自己寫作的報酬維持全家生活。1856年遷居海利根施塔特,獲得縣法官的職務。施托姆在普魯士整整過了10年流亡生活,對容克貴族統治下的黑暗腐朽的社會有深刻認識,創作中明顯地增加了現實主義因素。這期間,結識著名作家艾興多爾夫、默里克、馮塔納和海澤等,並寫出了中篇小說《在大學里》(1863)等作品。
1864年,丹麥人被逐走,施托姆回到故鄉,任行政長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並入普魯士後,他改任胡蘇姆法院的法官。施托姆具有地方民主主義思想,認為「貴族(與教會一樣)是民族血管里的毒素」,對「無恥的容克統治」和「俾斯麥的強盜政策」極其不滿。他逐漸退出政治生活,1880年移居哈德馬爾申村,潛心從事寫作。1888年7月4日逝世。
在平凡的現實中發掘出詩意
但同樣重要,是施篤姆努力實踐了在平凡的現實中發掘出詩意的主張,並堅信作家只要有足夠的功力,用中、短篇小說這種形式也能創造出「最高的詩意」。因此,他一生致力於中、短篇的創作,而謝絕朋友的勸誘,沒有寫任何長篇。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寫的常常是善良的人,平凡而普通的人;寫的常常是他們的美好的情感,諸如愛情、友誼以及對故鄉家園的思念和熱愛等等。可也正由於平凡、普通,我們讀來便感到熟悉、親切;正由於善良、美好,我們不知不覺便會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之施篤姆確實功力深厚,我們每讀完他的一篇傑作,心中自然便會湧起那種讀完一首好詩後的微醺乃至陶醉的感覺來。 上述種種,便使得施篤姆的成功之作充滿了詩情畫意,詩意盎然。總之,施篤姆不愧為德語文學中獨有的所謂詩意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的的確確可以稱之為詩意小說。在德語中、短篇小說乃至世界中、短篇小說之林中,施篤姆的作品自有其鮮明的個性和特色;正因為有這些特色,它們過去得以流傳,今天仍然受到重視。

㈣ 中國當代短篇文學作品都有什麼

孫犁的作品《荷花澱》
、《蘆花盪》、《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
趙樹理,山葯蛋派的代表作家。《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
李季,長詩《王貴與李香香》,《社會主義史》,《馬克思傳》、《卡爾•馬克思詩傳》、

《燕妮•馬克思詩傳》

戴望舒代表作《雨巷》
沈從文,《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集《從文自傳》、《湘行散記》。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錢鍾書,《圍城》
張愛玲: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長篇小說《十八春》(《半生緣》)
巴金: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

㈤ 講一下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

這是一個貴族與偉大的革命者之間的愛情傳奇故事。出身於貴族的燕妮聰穎智慧、高貴迷人。在相戀七年後,燕妮嫁給了比自己小五歲的馬克思。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的一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利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

按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貴族出生、年華似錦的燕妮,被公認為是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皇後」,許多英俊貴族青年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但是她卻蔑視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瞞著父母把自己許配給一個市民階級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預計和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1836年10月,馬克思從離家不遠的波恩大學轉赴離家遙遠的柏林大學讀書,這意味著他們之間要互相忠誠等待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提前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年輕的哲學博士剛剛到特利爾,就趕忙去他最心愛人的家,把博士論文親手送到燕妮的父親的手裡。燕妮和馬克思在多年分離之後,本來打算立即結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論文並不能作為維持生計的基礎,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結婚的念頭,繼續等待。

從1842年4月開始,馬克思開始為《萊茵報》撰稿,1842年10月,《萊茵報》的股東們委任馬克思為編輯,1843年3月,馬克思被迫退出《萊茵報》編輯部。接著又與阿爾諾德·盧格磋商了關於共同從事著作出版的計劃。

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羅茨納赫,與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於1814年的出身德國貴族家庭的燕妮結婚。從他們私自約定終身到結合,燕妮等待了漫長的七個年頭。在這七年中,她除了曾與未婚夫馬克思有過少數的幾次相聚之外,就只能從遠處用自己的思念和書信陪伴他了。

(5)短篇小說燕妮擴展閱讀:

燕妮·馬克思對卡爾·馬克思的作品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她戲稱自己是馬克思的「秘書」,她不僅為馬克思抄寫和影印了手稿。 期間,她與馬克思一起討論他的文章。燕妮·馬克思在社會運動中也有她自己的角色,在英國倫敦生活期間她也不斷地通過德文報紙發表政治文章和論文。

參考資料

網路-燕妮馬克思

㈥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的第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資料隨有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困不堪。1835年開始寫作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一個朋友寄給他一封信,信里附著三幅圖,要求他寫篇童話,以配其中一幅圖。他選擇了描繪手中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這篇童話。這是因為安徒生的母親,幼年是個討飯的孩子。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裡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來的時候,她感到餓極了。她把手伸到水裡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飢餓。最後她終於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這幅圖,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的苦難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兒是安徒生的母親。
☆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難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
(一)字詞:
1.重點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帶點字的讀音:
(4)易錯易混字:
蜷(蜷縮)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給)哽(哽咽)
跚(蹣跚)櫥(櫥窗)僵(凍僵)籃(搖籃)
柵(柵欄)廚(廚房)疆(邊疆)藍(藍天)
2.詞語解釋:
精緻--質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細,講究。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搖擺擺的樣子。
慈愛--仁愛,喜愛。這個詞一般用於長者對幼者。
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舊時迷信的說法,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點理解內容: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裡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頭,在大年夜看著別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在大年夜凍餓而死了,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弧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含義:
提示:這些含義深刻難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讀課文②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聯繫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含義,也就是說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即要說明什麼?表達什麼?揭露什麼?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她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比著寫?)
提示: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發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飢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麼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麼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3)「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麼意思?)
提示:第一個幸福是指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妙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第二個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覺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嚮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詞造句】
[拖鞋] 後半截沒有鞋幫的鞋。
[搖籃] 供嬰兒睡覺的傢具。形狀略像籃子,可以搖動,使嬰兒容易入睡。
[圍裙] 工作時圍在身前保護衣服或身體的東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於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本課中的哆哆嗦嗦指飢寒交迫使小女孩渾身不住地顫抖。例:寒號鳥被西北風吹得哆哆嗦嗦。
[烤鵝] 一種掛在特製的爐子里烤熟的鵝。
[聖誕樹] 聖誕節用的松樹、樅樹,樹上裝飾著小蠟燭、玩具和贈送的禮品等。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多數教會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擁有大量財產的商人。
[櫥窗] 指商店臨街的玻璃窗,用來展覽貨物的樣品。
[靈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動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身體後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課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一個人有一個靈魂,人死亡後靈魂升到天上去。
[噴香] 形容香氣非常濃厚。例:桌上的飯菜散發出噴香的熱氣。
[窮苦] 貧窮困苦。例:那時,他們一家人過著窮苦的生活。
【近義詞】
奇異(奇特)窮苦(窮困)慈愛(慈祥)
【反義詞】
飛快<緩慢> 溫暖<寒冷>
精緻<粗糙> 慈愛<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樂<痛苦>
【詞義辨析】
[溫暖溫和] 都是形容詞,都有溫度不冷也不熱之意。「溫暖」強調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適」的意味,多用於氣候、陽光等。「溫和」強調沒有冷意,可用於氣候和環境,也可用於性情、態度、言語等。
【難句講解】
1.「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這表明小女孩家裡非常窮。她自己沒有鞋,寒冬臘月出門,穿著一雙大拖鞋,就連這樣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媽媽穿的。
2.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這句話講小女孩想從許多火柴里抽出一根來,擦燃了暖暖手。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自己卻點掉一根火柴,她爸爸會打她的。她敢嗎?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挨打,終於抽出了一根。
3.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是小女孩的幻想,說明小女孩在那個現實世界中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要想「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
4.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位小女孩臨死時「嘴上帶著微笑」。人們看見了她那小小的屍體,只是淡淡地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誰也不關心她。可是作者卻深入到小女孩臨死前的心裡。她看到過許多美麗的東西,盡管那是幻象;「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間的慈愛;奶奶把她帶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懷著這樣美好的願望死去。而這些是「誰也不知道」的。
【佳句賞析】
1.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小女孩長著一頭金黃的頭發,那頭發打成可愛的卷兒披在肩上,可以看出,這是個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沒有心思去關心自己的美麗,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她卻光著頭,赤著腳,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只因為她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這樣的夜晚,也必須出來賣火柴,為家裡掙一點錢維持生活。多麼「可憐的女孩」啊!這段描寫,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
2.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於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的青一塊紫一塊」、「蜷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3.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溫和的奶奶就會不見的。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這句話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

安徒生生平及作品簡介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並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年代不明),《羅斯基里達之夜》(年代不明)。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以及童話。
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於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帶著祖母和母親所積蓄下來的幾十個銅子,隻身去那舉目無親的京城——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不難想像,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台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一位偉大的丹麥童話作家,他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世界童話創始人".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他的父親是個窮鞋匠,曾自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改嫁。安徒生從小就被貧困所折磨著,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十分正規的教育。他在少年時代就對舞台有興趣,幻想去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為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於演出,根本沒有劇院願意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書,有些故事表現了善和美必勝的樂觀信念,有些則非常悲觀,結局極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著強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還寫過戲劇、小說、詩歌、游記和幾本自傳。他的著作有《丑小鴨》,《海的女兒》,《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家喻戶曉的名著。其中,《丑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被選入語文教科書。
安徒生小時候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而且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心裡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願」——他想當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一個高雅的芭蕾舞演員,一個宏偉的歌唱家,一個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不堪的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而是發誓要做的更好。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台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他以詩意而又幽默的筆調,改變了現代童話的面貌,並開啟了創作童話的先河。最可貴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因此歷久彌新,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復傳誦。安徒生童話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無人能夠企及。

㈦ 《 海的女兒》作者是誰

安徒生(1805——1875)

附: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㈧ 馬克思和燕妮的關系還有他們之間的故事是什麼

1、馬克思和燕妮的關系:

馬克思和燕妮不僅是朋友,戀人,更是同志,戰友,是靈魂伴侶,是偉大的革命愛情!

2、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故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律的一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利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貴族出生、年華似錦的燕妮,被公認為是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皇後」,許多英俊景族青年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但是她卻蔑視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瞞著父母把自己許配給一個市民階級的子弟馬克思。

1836年10月,馬克思從離家不遠的波恩大學轉赴離家很遠的柏林大學讀書,這意味著他們之間要忠誠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18歲的馬克思就執筆寫詩,用詩抒發自己的感情和心聲。馬克思的詩大多是歌頌燕妮和傾吐自己對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願和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提前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年輕的哲學博士剛剛口到特利爾,就趕忙去他最心愛人的家,把博士論文親手送到燕妮的父親的手裡。燕妮和馬克思在多年分離之後,本來打算立即結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論文並不能作為維持生計的基礎,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給婚的念頭,繼續互相等待。

從他們私自約定終身到結合,燕妮等待了漫長的七個年頭。在這七年中,她除了曾與未婚夫馬克思有過少數的幾次相聚之外,就只能從遠處用自己的思念和書信陪伴他了。婚禮舉行後,馬克思和燕妮隨即動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1843年10月底,馬克思和燕妮一起來到巴黎,同比他們早兩個月來到這里的盧格籌辦並出版

《德法年鑒》雜志。至此,他倆拉開了充滿困苦和自我犧牲的生活序幕。

由於馬克思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卓越貢獻和對地主、資產階級無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動勢力詛咒他,驅逐他。他不得不攜持家小四處轉移,其生活困難有時達到難以想像的地步。

1883年3月14日中午,馬克思安詳地、毫無痛苦地與世長辭了。1883年3月17日,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墳墓的旁邊。

㈨ 求亦舒小說全集下載,要TXT格式的!~!謝謝 要全,可下載的,最好已經分類好長中短篇的.發送[email protected]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
當亦舒一露頭角就迅速成名時,兩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壇上的兩雜奇花。有人稱之為奇跡,說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跡」。「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亦舒創『流行』言情小說。
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來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官方部門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電視台編劇。現時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

1、〈《回南天》短篇集〉收集有作品:《愛情之死亡》、《丁香》、《回南天》、《卡薩諾瓦丈夫》、《贖罪》、《蛻》、《valentine》、《薇薇的婚事》、《午夜飛行》、《新寡》、《殉情記》、《一個小夢》、《遠客》、《有空請赴會》、《意外的春季》、《音樂盒》

2、〈璧人短篇集〉收集有作品:《壁人》、《婚變》、《滑稽女郎》、《舊歡如夢》、《苦戀》、《牛皮糖》、《女人三十》、《小夫妻》、《星》、《心上人》、《已婚男人》、《遇》

3、〈《年輕的心》短篇集〉收集有作品:《姐妹》、《佳偶》、《盲約》、《棉衣》、《年輕的心》、《牆》、《情書》、《少女與母親》、《細沙》、《邀舞》、《真話》

4、〈《月亮背面》短篇集〉收集有作品:《變形記》、《分手》、《黑店》、《呼召》、《盼望》、《審判》、《他在這里》、《一百萬元本票》、《一本小說》;
《月亮背面》、《一千五百曰後》

5、〈短篇集阿細之戀〉收集有作品:《阿細之戀》、《采訪奇遇》、《費薇思》、《兩個女人》、《妹妹的香港》、《女兒與情婦》、《碎片》、《外宿記》、《姊妹》、《這是生活》

6、〈短篇集暮〉收集有作品:《池邊》、《丹薇》、《大小姐》、《結婚》、《玫瑰阿姨》、《暮》、《男朋友》、《外遇》、《戲》、《又三年》、《一夜》
7、〈短篇集女神〉收集有作品:《女神》、《競投》、《美人》、《狂想》、《謠言》、《騙婚》、《傑作》、《忠實讀者》、《出走》

8、〈短篇集一個女人兩張床〉收集有作品:《廿一世紀浮華對女性本能影響》、《冰公主的快樂》、《電波》、《第十名》、《黑色故事》、《綠寶》、《未來女主人》、《我是我》、《衣櫥》、《一定要手快》、《一個女人兩張床》

9、〈短篇小說集《等待》〉收集有作品:《安排》、《等待》、《告訴我》、《華廈》、《婚禮》、《盟約》、《人選》、《新娘花球》、《星探》、《珍寶》、《追求》

10、〈緊些再緊些短篇集〉收集有作品:《計策》、《緊些,再緊些》、《靈感》、《每個人都愛芝芝》、《那個女人好凶》、《欺騙》、《實驗》、《書獃子會所》、《我認識她》、《尋找美人》、《約會》

11、〈琉璃世界短篇小說集〉收集有作品:《琉璃世界》、《大力水手與表叔》、《恭喜》、《黃昏七時街角》、《結婚》、《姐妹倆》、《母與女》、《孫太太》、《太太外遇》、《瀟瀟雨》

12、〈老房子短篇集〉收集有作品:《飛虎》、《婚禮記者》、《救星》、《捐贈人》、《老房子》、《賣吻》、《諾言》、《尋找原著人》、《眼睛》、《祝福》、《祖叫我來》

13、〈流光短篇集〉收集有作品:《COMA》、《殘酷游戲》、《對窗》、《跟蹤》、《假期過後》、《離家》、《流光》、《他人情書》、《天使》、《我恨你》、《新生》

14、〈密碼短篇集〉收集有作品:《筆友》、《瘡疤》、《懺悔》、《痴戀》、《復仇》、《服務》、《故事》、《糾纏》、《紀念》、《救人》、《羅衣》、《玫瑰》、《密碼》、《母親》、《凝視》、《請按》、《認人》、《搜畫》、《勢利》、《狩獵》、《通靈》、《吻盜》、《誤會》、《無情》、《笑臉》、《野味》、《意外》、《智慧》、《知己》
15、〈憔悴三年短篇集〉收集有作品:、《憧憬》、《賭注》、《酒保》、《借人》、《迷信》、《女神》、《憔悴三年》、《暑假》、《想像》、《異能》、《預言》

16、〈仕女圖短篇集〉收集有作品:《不寄的信》、《白漆》、《乖兒》、《歸宿寫照》、《漸變》、《結局》、《寂寞的心》、《鳥語花香》、《仕女圖》、《他殺》、《真相》
17、〈晚兒短篇集〉收集有作品:《DD'S》、《白綾衣》、《伴》、《不知你還要不要聽這種老故事》、《出身》、《幕後》、《難以置信的真相》、《讓我們做朋友》、《人名冊》、《入學記》、《晚兒》( j# q) S6 q0 C4 o+ ?+ f&

18〈小朋友短篇小說集〉收集有作品:《小朋友》、《餘波》、《到處睡的男人》、《回憶》、《我浪費所有的……》、《挫折》、《第九台》、《無名女》、《同事》、《姐妹》、《賊美人》

19、〈尋找失貓短篇集〉收集有作品:《尋找失貓》、《家有賢妻》、《新生命》、《團聚》、《裸照》、《婚禮歌手》、《失寶》、《已變的心》、《作家》、《鑽冠》、《我就是他》

《亦舒全集》《銀女》 《印度墨》 《預言》 《圓舞》 《這雙手雖然小》 《真男人不哭泣》 《直至海枯石爛》《只有眼睛最真》《紫薇願》《縱橫四海》 《最心愛的歌》《電光幻影》
《恨煞》 《鄰居太太的情人》《孿生》 《漫長迂迴的路》《迷藏》《乒乓》《葡萄成熟的時候》
《亦舒全集》《偶遇》短篇集〉收集有作品:《芭蕾舞娘》、《別離》、《等你》、《開頭》、《老姑婆的春天》、《母子》、《男友》、《偶遇》、《凶徒》、《癢》、《姊妹》

2、〈舊歡如夢短篇集〉收集有作品:《錯》、《詭計》、《過去》、《寂寞小姐》、《舊歡如夢》、《拍戲》、《情書》、《少爺》、《賽車手》、《一張書桌》、《雨天》、《照片》

3、〈她成功了我沒有(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她成功了我沒有》,《眼淚》,《講情》,《灰色地帶》,《二零三一世界》,《迷途》,《故衣》,《訪友》,《編一個故事》,《去,去復仇》,《渴愛陽光》
4、〈今夜星光燦爛(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今夜星光燦爛》,《別人的女郎》,《分手》,《極光仙子》,《忽必烈汗》,《康復》,《十六歲和三十二歲》,《意外》,《改天如何今夜我醉》,《容哥哥與阿妹》,《她的心》,《結婚寫照》.

5、〈可人兒(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無奈》,《人不如舊》,《妒妻》,《盲戀》,《情挑》,《可人兒》
6、〈譬如朝露(中篇小說集)〉,內有4篇小說,分別是《譬如朝露》,《萍水》,《求偶》,《幻象》
7、〈求真記(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我,小公主》,《報告》,《棋友》,《回家》,《勿念》,《霓裳》,《對話》,《尋找失去的時間》,《假戲真情》,《原著人之夢》,《求真記》
8、〈我心(短篇小說集)〉,收有30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我心》,《順路》,《生母》,《照片》,《良知》,《金剛》,《一年》,《永遠》,《換妻》,《瞎子》,《黛玉》,《吃人》,《同謀》,《關系》,《不信》,《必勝》,《職業》,《手術》,《預言》,《單戀》,《拖延,《意外》,《舞會》,《密室》,《保佑》,《孝道》,《幸運》,《鄰居》,《隧道》,《殖民》
9、〈雨花(中篇小說集)〉,收有《雨花》,《我這樣的愛她》。

10、〈白衣女郎 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白衣女郎》,《第三者的故事》,《紅色跑車》,《我心》,《女朋友的女朋友》,《月亮》,《綁票》,《旅程》,《舊情人》,《師母》,《負心人》.
11、〈不要放棄春天 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二次求婚》,《不要放棄春天》,《青梅記,緣》,《失戀症》,《影子》,《新年快樂》,《觀光夜》,《花都故事》,《貨腰女》,《戰俘》
12、〈今夜不 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今夜不》,《不稱意》,《城市戀愛》,《冬天》,《公幹》,《很久以前》,《婚姻生活》,《母親與戀人》,《年輕的時候》,《通訊朋友》,《誤車》,《一隻手袋》
〈他人的夢 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挨罵女郎》,《賜衣》,《家事》,《鏡中花》,《那個男人與那封信》,《SARAISINSARDINIA》,《時代廣場》,《他人的夢》,《新生》,《眼鏡》,《一簾幽夢》
14、〈五月與十二月 短篇小說集〉,收有13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父子》,《哥哥與丹薇》,《婚事》,《戰場情場》,《雪兒》,《五月與十二月》,《我與琉璃》,《我就是我》,《千金小姐》,《兩個男人》,《戀愛的一天》,《離婚之後》,《追求記》
〈伊人 短篇小說集〉,收有5篇短篇小說,分別是《伊人》,《天使任務》,《夜之女》,《更好的》,《選妻記》
16、〈安琪兒寫照(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從此以後,蜜月,假期,安琪兒寫照,戀人,劫後,少男曰記,歡聚,第三代,尋夢,影迷,電梯

17、〈表演(短篇小說集)〉,收有8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被冤枉的人,一夜,死角,小店,兩個女子,男朋友,叫我阿佛,表演

18、〈玻璃珠的嘆息(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玻璃珠的嘆息,女神,濃情,江湖客,時裝店,她的驕傲

19、〈杜鵑花曰子(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杜鵑花曰子,假期,白天鵝,結束,不老山人,不勝寒,國際營,冰人,米雪兒,科學幻想小說,房客

20、〈封面(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封面,開開頭的時候,緣分,再見,有人哭有人不,姊妹,密密意,尋求新聞,畫中人,跟蹤,她還是愛那個傢伙多一點

21、〈蝴蝶吻(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淡淡的故事,獨身女子,蝴蝶吻,花樣,米凱拉,前妻,妻子與情人,十五歲半,星期曰,再見,珍珠

22、〈花裙子(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花裙子,結婚,失敗唐璜,花槍夫婦,影子,衣莎貝與米雪兒

23、〈花事了(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衣莎貝,花事了,抉擇,花之物語,三人行,佳人,就是她,丹薇的故事,租屋記,相親,洗衣鋪,不成調插曲

24、〈寂寞夜(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寂寞夜,作弊,我兒,挖角,奇異生物,個案,對頭,出賣,志願,秘密,兩全

25、〈精靈(短篇小說集)〉,收有12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我的故事,精靈,嬰,圈套,過去,屈曲,家事,筆友,少女曰記,佳節,賢妻,弟弟

26、〈鏡子(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鏡子,筆友,選擇,生母,茉莉花般香氛,誘人的黑色跑車,朱紅色葯丸,小學同學,尋人,怪夢,事情並非必定如此

27、〈藍鳥記(短篇小說集)〉,收有18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燕妮的愛,藍鳥記,未婚夫,水晶,是的在劍橋,無心,我的鄰居,留,一張照片,愛情是流行病,旅程,信,分手,花店,女人,家庭教師,無痕無恨,表妹

28、〈戀後(短篇小說集)〉,收有9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戀後,我與……鬼,姨,姐妹,女強人,醉女,客人,黑白,花種

30、〈賣火柴的女孩(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賣火柴的女孩,霧航,最難忘的事,盒子,未生兒,初夢,秘密,女兒樂,歸來,空室,舞伴

31、〈貓兒眼(短篇小說集)〉,收有10篇短篇小說,分別是貓兒眼,盼望,知彼,少女變,盲戀,外國人與我,作家,怪女孩,美女,名人

32、〈美麗的她(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美麗的她,那漂亮的小玩意,拍賣行里的鋼琴,失物,血,遊伴,火星港假期,理想生活,靈感泉源,旅程,說故事的人的故事

33、〈暮(短篇小說集)〉,收有11篇短篇小說,分別是池邊,丹薇,大小姐,結婚,玫瑰阿姨,暮,男朋友,外遇,戲,又三年,一夜

34、〈惱人天氣(短篇小說集)〉,收有6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冰女,青鷂子,心痂,智能兒,惱人天氣,姊妹

35、〈試練(短篇小說集)〉,收有7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病人,尤物,快樂,Baby Blue,試練,夏竹,繼父

36、〈珍珠(中篇小說集)〉,內有3篇小說,分別是珍珠,蠍子號,香芍葯的婚事

37、〈傳奇短篇集〉,內有11篇小說,分別是畢業曰、傳奇、酒吧、老師、臨走、露與女朋友、玫瑰園、水彩畫、夏之誘惑、心之色、意外。

38、〈紅鞋兒短篇集〉,內有6篇小說,分別是剎那芳華、訪問、紅鞋兒、鈴蘭、漣漪、做夢的女人。

39、〈金環蝕短篇集〉,內有7篇小說,分別是傳說中的女人、單性生活、風中孩子、工作、懷念、金環蝕、能見到愛嗎。

40、〈滿院落花簾不卷(中篇小說集)〉內有4篇小說,分別是《滿院落花簾不卷》、《成熟女人》、《祖母》、《邂逅》。

41、〈變遷短篇小說集〉收集有作品:《變遷第一部》、《變遷第二部》、《變遷第三部》、《同居》、《兄妹》、《誤會》、《妙筆》、《父母》、《我會回來》。

㈩ 國內和國外有哪些童話作家和他的作品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他的最好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於作者出身貧寒,對於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象感受極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貴族的無知和脆弱。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後》則表現了作者對人類理想的看法,即堅信「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在最後一部作品《園丁和主人》中,還著力塑造了一個真正的愛國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終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

他的第一部《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達的花兒》,於1835年春出版。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如:《一個詩人的市場》(1842)、《瑞典風光》(1851)、《西班牙紀行》(1863)、《訪問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

安徒生寫過三部自傳:1832年寫的《小傳》(1926)、1847年在德國出版的《正傳》和後來寫的一部《傳記》(1855),他的小說和童話故事也大多帶有自傳的性質,如《即興詩人》、《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活還是不活》(1857)、《幸運的貝兒》(1870)等。他在《柳樹下的夢》(1853)、《依卜和小克麗斯玎》(1855)、《她是一個廢物》(1853)等作品中,還寫了鞋匠、洗衣婦等勞動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時也表現了丹麥的社會矛盾,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認識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摯的情誼成了他創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個人生活上不是稱心如意的。他沒有結過婚。他晚年最親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爾徹。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堅持不懈地進行創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獻給「未來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寫了168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

安徒生的一些童話故事,特別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時也進行道德說教,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容忍與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話同民間文學有著血緣關系,繼承並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數取材於民間故事,後期創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也有短篇小說;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適合於兒童閱讀,也適合於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1919年1月號就刊載過周作人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

1805年4月,一個嬰兒出生在一張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聲啼哭著,彷彿抗議上帝將天使貶謫到人間。教士安慰惶恐的母親說:「小時候哭聲越大,長大後歌聲就越優美。」果然許多年後,這個天使用夜鶯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兒了,即使是聖誕老人,也並不會比他更有名氣。他的名字,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民俗學家。1786年2月24日生於美因河畔哈瑙的一個律師家庭,1859年12月16日卒於柏林。1803年入馬爾堡大學學法律。1829年威廉擔任了大學教授。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寫信抗議漢諾威國王破壞憲法而被 免去教授職務 ,這7位教授被稱為格廷根七君子。1840年底應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學院院士,並在大學執教。1848年雅科布被選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代表。去世後葬於柏林馬太教堂墓地 。

從1806年開始,致力於民間童話和傳說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兩卷集)和《德國傳說集》(兩卷)。

威廉·格林(1786-1863)與雅科布·格林(1785-1863),出身官員家庭,均曾在馬爾堡大學學法律,又同在卡塞爾圖書館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學教授,1841年同時成為格林科學院院士。是德國的兩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民間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但他們最卓越的成就,卻是作為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搜集家,以幾十年時間(1812-1857)完成的《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即現在俗稱的「格林童話」,它包括200多篇童話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等均膾炙人口。由於這些童話源自民間故事,作為學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圖保持它們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顯得比較粗糙,更適合低幼兒童閱讀。 鄭淵潔具皮皮魯、魯西西、大灰狼羅克、舒克和貝塔是他筆下塑造的形象。《皮皮魯總動員》
孫幼軍 《沒有風的扇子》《仙籃奇劍傳》》《跟老頭兒漫遊奇境》《漏勺號飄流記》(與孫迎合著);系列童話集《玩具店的夜》《亭亭的童話》《怪老頭兒》《唏哩呼嚕歷險記》;中篇童話《鐵頭飛俠傳》《神奇的房子》《雲里國歷險》《影星娃娃》《神秘的大鳥》《白妞兒和竹腦殼》;短篇童話集《吉吉變熊貓的故事》《怪雨傘》;短篇小說《小狗的小房子》《妮妮畫猴兒》
彭文席 <孩子最喜歡的中國童話 >
張天翼 <寶葫蘆的秘密>
趙冰波 《小神仙與小仙女》、《阿笨貓》
嚴文井 《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大雁和鴨子》《皇帝說的話》《希望和奴隸們》
林一葦 《一個叫竇唯的孩子》《一隻豬可以死幾次》
王一梅 《鼴鼠的月亮河》、《住在雨街的貓》、《恐龍的寶藏》,系列童話《糊塗豬》《小老虎當鼓手童話集《第十二隻枯葉蝶》、《鳥窩里的樹》,繪本《書本里的螞蟻》、《胡蘿卜先生的鬍子》等。

洪汛濤 《神筆馬良》、《十兄弟》、《夜明珠》、《不滅的燈》、《小花兔找食物》、《魚寶貝》、《望夫石》、《半半的半個童話》、《快樂的小鳥》等。粉碎「四人幫」後,他寫出了《一張考卷》、《花圈雨》、《向左左左轉先生》、《白頭翁辦報》、《神筆馬良》、《慢慢來》、《夾竹桃》、《棕豬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學本事》、《小芝麻奇歷記》《「亡羊補牢」的故事》、《烏牛英雄》、《蒼蠅的訣竅》、《狼毫筆的來歷》、《破缸記》、《天鳥的孩子們》、《鳥語花香》

熱點內容
末世精品短篇小說 發布:2025-08-01 20:52:32 瀏覽:263
主角重生到未來的小說 發布:2025-08-01 20:39:10 瀏覽:472
穿越游戲飢荒小說 發布:2025-08-01 20:38:10 瀏覽:621
sf輕小說火券有什麼用 發布:2025-08-01 20:36:33 瀏覽:500
一對一甜文重生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01 20:19:45 瀏覽:480
英雄聯盟百萬以上的經典小說網 發布:2025-08-01 20:13:10 瀏覽:684
小說彩蛋游戲圖片 發布:2025-08-01 20:13:07 瀏覽:606
網路小說遠古神王 發布:2025-08-01 20:06:26 瀏覽:641
簡暖簡寧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1 19:51:57 瀏覽:812
盜墓筆記小說經典語錄酒一杯 發布:2025-08-01 19:44:54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