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奇才

短篇小說奇才

發布時間: 2022-05-20 04:30:03

『壹』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小說集》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MRGube_-45cGjMa9tBZPg

密碼:736j

書名:羅生門

作者:芥川龍之介

譯者:高慧勤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2

內容簡介:「我有時會想,二十年後,五十年後,甚或一百年後的事。那時節,已不會知道曾經有過我這樣一個人。我的作品集,想必積滿灰塵,擺在神田一帶的舊書店的角落裡,徒然等著讀者的光顧吧?……可是,我依然要想。寂寞百年身,哪怕只有一位讀者能手捧我的書,在他心扉前,盡管依稀微茫,呈現出一片海市蜃樓……」

天才的芥川何須這樣悲觀!他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已使他成為聞名世界的短篇小說奇才。

本書按創作時間順序,收錄芥川龍之介代表小說、散文共26篇,從多角度展現「日本短篇小說巨擘」的光輝藝術成就:

「是當強盜?還是餓死?」(《羅生門》)

「老僧在除去討厭的長鼻後,竟然有了新的不安與苦惱!」(《鼻子》)

「兇殺案涉及的當事人,為什麼會搶著當兇手?」(《竹林中》)

「項羽是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之器》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短篇小說「鬼才」作家。他從年少起就酷嗜讀書,才華橫溢,展現出超凡的藝術天賦,但卻在大有作為的年紀自殺辭世,令世人不勝惋惜。

芥川一生創作短篇小說148篇,另有小品、隨筆等多種,獨步日本文壇。他的作品貫穿著對人性利己的剖析、對丑惡現實的鞭撻,篇幅雖小,所欲甚大。他極為重視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使作品歷經九十餘載,仍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和藝術美。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等。

『貳』 好看的穿越短篇小說 要完結的 結局好的

天價棄妃
《天價棄妃》是夜凌郗創作的穿越時空類網路小說。
簡介:人不犯我,我考慮讓他過好日子。人若犯我,我叫他全家上下死無全屍。這句話一直是慕鄢人生中的信條以及做事的標准。 當人人敬而遠之、隻手遮天的黑道女王,穿越到處處被人欺負凌辱的她身上時,所有的一切都將會顛覆。俯覽眾人,傾城一笑。你們,不足為道! 裝瘋賣傻的腹黑相公,她不屑的一笑,想玩,我定奉陪到底。痴心追隨的富家子弟,她無奈的搖頭,抱歉,我是有夫之妻! 他是裝瘋賣傻的腹黑王爺,也是武林中薄情寡
義,斬殺千人的鬼面殺手。他讓官場貪官無眠,讓武林眾人戰栗。 一句夏逸風,我要休了你。讓他成為天下人的笑柄,誓要看淡一切只為奪回自己的東西,可心中卻總有一抹放不下的倩影……
第一傻後
《第一傻後》,水瑟嫣然所著架空穿越古言小說
簡介:莫筱苒,緝毒科科長,穿越成為東耀國丞相之女,聞名天下的痴傻皇後。大婚之夜,裝傻充愣,怒打皇上,令太後出糗;冊封貴妃,大鬧婚禮,雞飛狗跳,打攪皇帝的好事。傻,就是要傻給你們看!那些拿了我東西的,一律自覺還回來;那些背叛過我的,一律自覺自盡。皇宮上下,戰戰兢兢,只要被此女盯上,不如乾脆早些上吊。
皇帝暴怒,這個該死的女人,我絕對不會放過你!!!
千方百計想逃離皇宮,卻無意引起四個男子傾心……
那個一直在身後默默保護她的男人,究竟是誰?
休皇帝,逃皇宮,引起三國大亂,撕裂痴傻偽裝,一身鋒芒驚艷天下……
眾男傻眼,誓要將其綁在身邊!

庶女嫡妃
《庶女嫡妃》由網路作家夜凌郗所寫的一本穿越時空的小說,於2013年6月19日開始布。
簡介:她,沈凌微,遊走在黑白兩道的商業奇才。從18歲被踢 合並圖冊(2張) 出家族,淪落到棲身夜店來尋找活路的那天起,心狠手辣四個字,就成了她的代言詞。 她,沈雲悠,一無是處的痴傻庶女。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化著一臉殘妝嚷著要和絕色王爺洞房,成為天下百姓的笑柄。後又在大婚之日迎來一紙休書,淪為相府的恥辱。羞憤交加,傻子大鬧青樓,卻被未婚夫婿懷中的女子推下樓,一命嗚呼。 當現代的她成為了古代的她,一切截然不同。莫名其妙被人侮辱,全力以赴與君王一賭,游刃有餘管理相府生意,更巧遇懦弱無能的他,重遇美人在側的他,究竟誰才是她的良人,誰能與她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叄』 賈平凹的資料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當代作家,全國人大代表。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3)短篇小說奇才擴展閱讀

首先,賈平凹長篇小說在敘述態度和審美理想上主要體現為對自然的追求。這一特點,表現在作品中就是對小說敘述者或敘事人的隱藏,故事情節的淡化以至生活對故事的置換,和具體敘述時力圖做到自然呈現、不用人力等。

賈平凹長篇小說敘事的這一特點,緣於賈平凹深受中國道家哲學和美學思想,古代說話藝術和明清時期的世情小說,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的「新寫實」小說創作潮流等的影響。賈平凹在小說敘述上對自然的追求,自有它的文學價值和意義,但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缺點和問題。

其次,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可稱作意象小說或意象主義小說,但對意象的營造也只是其敘事特色的一個重要側面。賈平凹在其長篇小說中創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會、文化和民俗意象。

其意象創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隱喻、象徵之義;二是從前到後來看,賈平凹長篇小說的意象營造從局部走向了整體;三是意象營造往往走向了象徵,成為象徵性意象。賈平凹在其長篇小說中進行意象營造,有他的創新之處和一定的原因,也給藝術上帶來了一些問題。

再次,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神秘現象,具有一種神秘主義傾向。這一特點的形成,與賈平凹自身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經歷有關,也與賈平凹對中外文學優秀傳統如我國志怪小說、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等的學習和借鑒有關。

當然,這也是賈平凹小說創作比較自覺的藝術追求的結果。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神秘色彩或神秘主義傾向,確實給作品帶來了比較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但相應地也帶來了一定的缺陷和問題。

最後,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大部分都屬於「進入型」小說,由此而體現了它在情節結構上的顯著特色。從空間上說,「進入型」小說情節結構上的進入—離去,總是聯系著兩塊在傳統上是對立的空間地域:城和鄉。賈平凹在作品中對城鄉二元世界和兩種文化進行了強烈的比照,並給予了持久的深刻的思考。

從時間上說,「進入型」小說中所謂的進入者的一進一離,不僅聯系了城鄉兩個空間區域,而且溝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時間狀態。作品中實際所描寫的時間的封閉性、短暫性與所暗示的時間的開放性、永恆性直接構成了一種寓言,一種關於人生的寓言,這寓言也許是說人生在於過程,漂泊是一種宿命。由此從以上時空兩個維度出發,可以把賈平凹長篇小說結構的整體特點概括為:人在城鄉之間漂泊。

『肆』 白先勇小說的思想意蘊與藝術價值是什麼

白先勇小說的思想意蘊與藝術價值如下:

白先勇作為台灣外來派的代表作家,小說具有濃重的傳統文化意蘊,在藝術手法上,白先勇擅長運用比擬,擬人比喻等藝術手法渲染小說主題,以達到主題的升華和情景的渲染,更加強化了小說主旨。

白先勇小說風格

白先勇是台灣60年代現代派作家的主將之一,被評論家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創作中少見的奇才。他總是喜歡用悲傷的筆調去描寫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側重於對人物悲劇命運的抒寫,所以其作品大多都帶有悲劇性特質,讀者在閱讀中每每會感覺到有一種悲涼氣氛縈繞在字里行間。

白先勇小說的悲劇性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女性之悲、「無根」之悲、「沒落英雄」之悲、鄉愁——啼血的杜鵑等方面。對這些悲劇意蘊的解讀分析,能使人深刻體會白先勇小說中所蘊含的悲劇性主題和所要表達的情感,並引發人們對白先勇小說的悲劇意義的更深入的思考。

『伍』 星新一最著名的短篇小說是什麼

星新一(1926-1997) 男
堪稱曰本科幻界的一個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別致、富於哲思的超短篇小說響譽世界。
星新一生於東京的一個科學世家。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他進入東京大學攻讀農業化學,畢業後在該大學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學。1956年為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飛碟研究會。
1957年,星新一和柴野拓美一起創辦了曰本最早的科幻小說同仁雜志《宇宙塵》,為曰本科幻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個刊物哺乳出很多專業科幻作家。同年,他發表處女作,受到江戶川亂步等人的賞識,繼而佳作迭出。
星新一的作品龐雜,除科幻小說外,還寫有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和隨筆。1976年他榮獲曰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惡魔天國》(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聲網》(長篇)和《夢魔的標靶》(長篇)。

『陸』 陝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要有名字和簡介,代表作。

1、陳忠實

1942年8月年出生於陝西灞橋區西蔣村,逝世於2016年4月29日,享年73歲。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他是西北五省自家。曾居住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陳忠實的代表家。曾居住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陳忠實的代表作,其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

2、賈平凹

陝西商洛市丹鳳縣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同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創作《廢都》《高老莊》《白夜》等,其中《廢都》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片小說獎;2008年憑借《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獲施耐庵文學獎。

3、柳青

原名劉蘊華,曾名劉東圓,1916年生於陝西吳堡縣寺溝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先輩們無一人讀書,目不識丁。代表作品《創業史》,這被譽為反應農業合作化史詩性的巨著,在文學史上有特別突出的地位,甚至其後還影響了路遙。

1952年9月1日到長安縣任縣委副書記,到文革開始,1967年元旦被揪進『牛棚』,期間14年,他紮根農村,舉家住在鄉下古廟,四易《創業史》稿,殫精竭智,嘔心瀝血,創作「十七年文學」中國長篇小說的巔峰。1978年6月三日一代文學巨匠,勞動人名的兒子柳青與世長辭。

4、李若冰

李若冰是「十七年文學」陝西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創作是同50年代我國的工業建設,特別是大西北的工業建設一起成長的。

1926年10月出生於陝西涇陽縣閻家堡,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幼時被賣給一戶姓杜的人家,名叫「杜德明」此後從未見過生父,解放後見過一次生母,隨母姓改為「李若冰」1938年,12歲的杜德明從家裡逃出來,北上延安,投奔根據地。

他常說:「我是在延安的懷抱里,吃黨的奶長大的,最愛唱愛聽的一首歌就是《唱支山歌給黨聽》。代表作《柴達木手記》,《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神泉日出》等。

5、王汶石

原名王禮曾,以短篇小說名世。他的短篇小說在「十七年」占重要地位。他以關中農村生活為題材,數量不算太多,但質量上乘,比如《風雪之夜》《套繩》《沙灘上》。

作家筆下盪漾著社會主義的熱情,40年後我們仍能從小說中高手到當年作家身心所環繞的整個國家民族熱氣騰騰搞建設的氛圍。

1921年出生在山西的耕讀之家,1938年,隨祖父到西安,先上太華中學,因該校太落後,該上竟存中學。竟存是地下黨支持辦的,教師學生中許多是共產黨員。

『柒』 大家統計法國傑出文學家有誰呢

1.納瓦爾王後:16C,法國第一位短篇小說家,著有模仿《十日談》的《七日談》;
2.拉伯雷:法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傑出的諷刺大師,著有《巨人傳》
3.蒙台涅(蒙田):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人文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和倫理學家,《隨感錄》。(看法國散文就得找他的看)
4.拉羅什富科:《箴言集》(他的箴言非常有趣生動,經歷很傳奇哦)
5.布萊斯·帕斯卡爾:《思想錄》(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
6.弗朗索瓦·維庸:中世紀歐洲三大詩人之一,「法國中世紀最傑出的抒情詩人」,《絞刑犯之歌》、《大遺言集》、《歌昔日女子》
7.伏爾泰《形而上學論》;
盧梭的《懺悔錄》;
孟德斯鳩的《波斯人的信札》《論法的精神》;
狄德羅的《拉摩的侄兒》《命定論者雅克》;
8.博馬舍:法國劇作家,《費加羅的婚禮》(他的經歷實在是太傳奇啦!建議樓主去看看有關他一生的敘述)
9.夏多布里昂:著有《革命論》,《墓中回憶錄》(雨果的偶像);
10.莫里哀:《吝嗇鬼》《警察三部曲》
11.繆塞;《一個世紀兒的懺悔》(他跟喬治桑做過情人哦)
12.高乃伊:《熙德》;
拉辛的悲劇《安德羅瑪克》;
13.魏爾蘭:(1844一1896)法國詩人,象徵主義詩歌的主將之一,《感傷集》、《戲裝游樂圖》等。
蘭波: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法國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母音》;
馬拉美:歐洲現代詩奠基人,《牧神的午後》(1896年,馬拉美被選為「詩人之王」,成為法國詩壇現代主義和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袖人物。)

14.塞利納:被公認為法國20C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著有《茫茫黑夜漫遊》;
15.布勒東:法國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和詩人,《磁場》、《娜嘉》;
16.尤內斯庫:被稱為「荒誕派戲劇的經典作家」,1970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禿頭歌女》,《現在過去,過去現在》;
17.讓·熱內:法國文壇奇才中的一個怪才,曾與小偷、同性戀為伍,被薩特等人發掘成才,著有《小偷的日記》(很有自傳興致哦),1983獲法國國家文學大獎;
18.羅伯·格里耶:《橡皮》《偷窺者》(2008年2月18日,法蘭西學院宣布,羅伯·格里耶於當地時間18日凌晨因心臟病在法國西部城市卡昂逝世,享年85歲。作為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格里耶反對傳統敘事,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先鋒作家之一,而這名文壇「壞孩子」的辭世,讓中外文學人士哀悼「法國新小說時代結束了」。 )
19.克洛德·西蒙:《風》《作假者》,1985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法國很多作家都獲過諾貝爾文學獎,去查查法國獲諾的作家即可】
20.杜拉斯:《情人》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

『捌』 北京大學白先勇簡歷

1成長經歷編輯
作家白先勇
1937年7月11日,白先勇生於中國廣西桂林,父親白崇禧是中國國民黨桂系將領,母親名馬佩璋;白先勇排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只五人還在世),電台名人白韻琴則為他的堂妹,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台灣。白先勇7歲時,經醫診斷患有肺結核,不能就學,因此他的童年時間多半獨自度過。
抗日戰爭時他與家人到過重慶,上海和南京,後來於1948年遷居香港,就讀於喇沙書院。不久之後在1952年移居台灣。
1956年在建國中學畢業後,由於他夢想參與興建三峽大壩工程,以第一志願考取台灣省立成功大學(今「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翌年發現興趣不合,轉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文學系,改讀英國文學。
1958年,他在《文學雜志》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金大奶奶》。兩年後,他與台大的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等共同創辦了《現代文學》雜志,並在此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
於1961年大學畢業。
1962年,白先勇的母親馬佩璋去世。據他自傳文章《驀然回首》提及,「母親下
白先勇
葬後,按回教儀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墳,第四十一天,便出國飛美了。」母親去世後,他飛往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愛阿華作家工作室(Iowa Writer's Workshop)學習文學理論和創作研究,當時父親白崇禧也來送行,也是白與父親最後一次會面。
1963年赴美國,到衣阿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
1965年,取得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後,白先勇到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並從此在那裡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
1999年11月1日發表《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一九四六年春夏間國共第一次「四平街會戰」之前因後果及其重大影響)》(台北《當代》第147期)一文,為父親白崇禧立傳。
白先勇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之中,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於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
2004年,由中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選集》,以及新作《奼紫嫣紅牡丹亭》。白先勇喜愛中國地方戲曲崑曲如《牡丹亭》,對於其保存及傳承,亦不遺餘力。

2創作經歷編輯
貫通中西
白先勇
白先勇從小就喜愛中國的民間文學和古典文學,閱讀了大量的中國民間故事和古典作品。如《薛仁貴征東》、《樊梨花征西》、《說唐》、《蜀山劍俠傳》、《啼笑姻緣》;巴金的《家》、《春》、《秋》;《三國》、《水滸》、《西遊記》,特別是《紅樓夢》,都是他所喜愛熟讀的作品。在大學時代,由於受西方現代文學思潮的影響,白先勇開始閱讀和介紹西方現代派作家的作品,在創作上也開始模仿西方文學。但是畢業後入美國愛荷華創作班學習班,作者又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文學的研究。對中國民間故事和中國古典文學的喜愛,使他具有比較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學的素養,這就是為什麼自先勇長期生活在台灣和美國,沐浴在歐風美雨之中,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卻仍能保持著比較鮮明的民族風格的原因。白先勇從小熱愛祖國的錦綉山河,對祖國和民族有較深厚的感情。
巴蜀情結
作者少年時代曾在天府之國的重慶生活,當他回憶起幼年時見到的巴山蜀水時,至今還非常神往。高中畢業時,由於熱愛祖國的錦綉山河,白先勇放棄了保送台大的有利條件,入了台灣水利學院。後因發現自己對水利沒有興趣,才轉入台大外文系。他對祖國大陸的印象極其深刻。非常懷念。他所日夜思念的所謂總合性的「家」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正是這種對民族和祖國的深沉感情,使這位遠離祖國的遊子在作品中散發出漠漠的「鄉愁」。
同情勞動者
白先勇
白先勇雖然生長於官宦之家,生活條件比一般人優越,但他從小對他所接觸到的下層勞動者,卻頗為同情。作者在《孤戀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中充滿同情地描寫出了娟娟、朱鳳、王華這一類下層人物的形象和他們的悲慘命運,當然不是偶然的。他對自己的家庭身世感慨頗多。據作者自己說,1963年出國前夕,母親去世,等到學成歸來,「父親先已歸真」。這件事情對他的心靈震撼較大。作者曾寫道:「別人出國留學,大概不免滿懷興奮,我卻沒有。我,只感到心慌意亂,四顧茫然。頭一年在美國,心境是蒼涼的」,「我到美國後,第一次深深感到國破家亡的彷徨。」這些思想情緒都是相當消極的,後來作者寫的《芝加哥之死》、《謫仙記》中的吳漢魂、李彤等一個個投水自殺,大概與作者這一時期的悲涼心境不無關系。白先勇於50年代末期開始從事創作活動。從1958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金大奶奶》,到1979年8月在香港《八方》文藝叢刊發表《夜曲》為止,共發表了30多個短篇小說。1960年,他在台灣與歐陽子、王文興等人共同創辦了《現代文學》雜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先在這個雜志發表,然後陸續匯編成《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謫仙記》等幾個短篇小說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孽子》,從1977年開始在《現代文學》上連載,已由台灣遠景出版社結集出版。這些作品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早期作品,主要是描寫作者少年時代所接觸的生活,或模擬西洋文學的作品,如《寂寞的十七歲》中的大部分作品;二是描寫台灣上層社會生活的作品,如《台北人》;三是描寫旅美知識分子生活的作品,如《紐約客》;四是描寫台灣下層人物的作品,如長篇小說《孽子》。

3人物軼事編輯
評同性戀
白先勇及其家人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開表示自己為同性戀者,但在台灣公開場合極少提及自己的性傾向。白先勇曾說,他相信父親知道他的同性戀傾向,但並沒有真正和他談論過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1983年)除骨肉親情外,書中對於台北部分男同性戀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節不避諱的描寫,格外引人注意。《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傾向遭乃父逐出家門的少男「李青」的視角,講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公園為集散地,不為主流社會所接納的男同性戀者的故事;而作者對於父子親情的描寫,亦為本書之主題。2003年,台灣公共電視台將其改編拍攝為同名電視劇,引起社會上各種關於同性戀議題的談論。在2002年的《揚起彩虹旗》新書發表會上,台灣同性戀權益運動者陳俊志指責白先勇與舞蹈家林懷民對台灣同志運動沒有盡心盡力。
個人信仰
白先勇,接受《鳳凰周刊》采訪。
您的作品受回教影響多,還是佛教?
答:佛教。我受到回教血液叛逆的、非正統的影響,但我對伊斯蘭教在宗教教義上面不是很近。我念過天主教學校,在香港念初中時我是背聖經的,但慢慢的年紀大一點了,我想皈依的,偏向了佛教。我父母都信回教,中國回教協會是我父親創立的。但是對孩子是宗教信仰自由。我二姐就信仰天主教。我而今信佛,我想他若知道了,可能會失望,但是也不會干涉。呵呵,我常說他是「開明君主制」。 」
桂林情結
白先勇不建黨的經歷和不同於常人的情感世界,鑄就了他特殊的性格。懂得中國當代文學概況的人,一定會懂得白先勇在中國當代文學特別是對台灣當代文學中的地位。而白先勇的文學作品,白先勇的興趣愛好,甚至白先勇的語言和思維,都離不開桂林這塊生他養他的山水寶地,離不開勤勞智慧的桂林人。白先勇的一生,有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情緒:那便是對桂林故土的眷戀。
其實,他在桂林只生活了7年,12歲時去了台灣,25歲遠赴美國,但一口桂林話卻說得十分正宗。白先勇在他的小說中,運用了許多桂林方言。例如「螞撈車」、「雞貓鬼叫」等等,桂林方言在他的懷舊小說中靈活而恰到好處的運用,使作品增添了一層獨特的色彩。老桂林也許會有一個感覺,"金大奶奶"這個題目,本身就極富桂林味。當然,《金大奶奶》中不乏白先勇童年聽來的故事,那些人物生活的背景,有桂林的影子。
白先勇不僅能說一口正宗流利的桂林話,還酷愛桂林米粉。據白先勇說,他父親白崇禧以前打仗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喊隔壁嬸娘過來熬鹵水做冒熱米粉吃。白家四十年代末在南京、上海生活,還常常請人做桂林米粉吃,後來到了台北,很少能吃到桂林米粉,白先勇很是懷念這種特殊的地方風味。在他的名篇《花橋榮記》中,就津津有味地講起桂林米粉的故事。1993年9月,白先勇回桂林時住在榕湖飯店,見餐廳服務員就問「有沒有桂林冒熱米粉?」當服務員回答有時,他便嘖嘖嘴,大喊「先來兩碗」。白先勇對筆者說,桂林米粉可謂「天下第一味」,好吃得不得了。
2000年元月,白先勇再次回到桂林時,與上次回桂林一樣,白先勇一進飯店便問「有沒有桂林米粉」,得到肯定回答後又連來兩碗,還直說,多來些芫荽、酥豆,好吃好吃!白先勇吃米粉,那動作也是"訓之有素"的。盡管米粉堆得高,那雙筷子可以上下自如地在碗里打翻而不讓佐料掉出來。這大概是桂林人的飲食本事。除了桂話桂林米粉,白先勇十分喜歡桂林的傳統藝術桂劇。在7歲離開桂林前的日子裡,白先勇常在母親的懷里抱著看桂劇,所以即使是57歲回桂林時,白先勇仍然對桂劇如此鍾情神往。[3]

4主要著作編輯
《樹猶如此--紀念亡友王國祥君》--一九九九年一月廿六日《聯合報》
《夜曲》--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九七九年。
《孽子》--長篇小說「孽子」開始連載於《現代文學》復刊號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國時報,一九七一年。
《國葬》--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花橋榮記》--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二期,一九七〇年。
《冬夜》--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一期,一九七〇年。
《孤戀花》--刊現代文學第四十期,一九七〇年。
《滿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舊賦》--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歲除》--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游園驚夢》--刊現代文學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謫仙記》--「紐約客」首篇,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五期。
《火島之行》--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遠的尹雪艷》--「台北人」首篇,刊現代文學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樂鄉的一日》--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樓去》--刊現代文學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現代文學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畢業」,刊現代文學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歲》--刊現代文學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褲袋裡的手》--刊現代文學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現代文學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陽春》--刊現代文學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現代文學第二期,一九六〇年。
《玉卿嫂》--刊現代文學第一期,一九六〇年。
《月夢》--刊現代文學第一期,一九六〇年。
《悶雷》--刊筆匯革新號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收錄於《紐約客》。
《等》
《謫仙怨》--收錄於《紐約客》。
《我們看菊花去》
《Danny Boy》──收錄於《紐約客》
《tea for two》──收錄於《紐約客》
小說分期
白先勇的小說可分為前期和後期。一般以1964年在美國發表的《芝加哥之死》為界線,在這篇小說之前所有在台灣寫的小說稱為前期作品,在這之後所有在美國寫的小說稱為後期作品。前期作品,受西方文學影響較重,較多個人色彩和幻想成份,思想上和藝術上尚未成熟。後期作品,繼承中國民族文學傳統較多,將傳統熔入現代,作品的現實性和歷史感較強,藝術上也日臻成熟。白先勇是台灣現代派中現實主義精神較強的作家。他曾生活在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等幾個不同的時代和社會環境,這給他的思想和創作帶來深刻的影響。他的少年時代是在國民黨的官僚家庭度過的,先輩們的「顯赫」和上流社會的「氣派」,在他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台灣後,又目睹了國民黨舊官僚的沒落,以及許多離鄉背井、流落台灣的下層人民的痛苦掙扎,他們的思鄉和懷舊情緒,都影響著作者;在美國,旅美中國人對美國物質文明的嚮往和對西方文化腐朽一面的厭惡,對祖國文化傳統的執著和飄泊海外而無根的痛苦感覺,同時湧入他的心胸。這些豐富的生活內容和復雜的思想感情,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真實的反映。

5出版履歷編輯
2012年,《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Tea for two(白先勇小說卷)》,作家出版社。《奼紫嫣紅開遍(白先勇散文卷)》,作家出版社。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冊,隨書附《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2008年,《白先勇書話》,隱地編,爾雅出版。
2007年七月二十日,《紐約客》在台灣出版。
2004年,《說崑曲》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
2004年,《奼紫嫣紅牡丹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
2002年,《樹猶如此》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
2001年,《台北人》出版30周年紀念典藏版。
1995年,《第六隻手指》。爾雅出版。
1984年,《明星咖啡館》散文集出版。
1983年,出版長篇小說《孽子》。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說選》出版。
1980年,《白先勇小說選》出版。
1978年,《驀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歲》小說集。
1971年,作品開始被譯成英文(第一篇為《謫仙記》),其作品陸續被譯成英文、韓文、德文等語言。同年,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說集。
1968年,出版《游園驚夢》短篇小說集。《台北人》小說集。
1967年,出版《謫仙記》,短篇小說集。文星書店。文星叢刊。

6與崑曲編輯
一種集合歌、舞、詩、戲的精緻優美表演形式,一種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藝術,一出愛得死去活來的愛情悲喜劇,白先勇先生集合兩岸三地一流的創意設計家,聯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後在台灣、香港和蘇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場場爆滿,而且吸引了許多年輕人,被稱為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事。
《牡丹亭》上承「西廂」,下啟「紅樓」,是中國浪漫文學傳統中一座巍巍高峰。其以曲調優雅,唱腔悠揚,唱詞華麗,四百年來一直是崑曲傳統經典曲目。《牡丹亭》的火熱,使久已低迷的崑曲舞台驟然升溫,這和白先勇的努力密不可分。曾笑稱自己是崑曲義工的白先勇,為了崑曲的發展,為了讓更多的人欣賞崑曲的魅力,不惜暫停自己的本行,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精心打造《牡丹亭》,並在校園進行公益演出,為崑曲爭取了更多的年輕觀眾,這是崑曲藝術存續的肥沃土壤。白先勇說,"希望看過這些(崑曲)的年輕人,在他們心中播下那麼一個種子,有一天他們可能也來製作崑曲,也成為崑曲的推廣人,或者是至少成為崑曲的忠實觀眾"。
自小與昆劇結下不解緣,其小說《游園驚夢》即受昆劇《牡丹亭》啟發。他對昆劇藝術一往情深,作了二十年推廣昆劇的'義工'。更熱心向年輕一代介紹昆劇,經常在港、台地區與昆劇藝術家合作,做公開演講。製作青春版《牡丹亭》是他多年的夢想,這個夢想終於在2004年得以實現。
推廣崑曲
白先勇幼年時與家人在上海聽了梅蘭芳復出演唱的崑曲《游園驚夢》(俞振飛、言慧珠等合演),21世紀在全世界做了大量工作推廣崑曲,自詡為崑曲義工。

7人物評價編輯
「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潛心自己藝術進步,想為當今文壇留下幾篇值
白先勇
得給後世朗誦的作品的,有兩位:於梨華和白先勇。」他甚至贊譽白氏為「當代中國短篇小說家中的奇才,五四以來,藝術成就上能與他匹敵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五六人而已。」——旅美學人夏志清教授評
「白先勇才氣縱橫,不甘受拘;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式的題材。而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白先勇講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說情節,有從人物對話中引出的《我們看菊花去》,有以傳統直敘法講述的《玉卿嫂》,有以簡單的倒敘法 (flashback)敘說的《寂寞的十七歲》,有用復雜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0》,更有用「直敘」與「意識流」兩法交插並用以顯示給讀者的《游園驚夢》。他的人物對話,一如日常講話,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調濃厚,一如油畫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個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採用廣西桂林地區的口語,使該篇小說染上很濃的地方色彩。他的頭幾篇小說,即他在台灣時寫的作品,文字比較簡易樸素。從第五篇《上摩天樓去》起,他開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著文句適當的選擇與排列,配合各種恰當『象徵』(symbolism)的運用,而將各種各樣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傳達給了讀者。」——旅美作家歐陽子評

『玖』 推薦幾篇好看的經典短篇武俠小說

中國的武俠小說作家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卧龍生幾位,這里推薦他們的幾部經典作品
古代:
《多情劍客無情劍》
《天龍八部》(武俠界的傳奇,恢弘大氣,波瀾壯闊)
《楚留香》
《陸小鳳傳奇》(推理式的武俠小說,情節波瀾起伏,曲折不斷)
《大唐雙龍傳》(武俠奇才黃易代表作)
《流雲劍》(情節超好看,但不知作者真名)
《馬鳴風蕭蕭》
《尋秦記》(穿越小說的鼻祖和巔峰之作)
現代:
《鏡》系列
(個人覺得是滄月寫得最好的)
《飛花青離傳之刺客傳奇》
《鬼纏鈴》(不是恐怖的)
《此間的少年》(校園類型的武俠,推薦!)

熱點內容
關於游戲大話西遊的小說 發布:2025-08-01 00:35:16 瀏覽:562
經典逆天少爺小說 發布:2025-08-01 00:31:55 瀏覽:133
經典歷史軍事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01 00:31:43 瀏覽:413
總裁小說里的刪減內容 發布:2025-08-01 00:30:54 瀏覽:900
網游之天下無雙小說百科 發布:2025-08-01 00:29:19 瀏覽:232
小說傭兵之王闖都市免費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01 00:26:40 瀏覽:407
經典歷史架空經商小說 發布:2025-07-31 23:57:44 瀏覽:147
唯一的星光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31 23:55:23 瀏覽:900
出版重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31 23:43:03 瀏覽:236
蘋果用什麼軟體免費看小說 發布:2025-07-31 23:43:00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