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內卷小說短篇
① 【良知】芥川龍之介《地獄變》青禾譯
還是那個我想要成為內卷之王的夏天,那是那本小說集,但是《地獄變》和其他的短篇不同,似乎從一開始我就對它充滿了敬畏。
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四個人,「我」,大公,良秀以及他的女兒。
「我」是一個侍奉大公幾十年的仆從,本篇也是「我」的第一人稱。但是和別人的所見所聞所想不同,芥川手下的這個僕人腦子似乎不太靈光,有時候連事物的表象都看不透,更別說隱藏在黑暗之下的潛規則。而恰好,本篇的矛盾就是因為某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但以「我」這個角度這樣去寫,反而充滿了諷刺的意義。
當然,諷刺是芥川慣用的寫法,與此同時,大公和良秀的形象也栩栩如生了。大公在「我」的眼中可以說是最偉大的人,並且「我」認為其他人評價大公的秉性如秦始皇、隋煬帝太不公正了。大公是一個很恢宏大度的人,並且有著「天下為公,天下共樂」的偉大抱負,以至於被大公的牛撞傷的老人都覺得自己被撞是榮幸。
實際上我覺得這樣寫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影響讀者的心境吧。如果一開始就寫大公是一個人殘暴無度的人我可能沒什麼太大反應,但是以這樣贊頌的方法去描寫總感覺我內心裡的某些陰暗在滋生。當然那天晚上「我」撞到的想要強暴良秀女兒的人也絕對不可能是大公吧?真是有趣。
良秀的形象也是「我」的看法與道聽途說的一些實際雜糅在一起構成的。良秀的形象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偏見,最後對良秀的評價則是「小氣,貪心,無恥,懶惰,專橫傲慢,自以為天下第一」。除了這些別人眼中的主觀判斷,還有一個就是不敬畏神佛。但是這些評價之間又相互矛盾,你要說良秀專橫傲慢自以為天下第一,那麼能畫出哭泣聲和死亡味的畫師,天下第一也沒問題吧?他要是懶惰,那怎麼又能廢寢忘食地作出各種名畫呢?如果唯一評價正確的話,應該就是他追求的是「丑惡」,而且良秀對此也很自豪,發出「不懂丑中之美的都是膚淺的畫師」的評價。
這樣可以說是「離經叛道」的人,唯一的光芒是他十分疼愛自己的女兒。啊這時候,沖突開始了,大公一心想要強占良秀的女兒,而良秀想讓女兒遠離大公。在「我」這個僕人的眼中則是「大公想給溫柔善良姑娘更多好心的關照,而不是好色」。
終於,在大公強暴良秀女兒未果的之後一段時間,良秀想看火燒檳榔車中的美艷貴婦人。而此時大公內心中邪惡的計劃已經醞釀好了,「有罪」的侍女在父親的眼前被火燒。
實際上,文章中還有一個有趣的角色,就是被良秀女兒收養的小猴「良秀」。我個人覺得這個小猴可以說是代表這良秀的一部分良知。自幼失去母親的良秀的女兒在大公府中做侍女,而這只為了侮辱她父親被取作相同名字的小猴,可以說給予了她一定的慰藉。此外,那天晚上也是小猴的通風報信才讓她免遭毒手,最後也是小猴跳進車中與他一同赴死。
而小猴的死也代表著良秀的感情全部的喪失,從一開始的悲痛萬分到庄嚴而憤怒地去欣賞這地獄變的圖景。
而最後的結果是,地獄變完成,良秀自殺。有趣的是良秀為了畫屏風而眼睜睜看著女兒燒死而被譴責,大公卻不是要燒車殺人,而是為了讓邪惡的良秀得到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