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都德的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都德的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5-10-04 05:12:26

A. 寫出「都德」《最後一課》的原文

「都德」《最後一課》的原文如下: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兒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就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都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胡適,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910年(19歲)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26歲)夏回國擔任北大教授。

歷任:1917年(26歲)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28歲)北大代理教務長、1922年(31歲)北大教務長、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國公學校長、1932年(41歲)北大文學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1938年(47歲)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1946年(55歲)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1957年(66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縣南港鎮(今台北市南港區))院長等職。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主要作品

1857年他17歲時帶著詩作《女戀人》(1858)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札》的出版給他帶來小說家的聲譽。這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人情風物、傳說掌故為題材,用充滿詩意的筆調,抒發深厚的鄉土感情。其中有幾篇是美麗的童話,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敘述塞甘先生的一頭溫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愛自由,不滿足於後園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遊,勇敢地和狼搏鬥,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高尼葉師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開設麵粉工廠後使當地磨坊的風車都停頓下來,但高尼葉師傅磨坊的風車卻照舊運轉不休,原來他用生石灰冒充麥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卻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書札》發表兩年後,都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1868)出版。《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現了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國的狄更斯之稱。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短篇。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數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是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中的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B. 都德的小說創作多收入短篇小說集《》中

都德的小說創作多收入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中。
《月曜日故事集》是阿爾封斯·都德在1872年至1873年間創作的短篇小說集,於1873年出版。
都德在《月曜日故事集》中收錄的多篇小說,如《鏡子》,展現了深刻的時代背景和豐富的象徵意義。
《月曜日故事集》中的短篇小說《鏡子》講述了主人公克里奧爾小姑娘的故事,反映了普法戰爭後的現實揭露和戰爭的殘酷性。
都德的《月曜日故事集》中的短篇小說《鏡子》選自該短篇小說集的第三部分:心潮與回憶,揭示了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C. 《磨坊信札》(法)阿爾豐斯.都德

《磨坊信札》(法)阿爾豐斯.都德

這是一部書信體短篇小說集,但是作者並沒有明確指出收信人。這些信是從普羅旺斯的一個廢棄的磨坊發出的,敘述了普羅旺斯的人情風物、傳說掌故等。整部書洋溢著濃郁的詩情畫意,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生活的憧憬。

《初入磨坊》

寫了剛到鄉下的磨坊里看到的景色。一副嫻靜悠閑,無拘無束的人狀態,和「嘈雜昏暗」的巴黎形成鮮明對比,所以作者說:「你拿這周巴黎上演的所有劇目跟我換,我都不換給你。」

《波凱爾的驛車》

作者回憶他乘坐驛車來塌高搏磨坊的時候發生的事。寫出了磨坊人的悠閑,連馬車都「沿著大路悠哉悠哉地走著,一直磨蹭到傍晚」。對在車上的五個人的描寫各具特色。麵包師在講磨刀匠和他美麗的、但卻經常跟別人跑的妻子的事。他的講述或許已經激怒了磨刀匠。

《高爾尼師傅的秘密》

以一個老人講故事的方法回憶磨坊這里曾經的輝煌。現代工業的發展給傳統的靠風力磨面的磨坊帶來了毀滅性的沖擊。但是高爾尼老人自然堅持每天「磨面」,最後大家才知道他一直在磨石灰。村子裡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家的麥子送給老人磨。後來老人去世了,磨坊再也不磨面了。

讀到這里,心裡升起一種無名的悲傷,為老人堅守自己夢想的悲傷。在大勢面前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抗拒的。

《塞甘先生的山羊》

通過講塞甘先生養的羊寧肯冒著被狼吃掉的風險也要跑出羊圈,目的就是為了找尋自由。進而告訴他的朋友格蘭古瓦人為了獲取自由同樣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每個人總會有自己的追求,就像格蘭古瓦一樣,為了追求完美的詩韻而貧困至極,即便是這樣,他也不願意接受一個大報社的專欄編輯。為了理想是要有所犧牲的。

《繁星》

一個年輕而貧窮的牧羊人孤獨地待在山上放羊,但是他的內心卻對年輕的女主人心生愛慕。有一天女主人上山送食物,因為天氣原因留在了山上。牧羊人特別開心團祥,當漂亮的女主人靠在他的肩頭睡著的時候,他覺得女主人就是天上那顆最亮的星星。

貧窮、身份都不能阻止人對愛情的渴望。

《阿萊城的姑娘》

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一個叫讓的小夥子愛上一個漂亮的阿萊城姑娘,發誓非她不娶。在他們即將完婚的當天一個男人過來說阿萊城姑娘是他的情婦。父親不再同意這門婚事,但念讓是兒子的痛不欲生讓他們答應兒子可以娶阿萊城姑娘,但是讓為了父親拒絕了,最終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自己內心追求的愛情。「鄙夷並不能扼殺真正的愛情」。讀完這個故事,突然覺得內心很沉重,當不能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時,選擇死亡,究竟是對還是錯呢?

《教皇的騾子》

作者為了一則諺語的含義和來歷而去圖書館查找資料,知道了「尥蹶解仇,七年不晚」原本源於一個故事。一個善於投機鑽營的年輕人取得了教皇的信任,從而可以接觸到教皇那匹漂亮的騾子。但是隨後他卻虐待這只騾子。後來他離開了七年,當為了一個想要的職位再次回來時,被教皇的騾子踢死了。

投機鑽營,損人利己的人是會受到懲罰的。

《桑吉奈爾的燈塔》

作者回憶了自己曾經在桑吉奈爾燈塔的生活,為的是「離群索居和自由遐想」。他講述了燈塔人的故事,在孤寂無人的燈塔上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生活是單調的,但是他們卻「把自己關在燈塔上找樂子」。孤獨。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

《塞米揚特號沉船始末》

一艘軍艦沉沒了,六百名官兵死於這場世故,其實在之前還有船隻也曾經在這里沉沒。意味著什麼呢?戰爭的殘酷,生命的無常嗎?

《海關職員》

描寫了海關職員在海上悲慘的生活,但是他們依然快樂面對,其實他們的內心又怎能沒有痛苦呢?只不過面對厄運他們有的只是無奈而已。

《居居尼昂的神父》

一個慈愛的神父到天堂和地獄去找居居尼昂人,但是他們都不在。他在一個特殊的地方找到了他們,在那裡他看到了很多犯過錯誤的居居尼昂人。最後神父決定拯救他們的靈魂,每天真誠祈禱。最後居居尼昂的好品德廣為傳播,神父也夢見自己走向了通往天堂的路。

《老夫老妻》

作者替朋友去看望他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他看到了一對彼此關愛、幸福無比的老夫妻。他們懷著對親人的愛,對彼此的愛平靜的生活著,從一些生活細節可以看出他們是如何彼此關懷的。

《散文詩》

在自然界里眾生平等。無論是太子還是貧民百姓,在生命面前身份、地位、金錢都是無用的。面對自然界的美麗,什麼樣的語言都是無效的。

《畢克休的皮包》

究竟是什麼打倒了畢克休先生,生活、家庭、工作,還是社會上的不公平呢?直到最後他的皮包里掉出來的東西後我們才明白,失去孩子的痛苦讓他一蹶不振。雖然事個小短篇,但是不乏懸念與沖突,很吸引人。

《金腦人的傳說》

當一個人只有錢的時候他將會過上一種怎樣的生活呢?一個帶著金腦袋出生的人生活並不快樂,金錢給他帶來的只是痛苦,他需要的是愛。

作者再一次傳達出平靜的生活對於人的重要作用。

《詩人米斯特拉爾》

去見一個詩人朋友,理想是詩人的靈魂。他歌頌愛情,歌頌道德,堅守自我。

《三遍小彌撒》

《橙子——幻想曲》

當擺到手推車里的橙子被出賣的時候,「它那艷麗的果皮,它那過濃的香氣,使它顯得很古怪。」但是當我們想像它們在怎樣的環境里生長的時候。它會變得沒起來。一切,自然是最美的。

《兩家小旅店》

渴望美麗與快樂是每個人內心都最需要的,兩個比鄰而居的小旅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連寂寞冷清的小旅店的男主人也到人家的酒店駐唱。

《在米里亞納》

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小城的優美燈光和風土人情。有廣場的鍾聲,有廣場的演奏,有商鋪,有庄園等,完全一副溫和宜人的感覺。

《蝗蟲》

薩海爾農莊裡的人辛苦工作,他們靠勞動獲得幸福,但是自然是不可抗拒的。蝗蟲給這個庄園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我們能做的只是順其自然中多一份努力而已。

《戈謝神父的葯酒》

講述了戈謝神父葯酒的誕生過程?一座殘舊的修道院,貧窮的修道士,後來戈謝神父製造了一種葯酒。這葯酒給修道院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是也帶來了罪過。戈謝神父在酒癮中感覺自己負罪沉重,大家開始為戈謝神父祈禱。精神與物質哪個更重要呢?帶給我們的是很清楚的答案。

《在卡馬爾格》

作者到卡馬爾格荒野上出遊,描寫了茅屋的景色,打獵時的心理活動和快樂,瓦卡萊斯湖的自然風景。 同樣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生活的憧憬。

《懷念軍營》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過去存在回憶,無論過去是什麼樣的,都是值得我們回憶與紀念的。

D. 都德的《柏林之圍》原文

我們一邊與某醫生沿著愛麗舍田園大道往回走,一邊向被炮彈打得千瘡百孔的牆壁、被機槍掃射得坑窪不平的人行道探究巴黎被圍的歷史。當我們快到明星廣場的時候,醫生停了下來,指著那些環繞著凱旋門的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中的一幢,對我說:您看見那個陽台上關著的四扇窗子嗎?八月初,也就是去年那個可怕的充滿了風暴和災難的八月,我被找去診治一個突然中風的病人。

他是儒弗上校,一個拿破崙帝國時代的軍人,在榮譽和愛國觀念上是個老頑固,戰爭一開始,他就搬到愛麗舍來,住在一套有陽台的房間里。您猜是為什麼?原來是為了參觀我們的軍隊凱旋而歸的儀式……這個可憐的老人!維桑堡〔維桑堡〕法國東北部城市,普法戰爭中,1870年8月7日,法軍一個師被普魯士軍隊殲滅於此。慘敗的消息傳到他家時,他正離開飯桌。他在這張宣告失利的戰報下方,一讀到拿破崙的名字,就像遭到雷擊似地倒在地上。

我到那裡的時候,這位老軍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間的地毯上,滿臉通紅,表情遲鈍,就像剛剛當頭挨了一悶棍。他如果站起來,一定很高大;現在躺著,還顯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齒長得很美,有一頭鬈曲的白發,八十高齡看上去只有六十歲……他的孫女跪在他身邊,淚流滿面。她長得很像他,瞧他們在一起,可以說就像同一個模子鑄出來的兩枚希臘古幣,只不過一枚很古老,帶著泥土,邊緣已經磨損,另一枚光彩奪目,潔凈明亮,完全保持著新鑄出來的那種色澤與光潔。這女孩的痛苦使我很受感動。

(4)都德的短篇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柏林之圍》,短篇小說名篇,都德著。小說以1870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敘述普魯士軍隊圍攻巴黎期間,一個法國普通軍人儒弗上校的愛國故事,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愛國主義精神的法蘭西軍人的形象。

其構思新穎,通過一個病重的老軍人故事,將巴黎被普魯士圍困攻陷的苦難現實與主人公想像中的法軍攻克柏林的勝利對照起來,表現了人物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感,又使小說具有一種悲劇色彩。從藝術的巧妙性和思想的深刻上看,該小說堪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林中的愛國主義名篇。

《柏林之圍》是都德的另一個短篇名作。小說以1870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敘述普魯士軍隊圍攻巴黎期間,一個法國普通軍人儒弗上校的愛國故事,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愛國主義精神的法蘭西軍人的悲壯形象。

E. 課文最後一課原文

《最後一課》記錄了淪陷了的法國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校因為普法戰爭法國失敗而被迫關閉的事情。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課文最後一課原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後一課是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課文最後一課原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像,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這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40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能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音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40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見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突然教堂的鍾敲了12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課文最後一課介紹

1、題解:《最後一課》是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弗郎大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2、作者簡介: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有:《達拉斯貢的達達蘭》、《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羅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3、時代背景:《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州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1870年7月19日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統一,鞏固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和擺脫政治危機而發動的。結果法軍慘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軍投降。此後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普魯士由被侵略者變成了侵略者。但法國新的資產階級政府奉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和約,賠款五十億法郎,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割讓給普魯士。從此這兩個地區的法國人民淪為亡國奴。這篇課文就是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寫的。

熱點內容
約會大作戰輕小說第15卷 發布:2025-10-04 05:54:08 瀏覽:756
十大巔峰軍旅經典小說 發布:2025-10-04 05:44:18 瀏覽:855
歐豪經典小說 發布:2025-10-04 05:19:42 瀏覽:947
傷感的總裁小說排行榜2015 發布:2025-10-04 05:13:50 瀏覽:677
都德的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10-04 05:12:26 瀏覽:259
總裁小說發燒柔弱 發布:2025-10-04 05:05:39 瀏覽:910
重生穿越盜墓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5-10-04 04:56:40 瀏覽:628
小說叛徒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10-04 04:48:53 瀏覽:713
都市神醫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10-04 04:30:36 瀏覽:462
女主叫江璃詩的重生小說 發布:2025-10-04 04:24:47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