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挫折的短篇小說
Ⅰ 有什麼好看的勵志故事小說短篇長篇中篇都可以
1.《歲月如歌》
人生如夢,歲月如歌。夢人人都會做,但好夢壞夢不由自己說了算,全憑圓夢人如何圓。歌人人都會唱,但唱好唱壞不由自己說了算,全憑聽眾如何斷。我的歌沒有高音,也沒有低音,其主旋律是中音。我的人生歲月的歌就像一條河,雖沒有激盪的波浪和飛濺的浪花,但也沒有斷流乾涸,煙消雲散,而是平平淡淡,順其自然,最後融入大海,永存於天地之間。我生在魯中平原上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家庭雖然貧苦,但生活還是多姿多彩的。在春、夏、秋三季,我便背著草筐拿著鐮刀去野外割草,回家喂牛。有時去小清河裡摸魚捉蟹或到打穀場上和小夥伴們去玩游戲。秋季還到野地里去放豬。冬天則背著草筐拿著硬木棍到樹林里去打樹上的干枝或掃樹下的落葉,供家裡燒火做飯用。也爬樹掏鳥窩、摸鳥蛋、喂小鳥,還曾養過不少鴿子。後來讀過私塾,上過學堂。1956年高中畢業後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從此便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來到了北京。
2.<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一版於1986年12月在文聯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於2012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藝於出版社正式發行。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柯察金,出生於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憑母親替人洗衣做飯維持生計。他因痛恨神父平時瞧不起他,往神父家的復活節蛋糕上撒煙灰而被學校開除。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在那兒他受盡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壓窮人的店老闆,厭惡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錢人。「十月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妄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保爾的家鄉烏克蘭謝佩托夫卡鎮也經歷了外國武裝干涉和內戰的歲月。紅軍解放了謝佩托夫卡鎮,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希維克朱赫來在鎮上做地下工作。朱赫來很友好,教保爾學會了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敵人因疏忽把他錯放了,保爾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冬妮婭的花園門前,縱身跳進了花園。由於上次釣魚時,保爾解救過冬妮婭,加上她又喜歡他「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他的到來讓她很高興。保爾也覺得冬妮婭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他們都感受到了朦朧的愛情。為了避難,他答應了冬妮婭的請求,住了下來。幾天後,冬妮婭找到了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他把弟弟柯察金送到喀查丁參加了紅軍。
保爾參軍後當過偵察兵,後來又當了騎兵。他在戰場上是個敢於沖鋒陷陣的戰士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宣傳員。他特別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作品,經常給戰友們朗讀或講故事。在一次激戰中,他的頭部受了重傷,但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死神。他的身體狀況使他不能再回前線,於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他做團的工作、肅反工作,並忘我地投入到艱苦的體力勞動中去。特別是修建鐵路的工作尤為艱苦;秋雨、泥濘、大雪、凍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還有武裝匪徒的襲擾和疾病的威脅。一次參加工友同志的聚會,保爾因帶著穿著漂亮整潔的冬妮婭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婭和自己不是—個階級,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上,但卻被她回絕了,兩個人的感情不得不產生分裂,從此保爾便離開了冬妮婭。等到在修築鐵路時又見到她的時候,她已和一個有錢的工程師結了婚。
保爾在鐵路工廠任團委書記時,與團委委員麗達在工作上經常接觸,可是保爾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對麗達產生的感情,後來他又錯把麗達的哥哥當成了她的戀人,最後下定決心斷絕了他們的感情,因而失去了與她相愛的機會。在築路工作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並引發了肺炎,組織上不得不把保爾送回家鄉去休養。半路上誤傳出保爾已經死去的消息,但保爾第四次戰勝死亡回到了人間。病癒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並且入了黨。由於種種傷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勞動,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壞,喪失了工作能力,黨組織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讓他長期住院治療。在海濱療養時,他偶然認識了女民工達雅並相愛。保爾一邊不斷地幫助達雅進步,一邊開始頑強地學習,增強寫作的本領。 1927年,保爾已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斗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這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並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開始了他充滿英雄主義的事業——文學創作。保爾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6個月後,寫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來時丟失了,保爾一度灰心喪氣。後來,他振作了起來,自己口述,請人代錄。在母親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生活的鐵環已被徹底粉碎,保爾拿起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Ⅱ 比較勵志的名著有哪些
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
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倫·凱勒,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寫出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影響了世上的千萬人。這本書是海倫·凱勒對於自己的一本自傳。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少版名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著);趙書花(譯)創作的世界名著類書籍。
於1933年寫成。講述保爾•柯察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成為一個忠於革命的布爾什維克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卻堅強不屈創作小說,成為一塊堅強鋼鐵(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
作者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是一部帶有自傳味道的小說,它贊揚了在絕望的命運中仍堅強不屈,向命運挑戰的精神,鞭韃了那些只會作威作福的資本家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醜陋,表現出了作者所代表的當時無產階級對受壓迫命運的抗爭精神。
小說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的壯大、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成長為鋼鐵戰士,成為「鋼鐵」。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3、《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模範,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魯濱孫飄流記》在當時有很大影響,至今是雅俗共賞的名著。 丹尼爾·笛福生於1660年。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以暴力取得政權,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動勢力的斯圖亞特王室又在英國復辟,笛福出生於一個小油燭商人的家庭。
屬於中下層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反對斯圖亞特王室的封建統治。笛福28歲那年,即1688年,資產階級又趕走了斯圖亞特王室,重新掌了權,他一面經商,一面從事政治活動,寫下不少小冊子。
4、《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對今天的人們仍有極大影響。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5、《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又稱「基督山恩仇記」)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傑出作品。主要講述的十九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後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使其成為大仲馬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基度山伯爵》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
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就結構來說,小說開卷就引出幾個主要人物,前面寫主人公被陷害的經過,後面寫如何復仇,脈絡清楚,復仇的條線索交叉而不凌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之後才匯合在一起。
因此,《基度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範。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多年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
Ⅲ 求4篇校園微型小說(一二百字的)
我有幾篇,您可以隨便挑選!!!
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在人生這所學校中,挫折是一門必修課。
這門課增加了我們的勇氣;增強了我們的意志;堅定了我們的信念,使我們更堅強、更勇敢、更樂觀……我有這樣的親身體驗。
我愛好民樂,喜歡琵琶。剛學它時,我遇到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挫折。這些挫折幾乎將我打倒,一度我准備放棄琵琶。當我心灰意冷時,一次成功的登台演出,使我得到了許多人的好評。
我笑了,這次成功使我懂得了挫折的美麗,明白了如果生活中沒有挫折,生活就平淡得好似一杯白開水;如果生活中沒有挫折,像一望無垠的沙漠,沒有一點起伏,那麼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也許,你還在搖頭,說這些並不能說服你,那麼請看貝多芬。貝多芬雙耳失聰,要知道,音樂家失去了聽覺就像駕駛員失去了眼睛。但他卻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以一句「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讓命運使我屈服」激勵著自己,繼續在音樂領域里奮斗,他創作出了不朽名曲《第九交響樂》。這不僅使他的生活有了美妙的旋律,也為全世界喜歡音樂的人們帶去了精彩的生活與美的感受。
司馬遷獄中寫《史記》;吳承恩在科舉中屢遭挫折,但他並沒有放棄,寫出了《西遊記》;一生不得志,生活貧困的蒲松齡創作出了中國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魯迅在黑暗勢力的迫害下,仍能寫出眾所周知的《彷徨》、《吶喊》……還有全身癱瘓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因患小兒麻痹症而終身殘疾的小提琴王子帕爾曼……
當這一個個活生生的實例展現在你面前時,你還搖頭嗎?你還認為挫折僅僅是阻擋你前進的障礙嗎?
其實,生活似大海,挫折就似大海中的波瀾,賦予大海以壯麗與神秘;生活如藍天,挫折如藍天中的白雲,星星點點,卻布滿天空;生活像一張白紙,挫折則像一支支畫筆,為生活這張白紙描繪出美麗的圖畫;生活是一個樂章,挫折則是這樂章中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的優美樂章……
假如你選擇了藍天,就不要渴望風和日麗;假如你選擇了陸地,就不要渴望大陸平坦;假如你選擇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風順。讓我們勇敢地面對挫折,生活因為有了挫折而更加精彩!
合作與奇跡
三月叩響了春的大門,百花綻放,嬌艷無比。引得路邊的行人都停下腳步,嗅著空氣中陣陣芳香,心情格外舒暢。可是,在這和諧的美景中,一棵枯樹破壞了它們的整體美,讓沉浸在美景中的人們總感覺有些礙眼。
萬物吐綠時,它沒有抽芽,因為它的生命已經終結了。它不能再繼續它的使命了,因此在燦爛的三月,它是孤獨的,沒有人青睞它,除了鄙視的目光。
和它一樣被冷落的還有一棵牽牛花,它已在冬的懷抱中醒來,准備迎接新的春天。可它無處生長,因為它要藉助別人的肩膀來支撐自己柔弱的身軀。它四處求助,但那些怒放的鮮花、碧綠的樹都只是昂著它們高傲的頭,嘲諷地說:「什麼,借人依靠?這不等於是貶低了我們?你還是別做夢了!」牽牛花被它們譏諷得垂下了頭,眼中滿是晶瑩的淚花,不知如何才能找到歸宿。
在絕望時,冥冥中傳來一陣聲音:「到這兒來吧,我願意和你一起生活。」牽牛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草,它帶著贏弱、顫抖的身軀攀上枯樹。
清晨,當太陽未露出它的笑臉時,露珠在枯樹上跳躍著,輕輕地將牽牛花從夢中喚醒,把天下最純的水給它飲下。當太陽的溫暖灑滿大地時,枯樹和牽牛花一起聊天、談心。夜幕降臨,它倆在皎潔的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眠,夢中還帶著甜甜的笑。
朝朝暮暮,春在悄悄中離去,昔日嬌艷動人的鮮花也凋零了它們最後一片花瓣,那光禿禿的花枝在微風中搖曳,分外孤寂。花兒們不停地詛咒著,惡罵著時光的無情飛逝。但它倆卻沒有一絲怨言,相互扶持,忍受著炎熱的曝曬,不停地相互安慰。同時,它們也是高興的,因為牽牛藤的葉子已經很茂盛了,並有了花骨朵。它們企盼著牽牛花綻放的那一天。
一天早晨,枯樹被一陣幽香喚醒,睜開眼睛——驚住了。
牽牛花開了,那白色夾雜粉紅的花開滿了整個藤蔓,也開滿了整棵枯樹,它們相視一笑,彼此的眼中注滿了真情。
當人們和往常一樣路過此地時,不經意間就發現了世間的最美,贊嘆中更多的是對那種合作精神的欽佩。每一個過路人都不由得對這幅美景肅然起敬。
枯樹支撐著牽牛藤,牽牛花點綴著枯樹——這便是奇跡。
我找回了自信
「歲月在無聲地溜走,終於,采野花、數星星的日子紛紛飄散在發黃的掛歷上,離我們遠去,那份快樂也將永遠被鎖在記憶的門檻里。隨之而來的,是幻想破滅後的絕望和失落。但,我不甘失敗,我不甘寂寞,我要點燃我的心燭,讓它驅散彌漫在我周圍的黑夜,讓它熔化覆蓋在我心頭的片片寒冰……」寫完上面的話,她合上了自己那精美的日記本,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抽屜里,扣上鎖,同時,也把那份自信埋入心底。
Ⅳ 適合初一學生閱讀的課外書有哪些
林清玄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他的散文
1.給予自然以靈性。
林清玄筆下的花、草、樹、蟲,都是有靈性,有生命的,每個生命自有其獨特的靈魂。
2.語言質朴而典雅、節奏明快而鏗鏘。
林清玄的散文語言質朴、節奏明快,雖然沒有過多修飾,但是讀過後縈繞在內心深處的那種典雅脫俗卻讓人印象深刻。
3.情感至真至善,平易感人。
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中年都適合閱讀。他的智慧滲透了每一篇散文,感染了每一顆燈前捧讀的心。他教會了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現實,定義人生。 讓我們一起走進林清玄那與眾不同的世界中,去感受那一份並非遙不可及的生活智慧,去活出專屬自己的人生吧。
二、劉墉作品
劉墉不只是著名教育家,更是成功父母,連續二十年年被台灣金石堂評為最暢銷作家,其代表作品:
1.寫給兒子系列:《肯定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以書信的方式,教導走向成年的孩子,戰勝惰性和依賴心理,找到生存自保之道,並尋求實現個人價值的進一步突破。
2.寫給女兒:《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寫給所有的女兒和所有有女兒的家長。
三、柏楊作品
柏楊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他不但是歷史見證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動者。
《醜陋的中國人》,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窩里斗」以及「不能團結」等,並將原因歸結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濾過性病毒,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癒」。
四、龍應台散文
龍應台,曾任中國台灣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現任教於香港大學。
《親愛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以母親的身份,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麵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它不是傳統的母職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五、三毛作品
三毛一生雖然短暫,但經歷不凡。在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輟學的她一度自閉、叛逆,游學西班牙、德國、美國後,漸漸成長為獨立自信的青年;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結婚,白手成家,她的文學創作生涯從此開啟。
《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在撒哈拉的生活,共十八篇。簡練的字語間流露出作者對愛人,對撒哈拉,對貧苦人群深深的愛,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六、席慕容作品
席慕蓉,台灣專業畫家。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等四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更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語言清新自然。
《無怨的青春》、《七里香》。
七、黃培佳《你是我的寶貝》
貝貝是個孤兒、智殘,似乎就註定與快樂、幸福、體面這些字眼無緣。可在作者筆下,這個孩子快樂得能夠將所有人融化。
八、遲子建作品
遲子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矛盾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獎項,並被譯成英、法、日、意等文學在國外出版。
《北極村童話》、《聽時光飛舞》、《額爾古納河右岸》。
九、黑鶴《羅傑、阿雅我的狗》
是中國第一部作家給狗寫的傳記。作者用樸素的文字客觀真實地記錄了兩條狗成長的經歷,記錄了一個人與兩條狗共同的生活和深厚的情感。此書的意義就在於,作者引領我們的目光,去撫摩那些溫暖的生命。
十、麥家的小說有著奇異的想像力,構思獨特精巧,詭異多變。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彷彿一種被痛楚浸滿的精靈,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
《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里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致的展現。
十一、沈從文作品
沈從文,最具傳奇色彩的現代作家,北大文學教授,被稱為「湘西的歌者」,他的絕大多數作品是以湘西獨特的民俗風情為背景,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小說《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寫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沈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於湘西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十二、畢淑敏散文
畢淑敏,曾30餘次獲大陸和台灣各種文學獎勵。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心靈處方》作者以她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和智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邊給我們緩緩地道著一個個神秘而迷人的小故事,這些故事會讓你走投無路時看到一線柔和的晨光,你將因此找到心靈的出口。
國外:
一、茨威格(奧地利)茨威格是最會講故事的人,所以有「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之稱。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就曾深深影響過當年的中國大學生們,堪稱當年的「校園書籍」。它不同於一般的人物傳記,作者不是縱向展開歷史人物的生平,而是橫向截取人物生命中的那些「關鍵時刻」——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的時刻。書中集結的人物事件跨越了地域、時代與領域的界限,從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到十七世紀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從二十世紀俄國革命家列寧到十八世紀德國音樂大師清唱劇《彌塞亞》的譜曲者韓德爾……作者的筆在時空經緯間行雲流水地穿梭,意在構成一副讓後人高山仰止的人類群星閃耀圖。
二、喬治·塞爾登,美國現代著名的作家,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就是著名的童話《時代廣場的蟋蟀》,它於1961年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
《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是一個有關蟋蟀、老鼠、貓之間友誼的故事,一個有關各種生命之間愛和關懷的故事,一個發自大自然、滌盪心弦的音樂之聲的故事。來自康州鄉下的蟋蟀柴斯特有著奇妙無比的鳴叫聲,它被一個地鐵站報刊亭的主人收養,並和塔克老鼠、亨利貓成為好朋友……
《塔克的郊外》:《時代廣場的蟋蟀》的姐妹篇,被《紐約時報》推舉為年度傑出童書。蟋蟀柴斯特放棄了在時代廣場聲名顯赫的生活,回到了郊外的草原。可不久之後,郊外也要被人類開發建設起來了,住在這里的小動物們將失去他們的家園。於是,柴斯特邀請在大城市裡見過大世面的塔克老鼠和亨利貓來郊外,請他們出謀劃策,拯救草原……
三、奧黛莉·克倫畢斯(美國)
《屋頂上的小孩》:講述了薇拉和她的小妹以及姨媽之間的感情故事。全書內容生動感人,富有人情意味,是一本非常適合兒童閱讀的優秀的文學書籍。 本書是作者實際生活的真實寫照。因為一瓶不清潔的水,而奪走了寶寶的生命。媽媽因此自責,小妹因傷心過度而失去聲音。好心的派蒂姨媽,把薇拉和小妹接去同住,希望給薇拉的媽媽一個振作的機會;但個性與媽媽不同的姨媽,逼得薇拉爬上屋頂,在那看著日出,也在屋頂理出了頭緒,與媽媽、小妹一起度過這段傷痛期,重新出發。這本書既有趣又傷感,但最重要的是它很真實。
四、那涅第《外公是棵櫻桃樹》(義大利) 托尼諾是個普通的小孩兒,他有天真頑皮的時候,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但和其他小孩子不同的是,他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外公。 托尼諾具有豐富的想像力,也善於觀察與思考,在外公耐心的引領下,他學會傾聽自然的聲音——櫻桃樹的呼吸聲、山雀媽媽喂飽山雀寶寶的嘰喳聲、蜜蜂吸飽花蜜的嗡嗡聲……這些平常不易發覺的聲音,在閉上眼睛注意傾聽下,竟是如此清晰動人。外公還教托尼諾如何與動物相處。托尼諾在普通孩子的外表下,深藏著一顆堅強的心。當外公一天天老邁,政府因為修路而要砍倒櫻桃樹的時候,他成了捍衛櫻桃樹的小英雄。因為櫻桃樹並不僅僅是一顆樹,它是家庭與生命延續的象徵,更代表了外公的精神。
五、貝佛莉·克利林《親愛的漢斯先生》(美)本書榮獲1984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
雷伊一開始並沒有想到,他寫信給漢修先生,竟然會變成一項工作!原先他只不過是想表示,他喜歡漢修先生的書罷了。但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老師要班上的小朋友寫信給作家,問幾個問題,好作為讀書報告。漢修先生在回信的後面,也要雷伊回答問題……
六、亨利《風之王》(美)
這是發生在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傳奇,一個關於愛與責任的故事。啞巴男孩阿格在「閃」出生時許下諾言:「我的名字叫阿格巴。巴和爸的發音差不多,我就是你的爸爸,閃,等你長大了,大家都會對你鞠躬,你會成為風之王。我保證。」為了這庄類的許諾,他和「閃」親如父子,不離不棄,互相支撐,終於等到了輝煌的一刻。 學會忠誠與堅守,才華終能展現!就是這部書送給所有想證明自己才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