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麥場短篇小說
❶ 語文花開文言文狼的翻譯和注釋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注釋
屠:這里指屠戶,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晚:夜晚,晚上。
歸:回家。
止:通「只」,翻譯為僅,止。
綴行甚遠:緊隨著走了很遠。綴,連接,緊跟。甚,很。
懼:害怕
投以骨:倒裝,就是「以骨投之」,意為把骨頭扔給狼。以,把。
從:跟從,跟隨。
復:又,再
矣:語氣詞,相當於「了」。
兩狼之並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並,一起。故,舊、原來。
窘(jiǒng):困窘,處境危急,困迫為難。
恐:恐懼,擔心。
敵:意動用法。這里是動詞,指攻擊的意思。
顧:看,視。這里指往旁邊看。
積薪:堆積柴草。積,堆積。薪,柴草。
苫(shàn)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一樣。苫蔽,覆蓋、遮蓋。
乃:於是,就。
弛:解除、卸下。
眈眈(dān dān)相向:(狼)瞪著眼看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戶,非「相互」。
少(shǎo)時:一會兒
犬坐於前: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久之:很久。之,音節助詞,表示修飾前字,沒有實在意義。
瞑(míng):閉上眼睛。
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這里指神情、態度。暇,悠閑、從容。
暴:突然。
斃:殺死。
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這里作動詞。
隧: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尻(kāo):屁股。
自:從。
股:大腿
假寐(mèi):假裝睡覺。 寐:睡覺。
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
黠:狡猾。
頃刻:一會兒。
亦:也。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變詐,巧變詭詐。幾何,多少,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語氣詞,相當於「啊」。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此文出自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狼》
(1)趕麥場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鎮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一狼徑去」,另有圖謀;「犬坐於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
「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暴起」、「刀劈」、「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於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到這兒並未讓人鬆口氣。「轉視積薪後」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
「一狼洞其中」終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
❷ 《狼》全文翻譯50字
譯文:
一個屠戶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半路上,有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了,就把骨頭扔給它們。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朝狼扔骨頭,後得到骨頭的那隻雖然停了下來,但先前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仍然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後面受到狼的攻擊。他往旁邊看見野地里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禾堆積在麥場當中,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就跑過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對著屠戶。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另外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面前。過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閉轎跡消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走開,轉身看看柴草堆後面,發現一隻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鑽洞進去,以便從背後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閉知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斷它的大腿,也殺死了它。屠戶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騙對手。州則
狼也夠狡猾了,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❸ 顧野有麥場的顧是指
顧也有麥場中的「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
語句出自:······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譯文為: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後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3)趕麥場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選自《聊齋志異》,共三則,此文為其中一則。
《狼》一文展現了狼的形象是貪婪、兇狠、狡詐的。這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