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選短篇小說集拉美卷
『壹』 博爾赫斯的作品有哪些
博爾赫斯的作品有:
詩歌:
《紅色的旋律》
《面前的月亮》
《聖馬丁札記》
《另一個,同一個》
《鐵幣》
《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
《夜晚的故事》
《老虎的金黃》
散文集:
《探討集》
《我希望的尺度》
散文:
《什麼是佛教?》
傳記 :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 :
《討論集》
小說集 :
《惡棍列傳》
《小徑分岔的花園》
《虛構集》
《布羅迪報告》
《沙之書》
《夢之書》
《阿萊夫》
《杜撰集》
《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 :
《巴別圖書館》
《環形廢墟》
詩歌序言集:
《深沉的玫瑰》
詩歌散文集:
《阿德羅格》
《影子的頌歌》
演講集:
《博爾赫斯口述》
《七夕》
散文評論集 :
《序言集成》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翻譯家。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境中。他的作品被廣泛譯介到歐美國家,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著名作品有短篇集《虛構集》、《阿萊夫》等。
『貳』 中國書籍出版社世界文學名著經典文庫全套多少本
世界文學名著全集(全406卷)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名著全集 《世界文學名著全集》分為《世界文學名著經典文庫》、《世界現代文學名著文庫》、《世界禁書文庫》、《世界暢銷文學名著文庫》、《世界另類文學名著文庫》、《世界中篇小說經典文庫》、《世界短篇小說經典文庫》、《世界散文經典文庫》、《世界戲劇經典文庫》和《世界詩歌經典文庫》十大部分,涵蓋了世界文學的全部精華。其中既有千古不朽的古典名著,也有不斷創新的現代文學經典;既有人人皆知的文學名著,也有驚世駭俗的禁書……
此套叢書,力求原汁原味,翻譯中不作任何刪節,並且在體裁、流派等方面力求全面展示世界各國的文學成就,堪稱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大網路全書。另,購《世界文學名著全集》贈含價值百萬圖書的《電子圖書館》(十碟裝)一套。
世界文學名著全集(全406卷) 本書目錄
世界文學名著經典文庫
《希臘的神話和傳說》(上)
《希臘的神話和傳說》(下)
《伊里亞特》(上)
《伊里亞特》(下)
《奧德賽》
《伊索寓言》(上)
《伊索寓言》(下)
《斯巴達克思》(上)
《斯巴達克思》(下)
《罪與罰》(上)
《罰與罰》(下)
《白痴》(上)
《白痴》(下)
《鐵流》
《絞刑架下的報告》
《拉摩的侄兒》
《艾凡赫》
《安吉堡的磨工》
《蒂博一家》(一)
《蒂博一家》(二)
《蒂博一家》(三)
《蒂博一家》(四)
《蒂博一家》(五)
《高老頭》
《歐也妮.葛朗台》
《幻滅》(上)
《幻滅》(下)
《農民》
《貝姨》
《古事記》
《高龍巴》
《前夜》
《羅亭》
《貴族之家》
《父與子》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上)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中)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下)
《十字軍騎士》
《波斯人信札》
《萌芽》
《共產黨人》(一)
《共產黨人》(二)
《共產黨人》(三)
《共產黨人》(四)
《共產黨人》(五)
《漂亮的朋友》
《上尉的女兒》
《格林童話》(上)
《格林童話》(下)
《巴黎聖母院》
《悲慘世界》(一)
《悲慘世界》(二)
《悲慘世界》(三)
《悲慘世界》(四)
《源氏物語》(上)
《源氏物語》(中)
《源氏物語》(下)
《基督山伯爵》(上)
《基督山伯爵》(中)
《基督山伯爵》(下)
《三個火槍手》(上)
《三個火槍手》(下)
《茶花女》
《紅與黑》(上)
《紅與黑》(下)
《巴馬修道院》
《包法利夫人》
《莎士比亞全集》(一)
《莎士比亞全集》(二)
《莎士比亞全集》(三)
《莎士比亞全集》(四)
《莎士比亞全集》(五)
《魚濱遜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唐璜》(上)
《唐璜》(下)
《傲慢與偏見》
《名利場》(上)
《名利場》(下)
《大衛.科波菲爾》(上)
《大衛.科波菲爾》(中)
《大衛.科波菲爾》(下)
《雙城記》
《艱難時世》
《簡愛》
《呼嘯山莊》
《還鄉》
《牛虻》
《安徒生童話全集》(一)
《安徒生童話全集》(二)
《安徒生童話全集》(三)
《安徒生童話全集》(四)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一)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二)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三)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四)
《神曲》
《天方夜譚》(上)
《天方夜譚》(中)
《天方夜譚》(下)
《吉檀迦利》
《堂.吉訶德》(上)
《堂.吉訶德》(下)
《欽差大臣》
《死魂靈》
《女店主》
《戰爭與和平》(上)
《戰爭與和平》(中)
《戰爭與和平》(下)
《復活》
《安娜.卡妮尼娜》(上)
《安娜.卡妮尼娜》(中)
《安娜.卡妮尼娜》(下)
《母親》
《人間》
《童年》
《我的大學》
《玩偶之家》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少年維特的煩惱》
《浮士德》(上)
《浮士德》(下)
世界現代文學名著文庫
《百年孤獨》
《靜表象的頓河》(一)
《靜表象的頓河》(二)
《靜表象的頓河》(三)
《靜表象的頓河》(四)
《雪國》
《古都》
《千隻鶴》
《農民》(一)
《農民》(二)
《農民》(三)
《農民》(四)
《阿奇正傳》 (上)
《阿奇正傳》(下)
《德里納河上的橋》
《普通人狄蒂》(上)
《普通人狄蒂》(下)
《庄園》
《總統先生》
《克蕾詩汀的一生》(上)
《克蕾詩汀的一生》(中)
《克蕾詩汀的一生》(下)
《喧嘩與騷動》
《彌留之際》
《約翰.克利斯朵夫》(一)
《約翰.克利斯朵夫》(二)
《約翰.克利斯朵夫》(三)
《約翰.克利斯朵夫》(四)
《追憶似水年華》(一)
《追憶似水年華》(二)
《追憶似水年華》(三)
《追憶似水年華》(四)
《追憶似水年華》(五)
《追憶似水年華》(六)
《追憶似水年華》(七)
《城堡》
《審判》
《鼠疫》
《福爾賽世家》(上)
《福爾賽世家》(中)
《福爾賽世家》(下)
《蠅王》
《布登勃洛克一家》(上)
《布登勃洛克一家》(下)
《湯姆叔叔的小屋》(上)
《湯姆叔叔的小屋》(下)
《天神們口渴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
《大街》(上)
《大街》(下)
《喪鍾為誰而鳴》
《老人與海》
《獨立的人們》
《飄》(上)
《飄》(中)
《飄》(下)
《好兵帥克歷險記》
《嘉莉妹妹》
《湯姆.索亞歷險記》
世界中篇小說經典文庫
法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法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中)
法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英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英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中)
英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東歐中篇小篇小說經典
俄蘇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俄蘇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中)
俄蘇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德奧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德奧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中)
德奧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日本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日本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義大利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義大利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美洲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美洲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美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美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中)
美國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阿非印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上)
阿非印中篇小篇小說經典(下)
世界短篇小說經典文庫
阿拉伯短篇小說經典(上)
阿拉伯短篇小說經典(下)
英國短篇小說經典
拉美短篇小說經典(上)
拉美短篇小說經典(下)
西班牙短篇小說經典(上)
西班牙短篇小說經典(下)
日本短篇小說經典(上)
日本短篇小說經典(中)
日本短篇小說經典(下)
俄蘇短篇小說經典(上)
俄蘇短篇小說經典(中)
俄蘇短篇小說經典(下)
美國短篇小說經典(一)
美國短篇小說經典(二)
美國短篇小說經典(三)
美國短篇小說經典(四)
德奧短篇小說經典
法國短篇小說經典(上)
法國短篇小說經典(下)
義大利短篇小說經典(上)
義大利短篇小說經典(下)
東歐短篇小說經典(上)
東歐短篇小說經典(下)
世界暢銷文學名著文庫
《修道院紀事》
《鐵皮鼓》(上)
《鐵皮鼓》(下)
《教父》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六)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七)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八)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九)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十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十二)
《海底兩萬里》
《神秘島》(上)
《神秘島》(下)
《人之樹》(上)
《人之樹》(下)
《大地三部曲》(上)
《大地三部曲》(中)
《大地三部典》(下)
《個人的體驗》
《土地的成長》
《街魂》
《梅達格胡同》
《我兒子的故事》
《鄉村》
《查理士國王的人馬》
《伊瑪果》
《尚.巴華的一生》
《煩惱的冬天》
《蝴蝶夢》
《明娜》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上)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下)
《麥田裡的守望者》
世界禁書文庫
《憤怒的葡萄》(上)
《憤怒的葡萄》(下)
《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
《馬丁.伊登》
《蟹工船》
《紅字》
《西線無戰事》
《日瓦戈醫生》(上)
《日瓦戈醫生》(下)
《一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十日談》(上)
《十日談》(下)
《虹》
《兒子與情人》
《尤利西斯》(上)
《尤利西斯》(下)
《娜娜》
《德伯家的苔絲》
《失樂園》
《珍妮姑娘》
《好色一代女》
《好色一代男》
《好色五人女》
《細雪》(上)
《細雪》(下)
《怎麼辦》
《日出之前》
《人世前》
《玩笑》
《五日談》
《列王紀選》(上)
《列王紀選》(下)
《美國的悲劇》(上)
《美國的悲劇》(中)
《美國的悲劇》(下)
《永別了,武器》
《坎特伯雷故事集》
《白鯨》(上)
《白鯨》(下)
《章魚》
《道連.葛雷的畫像》
《摩爾.費蘭德斯》
《懺悔錄》(上)
《懺悔錄》(下)
《愛彌兒》(上)
《愛彌兒》(下)
《洛麗塔》
《織工們》
《愛經》
《蒙田隨筆》
世界另類文學名著文庫
《第二十二條軍規》
《禁慾者》
《巨人》(上)
《巨人》(下)
《天才》(上)
《天才》(中)
《天才》(下)
《孤寂深淵》
《女士及眾生相》
《蜘蛛女之吻》
《魔山》(上)
《魔山》(下)
《名妓與法老》
《不落的明月》
《裸露的午餐》
《漿果處處》
《弗蘭德公路》
《羅克珊娜》
《裸者與死者》(上)
《裸者與死者》(中)
《裸者與死者》(下)
《僧侶》
《闡釋者》
《綠衣亨利》(上)
《綠衣亨利》(下)
《玻璃球游戲》
《惡心》
《樂土》
《狗心》
《人與超人》
《被拯救的舌頭》
《九點半彈又戲》
《蜂房》
《巴比特》
世界戲劇經典文庫
俄蘇戲劇經典(一)
俄蘇戲劇經典(二)
俄蘇戲劇經典(三)
俄蘇戲劇經典(四)
俄蘇戲劇經典(五)
美國戲劇經典(上)
美國戲劇經典(下)
西班牙戲劇經典
愛爾蘭戲劇經典
法國戲劇經典(一)
法國戲劇經典(二)
法國戲劇經典(三)
法國戲劇經典(四)
法國戲劇經典(五)
法國戲劇經典(六)
法國戲劇經典(七)
古羅馬戲劇經典
日本戲劇經典
德國戲劇經典(一)
德國戲劇經典(二)
德國戲劇經典(三)
德國戲劇經典(四)
德國戲劇經典(五)
英國戲劇經典(上)
英國戲劇經典(下)
義大利挪威戲劇經典
世界散文經典文庫
義大利散文經典
歐洲散文經典
日本散文經典(上)
日本散文經典(下)
拉美散文經典
德國散文經典(上)
德國散文經典(下)
英國散文經典(上)
英國散文經典(中)
英國散文經典(下)
俄蘇散文經典(上)
俄蘇散文經典(中)
俄蘇散文經典(下)
法國散文經典(上)
法國散文經典(下)
美國散文經典(上)
美國散文經典(下)
世界詩歌經典文庫
東歐詩歌經典(上)
東歐詩歌經典(下)
義大利法國詩歌經典
英國詩歌經典(一)
英國詩歌經典(二)
英國詩歌經典(三)
英國詩歌經典(四)
美國詩歌經典(一)
美國詩歌經典(二)
美國詩歌經典(三)
美國詩歌經典(四)
美國詩歌經典(五)
日本詩歌經典
印度詩歌經典(上)
印度詩歌經典(下)
古希臘詩歌經典
俄蘇詩歌經典(一)
俄蘇詩歌經典(二)
俄蘇詩歌經典(三)
俄蘇詩歌經典(四)
俄蘇詩歌經典(五)
西班牙詩歌經典
阿拉伯及其他國家詩歌經典
德國詩歌經典(上)
德國詩歌經典(下)
『叄』 求所有的外國世界名著
法國: 巴爾扎克:《高老頭》 《貝姨》 《被遺棄的女人》 《歐葉妮·格朗台》 《邦斯舅舅》 《幻滅》 《交際花盛衰記》 莫泊桑: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一生》《漂亮朋友》 雨果: 《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 大仲馬&小仲馬: 《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茶花女》 羅曼羅蘭: 《約翰克里斯朵夫》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凡爾納:《環游世界八十天》等 英國: 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悲劇集》 托爾金: 《指環王》三部 狄更斯: 《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霧都孤兒》 柯南道爾: 《福爾摩斯探案集》 勃朗特三姐妹:《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簡愛》(夏洛特· 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安妮·勃朗特)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俄國: 普希金: 《普希金詩選》 高爾基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托爾斯泰: 《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琳娜》 契訶夫: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 尼古拉奧斯特羅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德國: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 美國: 瑪格麗特 米切爾:《飄》 海明威: 《老人與海》 歐亨利: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集》、《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 丹布朗: 《天使與魔鬼》、《達芬奇密碼》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馬丁伊登》 菲次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其他地區: 丹麥:安徒生 《安徒生童話》 中東: 《天方夜譚》 南非: JM庫切 《恥》 拉美: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印度:泰戈爾 《吉檀迦利》、《飛鳥集》等 捷克:米蘭昆德拉 《生活在別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東洋文學讀物: 夏目漱石 《我是貓》(推薦林少華譯本) 川端康成 《古都》《雪國》《伊豆的舞女》(推薦葉渭渠譯本)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舞舞舞》《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中短篇作品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推薦林少華譯本)等(註:對於其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內涵等要有足夠的領悟分辨賞析能力,否則將會理解流於庸俗) 渡邊淳一 《失樂園》、《化妝》等 紫式部 《源氏物語》 江戶川亂步 偵探小說系列
『肆』 陳眾議的其他著作
[ 1] 《七十年代拉丁美洲三部重要的反獨裁小說》,《外國文學動態》,1983年第11期,1 萬字
[ 2] 《拉丁美洲「介入詩」》,《外國文學動態》,1985年第9期,6千字
[ 3] 《塞萬提斯獎獲得者薩瓦托及其創作》,《外國文學動態》,1985年第6期,4千字
[ 4] 《拉美小說的音樂結構》,《外國文學報道》,1988年第3期;3千字
[ 5] 《「孤獨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 記與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次會見》,《世界文學》,1990年第2期,5千字
[ 6] 《世界長篇名著精華:〈堂吉訶德〉、〈阿馬羅神父的罪惡〉、〈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堂娜芭芭拉〉、〈漩渦〉、〈百年孤獨〉、〈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阿瑪莉亞〉、〈擲錢游戲〉》,灕江出版社,1992年,1萬字
[ 7] 《過去·現在·未來的撞擊》,《奧拉·盲人之歌》,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 8] 《伊甸園里的亞當》,《追擊·時間之戰》,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 9] 《〈莫雷爾的發明〉譯本序》,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10] 《辛勤拓荒十五載 南望樹木竟成林 — 讀〈拉丁美洲文學叢書〉有感》,《出版界》,1994年第3期,3千字
[11] 《〈世界短篇小說精品文庫·拉美卷〉編選者序》,海峽出版社,1996年,1萬3千字
[12] 《〈世界中篇小說名著·拉美卷〉本卷序》,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年,6千字
[13] 《〈獲西班牙塞萬提斯獎作家作品選〉本卷序》,灕江出版社,1996年,5千字
[14] 《〈世界中篇小說經典文庫·美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5千字
[15] 《〈世界中篇小說經典文庫·歐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4千字
[16] 《馬德里訪加夫雷拉·英方特》,《外國文學動態》,1996年第1期,6千字
[17] 《也談「馬爾克斯」、「略薩」》,《讀書人報》,1996年11月5日(創刊號)第3版,2千字
[18] 《從荷馬、塞萬提斯的性別說起》,《讀書人報》,1997年1月20日第3版,2千字
[19] 《拉美文壇宿將寶刀不老》,《外國文學動態》,1997年第5期,3千字
[20] 《拉美作家的巴羅克文風》,《中華讀書報》,1998年7月8日第15版,2千字
[21] 《形而上的思考》,《中華讀書報》,1998年8月5日第2版,1千5百字
[22] 《理想主義的勝利》,《北京晚報》,1998年10月17日第11版,2千字
[23] 《西語文豪被揭老底》,《環球時報》,1998年8月23日第7版,2千字,《作家文摘》1998年10月21日轉載
[24] 《世界是一本書》,《中華讀書報》,1998年11月25日第9版,2千字
[25] 《從〈綁架軼事〉說開去》,《讀書人報》,1999年3月3日第4版,2千字
[26] 《瑪雅文化:解不開的謎》,《環球時報》,1999年4月16日第22版,2千字
[27]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發表新作》,《環球時報》,1999年6月18日第22版,2千字
[28] 《作家文摘》1999年7月13日轉載
[29] 《話語的權力和權力的話語》,《中華讀書報》,1999年11月17日第15版,2千字
[30] 《走進書的迷宮》,《環球時報》,1999年8月20日第22版,2千字
[31] 《情愛筆記 性愛筆記》,《好書快遞》,2000年1月15日,3千字
[32] 《拉丁美洲的狂歡 — 20世紀拉美小說回顧》,《環球時報》,2000年1月7日第16版,4千字《作家文摘》2000年2月15日轉載
[33] 《博爾赫斯的矛盾與偏見》,《中華讀書報》,2000年4月6日第17版,3千字
[34] 《床上開個美術館》,《環球時報》,2000年8月25日第20版
[35] 《馬爾克斯知恩圖報》,《環球時報》,2000年11月24日第20版,1千字,《作家文摘》第410期轉載
[36] 《拉美作家直面美國》,《環球時報》,2001年1月12日第18版,3千字
[37] 《科埃略的觀念小說》,《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年7月(總1031期)第4版,3千字
[38] 《遁入虛無——評博爾赫斯的選擇》,《中華讀書報》,2002年3月13日第17版,3千字
[39] 《墨西哥文化想打動美國人》,《環球時報》,2002年11月21日第22版,2千字
[40] 《藝術童心與陌生化》,《北京日報》,2003年1月5日第6版,1千字
[41] 《靈魂與肉體——文學主題芻議》,《北京日報》,2003年1月19日第6版,1千字
[42] 《「終結」後的錢鍾書和博爾赫斯》,《北京日報》,2003年1月12日第6版,1千字
[43] 《故事·情節·小說》,《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28日第11版,3千字
[44] 《也說〈十面埋伏〉——為張氏大片「號脈」》,《北京日報》,2004年8月1日;2千字
[45] 《承諾社會與承諾自我》,《書評周刊》,2004年3月12日第3版,3千字
[46] 《超越界限——評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鍾〉》,《書評周刊》,2004年8月27日第4版,5千字
[47] 《堂吉訶德在中國》,《環球時報》,2004年4月16日第28版,1千字
[48] 《永遠的魯爾福——兼評〈執著地尋找天堂〉》,《中華讀書報》,2004年3月24日第11版,3千字
[49] 《永遠的堂吉訶德》,《中華讀書報》,2004年9月15日第11版,3千字
[50] 《〈煉金術士〉序》,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6千字
[51] 《話語·經典及「馬太效應」》,《中華讀書報》,2004年10月3日第11版,3千字
[52] 《「馬太效應」考驗價值觀念》,《中國經濟信息》,2004年第23期,3千字
[53] 《堅持「二為」方向,發展人文學科》,《院報》2005年2月4日,1千字
[54] 《多雷筆下的堂吉訶德》,《舊書信息報》,2005年4月18日,4千字
[55] 《科學發展觀:人文新思想》,《社科黨建》,2005年第4期,3千字
[56] 《點燃文藝復興運動之火的東方人》,《人民日報》,2005年4月19日,3千字
[57] 《堂吉訶德四百歲》,《人民日報》,2005年3月1日(《文匯報》2005年5月6日),3千字
[58] 《整合力量,系統梳理和研究世界文化》,《院報》,2005年6月2日,1千字
[59] 《捭闔於前瞻與回眸之間》,《中國翻譯》,2005年第3期,6千字
[60] 《狹義文化的現狀與功能》,《中華讀書報》,2005年8月10日,3千字
[61] 《堂吉訶德與中國》,《人民日報》,2005年12月13日(《新華文摘》2006年第5期),3千字
[62] 《探詢人性的奧秘》,《夫妻生活·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3千字
[63] 《在天堂下面》,《地獄中心·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3千字
[64] 《西方小說、類小說的一種縱向概括方式》,《院報·理論月刊》,2006年4月27日,5千字;
[65] 《皮托爾:厚積薄發,矢志不渝》,《中華讀書報》,2006年6月21日,4千字;
[66] 《悖論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0月26日第3版;4千字;
[67] 《學海撈珍》,《中華讀書報》,2007年4月25日,3千字;
[68] 《加西亞·馬爾克斯:八十和四十》,《中華讀書報》,2007年5月23日,7千字;
[69] 《加西亞·馬爾克斯迎來八十華誕》,《人民日報》,2007年5月23日,3千字;
[70] 《西語文壇的「格蘭德大媽」》,《書城》,2007年6月號,7千字;
[71] 《拉美作家重振文壇》,《人民日報》,2007年7月11日,3千字;
[72] 《史詩品質的宏大敘事》,《文匯讀書周報》,2008年7月25日,3千字;
[73] 《她世界的一抹風景》,《她世紀叢書·序》,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2008年,7千字;
[74] 《文學資源兩人談》(與閻連科合作),《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5千字;
[75] 《拿什麼拯救現代小說》,《南方的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2月,6千字;
[76] 《盛世修典》,《文匯讀書周報》,2008年10月17日,2千字;
[77] 《為有源頭活水來》,《文藝報》,2008年11月1日,3千字;
[78] 《向著重構的整合》,《中華讀書報》,2009年2月18日,4千字;
[79] 《澤國江山入戰圖》,《西安晚報》,2009年3月22日,6千字;
[80] 《加萊亞諾——發出拉丁美洲的聲音》,《人民日報》,2009年5月19日,3千字;
[81] 《從「斗爭武器」到「以人為本」》,《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4月23日,3千字。
《拉丁美洲文學的崛起》,《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第4期,8千字;
《古印第安文學述評》,《國外文學》,1985年第4期,1萬2千字;
《魔幻現實主義與古印第安文學》,《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年,第10期(總),3萬字(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獎);
《魔幻現實主義與〈堂吉訶德〉》,《讀書》,1986年第2期,7千字;
《科塔薩爾創作初探》,《外國文學報道》,1986年第3期,1萬4千字;
《魔幻現實主義的民族淵源》,《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西方文藝
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2萬字;
《〈百年孤獨〉及其藝術形態》,《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1期,9千字;
《拉丁美洲小說的自然主義傾向》,《自然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88年,1萬5千字;
《拉美意識流小說及其結構形態》,《意識流》,《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1989年,1萬字;
《拉美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管窺》,《二十世紀現實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萬6千字;
《管窺蠡測:拉美當代小說新觀念新技巧述評》,《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西方
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2萬2千字;
《胡利奧·科塔薩爾》,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第十四屆青年文學獎獲獎文集》,
香港青文書屋,1989年,2萬8千字(一等獎);
《拉美當代小說結構形態管窺》,《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第1期,1萬字;
《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文藝報》,1991年1月5日第6
版,8千字;
《亦真亦幻的感覺形而上學的超越》,《世界文學》,1991第4期,1萬字;
Mutra(1952), Revista Canadiense de Estudios Hispánicos, Vol. XVI, Primavera 1992,
pp.188~200;
《加西亞·馬爾克斯 — 熱帶叢林的魔幻》,《二十世紀藝術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2萬1千字;
《塞萬提斯新探》,《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15期
(總),1萬2千字;
《拉美心理小說發展的一個輪廓》,《世界心理小說名著·拉美部分》,貴州人民出版
社,1994年,1萬8千字;
《拉美文學的自省式回歸》,《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3期,9千字;
《〈世界詩庫·西葡拉美卷〉序》,花城出版社,1994年,2萬字;
《〈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選〉編選者序》,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1萬字;
《博爾赫斯與幻想美學》,《博爾赫斯文集》,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萬5
千字;
《民族性與世界性 — 崛起前的爭鳴》,《外國文學》,1997年第2期,5千字;
《文學·道德·愛情 — 從迪尼斯和蓋羅斯筆下的兩個神甫說起》,《中國首屆葡萄牙
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7千字;
《心靈的羅盤》,《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第4期,1萬字;
《西班牙、葡萄牙文學經典叢書·總序》,昆侖出版社,2000年,2萬字;
《浪漫·現實·古典·現代 — 評〈庭長夫人〉》,《庭長夫人》,昆侖出版社,2000年,
7千字;
《借鏡觀形洋為中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12月19日第3版,7千字。
《童心剖詩》,《文藝研究》,2002年第4期,1萬5千字;
《童心:回歸的愉悅》,《文景》,2003年第1期,9千字;
《點燃未來的萬家燈火》,《文景》,2003年第9期,1萬字;
《全球化?本土化?——20世紀拉美文學的二重選擇》,《外國文學研究》2003第1
期,9千字;
《〈百年孤獨〉與全球化》,《永遠的烏托邦》,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1萬字;
《普伊格的無主題小說》,《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第1期,1萬字;
《回到情節:新世紀西班牙語小說管窺》,《世界文學》,2005年第4期,1萬字;
《變形珍珠:巴羅克與17世紀西班牙文學》,《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1萬字;
《永遠的堂吉訶德》,《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4期,8千字;
《超越界限——評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鍾〉》,《書評周刊》,2004年8月27日第4版,
7千字;
《武俠小說:是耶?非耶?》,《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6期,8千字;
《方法與方向—當前外國文學研究的若干問題》,《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9
千字;
《情節+主題=X》,《文景》,2005年第6期,9千字;
《多元文化的並存與交流》,《世界文學論壇·新名著主義叢書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
年,1萬字;
《〈愁容童子〉·〈堂吉訶德〉·童心》,《博覽群書》,2006年第9期,8千字;
《「陌生化」與經典之路》,《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第4期,9千字(《新華文摘》2007
年第2期轉載);
《阿連德的本色與雜色》,《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6月22日,8千字;
《她世界的一抹風景》,《她世紀叢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2008年,7千字;
《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文學觀》,《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字([日]《翻譯的文化/文化的翻
譯》,桑島道夫譯,日本靜岡大學人文學部,2008年第3號);
《文學的黃金定律》,《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字;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文景》,2008年第5期(總45期),8千字;
《經典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外國文學評論》,2009年第1期,1萬字;
《〈百年孤獨〉:美洲的魔幻與真實》,《新編外國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8千字;
《來自拉美文學的啟示》,《文明的對話與夢想》,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萬字;
《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三十年》,《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第11期,8千字;
《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六十年》,《中國翻譯》,2009年第6期,1萬字;
《西班牙當代小說舉隅》,《文景》,2009年第9期,1萬字;
《擁抱情節》,《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第5期,1萬字;
《經典背反及其他》,《外國文學研究》(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0第9期),2010年第2期,
1萬字;
《下現實主義與經典背反》,《東吳學術》(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0第12期,《文藝理論》
2010 第12期),2010年創刊號,1萬5千字;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美洲的魔幻與真實》,《外國文學名著批評教程》,北京大學出
版社,2010年,1萬5千字;
《為有源頭活水來》,《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文學與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8千字;
《來自巴爾加斯·略薩的啟示》,《當代作家評論》(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
2011年第6期),2011年第1期,1萬字;
《文藝復興的另一個維度》,《東吳學術》,2011年第1期,1萬5千字;
《逆水行舟——大江健三郎文學思想蠡測》,《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1
萬字;
《從西葡古典文學看西方霸權的文化先行策略》,《寧波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1萬字;
《保守的經典經典的保守——再評〈百年孤獨〉》,《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5期,
1萬字;
《文學啟示錄》,《東吳學術》,2011年第4期,1萬5千字;
《文學「全球化」背景下的學術史研究》,《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1期,2萬字(《新
華文摘》2012年第11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嗎?——〈文學原理學批判〉導言》,《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
3期,1萬5千字;
《評〈人面桃化〉或格非的矛盾敘事》,《東吳學術》,2112年第5期,1萬2千字;
《蛻變頌——紀念富恩特斯》,《西部》,2012年第11期,1萬字;
《加萊亞諾——發出拉丁美洲的聲音》,《人民日報》,2009年5月19日,3千字;
《拉美文壇巨匠走出魔幻》,《世界新聞報》,2009年8月25日,4千字;
《拉美文情閱讀印象》,《外國文學動態》,2009年第4期,6千字;
《西班牙展團將帶來清新西風》,《中華讀書報》,2009年9月2日,3千字;
《我們還需要堂吉訶德嗎?》,《出版人》,2009年9月(18期),3千字;
《西班牙當代文學經典小叢書·總序》,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1萬字;
《在解構潮中重構經典》,《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0月15日,7千字;
《送去主義及其他》,《中華讀書報》,1009年12月2日第13版,4千字;
《〈百年孤獨〉讓文學走出死胡同》,《世界新聞報》,2009年12月22日,8千字;
《09閱讀·印象之一》,《中華讀書報》,2009年12月23日,3千字;
《當今西語小說管窺》,《作家通訊》1009年第4期,8千字;
《探秘丹·布朗》,《人民日報》,2010年3月2日第20版,2千字;
《西方文學也在走下坡路》,《遼寧日報》,2010年3月25日B10版,6千字;
《外國文學研究與翻譯30年發展回顧與思考》,《領導參閱》,2010年第4期,8千字;
《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外文學的走向》,《領導參閱》,2010年第12期,8千字;
《文學翻譯不可缺失基礎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22日第3版,2千字;
《從調笑文藝的消解功能到文藝標準的重建》,《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29日第5版2千字;
《向下的文學》,《中華讀書報》,2010年6月30日第13版,6千字;
《薩拉馬戈告別一塌糊塗的世界》,《世界新聞報》,2010年7月9日第18版,3千字;
《葡萄牙送別文壇巨子》,《人民日報》,2010年7月16日第23版,4千字;
《文學翻譯為何屢遭詬病?》,《人民日報》,2010年8月24日第20版,4千字;
《文藝復興的一個維度》,《中華讀書報》,2010年10月20日(第13)思想版,7千字;
《世界文學與民族文學的染色體》,《文藝報》,2011年2月24日第5版,4千字;
《巴爾加斯·略薩如是說》,《中華讀書報》,2011年7月27日(第13)思想版,6千字;
《二十年後談孤獨》,《人民日報》,2011年6月14日20版,3千字;
《〈百年孤獨〉何以暢銷》,《人民日報》,2011年7月8日23版,3千字;
《民族傳統遭遇跨國資本》,《 中華讀書報 》,2011年10月12日 13 版,6千字;
《有形的守望 無形的鄉土》,《中華讀書報》,2011年12月21日10版,3千字;
《〈2666〉是與非》,《 中華讀書報 》,2012年03月07日 13 版,6千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嗎?》,《 中華讀書報 》,2012年04月18日 13版,7千字;
《蛻變頌——紀念富恩特斯》,《文藝報》,2012年5月25日4版,6千字;
《拉美文化:發展與困境》,《文匯報》,2012年6月25日D版,6千字;
《文學理論到了該清理的時候》,《遼寧日報·文化觀察》,2012年4月27日,5千字;
《正確處理批判與繼承、普及與提高的關系》,《遼寧日報》,2012年5月29日,5千字;
《世界文學視野中的莫言》,《文匯報·文藝百家》,2012年10月16日(第12版),4千字;
《馬爾克斯的「偉大愛情」》,《人民日報》,2012年11月30日第23版,3千字;
『伍』 拉美著名作家有哪些
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博爾赫斯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
還譯有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作品。其作品文體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埃斯基韋爾 巴爾加斯.略薩 (智)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 保羅·科埃略 加西亞·馬爾克斯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作者,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現82高齡。南美最著名的小說家、詩人,拉丁美洲文學中「神奇的現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羅亞·巴斯多斯。
智利作家巴勃羅·聶魯達,代表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 智利小說家布萊斯‧迦納(Alberto Blest Gana),有「拉丁美洲的巴爾札克」之稱。
阿根廷小說家拉雷塔(Enrique Larreta)的<<拉米羅君的榮耀>>(La gloria de don Ramiro)。
委內瑞拉作家烏斯拉‧皮耶德里(Arturo Uslar Pietri)的<<有色的槍矛>>(Las lanzas coloradas)與加葉哥斯(Rómulo Gallegos)的<<可憐的黑人>>(Pobre negro)。
烏拉圭著名作家埃杜瓦爾多.加利亞諾(Eardo Galeano),拉美文壇影響力極其深遠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在S. Menton的統計中,1949-1992拉丁美洲出版的歷史小說共計372部,其中新歷史小說56部,較數傳統風格316部(12-27);若加上1992-1997後續這五年的發展,應不下四百餘部作品。
1979年後除了卡本迪爾的<<豎琴與陰影>>,嚴謹恢宏的歷史小說有古巴的班尼德茲.羅赫(Antonio Benítez Rojo)的<<豆海>> (El mar de las lentejas, 1979),
秘魯小說家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的<<世界末日之戰>>(La guerra del fin del mundo, 1981),
阿根廷的玻塞(Abel Posse) 的<<天堂的狗>>(Los perros del Paraíso, 1983),
墨西哥的帕梭(Fernando del Paso)的<<帝國的新聞>>(Noticias del imperio , 1987)。 廣受評論界重視的魔幻寫實群作家如古巴卡本迪爾的歷史小說<<啟蒙世紀>>(El siglo de las luces, 1962),<<巴洛克音樂會>>(Concierto barroco, 1974)及1979年的<<豎琴與陰影>>; 1974和1978出版<<耍手段>>(El recurso de método)及<<春祭>>(La consagración de la primavera),前者敘述並批判拉丁美洲獨裁政權,後者則呈現從法國大革命至古巴革命以來的社會變革,因這兩部作品的某些事件與人物為小說家生長的時代,故未直接列入「歷史小說」的范疇。此外,尚有尤薩的<<世界末日之戰>>
;巴拉圭小說家羅亞.巴斯多斯(Augusto Roa Bastos)的<<唯我獨尊>>(Yo, el supremo,1974)及<<不眠的海軍司令>> (Vigilia del Almirante, 1992);
墨西哥小說家福恩特斯的<<我們的土地>>(Terra Nostra, 1975)及<<異鄉老人>>(Gringo viejo, 1985);馬奎斯的<<迷宮中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89)等作品;其餘在[註解6]中提到的歷史小說未能得到同等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