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
A. 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
《窮人》
漁家小屋的爐火旁,坐著打魚人的妻子冉娜,她正在縫破舊的船帆。風在門外尖叫咆哮,海浪在岸邊飛濺、摔碎、嚎叫……外面又黑又冷,海上肆虐著風暴,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裡舒服又溫暖。夯土的地面掃得乾乾凈凈,爐火還未熄滅,碗架上的餐具閃著亮光。在怒海的呼嘯聲中。五個孩子在放下的床帳中熟睡。打魚人早起駕著自家小船遲遲不歸,漁家女聽著海浪轟鳴風在號啕,冉娜心中害怕。
年久的木鍾喑啞地敲出十點、十一點……丈夫仍未歸來。冉娜在沉思。丈夫不惜力,在寒冷風暴中去打魚;她也從早到晚做著活。可又怎樣?勉勉強強能糊口。可孩子們還是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他們吃的不是小麥麵包,有黑麥麵包夠吃就不錯了。菜可只有魚。「唉。感謝上帝,孩子們倒還健康,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冉娜想著又傾聽著風暴的聲響。「他現在在哪兒呢?保佑他吧,、上帝啊,發發慈悲吧!」她一邊說一邊畫著十字。
B. 列夫.托爾斯泰有哪些代表作
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復活》(1899)、戲劇《黑暗的勢力》(1886)等。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襲伯爵,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庄後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後,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巨著《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經歷了一次信仰危機後信奉和平主義,主張以惡抗惡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改革。並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使家庭關系惡化,死於出奔途中。其作品多達45卷。名著還有長篇小說
《復活》(1899)、戲劇《黑暗的勢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說和評論。
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主要作品有:
C. 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文章)
給你找全來了.
自傳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短篇小說《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
中篇小說《哥薩克》
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
中篇小說《波利庫什卡》
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
《懺悔錄》
「人民戲劇」:《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活屍》等
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
長篇小說《復活》
我從眾多的文字里為你找出了他的作品,,累
《現代人》雜志上陸續發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
創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教育雜志
從1863年起他以6年時間寫成巨著《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復活》
《哈澤—穆拉特》
《我不能沉默》
《塞瓦斯托波爾故事》
《伐林》
《襲擊》
《四個發展時期》,但沒有寫成
《昨天的故事》
《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
《哥薩克》(1853~1863,這是原計劃中的上半部,下半部沒有寫成)
《家庭幸福》
《兩個驃騎兵》(1856)寫父子兩代人
《三死>
《啟蒙讀本》
《一個受傳染的家庭戲劇
《光在黑暗中發亮》
《偽息券》(1911)則接近《黑暗的勢力》的主題
《舞會之後》
中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魔鬼》(1911)、《謝爾蓋神父》(1912)和《舞會之後》
,《霍爾斯托密爾》
《為什麼?》
長篇小說《復活》(1889~1899)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
《民間故事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1882~1886)、《天國在您心中》(1890~1893)和《當代的奴隸制》(1899~1900)等文指出資本主義制度實即奴隸制,
在1905年革命的時期,他宣稱自願充當「從事農業的一億人民的辯護士」,寫了《論俄國的社會運動》、《深重的罪孽》、《致農民的論土地的信》(均1905)等文,認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土地問題。而在《關於莫斯科的調查》(1882)、《唯一的手段》(1901)、《論俄國革命的意義》(1906)和《究竟該怎麼辦?》(1906)等文中還陳述城市下層的貧困境況和工人的沉重勞動。此外還有一些反對侵略戰爭和軍國主義的文章。這些論文同樣有其消極面,如否定一切國家、一切暴力,幻想人們的團結,鼓吹愛的作用和自我修身等。
。《論莎士比亞及其戲劇》
。《莫泊桑文集序》
《人們為什麼寫作》(1851)肯定文學的崇高使命
;《在俄羅斯文學愛好者協會上的講話》(1859)反對暴露文學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 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找得好累
《戰爭與和平》《一個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薩克》《懺悔錄》劇本《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中篇小說《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哈澤·穆拉特》短篇小說《舞會之後》《復活》《童年》《少年》《塞瓦斯托波爾故事》《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安娜·卡列尼娜》《懺悔錄》《我的信仰是什麼?》《我不能沉默》《論飢荒》《哈澤—穆拉特》《致沙皇及其助手們》《昨天的故事》《少年》《青年》《四個發展時期》但沒有寫成 《襲擊》《伐林》《塞瓦斯托波爾故事》《一個地主的早晨》《家庭幸福》《哥薩克》《兩個驃騎兵》《阿爾別特》《三死》《田園詩》但沒有寫成《吉洪和瑪蘭尼婭》但沒有寫成 《波里庫什卡》《啟蒙讀本》《一個受傳染的家庭》《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偽息券》《民間故事》。《教條神學研究》《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天國在您心中》《當代的奴隸制》《論飢荒》《可怕的問題》《飢荒抑或不是飢荒》《論俄國的社會運動》《深重的罪孽》《致農民的論土地的信》《關於莫斯科的調查》《唯一的手段》《論俄國革命的意義》《究竟該怎麼辦?》《莫泊桑文集序》《什麼是藝術?》。《論莎士比亞及其戲劇》
回答者: 來濱金 - 秀才 三級 10-13 21:22
《兩個驃騎兵》
《家庭的幸福》
《克魯采爾奏鳴曲》
《魔鬼》
《謝爾基神父》
《舞會之後》
這些.都可以在網上查到原文。
回答者: 夢憶の薰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0-13 21:23
《窮人》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乾乾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在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古老的鍾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著: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可是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有什麼可抱怨的,桑娜傾聽著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畫著十字。
睡覺還早,桑娜站起身來,把一塊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點亮馬燈,走出門去,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亮著,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可是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她的圍巾,卷著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著鄰居小屋的門,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她側著耳朵聽,沒有人答應。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仍舊沒有人答應。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聲,心想,莫不是出什麼事了,她猛地推開門。
屋子裡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桑娜舉起馬燈,想看看病人在什麼地方,首先投入眼簾的是對著門放著的一張床,床上仰面躺著她的女鄰居,她一動不動,只有死人才是這副模樣,桑娜把馬燈舉得更近些,不錯,是西蒙,她頭往後仰著,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東西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睡著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卷頭發,胖臉蛋,身上蓋著舊衣服,蜷縮著身子,兩個淺黃頭發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他們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回到家裡,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她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
門吱嘎一聲,彷彿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門突然開了,一股清新的海風沖進屋子,魁梧黧黑的漁夫拖著濕淋淋的撕破了的漁網,一邊走進來,一邊說:「嘿,我回來了,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來,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這樣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氣壞透了,哦,魚打得怎麼樣?」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裡做些什麼呢?」
漁夫說著,把網拖進屋裡,坐在爐子旁邊。
「我?」桑娜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說,「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你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人沉默了一陣。
「你知道嗎?」桑娜說,「咱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哦,什麼時候?」
「我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哪,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著了。他們那麼小……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沉默了。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色變得嚴肅,憂慮。「恩,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恩,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哦,桑娜,你幹得真不錯,是的,你做得對,我也是這么想的,我還以為你不會同意」漁夫一邊看向西蒙的兩個孩子,一邊對桑娜說。
「老天,在你還沒有回來之前,我在發抖。」
「怕什麼呢,桑娜?」
「怕你回來看到我這么做會生氣,甚至還會揍我一頓!謝天謝地,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此時此刻,桑娜終於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但馬上又愁眉不展了。「我們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呢?你的負擔本來就已經很重了。」
漁夫也跟著嘆了口氣:「是啊是啊,可還能怎麼辦?你不也是嘛!要照顧七個孩子呢。」
桑娜不言語了,漁夫起身胡亂嚼了幾口黑麵包,就疲憊地睡去了。 桑娜聽著丈夫的鼾聲,無可奈何的走到火爐旁,一邊思考著明天的日子,一邊烘烤著丈夫的濕衣裳。
第二天一早,桑娜就把漁夫出海的所有用具以及食物准備好了,然後象往常一樣,在丈夫走出家門以後,她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洗洗涮涮,縫縫補補,侍弄著小院里的一切活計。
孩子們也都起來了,大孩子已經懂得幫桑娜打理家務和照看弟妹,這時他們幾個孩子正圍著西蒙的兩個孩子好奇的問這問那:
「媽媽媽媽,他們為什麼在我們家裡?」
「他們是誰?」
「是西蒙阿姨的孩子,這你不知道嗎?」
「西蒙阿姨呢,她出門去了嗎?」
「媽媽,他們要和我們一起吃飯嗎?」
「閉嘴,我們的飯還不夠吃呢!」
桑娜在一旁聽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吵鬧,心裡很煩,但還是耐著性子溫和地說:「西蒙阿姨死了,我們得收留她的孩子,我們必須這樣做,沒有別的辦法,現在他們就是我們家裡的人了,和我們一樣吃飯穿衣和睡覺,一切都和我們一樣,聽我說,孩子們,我們的日子更艱難了,我有些不知所措,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大孩子走過來關切的說:「別擔心,媽媽,我們還有爸爸呢,弟弟妹妹還有我,我們都會幫你的,我們的日子會好起來的。」
其他的幾個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不聲不響了,他們都懂得了母親的心思,就各自走開去玩了。
午飯時候,桑娜把一塊黑麵包切成片,每個孩子都分到了一塊,然後謊稱自己已經吃過就自顧忙碌去了。
她得想辦法弄到別的什麼吃的東西來喂西蒙的兩個孩子,因為他們還很小,硬硬的黑麵包恐怕不行,可除了黑麵包,還有什麼可以吃呢?對,幸虧還有魚,桑娜連忙走向擱板,結果發現盤子里的魚僅剩下了骨刺,「哦,上帝,怎麼會這樣?」
由於一連幾天的海風暴,漁夫出海不但艱辛,而且一點收獲也沒有,家裡已經快斷炊了,正在桑娜站著發呆的時候,忽然傳來漁夫的叫嚷聲由遠及近:「桑娜,桑娜——快點,快點出來幫忙」
桑娜反應過來,一下子沖了出去,原來這次漁夫滿載而歸,海風暴終於停息了,「感謝上帝,我們有吃的東西了!桑娜,這下你該高興了,不要愁眉苦臉的啦,嘿——孩子們,都給我出來,懶傢伙們,看看我給你們帶回了什麼」漁夫的臉上洋溢著多日不見的欣喜笑容,桑娜也高興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只管動手往屋裡抬著東西,然後手腳麻利的開始忙活上了……
上帝保佑,明天,不,明天的明天以及所有的以後的日子都會象現在這樣!西蒙,你可以放心了!我們的日子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回答者: JIAONJ - 試用期 一級 10-14 20:46
我悄悄的來,悄悄的走,只為這兩分
回答者: 夢幻帥弟子 - 初學弟子 一級 10-16 18:08
《兩個驃騎兵》《安娜·卡列寧娜》
《家庭的幸福》克魯采爾奏鳴曲》《魔鬼》《謝爾基神父》《舞會之後》
D. 窮人{托爾斯泰的}選自哪本書
《窮人》本身就是一本書,為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所創作,並沒有選自別的書。
《窮人》集中描寫了在一個浪涌風吼的夜晚,漁夫妻子桑娜在等候親人歸來時,出於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鄰居的兩個孤兒,待漁夫歸來,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細地剖析了漁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發展過程,表現出漁人夫婦寧可自已吃苦,克服困難,也要幫助鄰居的高尚品質。
(4)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社會,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貴族生活糜爛,道德淪喪,廣大底層勞動者雖掙扎在貧困邊緣,但依然保持著俄羅斯的高貴氣質。一次偶然的機會,列夫·托爾斯泰讀到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敘事詩《可憐的人們》,激發了創作靈感。
列夫·托爾斯泰對這個譯文作大量修改之後,收入自己一個故事集里於1905年出版;這個集子1908年再版時,他對譯文又進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於原著。
E. 《琉森》主要講了什麼
《琉森》是俄國作家列·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寫於1857年。
琉森,是瑞士州的一座古城,也是最浪漫的一個地方,各國的遊客都嚮往這個地方,因為在這里可以看見世界上最壯麗的風景之一。我於7月7日晚來到這個地方,住在這里最好的一家旅館——瑞士旅館。
我上樓打開臨湖的窗子,這里的湖光山色和天宇之美,真使我心曠神怡。但是湖邊的建築和人為的設施顯得多麼不協調呀。我有意眺望遠方,避開這些有煞風景的東西。
晚上就餐時,大家都端坐在富麗堂皇的大廳里,默默無言,幾乎聽不見刀、叉的聲音,個個板著死氣沉沉的面孔。每逢吃這頓飯,我都感到非常壓抑,我覺得奇怪,他們為什麼要放棄人跟人互相交談這樣一種人生樂趣呢?
與往常一樣,還沒吃完最後一道點心,我便走了出來,沿著狹窄、骯臟的街道走去。當我返回旅館時,一種奇妙的音樂聲飄了過來,頓時使我精神為之一振。我快步向前走去,看見涼台上站著一群盛裝艷服的男女在聽一個矮小的人彈六弦琴,他邊彈邊唱,那低微而愉快的聲音,顯示出他有很高的才能。彈唱完畢,他向那些先生、太太們要錢,但他們卻無動於衷,甚至冷酷無情地笑他。那歌手無奈,揮了揮帽子,快步向市內走去。
我感到痛苦、憂郁,似乎有一種沉重的、無法擺脫的東西壓在我的心頭。我看見一家子英國人,他們悠閑自得的傲慢神情使我突然明白了剛才象石頭似地壓在我心頭的東西是什麼;我對他們感到一陣說不出的憤怒。我在那英國人身旁走了兩次,每次都故意不給他讓路,而且用手推開他,這使我感到快意。
我追上那歌手,請他到瑞士旅館喝酒。招待我們的侍者,把我們讓進一間接待普通人的酒吧間里,歌手邊喝酒邊敘述他的生平:他是義大利阿爾高維人,父母早年去世,他以前學過木工,後來手害了骨疽病,不能幹活,便開始彈琴,他每年都要跑遍瑞士的所有吸引遊客的地方。在我們談話時,侍者們竟然毫不客氣地看著我們,似乎在取笑我們。我越想越火。我對瑞士旅館這些高貴住客所積下的滿腔憤怒,還沒有機會發泄出來,而旅館侍者的輕慢態度大大刺傷了我的虛榮心,我心裡憋了一個晚上的壓抑和憤怒終於爆發了。我一把揪住看門人,責問說:「你們有什麼權利憑外表決定這位先生一定得待在這個房間里,而不得待在那個大廳里呢?難道說,所有付錢的人,在旅館里不是平等的嗎?你們的共和國真是個糟透了的共和國!……這就是你們的平等!」我堅持讓他們把我和歌手帶到平時旅客們用餐的大廳里。那裡,一個英國人和他的太太正在桌旁吃飯,他們看到我們進來,便厭惡地走了。他們可能把我看做瘋子,但是我要讓這個流浪歌手跟他們這群人一樣平等,因此,最後我恭敬地摘下帽子,同歌手握手告別。
回到房裡,我激動得無法入睡。我又走出旅館,獨自沿著堤岸徘徊。我尋思著:「這就是藝術的命運。」你們這些標榜自由博愛的人,怎麼能嘲笑一個求乞的不幸者呢?「他付出了勞動,給了你們快樂,而你們卻取笑他。」
這時,我又聽見了那六弦琴聲和流浪者的歌聲。我自言自語道:「不,你沒有權利可憐他,也沒有權利為那勛爵的富裕生氣。」那歌手並沒有怨恨。「允許和命令這一切矛盾都存在的神的慈悲和智慧是廣大無邊的。……想擺脫這個普遍的法則是不行的!……
F.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
1、《童年》
2、《兩個驃騎兵》
3、《一個地主的早晨》
4、《青年》
5、《琉森》
6、《阿爾貝特》
7、《三死》
8、《家庭幸福》
9、《哥薩克》
10、《戰爭與和平》
11、《安娜·卡列尼娜》
12、《黑暗的勢力》
13、《克萊采奏鳴曲》
14、《天國在你們心中》
15、《主人與僕人》
16、《復活》
《童年》
在20世紀50年代,托爾斯泰在高加索徵兵期間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首次亮相的「童年」。
通過對小主人公伊庫耶夫簡單而富有詩意的內心世界的細致描述,精闢地表達了對一個貴族家庭的聰明,敏感,熱情和愛心。自我分析的兒童的心理成長過程。它構成了一部自傳三部曲,由後來的作家撰寫的「青年」和「青年」。
《復活》
「復活」是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於1899年首次出版的小說。
這本書是基於一個真實的事件,主要描繪男性主角聶赫留朵夫誘惑她的阿姨的女傭,馬斯洛娃,讓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成了妓女,並因謀殺指控而受審。這位男主人公在法庭上作為陪審員出庭,並看到了過去被他誘惑的女人,並被他的良心深深地譴責。
他為她跑去,並要求娶她贖回她的罪。在上訴失敗後,他陪同她流亡西伯利亞。他的行為觸動了她,讓她再次愛上了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聲譽和地位,她沒有嫁給他並嫁給了同樣的革命者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最後一部小說,是作家終身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為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的高峰。通過馬斯洛娃的苦難和聶赫留朵夫的吸引力。
這部小說廣泛而深刻地抨擊了法院,監獄和官僚機構的腐敗和黑暗,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生活和反動的官僚機構的殘暴。沒有人性,撕掉了政府教堂的虛假面紗,反映了農村的破產和農民的極端貧困,描繪了已經到了崩潰邊緣的農奴俄羅斯的社會景象。
「復活」被中國教育部列為中學生推薦閱讀材料。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羅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寫的一部小說。它也是一部傑作,創建於1863年至1869年。
這項工作以1812年的偉大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波士頓,貝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位貴族的經驗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述中,許多事件和字元串聯連接。
(6)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戰爭與和平》
1855年,亞歷山大二世成為國王。當時,沙皇政府因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軍事失敗而受到削弱,農民騷亂肆虐,各方要求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亞歷山大二世被迫廢除農奴制並實施了一些自由改革政策。 1825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12月黨也被赦免。
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標志著俄羅斯農奴制社會的崩潰和西方文明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在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搜索之後,托爾斯泰終於發起了「戰爭與和平」。
在19世紀初,俄羅斯經歷了兩次反對入侵拿破崙的反擊。這是兩個衛冕國家的戰爭。俄羅斯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團結起來,無論貧富,甚至男人,女人和兒童都無法相互對抗,有效地阻止了拿破崙軍隊的進攻並擊敗了拿破崙的征服。
托爾斯泰認為,在19世紀60年代,俄羅斯為了解決自身的社會問題,有必要回到這段歷史,回到這段歷史的風風雨雨的斗爭中,從而創造出「戰爭與和平」。
一、時間背景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羅斯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農村受到嚴重破壞,勞動人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貧窮。那時,俄土戰爭的負擔,多年的飢餓,給人民帶來了更嚴重的災難。在這個時候,托爾斯泰變得更加關注人民的艱辛。
當時他積極參與救災工作,目睹了農民和城市貧民的可怕狀況。在他多年的探索和思考的基礎上,他終於看到了沙皇專制的反動本質。 作者參與了1891年至1892年的救災工作,並意識到農民與地主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農民貧困的根本原因是地主的私有制。
二、個人背景
在托爾斯泰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傑作之後,他對晚年的世界觀從根本上轉移了。他的藝術批判力達到了頂峰,達到「撕掉所有面具」。 「清醒的現實主義。」這無疑是他藝術探索的結果,也是他精神探索的結果。
從農民的眼中觀察俄羅斯的現實生活,代表農民階層表達意見,是他後期偉大批判力量的主要來源。這是他作品中最生動,最傑出的作品,尤其是小說「復活」。
三、創作過程
作為托爾斯泰晚年的傑作,情節基於真實案例。這部小說寫於1889年至1899年之間。這一材料是檢察官科尼為他提供的真實內容:一位高貴的青年吸引了姨媽的侄女。懷孕後妓女被趕出家門,後來成了妓女,並被指控偷錢。
這位貴族作為一名陪審員出庭,並看到了之前被他誘惑過的女子。他受到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允許他嫁給她,以贖回罪,不幸的是,侄女在監獄中死於斑疹傷寒。托爾斯泰以這個故事為主線,花了10年時間,簡單地完成了6個草稿,最後完成了這本書。這部小說本來打算創造四部,但只創造了三部。
G. 托爾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托爾斯泰的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一個地主的早晨》、《童年.少年.青年》、《復活》等。
1、《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成就非凡。《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
2、《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品,在19世紀的世界文壇堪稱首屈一指的優秀作品。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網路全書式的作品。
3、《一個地主的早晨》
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1856年寫一篇中篇小說,從該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4、《童年·少年·青年》
《童年·少年·青年》一書則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其中的童年寫於1851年,當時托爾斯泰年僅23歲,但這初試啼聲之作卻立刻贏得包括屠格涅夫在內的作家大為激賞,在俄國《當代雜志》發表後,托氏因此一舉成名,奠立在文壇的地位。
5、《復活》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9年,是托爾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這時作家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
H. 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
漁家小屋的爐火旁,坐著打魚人的妻子冉娜,她正在縫破舊的船帆。風在門外尖叫咆哮,海浪在岸邊飛濺、摔碎、嚎叫……外面又黑又冷,海上肆虐著風暴,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裡舒服又溫暖。夯土的地面掃得乾乾凈凈,爐火還未熄滅,碗架上的餐具閃著亮光。在怒海的呼嘯聲中。五個孩子在放下的床帳中熟睡。打魚人早起駕著自家小船遲遲不歸,漁家女聽著海浪轟鳴風在號啕,冉娜心中害怕。
年久的木鍾喑啞地敲出十點、十一點……丈夫仍未歸來。冉娜在沉思。丈夫不惜力,在寒冷風暴中去打魚;她也從早到晚做著活。可又怎樣?勉勉強強能糊口。可孩子們還是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他們吃的不是小麥麵包,有黑麥麵包夠吃就不錯了。菜可只有魚。「唉。感謝上帝,孩子們倒還健康,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冉娜想著又傾聽著風暴的聲響。「他現在在哪兒呢?保佑他吧,、上帝啊,發發慈悲吧!」她一邊說一邊畫著十字。
睡覺還早,冉娜站起身,往頭上披一條厚披巾,點起風燈走出家門,她要看看海是不是靜了點,天是不是亮了點,燈塔是不是亮著,丈夫船上的燈是不是看得見了。可海上什麼也不見。風撕扯著她的披巾,又用斷落的什麼東西敲擊著女鄰居家木屋的門。於是冉娜記起她昨晚就打算去看看病倒的女鄰居。「也沒個人照看照看她。」冉娜想著,敲敲門。她仔細聽著……沒人應門。
「寡婦真難啊!」冉娜站在台階上想,「孩子倒不算多,兩個,可全要一個人想辦法。這會兒又生起病!唉,寡婦真難啊。我進去看看她。」「喂,大嫂子!」冉娜叫道。「不會出什麼事吧?」她想著推開門。
屋子裡又潮又冷。冉娜舉起燈,想看清病人躺在哪裡。可最先投入她眼簾的是正對著門的床,床上是她,女鄰居,那樣寂然不動地仰躺著,只有死去的人才會這樣。冉娜把燈再拿近些。是的,這是她。頭向後仰著;冰冷發紫的臉上留著死的安寧。蒼白無生氣的手似乎伸出去要拿什麼,從褥草上垂落下來。
就在這兒,離死去的母親不遠,兩個卷發胖頰的小孩蓋著條舊連衫裙睡著了,他們蜷縮著身體。金發的小腦袋緊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前還最後用舊頭巾包好他們的小腿,拿自己的連衫裙蓋好他們的身子。他們的呼吸平穩安寧,他們睡得又甜又沉。
冉娜取下睡著孩子們的搖籃,用披巾裹緊他們抱回家去。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怎樣並為什麼做了這件事,可她知道她不能不這樣做。
回到家她把睡熟的孩子放到自己孩子身邊,忙忙地拉上床帳。她臉色蒼白而激動,好像受著良心的折磨。「他會說什麼呢?」她自言自語說。「五個孩子可不是開玩笑的,為他們他還折騰得不夠嗎?……這是他來……了?……不,還不是他!……可我為什麼抱回來?……他會揍我的!也揍得在理,我也該揍。這是他了!不是!……唉,也好!」
門響了一聲,像是有人進來,冉娜顫抖一下從椅子上欠起身來。「不是。又沒人!主啊,我為什麼這樣做?……現在我還怎麼敢看他的眼睛?……」冉娜陷入了沉思,久久坐在床邊。
雨停了,天亮了,可風依舊在呼嘯,海依舊在號啕。
突然房門大開,屋裡撞進來一股新鮮的大海氣息和一個膚色黝黑的高個子漁夫,身後拖著水淋淋的撕破了的漁網,他走進來幸福地說:「瞧,我回來了,冉娜!」
「啊呀,是你!」冉娜說著又停下,不敢抬眼看他。
「嚇,這一夜真夠受的!真可怕!」
「是的,是的,天氣太可怕了!捕魚怎樣?」
「糟透了,徹底糟糕!什麼也沒捕著,只撕破了網。壞透了!壞透了!……對了,告訴你,這天氣真夠厲害的!我好像想不起經過這樣子的夜晚。哪還顧得上捕什麼魚!上帝保佑,能回家已經不容易了……喂,我不在,你幹了些什麼?」
漁夫把網拖進屋,坐在火爐旁。
「我?」冉娜說著臉發白了,「那我還……我坐在家忙針線活……風號叫得那麼凶,我害怕起來,為你擔心。」
「是啊,是啊。」丈夫咕噥著說,「這天氣是鬼得很,真糟透了!你還會有什麼辦法!」
「你知道嗎?」冉娜說,「女鄰居西蒙娜死了。」
「真的?」
「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的;多半是,昨天。她死得痛苦,光為孩子,就夠她痛心的了!倆孩子——可還是小不點呢!……一個還不會說話,一個剛學會點爬……」
冉娜不吭聲了,漁夫皺緊眉頭,他臉上流露出嚴肅、關切的神情。
「嗯,這是個事兒!」他說著搔搔頭,「嗨,能做些什麼呢!只好領回來,不然醒過來,怎能讓他們和死人在一塊?嗨,還能怎樣,總有法子熬過來的!你倒是快去呀!」
可再娜一動也不動。
「你怎麼啦?你不願意?你出什麼事兒啦,冉娜?」
「他們已經在這兒了。」冉娜說著拉開床帳。
I. 托爾斯泰有哪些短篇小說
小說 《復活》 《安娜·卡列尼娜》 《戰爭與和平》 《童年.少年.青年》[3] 《一個地主的早晨》 《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 《黑暗的勢力》 《教育的果實》 《克萊采奏鳴曲》 《哈澤·穆拉特》 《窮人》 《哥薩克》 《高加索的囚徒》 《謝爾基神父》 《懺悔錄》 《伊凡·伊里奇之死》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哈吉·穆拉特》 《克萊采奏鳴曲及其他故事》 《霍斯托密爾:一隻馬的故事》 散文 《什麼是藝術?》(1897年) 《天國在你們心中》 《到底怎麼辦》 《當代的奴隸制度》 《回憶錄》(未完成) 《給自由主義者的信》 (英語,1898年) 戲劇 《黑暗的勢力》(1886年) 《教育的果實》(1889年) 《活屍》(1900年) 編著 《啟蒙讀本》 《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