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輕小說家的流程
① 輕小說改編成動漫一般要經歷幾個步驟
一般最少兩年,要出版輕小說先得投稿,之後是使勁的寫,一般來說小說動漫畫一般都得5年左右,所以動畫化被稱為輕小說的最終目標。最快的動畫化的輕小說是學生會的一存,因為有著比較重的時間和公司因素,所以只用了一年多久動畫化了。其實漫畫所需時間更長,因為漫畫界有排資論輩的風俗,所以新人哪怕很厲害也要去給人打下手,之後慢慢才能熬出頭。輕小說界沒有漫畫界這么明顯,不過也有。
至於映畫化(就是電影化)……輕小說此生之年就別想了。
② 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借鑒了誰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是輕小說家長月達平著作、插畫家大冢真一郎負責插畫、MF文庫J所屬的輕小說。
繁體中文版由青文出版社發行,簡體中文版由天聞角川發行,並授權SF輕小說在其平台上發布電子版。
小說原是在小說投稿網站「成為小說家吧」上進行連載,後成為MF文庫J旗下的作品。文庫版與Web原作相比,內容上有較多刪減及修改。
截至2020年3月25日,小說系列累計銷量突破700萬冊。
作品背景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原本是作者以「鼠色貓」(即作品中的帕克)的筆名投稿在網站「成為小說家吧」的連載作品,[1]後來修改成實體書出版。基本流程大致是沿用網路投稿版本,將語句修得更易讀,並增加事件,把女主角描寫得更可愛,讓男主角更加倒霉被欺負,就成了文庫出版的版本。(引自單行本第1卷後記)
長月達平/鼠色貓
由於他個人喜好立場差、能力低的男生為了女生努力到吐血的故事,因此一開始主角除了「無力」,還有「無知」、「無能」、「魯莽冒失」、「特別的遲鈍」大放送,是全都塞在一起做出的人物設定。但是創作一個沒有優點的角色沒有意義,因此作者就想讓他擁有特別的能力。於是可以「死亡回歸」的無力系主角誕生了,這樣的主角為了讓高不可攀的銀發女主角回頭而不斷掙扎,故事的主劇情設定跟著油然而生。在只有這些設定的情況下作者到了某家家庭餐廳,和十年好友Y堅持只靠飲料吧台來膨脹原本設定,完成了大略的雛形。(引自單行本第二卷後記)
由於長月達平本身不是專職作家,平日是在肉品專賣店上班,平常負責切肉、偶爾擔任收銀的工作。因此他在「處理」那些肉品時,也會去思考劇情的發展,畢竟切肉時靈感會從各處涌現。作者也笑著表示,有時他就會一邊剁肉、一邊喊著「菜月昴」的名字。他認為,主角能從逆境一路成長變強,這種角色才是最棒的。所以為了讓主角不斷成長,他在章節中才會如此的「虐待」菜月昴。喜歡主角的他,也希望昴能再加油一點。不過同時他也覺得對昴還是太好了點,可能會讓他辛苦一點。而《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原本是為了興趣而寫,但要商業出版的話這樣還欠缺了什麼,像是從Web版轉為文庫版時礙於字數限制就必須做出刪減、修改,該怎麼取捨就是一大難題,多虧有了編輯池本先生的建議才能把作品調整的更好,讓讀者更能接受。(引自作者在台灣簽名會的訪談)
③ 動漫,輕小說,漫畫之間有什麼不同
一般而言,都是輕小說、漫畫、動畫這個流程。
首先是輕小說的劇情和人物塑造讓讀者有個興趣,此時很多讀者已經無法滿足於插畫對人物的刻畫了,對漫畫這種大篇幅的需求猛增,此時一般會推出相關漫畫,當然有些輕小說很難漫畫化就會直接轉動畫化。(有一些則是直接連載的漫畫大好評,衍生出輕小說和動畫)
輕小說看的是劇情和人物塑造,由大腦去自行腦補畫面,看的是個邏輯興趣。
漫畫主要看的是畫風和人物刻畫功力,由於不能用動態表現,因此漫畫非常考驗畫師的功底,看的是個眼福和場面刺激感。(因為漫畫可以長時間重復看一個畫面)
動化則是看劇情,因素場景切換快,很多小說和漫畫難以表達的場景對動畫來說簡單的很,因此看的就是走劇情推進(當然很多腳本都會根據實際情況改編)。
另外說一句,小說和漫畫、動畫有一個非常本質的區別,就是大腦的主被動接受能力,小說是閱讀文字後大腦自行腦補成畫面後享受,而漫畫和小說則是直接閱讀畫面,直接享受。因此漫畫和動畫看起來比較輕松享受,而小說則需要大腦在閱讀的同時還要腦補,相對享受的程度小一些,不過由於腦補的程度可自行聯想調節,所以享受時得到的快樂感也可以到無窮大。
④ 日本的輕小說都是以什麼方式發表的
和漫畫一樣有專門的雜志連載,達到一定程度的量時還會集結成冊出版。如果大受歡迎還有ACG化的形成產業鏈,早期的例子像《銀河英雄傳說》《聖魔之血》《全金屬狂潮》,近一兩年像《今天開始變魔王》《少年陰陽師》《涼宮春日的憂郁》《灼眼的夏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