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家庭亂
⑴ 《家》的故事梗概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作家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
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遮掩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小說寫了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寫了幾對年輕人——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之間的戀愛、婚姻糾葛;寫了他們不同的遭遇;寫了學生請願,覺慧被關禁閉,兵變驚亂,鳴鳳、梅芬、瑞珏相繼慘死,覺民逃婚,覺慧出走……
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主,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1)短篇小說家庭亂擴展閱讀
《家》中講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啟蒙主義話語中非常典型,它對後來的家族小說創作起了極強的示範作用。對傳統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批判和徹底否定也成為這類小說一個持久而強大的主題。像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茅盾的《霜葉紅似二月花》、老舍的《茶館》與《駱駝祥子》都是如此,而《家》中父子對立的結構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繼承下來。
新文學問世以來,以揭露舊家庭舊禮教為題材的創作很多,但以長篇系列小說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規模,對封建家族在現代逐步走向崩潰過程做系統深入描寫的,《家》以及《春》《秋》還是第一次,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根據該作品改編越劇曾於2003年首演,由越劇名家趙志剛、單仰萍、孫智君等擔綱主演。
四川交響樂團根據《家》改編的歌劇《鳴鳳》於2013年11月25首次與觀眾見面。《鳴鳳》由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李元華、高育發分別擔綱導演及藝術總監。
⑵ 農村最亂的性經歷口述
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女孩,曾經經歷過一段讓我終身難忘的性經歷。那時,我還是一個純潔的少女,對性知之甚少,但是在那個夏天,我經歷了一場最亂的性經歷。
不知不覺陷入性騷擾
那年夏天,我剛剛高中畢業,還沒有考上大學。我在家裡過著無所事事的日子,每天都是無聊的重復。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叫做小明的男孩。他是我表哥的朋友,常常來我們家玩。
起初,我對小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他很好相處。但是,漸漸地,我發現小明對我有些不尋常的關注。他總是會在我身邊,跟我聊天,給我送禮物。我本來覺得這是表哥的朋友對我表達友好,但是後來,我才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性騷擾。
漸入佳境,不自覺迷戀
小明的關注越來越明顯,他開始對我進行身體接觸。他會在我身邊坐著,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或者摟著我的腰。我開始有些不自在,但是又不好意思拒絕他。漸漸地,我開始對他產生了好感,我開始喜歡他對我的關注。
小明越來越明顯地表達他對我的喜歡,他開始對我進行更進一步的身體接觸。有一次,他突然抱住了我,開始吻我。我感到很奇怪,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漸漸地,我開始享受這種感覺,我開始和他接吻,開始對他產生了性幻想。
最終墮入深淵
小明越來越明顯地表達他對我的愛,他開始要求和我發生性關系。我一開始拒絕了他,但是他一直在我身邊,對我進行溫柔的誘惑。最終,我還是被他誘惑,和他發生了性關系。
那一晚,我感到很幸福,但是第二天,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墮入了深淵。小明並沒有對我負責,他只是把我當做一個玩具,玩弄了我。我感到很絕望,但是我已經無法回頭了。
結尾:回憶最亂的性經歷
那段經歷讓我終身難忘,我再也無法忘記那種感覺。我曾經是一個純潔的少女,但是我卻被一個男人摧毀了我的心靈。我希望所有的女孩都能夠保護好自己,不要像我一樣,輕易地陷入性騷擾的深淵。
⑶ 歐亨利 短篇小說
1、《麥琪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
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2、《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
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警察」和「贊美詩」在標題中雖然是形式上對等排列,但作為支配人類生存選擇的兩股力量是不對等的。在警察與贊美詩的二元對立中,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政權永遠支配著和控制著以「贊美詩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該作品描寫一位老畫家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窮學生畫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
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並且其病情越來越重。作為畫家的她,將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於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作為她的朋友蘇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愛取笑人的酒鬼,終日與酒為伴。
畫了近四十年的畫,一事無成,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但是他對這兩位年青的畫家卻是照顧有佳。他聽到了此事後,便罵了一通,但仍無計可施。
然而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盡管屋外的風颳得那樣厲害,而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但它仍然長在高高的藤枝上。
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樹上,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
可是故事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真相才剛剛打開:原來是年過六旬的貝爾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了畫上最後一片藤葉,因著涼,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傑作。
4、《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一對在紐約一起長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鮑勃和吉米·威爾斯,他們在鮑勃即將啟程去西部冒險的時候,約定20年後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再次見面。
20年來,他們誰也不曾忘記過這個約定。鮑勃從西部不遠萬里來赴約,支撐他的是只要對方還記得這次約定,那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對於鮑勃來說,吉米永遠都是最忠實、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後再見面時,等待他們的不是重逢的喜悅,命運卻把他們分別放在了法律天平的兩端,鮑勃是警方正在通緝的要犯,而吉米卻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鮑勃」的警察。
對於吉米來說,究竟是繼續保持對摯友的忠誠,還是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該小說通過這兩個青年20年後重逢之際所發生的意外變化,反映了美國19世紀後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遷。
5、《紅毛酋長的贖金》
《紅毛酋長的贖金》,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文章講述了一個綁架的故事。
「我」與比爾在一個名叫頂峰鎮的地方,綁架了這個鎮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澤多塞特的獨子,「我們」原想靠他去敲詐埃比尼澤;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捉弄人,一開始,「我們」三個扮印第安人玩,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捉弄人,還把其中一個人弄傷了,讓比爾差點成了精神崩潰者。
最後「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澤的家,可後來「我們」卻被埃比尼澤給敲詐,實在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著個孩子,最後的結果,「我們」把孩子送回去,並且給了他父親250元。
⑷ 精彩寫實的家庭短篇小說(2)
“姑,姑父。”是表姐。我連忙穿上短褲到了客廳。媽媽一見我就叫去切西瓜。我把西瓜切好端了來,拿起一塊:“姐,給。”
表姐接過:“你也切小點,這么大,洗臉呢。”
“自家人么。”
表姐被逗樂了:“還挺會說。”
表姐吃過,拿紙巾把嘴和手擦了:“姑,姑父。我想好了,我還是出外找工作吧。我們班好多同學都上班了。”
“跟你媽說了?”媽媽擔心地問。
“說了,可她不同意。我本想在店裡幫她乾乾活,她卻不停地說。我回到家,她追到家,生意撂下都不做了。”
“那你媽現在啥意思?學校現在也進不去呀。”
“她非叫我嫁技術監督局那個小伙。”
我趕忙說:“我不是讓你找你外公外婆了嗎?”
“他們一心向著自個女兒,根本不聽我的。”
媽媽說:“那小伙看上去也不錯呀,工作好,工資也保證,人長得也排場。你咋就看不上呢?”
“姑,你是不知道。他沒文憑、沒技術我不計較,那你起碼也應該知道點內疚,懂得點感恩吧?以前沒學好,現在抓緊呀?也對得起這份工作,這份工資。可他倒好,當個小頭頭,一天到晚呼來喝去,心安理得得。我最看不慣這種人了。真要是成家了,將來還不拿這事壓你一輩子?工作是我給你辦的,這是我給你的,那是我給你的。別說在一起,想想就渾身哆嗦……再說了,我第一步就走得這么狼狽、窩囊,沒上戰場就繳槍,還怎麼面對未來呀……”
“說的好!姑父支持你!”
“你起啥哄?支持啥支持!呆一邊去。”媽媽說爸爸。
爸爸深有感觸地說:“我覺得晨晨說得一點都沒錯,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啥見血不見血,三分不三分!你倒是文憑能耐都有,咋啥事都辦不成?有本事你給晨晨把工作解決了。”
表姐就說媽媽:“那你當初為啥還尋死覓活,非姑父不嫁?”
“這孩子咋說話呢?”媽媽嗔道。
爸爸說:“出水再看兩腿泥。”
媽媽一推爸爸:“去去去,我耳朵都聽出繭子了。我跟你說,你少摻和。將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落一身埋怨,娘家我還回不回了?”
表姐嘴一噘:“你還是不是我親姑?袖手旁觀也就算了,還說這見外的話。”
爸爸說:“這可是事關孩子一輩子的事。”
媽媽就對表姐說:“我覺得你媽說的也對。就你這一個孩子,不在跟前,將來成了家,別說互相照顧了,平時見一面都難。”
爸爸說:“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孩子的前途、未來、幸福是第一。現在交通這么方便,信息這么發達,說去就去,說來就來,以後更會越來越好。我覺得嫂子有點多慮了。”
我一拍胸脯:“姐,舅舅、舅媽有我在,交給我好了,你就放心地飛吧。”
表姐得意地說:“到底是我弟弟。有你這句話,姐就無後顧之憂了。”
媽媽望著我們仨:“你們這一唱一和的,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
“姑,你想想,我一走,爸媽也就不用成天為我的事操心熬煎了。我保證在外好好工作,讓你們滿意,讓你們放心。”
媽媽終於妥協了:“好啦好啦,你媽的話我去說,行了吧?唉,人說侄女像姑,一點都沒錯……”
表姐走後不久打來電話,她應聘到一家雜志社,做文字編輯。
誰料到,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生活又起波瀾。你知道收假那天我碰到誰了?吳雯,對,就是表姐那個閨蜜。她到我們學校當老師了,代我們語文。她可只是上了個大專,而且第一年還沒考上。表姐可是正兒八經的師范大學,一本呀。
家裡人,尤其是舅媽,那一通怨悵:“連市場上買菜的老太太都知道揀好的挑,沒見過放著好的不要卻挑次的,揀爛的……”
這回,我跟舅媽的立場少有地一致。
不知怎麼回事,我每次見到吳雯,就渾身不自在。
下午,放學剛回到家,書包都還沒顧上卸,表姐就打來電話興師問罪。吳雯跟表姐說我在課堂上故意刁難她。
“我啥時刁難她了?”
“早上語文課。”表姐提醒我說。
“早上語文課?沒有哇。”
“你是不是問她問題了?”
“是呀,怎麼啦?”
“你問的啥問題?”
“問的多了,我哪記得住。”
“你是不是問她‘意境’是什麼意思?”
“‘意境’?是,問過。”
“你咋問這個?”
我不解地問:“怎麼啦?這就是刁難嗎?”
“回答我的話。”
“早上她給我們講古詩,叫我們往本子上抄寫作特色。裡面有‘意境’倆字,我不知道啥意思,就提問了。”
“真的?”
“真的。”
“她說她都給你說了,這不是你們現在該掌握的,你卻糾纏住不放。”
“她是說我們理解不了。我就說,正因為不理解才要弄清楚呀。姐,你不是說遇到不懂的詞語要設法搞清楚,這是豐富詞彙的好途徑……”
表姐打斷我:“後來呢?”
“她說意境的‘意’就是有意義,‘境’就是境界。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培養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
“咳!”表姐嘆了口氣,半天沒言語。
“姐,姐。你沒事吧?”
“這樣吧,我先給你說說意象。於謙那首《石灰吟》你還記得吧?‘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個石灰就是個意象。石灰本是沒有生命的平常物,作者根據石灰的特點,通過想像,對它進行改造、雕琢,加工,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志、情感和心意等寄託、蘊含到裡面。就是給它賦予一種內涵,一種精神,一種人格……”表姐給我舉了好幾個例子,鄭板橋的《詠竹》,陸游的《詠梅》等。
表姐接著說:“意象是單個的,而意境是復合的,就是由眾多的形象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渾然的整體……如果說意象像花鳥畫,那意境就像山水畫。都是作者意志、情感表達的途徑和方式,都是經過作者的塑造、剪裁、製作和處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就是意境……”
經表姐這么一說,我大致明白了意境是怎麼回事兒。
吳雯起初不想說,閃爍其詞,一見她這樣,我偏不坐下,偏要她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為啥要那樣。其實下去也能查字典,能上網。可這些話不能跟表姐說,我不想給她添亂,讓她替我操心。
期中考試結束後,按照慣例,學校要開總結表彰會,家長們參加。各科成績突出的學生要發言,介紹學習經驗。沒想到語文發言的會是我。吳雯異常重視,催我寫好發言稿。她修來改去的,最後都面目全非了。
一站上講台,面對著同學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我突然忐忑了起來,這倒不是因為我頭一次站在這里發言。
望著手裡的發言稿,怎麼都開不了口。
下面都有人噓了。
我心一橫,抬起頭:“叔叔阿姨,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今天是做語文學習經驗發言的。下面我就講一講我是怎樣喜歡上語文的。其實我一直不怎麼喜歡學語文,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寫拼音,記生字,背詞義。尤其寫作文,生編硬造。以致於分數是越考越低,有一回竟然不及格。爸爸一看,屁股就是一巴掌。其實我努力了,作業也按時完成,可成績就是上不去。爸爸媽媽總以為我不好好學,調皮搗蛋。媽媽指著門背後對我說,下一次再不及格,看見那條帚了嗎?
“我就去找我表姐,讓她給我傳授些錦囊妙計,她語文一直非常棒。表姐卻問我說,你媽媽說你不喜歡語文老師?我說那是老早以前的事了。表姐問怎麼回事,我就一五一十地說了。第一學期考完試,我說考了第幾,可爸媽不相信。既然學習好,為啥沒得獎狀,人家孩子怎麼得了?我知道因為我紀律不好。第二學期,我嚴格要求自己,最後終於如願以償,評上了三好學生,把我高興得,在教室都坐不住了。我們教室前面有個舊花壇,平時一下課我們就在花牆上跳上跳下。我們經常比賽看誰跳得次數多。這回也一樣,輪到我了,沒料剛跳了幾下,花牆塌了。校長瞧見了,過來把我們批評了一頓。班主任一生氣,就把我的三好學生撤了。我跟班主任理論,班長他們都跳了,為啥就撤我一個?班主任置之不理。讓我寫檢查我賭氣地不寫……
“我一說完,表姐拿出紙筆,叫我把事情的經過和心裡的想法寫出來。她拿起一看說,寫得不錯呀。如果錯別字再少些,加強組詞造句這些語文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就是一篇好作文,好文章。我詫異地說,什麼什麼,這樣的事也能寫作文里?老師可是要我們寫那些有意義的好人好事。我凈是些調皮搗蛋的事,所以作文只好胡編亂造,應付差事……
“就這樣,我一邊寫,一邊讀《西遊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吹牛大王歷險記》。表姐說,那些都是和我一樣‘氣味相投’的調皮鬼。漸漸地,我再也不覺得語文枯燥乏味,反而喜歡上了,成績自然也就上去了。
“只要喜歡,就學得好,學得快。表姐說,這就是她的錦囊妙計。”
我把目光投向媽媽,媽媽滿面欣慰地望著我。再看吳老師,四目相對的一剎那,她卻把臉扭向了一邊。
我清了清嗓子:“可惜我表姐不在這兒,否則你們就能證實我說的是不是真的了……上個月,表姐師大畢業回來,去教育局應聘,未能如願,現在她在外地一家雜志社做編輯。
“我的發言講完了,謝謝大家!”
我朝大家一鞠躬,走下講台。回到座位上已經坐下了,可掌聲依然沒有停下來……
作者|白雪歌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