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發表的短篇小說
㈠ 葉聖陶在九一八事件後發表了什麼等著名的短片小說
葉聖陶在九一八事件後發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短篇小說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葉聖陶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積極參加愛國抗日活動。
㈡ 葉聖陶短篇小說《夜》原文
夜
一條不很整潔的里里,一幢一樓一底的屋內,桌上的煤油燈放著黃暈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慘淡,像反而增了些陰黯。桌旁坐著個老婦人,手裡抱一個大約不過兩周歲的孩子。那老婦人是普通的型式,額上雖然已畫著好幾條皺紋,還不見得怎樣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點兒怪,深陷的眼眶裡,紅筋牽牽地,發亮;放大的瞳子注視孩子的臉,定定地,凄然失神。她看孩子因為受突然的打擊,紅潤的顏色已轉得蒼白,肌肉也寬松不少了。
近來,那孩子特別地會哭,猶如半年前剛屢奶的時候。彷彿給誰驟然打了一下似地,不知怎麼一來就拉開喉嚨直叫。叫開了頭便難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蟬兒。老婦人於是百般地撫慰,把自己年輕時撫慰孩子的語名一一背誦了出來。可是不大見效,似乎孩子嫌那些太古舊太拙劣了。 直到他自己沒了力,一壁嗚咽,一壁讓眼皮一會開一會閉而終於闔攏,才算收場。
今晚那老婦人卻似感得特別安慰;到這時候了,孩子的哭還不見開 場,假若就這樣倦下來睡著,豈不是難得的安靜的一晚。然而在另一方面。她又感得特別不安;不曉得就將回來的阿弟怎麼說法,不曉得幾天來醒里夢里繫念著的可憐寶貝到底有沒有著落。晚上,在她,這幾天真不好過。除了孩子的啼哭,黃暈的燈光里,她彷彿看見隱隱閃閃的好些形像。有時又彷彿看見鮮紅的一灘,在這里或是那裡,——這是血!里外,汽車奔弛而過,笨重的運貨車有韻律地響著鐵輪,她就彷彿看見一 輛汽車載著被捆縛的兩個,他們的手足上是累贅而擊角有聲的鐐銬。門首時時有輕重徐疾的腳步聲經過,她總覺得害怕,以為或者就是找她同 孩子來的。鄰家的門環兒一聲響,那更使她心頭突地一跳。本來已屆少眠年齡的她這樣提心吊膽地嘗味恐怖的味道,就一刻也不得入夢。睡時, 燈是不最點的,她怕樓上的燈光招惹另外的是非。也希冀前能得干凈,完全一片黑。然而沒有用,隱隱閃閃的那些形像還是顯現,鮮紅的一灘還是落山的太陽般似乎盡在那裡擴大開來。於是,只得緊緊地抱住夢里時而嗚咽的孩子……
這時候,她注視著孩子,在她衰弱而創傷的腦里,涌現著霧海般迷茫的未來。往那方走才是道路呢?她一毫也不能辯認。怕有些猛獸或者陷阱隱在這霧海里邊吧?...
由於受字數限制,請鏈接下列網址欣賞https://wenwen.sogou.com/z/q613243161.htm?ch=ww.wap.feed.related.wenwen
供參考。
㈢ 葉聖陶作品有哪些
葉聖陶的作品主要有:
1918 《春宴瑣譚》 短篇小說
1921 《小白船》 童話
1921 《一粒種子》 童話
1922 《雪朝》 詩
1922 《旅行家》 童話
1922 《含羞草》 童話
1922 《隔膜》 小說集
1922 《玫瑰和金魚》 童話
1922 《月亮姑娘的親事》 童話
1922 《快樂的人》 童話
1923 《稻草人》 小說
1923 《火災》 小說集
1925 《線下》 短篇小說
1928 《倪煥之》 長篇小說
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話
1934 《文心》 教育
1935 《未厭居習作》 散文
1936 《聖陶短篇小說集》 短篇小說集
1936 《葉紹鈞選集》 文選《上海時事新報》 《禮拜六》 《上海民國日報》 《兒童文學》 《文學周報》 《中國語文》
《公理日報》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 《開明小年》
《國文月刊》 《詩》
《蘇州評論》 《光明》
《國文雜志》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葉聖陶小說的突出藝術成就,在於他對「灰色人生」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表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的特徵。作家的冷雋、客觀的風格色彩並不排斥他內在熱情和主觀見解的表達。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在葉聖陶小說風格的諸因素中最為突出。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冷靜地審視著蜷伏在舊中國暗諏一角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民眾。他的內心滿蘊著悲憫之情,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冷雋含蓄,意常見於言外,情不外露於文中。
同情與諷刺兼備,是葉聖陶對小市民知識分子用筆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盤重壓下的知識者,他看不慣他們的怯弱、空虛、玩忽職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們有所改變;但是他也深知他們的甘苦,造成他們這些不良表現的原因是復雜的,有時他們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在嘲諷的同時又毫不含糊地把筆鋒指向其背後的黑暗現實制度,從而使他的批判現實主義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怎樣寫作文》葉聖陶
葉聖陶(1894年一1988年),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漢族人,江蘇蘇州人,ZHU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創作了我國**部童話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國現代文學目前**部長篇小說《倪煥之》(1929年)。
其它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隔膜》(1922年)、《火災》(1923年)、《線下》(1925年)、《城中》(1926年1、《未厭集》(1928年)等。
在長期的編輯生涯中,先後主編或編輯過《詩》雜志、《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月刊》、《開明少年》、《筆陣》、《國文雜志》、《中國作家》等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卜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聖陶外貌描寫作文600字
爬山虎的腳葉聖陶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
那此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
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步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
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
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
觸著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葉聖陶的文章
著作書目:《隔膜》(短篇小說集)1922,商務《雪朝》(新詩集)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務《火災》(短篇小說集)1923,商務《稻草人》(童話集)1923,商務《劍鞘》(散文集)與俞平伯合著,1924,霜楓社《線下》(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城中》(短篇小說集)1926,上海文學周報社《風浪》(兒童歌劇)1928,商務《未厭集》(短篇小說集)1929,商務《倪煥之。
(長篇小說)1929,開明《懇親會》(戲劇)1930,小說月報社《當代英雄的石像》(童話集)1931,開明《腳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國書店《三種船》(散文集)1925,生活《未厭居習作》(散文集)1935,開明《聖陶短篇小說集》1936,商務《葉紹鈞選集》1936,萬象《葉紹鈞文選》1936,仿古書店《四三集》(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小白船》(童話集)1936,藝林書店《葉紹鈞代表作品選》1937,全球書店《給戰時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書店《葉紹鈞代表作》1941,三通書局《遣愁集》(小說、詩歌集)1943,創作文藝社《微波》(短篇小說集)1944,藝光出版社《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紹鈞傑作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46,全球書店《葉紹鈞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49,全球書店《怎樣游戲》(兒童文學)1947,中華《李太太的頭發》(散文、短篇小說集)l947,博文書店《葉聖陶文集》1948,春明《皮包》(短篇小說集)1948,中華《葉聖陶短篇小說集》 1954,人文《葉聖陶童話選》 1956,少兒《葉聖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葉聖陶選集》 1958,香港新藝出版社《葉聖陶選集》 1959,人文《抗爭》(短篇小說集)1959,人文《篋存集》(詩集)1960,作家《葉聖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葉聖陶序跋集》 1983,三聯《我與四川》(散文、詩歌集)1984,四川人民《葉聖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聯《稻草人》和其他童話 1984,少兒《童話》1985年,新蕾出版社《葉聖陶童話選》1986,吉林人民《葉聖陶代表作》1987,黃河文藝《葉聖陶集》(1-5卷)1988,江蘇教育參考資料://china.cn/chinese/zhuanti/yst110zn/685282
葉聖陶寫的散文
[葉聖陶寫的地球讀後感日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葉聖陶寫的《地球》,只看題目我還以為是關於地球的科學知識呢,其實是一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地球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勤勞的,另一種人是柔弱的,一天他們沒有食物了,於是勤勞的人開始耕種,可是柔弱的人拿不動鋤頭,勤勞的人就種出東西來分給他們,葉聖陶寫的地球讀後感 日記。
勤勞的人必須背著食物爬上土石堆給柔弱的人,土石堆越堆越高,變成了高山,爬上去送食物越來越難,漸漸地勤勞的人有的病倒了、死掉了,而那些柔弱的人太柔弱了身子越來越小,一代小於一代,就從地球上消失了,讀後感《葉聖陶寫的地球讀後感 日記》。
由此我想到了生活中也有柔弱、勤勞的人,有些同學像勤勞的人,主動學習,不僅完成老師的作業,還補充課外知識,有些同學像柔弱的人,干什麼都要靠別人,上課靠老師下課靠家長,我希望那些不住動學習的柔弱的人趕快消失,全都是愛學習的勤勞的人。
〔葉聖陶寫的地球讀後感 日記〕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怎麼上傳作文,就是葉聖陶的那個作文
這樣就能產生一篇不錯的文章,葉聖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核心就是「在閱讀中修改.同學們在自己作文的實際操作中可以一試,有漏洞,閱讀文章的目的就是在語感上感知作品的語言.開頭起草、內容等方面的修改、毛病、推敲的過程中.要念起來上口:文章第二步修改的關鍵是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推敲、思想. 第三步,仔細看文章是否符合自己原來的想法.假如我原來的想法不到家,就是閱讀自己修改後的文稿,我看很要緊:「文章改完後.所以寫完了要看幾遍,還有很關鍵的一步.這也是個好習慣:要修改的地方,我們的修改任務還沒有最終結束. 第二步,經過比較,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思維的領域,達到我的目的,挑選一個,那就要改了、第二步修改後.看:完成第一步.」 這就是說,就是要使文章切合我所要表達的那個主題,純而又純」的標准,不妨想出兩個或三個改的辦法.這也是對自己的考試,就是自己審查妥當不妥當,一定有缺點.這一方法古人也經常用之,具體做法是,聽起來順耳.」 這就是說,而不是像有些人在會上做報告念稿子那樣念法、漏洞?要跟平常說話一樣地念:「文章總是要改的.怎麼念法呢、在思考中修改」,完整不完整:「修改」後「閱讀」 葉聖陶說,達到「精而又精,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缺點,或者我寫出來的話沒有針對我想的:在完成第一次寫作後,即草稿完成後,在反復琢磨,這樣容易改得精一點,於是我常用比較的方法修改:「在完成第一步修改後. 改:「比較」後「修改」 葉聖陶說.」 這就是說,使文章在內容上盡量豐富起來,豐富自己原來的想法,就要首先閱讀,有毛病例文 葉聖陶說. 可見,最好是念一兩遍、在比較中修改
葉聖陶的文章《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
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 間冒出來。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有的 還 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
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 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
一陣微風吹來,我就 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風過了,我停止舞蹈, 靜靜地站在那兒。
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 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課本上改動了一點 給你原文 詩的材料 葉聖陶 今天清早進公園,聞到一陣清香,就往荷花池邊跑。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碧綠的面,淡綠的底。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勢完全相同的嗎?沒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勢。
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畫寫生畫。
我家隔壁張家掛著四條齊白石老先生的畫,全是荷花,墨筆畫的。
我數過,四條總共畫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樣,朵朵都好看,如果把眼前這一池的荷葉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比齊白石老先生更大了。
那畫家是誰呢……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
一身雪白的衣裳,透著清香。
陽光照著我,我解開衣裳,敞著胸膛,舒坦極了。
一陣風吹來,我就迎風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這不就像電影《天鵝湖》里許多天鵝齊舞蹈的場面嗎?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
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下邊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周行、李平他們在池對岸喊我,我才記起我是我,我不是荷花。
忽然覺得自己彷彿是另外一種東西,這種情形以前也有過。
有一天早上,在學校里看牽牛花,朵朵都有飯碗大,那紫色鮮明極了,鑲上一道白邊兒,更顯得好看。
我看得出了神,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牽牛花,朝著可愛的陽光,仰起圓圓的笑臉。
還有一回,在公園里看金魚,看得出了神,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條金魚。
胸鰭像小扇子,輕輕地扇著,大尾巴比綢子還要柔軟,慢慢地擺動。
水裡沒有一點兒聲音,靜極了,靜極了…… 我覺得這種情形是詩的材料,可以拿來作詩。
作詩,我要試試看——當然還要好好地想。
葉聖陶先生作文的名言
豬的鼻子有兩個孔,豬有著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邊. 豬的耳朵是那麼大,呼扇呼扇的尾巴是卷又卷,原來跑跑跳跳還離不開它 豬頭豬腦豬身豬尾(yi)巴 從來不挑食的乖娃娃 每天睡到日曬三桿後 從不刷牙豬的肚子是那麼鼓,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 豬的皮膚是那麼白,見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 不會臉紅不會害怕 豬頭豬腦豬身豬尾(yi)巴
你好我是您的一個小書迷,是《稻草人》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您.看到您照片上那親切的笑臉,花白的胡須,炯炯的眼睛上那一對雪白的、粗粗的彎眉,一看就知道您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您寫的文章總能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您寫的童話充滿童真、童趣;您努力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夢境里,又把這種美麗的夢境表現在頁面上;您是我國現代童話的創始人.看著您寫的童話書,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童話世界.《一粒種子》讓我明白太貪心、刻意追求的人不能得到好的結果.《富翁》使我懂得如果大家都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都想坐享其成的時候,卻一無所有,是多麼悲哀啊!還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含羞草》、《記金華雙龍洞》等等,這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中都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傻子》.傻子是一個憨厚善良的人,而他的誠實在別人看來卻是「傻」.當師傅讓他和師兄做夜工的時候,他心疼師兄天冷勞累,讓師兄舒舒服服的睡覺,自己卻在寒冷的冬夜做了一夜苦工;當他撿到一袋子銀幣的時候,心裡只想著:丟東西的人一定很著急,我要等那個人來找.一直等到所有的店鋪都關門,終於等到丟銀幣的老人;他把勞動所得的糕點和饅頭毫無保留地送給飢腸轆轆的難民.別人都說他是傻子,我卻認為傻子並不傻,他有一顆金子般無私的心靈!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精神非常可貴!您用這樣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善良的人.葉聖陶爺爺,您知道嗎?在當今校信通里,有許多和「傻子」一樣善良的、無私奉獻的人,像「小城說雨」老師、「曾經有夢」老師以及眾多辛勤的管理員老師,他(她)們大多與積極寫博的孩子們素不相識,但老師們不辭辛勞地傳授寫文章的好方法,義務給大家的文章發評論來指導我們,以至於積勞成疾,卻依然像「傻子」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葉聖陶爺爺,雖然您早已仙逝,但是您為教育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您留下的文學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願您在天堂里可以寫出更多好書,把您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葉聖陶作品有哪些?????????
㈣ 葉聖陶還有哪些短篇小說
葉聖陶原名葉紹鉤,生於江蘇蘇州吳縣。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草橋中學,畢業後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1917年應聘到吳縣用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1921年與鄭振鐸、茅盾等人組織發起文學研究會,並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旬刊》上發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1930中轉到開明書店當編輯。抗日戰爭期間舉家內遷,曾在樂山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到成都主持開明書店編務。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出版總署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文學作品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1914年開始創作文言小說,1918年開始發表白話文作品。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和兒童文學作品。
《春宴瑣譚》葉聖陶的第一部白話小說1918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1934(與夏丏尊合著)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1946,(與朱自清合著)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1999,(與夏丏尊合著)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
葉聖陶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種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含羞草》、《快樂的人》、《芳兒的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