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抑鬱症的短篇小說
Ⅰ 《七個不算太暗的夜晚》:那些穿過黑暗的溫暖光束
《七個不算太暗的夜晚》,是熊德啟的一本短篇小說集,裡面有七個故事。
熊德啟是個很擅長講故事的人。不過他講的故事,都是普通人的故事。這些普通人,有「碰瓷」的無賴、小區的看門大爺、計程車司機、剛離婚的男人、大城市的保安、全職媽媽、孤獨的老人……在這些平凡的生命背後,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深情與夢想、榮耀與失落。
這七個故事中,除了《月亮成熟時》是女性視角外,其他故事都是以男性視角展開的,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多是男性形象。
《江城子》寫的是陌生人之間的情誼;《詩的證言》寫的是親情;《鏡中鵝》寫的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沒有光的房間》講的是一個離婚患抑鬱症的男子被保姆救贖的故事;《鐵蛋》講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月亮成熟時》寫的是一個全職媽媽隱秘的過去;《聽見貓聲》寫的是一個老人對亡妻的懷念。
這七個故事裡的主人公,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人生中的某些壓抑與痛楚,這些壓抑與痛楚,可能讓一個人失去生的希望,可是,與他們生命有某種鏈接的人,又從另一個角度給他們帶來了些許溫暖,讓他們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星光,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癒或救贖。所以,這是七個不算太暗的夜晚,那些穿過黑暗的溫暖光束,不僅治癒了故事裡的人,也治癒了讀故事的人。
「發光是生命的本能」,生命的能量,發出微弱的光,可以點亮那些過於黑暗的夜晚。每一個生命都是發光體,都可以成為一束光,這束光就是愛,唯有愛可以治癒一切,救贖一切。
就像《詩的證言》里的小區看門大爺魯大,為了鼓勵寫詩的孫子,克服重重困難找到社區報的編輯洪童,希望能發表孫子的詩,魯大對失去父母的孫兒的愛,像一束光一樣照亮了一向驕傲的洪童,讓他在內心和自己的兒子和解,並決定也像魯大是第一個為孫子鼓掌的人一樣,為自己的兒子鼓掌。如果說,魯大是孫子生命中的溫暖光束,那麼洪童同樣是兒子生命中的溫暖光束,而魯大和洪童這兩個陌生人的交集,也像是光束遇到光束,彼此照亮了生命中某些黑暗的角落。
熊德啟的語言是飽含深情而又詩意細膩的,讓人一讀就容易沉浸其中,就像推薦人張莉說的:「你感受到他傾注在故事中的真情,於是你沉進去,而後眼含熱淚。」
Ⅱ 有沒有男主有心理疾病的小說
1、只因暮色難尋 作者:御井烹香
短評:暖心小可愛女主重生後,治癒孤僻自閉天才少年的故事。
男主患有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上輩子男女主是同桌,兩個小年輕人相互溫暖,情竇初開,由於男主病情越來越嚴重,分不清現實與虛幻,女主誤以為男主幻覺中的媽媽另有其人,可能是他女朋友,覺得被欺騙,難過傷心和他漸行漸遠,男主苦苦哀求女主卻賭氣不理,這段感情還沒萌芽就此夭折,很快兩人轉校升學,各奔前程。
直到多年後,已經是物理老師的女主在新聞上看見得諾獎的男主自殺的消息,這才得知男主心理有疾病,這么多年一直用葯物壓制,原來當年是一場誤會,女主也在心神恍惚中回到年少高中時光。
這輩子女主主動靠近男主,用盡一切方式釋放善意,使男主從敏感又尖銳的蝸殼中走出,她努力守護男主眼裡的星星,用愛與耐心,治癒著心理生病的他。但男主卻患得患失,他意識到自己病的嚴重性和可能會造成的後果,不想傷害女主,就悄悄離開她,但還是被女主找回,堅定地擁抱他。
一個為愛彼此努力的故事,溫暖令人心疼,女主是男主專屬的心理疏導師,男主是女主一生守護的那束光,值得一看。
Ⅲ 【治癒系甜文】喪氣又溫暖的文字治好了我5年的抑鬱症
這三本治癒系的書籍,如同一劑良葯,治癒了我長期的抑鬱情緒。它們出自一個被稱為坡西米的作者,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輕松幽默的語言,成為我的心靈慰藉。以下是這三本推薦書籍的簡介:
1.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嚶嚶》:這本青春校園群像小說,風格極其逗趣,講述了一位被軍事化管理的談君子和一個身弱多病的昌纓之間的故事。談君子性格直爽,行事果斷,而昌纓則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女,他們之間的互動充滿歡笑和溫情。這本小說不僅幽默,還帶有一定的群像元素,讓讀者彷彿置身於《請回答1988》的場景中。
2. 《那年冬天什剎海沒有結冰》:這是一篇短篇小說,跨越二十年的時間,講述了關於生命、離別與重逢的故事。其中融入了一點點玄幻元素,通過一隻貓的奇妙旅程,帶讀者回到過去,感受人世間的溫暖與情感。
3. 《明天再想死的事情》:這本小說以一種平靜而有力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少女與一個看似「老幹部」的男子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溫馨而治癒,讓人在理解角色心理活動後,感受到真正的釋放壓力的笑,是一種深層次的溫馨與力量。
最後,還有一本《貓先生、鬼小姐和黑先生》,雖然未完全翻譯,但它描述了作者與一隻貓的互動,以及貓對房間內鬼小姐的保護,充滿溫馨與幽默。
這些書籍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情感的釋放。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得到了樂趣,更重要的是,它們幫助我緩解了抑鬱情緒,讓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熱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