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分析
Ⅰ 契科夫《苦惱》作品賞析
小說只有短短的4000多字,但是卻內容豐富,這與作者精煉、簡約的語言風格是分不開的。首先作者用詞簡單、精確、凝練,在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等方面選用的詞語朴實無華、又簡潔精煉、寓意卻又十分豐富。
其次作者在選用句子方面,尤其是對話方面,短句多、不完全句多,句子結構簡單、短小精悍,顯示出了語言簡潔的特點,再次作者在描寫時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格,收到了簡單、精煉、形象、生動的修辭效果。
(1)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分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契訶夫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因此他對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和不幸深有體會。19世紀80年代初他開始了創作生涯,到寫作《苦惱》時,社會責任感已經日益增強,民族傾向也更加鮮明。
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出生於破產商人家庭,早年邊做家庭教師,邊求學。1884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醫學系。學生時代即開始以「契洪特」的筆名寫作詼諧小品和幽默短篇小說。
契訶夫的小說言簡意賅,冷峻客觀,獨樹一幟。他與莫泊桑,歐·亨利齊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影響的短篇小說家之一。契訶夫也寫戲劇,名作有《三姊妹》和《櫻桃園》等。
Ⅱ 契訶夫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情況求詳細介紹!謝謝
生活的時代背景: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廣大農民仍然常年在飢餓線上掙扎。貴族地主掌握著國家政權,控制著大量土地。
社會情況: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俄國處於工業革命中。
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羅斯社會的狀況。
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契訶夫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2)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分析擴展閱讀
聞名於世的俄羅斯短篇小說大師安東·契訶夫,就是一位既寫得多又寫得好的典型性代表。契訶夫十九歲開始寫作,到四十四歲生命終止,在二十五年的創作生涯里,僅短篇小說就發表了一千多篇。平均算下來,契訶夫每年都要寫四十多篇短篇小說。
據史料記載,在1883年,他一年就發表了一百二十篇短篇小說。到1885年,他的創作產量再創新高,一年發表了一百二十九篇小說。在我們看來,這是何等驚人的數字。
契訶夫的寫作條件並不好。他的家族處於社會底層,到他祖父那一輩,才通過自贖,擺脫了農奴身份。契訶夫之所以一上來就寫那麼多小說,除了他有著極高的文學天賦,異乎尋常的勤奮,很大程度上也是為生計所迫。有一段時間,契訶夫一家幾口人的生活全靠他的稿費維持。
如果掙不到稿費,家裡就交不起房租,沒有飯吃。為了取回拖欠許久的三盧布稿費,他曾到雜志社向主編央求,遭到主編的嘲弄。到西伯利亞生活沒有路費,他只能跟一家報社簽約,採取預支稿費的辦法向報社借錢。契訶夫所學的專業是醫學,他的主要職業是行醫,寫作是在業余時間進行的。
他首先是一個好醫生,在鄉間常常踏著泥濘或冒著大雪出診,為不少鄉民治好了病。他以高尚的醫德,高明的醫術,贏得了方圓百里鄉民的高度尊敬,以致他離開鄉間去莫斯科時,為他送行的鄉民們眼含熱淚,對他依依不捨,好像他一離開,人們就會重新陷入病痛之中。
其次他才是一位好作家。由於他在行醫期間與底層民眾廣泛接觸,才深切了解到民眾的疾苦,得到了創作素材,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切近現實的小說。契訶夫熱心於慈善和公益事業。
在他以寫作成名,家庭經濟狀況好轉之後,他又回到家鄉,參與人口普查和撲滅霍亂的工作,並用發動募捐、組織義演等辦法籌集資金,先後創辦了三所學校和一座圖書館。契訶夫的好名聲也給他帶來了一些麻煩,一撥兒又一撥兒客人慕名而往,把契訶夫的家當成了客棧。
契訶夫不但要管他們吃住,在他們的要求下,還要陪他們聊天。這樣一來,契訶夫用於寫作的時間就更少。正聊天時,他會突然走神,突然離開,到一旁在本子上記下一個閃念,或一個細節,再回頭和客人接著聊。在寫作的緊要關頭,契訶夫有時為避免無端打擾,只好躲到澡堂里去寫。
更讓人們為契訶夫感到痛心的是,他二十多歲就患上了肺病,一直在帶病寫作,一直在和可惡的病魔進行頑強的抗爭。他有時勞累過度、病情加重而咯血。
經過治療,病情稍有好轉,他又繼續投入寫作。契訶夫自我評價說,他就是這樣不斷地榨取自己,他的寫作成果是用艱巨的、苦役般的勞動所換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