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迪默短篇小說發現
① 納丁·戈迪默的創作可以分為哪些時期
以1971年問世的《貴賓》為界,她的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她的主要文學成就在短篇小說方面。這個時期的作品,無論是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其基調是一種社會人道主義。作者筆下的黑人和「仁慈」、「正派」的白人往往被描寫成在野蠻的、等級分明的、白人至上的社會里無能為力的受害者。「文明的」白人對他們身邊的黑人雖有同情,但只是道義上的、象徵性的。如《面對面》中的故事就像編年史一樣記述了禁忌、限制以及復雜的警察權力機器所造成的南非種族隔離的殘酷現實。《毒蛇的柔和聲音》和《六英尺土地》中的許多故事都揭露了「白人優越論」所造成的不公正現象。《不是為了出版》則描寫了由於來自黑人和白人的有影響的政治行動受挫,反對南非種族歧視有時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況。
前期,她的長篇小說也有類似的思想傾向。《說謊的日子》(又譯《縹緲歲月》)描寫了由於南非當局強化種族隔離制度而造成的不同膚色青年的戀愛悲劇。《陌生人的世界》通過白人居住區與黑人棚鋪區貧富懸殊的對比,表現雙方成了「陌生人的世界」。此書由於強烈的反種族歧視傾向而被南非當局查禁達10年之久。《戀愛時節》說明畸形的南非種族社會是扭曲不同膚色人際關系的根源。《已故的資產階級世界》通過一白人女子對黑人求助感到恐懼的故事,指出白人要准備認同非洲的現實。她前期的小說主要以現實主義手法揭露南非種族主義的種種罪惡,尤其是以細膩的筆觸和心理刻畫,描寫了生活在南非社會黑人與白人的心態,控訴了種族隔離制度對人心靈的扭曲與毒害。
② 1991年,南非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作家的簡介
個人經歷
內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 )從小個性獨立,9歲就開始學習寫作,15歲時便在南非的一家刊物上發表短篇小說。10年之後,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面對面》(1949年)問世。幾年之後,首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1953年)亦出版。迄今為止,戈迪默已經有10部長篇小說和10部短篇小說集問世,此外她還創作和編寫了3部評論文集《黑人解釋者》(1973年)、《基本姿態》(1988年)和《今日南非創作》(合編,1967年)。
戈迪默生來敏感正直,加之南非的動盪現實激發了她的責任感,這使她幾乎在受到繆斯女神召喚的同時,便勇敢地投身於南非黑人的解放事業中。縱觀戈迪默的創作軌跡,她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與南非的現實密切相關。它們直接或間接地揭示了種族主義的種種罪惡,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南非的黑人與白人的種種苦惱,以及他們為種族歧視制度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戈迪默不僅善於描寫受壓抑的白人心態、社會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也敢於正面描寫黑人戰士反抗種族隔離制度的正義斗爭,歌頌為正義而英勇獻身的人們。她以其創作實踐證明,在南非,作家的基本姿態「只能是革命的姿態」。
戈迪默優秀的創作風格還為她贏得了國際聲譽。從50年代起,她就被評論界稱為「一顆最明亮的彗星」;數本優秀短篇小說集的問世則使她贏得「短篇小說大師」的稱號。她的短篇小說結構精巧嚴謹,語言簡潔凝重,敘述風格豐富多彩,描寫角度多變,加之筆觸細膩和善於烘托氣氛,使她的優秀短篇作品成為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出色範例。戈迪默的長篇小說亦令人稱道。80年代中已有評論宣稱,其長篇小說的寫作技巧已超乎短篇之上。正是由於戈迪默的創作以其高超的技巧深刻地表現了當代人類的生存狀況,她才得以「因為史詩般壯麗的作品使人類獲益匪淺」,而榮獲199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