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小說短篇鬼故事
Ⅰ 《赴宴之前》讀後感
毛姆寫的故事簡短有力,諷刺了一些現實,也揭露了一些現象,讓人覺得既親近又犀利!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赴宴之前》讀後感,歡迎閱讀。
《赴宴之前》讀後感1
往往我們許多人,在讀完一本書後,似乎要停下來很久整理思路,那麼無論是隨筆還是讀書筆記,該如何寫?該從何處入手去寫?而我讀過這本書後,腦子里不斷涌現出許多許多的頭緒,幾乎噴涌而出,不是如何寫的問題,是怎樣精簡著去表述這本小說集。
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歐美的短篇小說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陸續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短篇小說家。其中,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最負盛名,影響力也最大,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本書作者毛姆深受莫泊桑的影響。自15歲起,毛姆每次去巴黎都會在書店消磨半天的時光,如飢似渴地閱讀莫泊桑的作品。自然把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當作了模仿的對象。毛姆成功繼承了莫泊桑擅長講故事和善於塑造人物的兩大優點,亦成為優秀的短篇小說家。我以為,最優秀的小說家一定是擅長寫短篇小說,而往往最優秀的作品是長篇小說,比如毛姆說的《戰爭與和平》。
本書由12個小故事組成,是作者多產中的精品。《萬事通先生》,聽題目就知道是一位八面玲瓏的人物,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作者在與他同船共行的途中,不止一次表現出對此人的厭惡。他非常健談,似乎他什麼都是對的。在一次爭辯中,他誇贊某人的妻子項鏈漂亮,而某人嘲笑他說,那隻是個假的,不信可以賭100美元。精通珠寶的他仔細看過項鏈後,也看見了他妻子緊張蒼白的臉,於是他說,我輸了。事情很快傳開了,人們都嘲笑萬事通先生,第二天一早,門縫里塞進一封信,夾著100美元鈔票。他選擇令自己蒙羞的方式,來保住這位夫人的秘密。其實那位先生的腦袋上已經是綠油油的一片了。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現實世界中,展現出一種溫情的可能性,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說,此刻我不那麼討厭他了。《教堂司事》,每天穿上長袍,愛德華覺得自己的身份如此尊貴,做了十六年的教堂司事,是他覺得特別榮耀的事情,而新來的牧師發現,原來他不會寫也不會讀,這怎麼可以呢?愛德華只能離開,為了生活,在街邊開了家煙店,第二年開了第二家,這樣,十幾年裡他開了十幾家,這大概就是最早期的連鎖超市吧。當銀行經理告訴他存款已經是三萬英鎊,可以去投資的時候,驚訝的知道愛德華居然只會簽字,這太不可思議了。而此刻愛德華露出一絲貴族的微笑:「要是會的話,我現在只是教堂司事。」真是諷刺。《患難之交》我們看清了所謂溫文爾雅,表裡如一的富商「似好實話」的嘴臉,毛姆用細膩的筆觸揭露了富商的偽善和卑鄙的真面目,把一個貌似慈祥實則冷酷無情的矛盾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午餐》中那位可愛的大媽,「我中午從不吃東西,有條鮭魚就夠了,我不介意吃魚子醬,我從來不喝飲料除非白葡萄酒,我絕對不想再要了,除非有大蘆筍,我還要一杯冰淇淋咖啡。」不懂拒絕的青年作者一個月生活費沒了。哈哈,看來,不要輕易請網友或者書友吃飯啊。結尾處,作者給了自己一個大大的贊,那就是N多年後,這位女士胖到了300磅。把一個自私、虛偽、貪婪的中年婦女和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青年作家的形象描繪得活靈活現。
《紅毛》,三十年後的島上月亮,是否還如三十年前一般明亮?作者對海邊的描寫真是棒極了。《逃脫》,一個頗有心計的傢伙如何擺脫他的未婚妻。《珍珠項鏈》,許多細節類似莫泊桑《項鏈》中的情節。一個小失誤改變了一個女家庭教師的命運。這里能感受到毛姆對女性的偏見和不滿。從毛姆作品被引入中國後,一直就有關於「毛姆女性觀」的議論,稱他幼年喪母,婚姻不美滿,同性戀,都影響著對於女性的真實表述。《諾言》亦如此。
這些小說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我現在熱愛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這是不是一種墮落?「墮落」是一個貶義詞,但小說中的「墮落」,卻是一種令人嚮往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心靈境界。這部短篇小說描寫的是一位受到良好教育的中上層社會的芝加哥青年愛德華,在遇到家庭的破產後,毅然與未婚妻伊莎貝拉分離,隻身到塔希提想要做一番事業,兩年過去了愛,愛德華並沒有明確的回芝加哥與未婚妻完婚的意願。作為兩個人的發小、大學同學、且暗戀伊莎貝拉的貝特曼,受託去探個究竟。誰料愛德華竟在塔希提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並決定取消與伊莎貝拉婚約,而是要與她名聲狼籍的蹲過牢的舅舅阿諾德的女兒伊娃結婚,不再回芝加哥。他墮落了嗎?人活著,究竟是為別人活著,還是為自己活著?《格拉斯哥的來客》,這可能是個鬼故事,有些懸念,有些恐懼。那些在異國他鄉的孤單的人,忍受著惡劣氣候,忍受著寂寞,幾乎精神崩潰,難免有妄想和瞻望,在我看來就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妄想症。《赴宴之前》,斯金納家的女婿八個月前去世了。全家准備去赴宴,妹妹凱瑟琳聽說了姐夫並不是死於感冒,而是自殺,於是質問姐姐。全家人要求她說出真相。「你非要聽實話嗎?行,那你別怪我,你會後悔的。」和盤托出了丈夫酗酒以及自己殺夫的真相。做為律師的父親感覺到無比尷尬,看似一本正經,其實很虛偽。毛姆僅用短短的幾段話,便塑造出七八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吞食魔果的人》,在這世上,你難得找到一個勇於掌握自己人生軌跡的人。倘若果真找到,那就值得好好看看此人了。小說中的威爾遜在三十五歲時就辭掉了銀行經理的工作,來到義大利的小島上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游逸,趁著年輕,生趣盎然過上完美無憾的生活。他把自己全部的.財產買下為期二十五年的一份年金保險來到小島上,悠閑自在,無牽無掛地生活了十五年。他為人誠信、隨和,可沒到二十五年,他因負債而潦倒、自殺未果,六年後去世。做任何決定,雖然要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但是前提條件下,是你有做決定的資本,或者說資格。我們現在有太多人,在自己還沒弄懂的情形下去做某些決定,先問下自己,你有什麼條件去決定一些事情?沒有,或者條件不具備,那麼就乖乖地學習,老實地工作,否則,隨性而貪圖安逸,那是一顆魔果,吃了會中毒身亡的。
如央視春晚的小品越來越難以滿足觀眾一樣,現在的許多電影和電視劇亦難以俘獲人心,是因為,人們的欣賞水平在提高,思想境界在提高。這給小說和故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姆說,故事比真實更像真的,的確,他是個特別會講故事的人,好比一個人坐在你對面,娓娓道來,而且彷彿就是剛剛發生的一樣。過了一百年,依然可以欣賞這么優秀的短篇小說,毛姆亦堪稱偉大的短篇小說家。
毛姆曾多次宣稱「我有故事要講,我把講故事看作是樂趣。」他的小說風趣幽默,情節跌宕起伏,他冷靜描繪生活,人物刻畫惟妙惟肖,使你相信,這些個故事都是真實的,情不自禁地與人物同悲喜,共命運。
《赴宴之前》讀後感2
這本短篇小說集里大約有4篇並非真的很短。
超短篇里真的精彩的部分也就只有《午餐》的結尾,讓人莞爾一笑;還有《格拉斯哥的來客》里對被聲音糾纏無法逃脫的來客在探索聲音來源時那氛圍的烘托,讓人誤有在閱讀恐怖小說之感,體會到因為影視的發達而很久未感受過的文字的壓迫之感,通過被折磨人心境的改變以及他人的無可理解,塑型了一位與外貌形成反差的內心十分脆弱以及絕望的男人。
其餘超短篇在時間的流逝下也有些黯然失色,畢竟現代人的閱歷已經大有長進。
但是最讓我心情無法平靜的還是《紅毛》。我私感《紅毛》與《月亮》有說不清的關系。先講一些表面上的聯系,例如Strickland和紅毛都是「紅毛」,故事都有發生在南太平洋的土著小島之上,愛情最終都沒什麼好結局,都出現了對一個「世外桃源」久違的心理,文章里的主要人物最終都變得待人輕蔑(不知道是翻譯問題還是毛姆真的很喜歡這個詞,每個自命不凡的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更深層的是洞察了人在被驅動追求一種高尚的事物後心裡狀態的改變(《紅毛》里的是愛情,《月亮》里是一種理想)。
《月亮》中,因為Strickland是一個第三人稱,全部的心理活動只能通過他的語言以及講述他故事的人都語言倒推出來,但由於是一個有單純追求(追求他心中真理的表達)的人,所以他的心理活動其實很好理解。
《紅毛》里追求愛情的有尼爾森和薩麗,薩麗也屬於心理活動單一的角色,容易理解;但尼爾森則是毛姆筆下Strick land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內心單純的人且還在現實碰壁後可能變成的樣子。對於理想的久追不得會讓「Strick land」懷疑是否理想'這樣一個聖殿真的存在'?會讓他對自己的理想充滿了不屑。會讓他在發現自己的理想實際上能被如此不堪地表現出來後感到鄙視。會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追求是否值得或者都只是一場浪費?在他完全醒悟過來後,他會想逃離這種理想。
以上正是一個人意志力與慾望都不夠強烈時(常有的情況)註定會出現的悲劇。事實是Strickland從來不確定自己能在死前實現自己了理想但從來不質疑這種嘗試是否值得。而尼爾森則動搖了自己的信念,讓自己開始懷疑起追求的價值。尼爾森是一個可能的Strick land。
最終Strick land達成了自己的心願,縱使身殘,理想的熱情最後也讓他獲得了心裡的平靜。而尼爾森則在身體的復原中又對舊有生活拋出的橄欖枝產生了背棄「理想」的想法,他的內心可能擁有平靜嗎?結局也許會讓人有點唏噓。
愛情與理想有如此之多的相通之處,它們都有著低概率性、不可知性;並且總是與悲劇捆綁在一起,以襯托某些悲壯的故事。
《紅毛》里更是揭示了只有很小的概率才能遇上相互仰慕的單純的愛情。總結一句,毛姆還真是個厲害的作家呀!
補一句不曉得要插在哪的話:尼爾森在結尾處幻滅了,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一來追求的東西是多麼可笑且在別人的眼裡是多一文不值,感到自己收到了侮辱,因此決定離開。愛情最可怕的就是冷漠,而冷漠的來源是「理智」(這里的理智所指為精明,對自己的利益重新開始考慮),算得明白是愛情忌諱的東西,從一個人熱度消退重新開始計算起值得與否的問題後,他離開始注意對方的種種不足也不遠了。
還有另外兩篇,一篇是《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一篇是《吞食魔果的人》。這兩篇則是在一個人選擇放棄原有生活方式去接受一種放鬆回歸自然生活的兩個不同結局,內在聯系像《紅毛》與《月亮》。
這四篇我私感應該連在一塊讀,具體說起來就像是對一個放棄原有生活去追求理想生活的人可能有的各種結局。
至於同名短篇《赴宴之前》則頗有電影的觀感,就是描繪在短時間內很多人對一件事態度的劇變,採用了一些心理分析的寫法,不過沒有很深入,所以觀感一般。
Ⅱ 誰能介紹點好看的偵探、懸疑小說
衛斯理系類,達芬奇密碼,還有個本人挺喜歡的,還是初中時看的,叫少年科幻懸疑小說這套小說是:
作 者:(美)麥克·福德著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 1998
原書定價:¥36(全6冊)
叢編項:少年驚險科幻小說系列
書名:復活的冷凍人
內容簡介:伊瑞城的地下有一個神秘的「失物局」,那裡隱藏著許多秘密。一天那兒丟了一些東西——一群冷凍人!一次停電事故使他們從冷凍室里跑出來。馬奇爾和西蒙加入了追捕他們的行動。更糟糕的是,九個臭名昭著的江洋大盜聚到了一塊兒,他們正在策劃一起驚天動地的大動案!!!如果不趕緊採取行動的話,他們就會帶著價值一千萬美元的金條,永遠的逃離這座城市了……
書名:老宅驚魂
內容簡介:暑假裡,馬奇爾·特勒和西蒙·福爾摩斯找到了一份非常奇怪的工作。他們到斯圖爾特家打掃地下室和閣樓。但他們的僱主——斯圖爾特夫人的神秘古怪行為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二十年前的衣服,古典音樂,聞所未聞的食物。原來,斯圖爾特夫人是永恆盒——一種能把任何東西保鮮的盒子——的使用者。那麼,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斯圖爾特夫人的永恆盒裡都保存了些什麼呢?她為什麼以那樣的眼光看著西蒙,似乎他就是那些永恆盒的下一個防問者了——永遠的訪問者……
書名:詭秘地帶
內容簡介:在伊瑞城市政廳的正前方,矗立著一座雄偉的雕像,刻的是這座城市的創建者——奇貝迪亞·伊瑞。然而,在歷史書或其它別的地方卻沒有關於他的記載,這是為什麼呢?更令人驚奇的是,一百多年前的照片中的人至今仍活在世上,這又是怎麼回事?馬奇爾和西蒙猜測事情的真相一定隱藏在某個地方。他們決心要查個水落石出。他們找到的關於這座城市最早的記載,恰恰是在五十年代那一系列飛碟目擊事件之後。難道伊瑞城真正的創建者是來自……太空?如果這一驚人的事實很久以來一直被人掩蓋起來的話,那麼這座全美國最怪異的城市,究竟還有哪些秘密尚不為人所知呢……
書名:瘋狂的醫生
內容簡介:在一年一度的舊貨交易市場上,西蒙用一輛小車換了一個透明的食品罐。但這個食品罐一點兒也不老實,拚命地掙扎著,似乎要帶馬奇爾和西蒙去什麼地方……馬奇爾和西蒙在伊瑞遠郊發現了「老古板農場」。它屬於一個叫比茲勃格的醫生。醫生見到馬奇爾和西蒙後很高興,非常非常高興……馬奇爾和西蒙發現了比茲勃格醫生一個隱藏了八個世紀的秘密——犧牲無數小孩,來防上他自己衰老。這一次的小孩是——馬奇爾、西蒙……
書名:神秘的雪球
內容簡介:馬奇爾在萬全雜貨店為他媽媽弄到了一份非常棒的聖誕禮物——一個老式的雪球,裡面有一個小鎮的模型,只要輕輕一搖,就會下起雪來。一天夜裡,馬奇爾晃動了雪球,沒想到一場真正的暴風雪降臨了,隨之發生了一系列怪事:先是時光倒流了八十年,變成了1917年的聖誕節前夜,接著雪球里的人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最奇怪的是,時間似乎停滯不前了,他們好像永遠被困在了12月24日。如果兩個孩子不趕緊想出辦法來的話,暴風雪就會一直刮下去,他們也永遠得不到聖誕禮物了……
書名:隱形人
內容簡介:最初,馬奇爾認為不過是丟了一雙舊旅遊鞋而已。可接著,他的作業、模型飛機、他送的報紙,甚至他嚼過的口香糖——他的東西開始一個接一個莫名其妙地失蹤!馬奇爾和西蒙的懷疑對象是學校里新來的一個怪里怪氣的孩子。在比爾——伊瑞最滑頭的傢伙的幫助下,他們設下了一個又一個圈套,終於抓住了這個「罪犯」。但更讓他們吃驚的是:他們抓住的是一個隱形的怪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學校里那個古怪的孩子有什麼秘密?馬奇爾的東西都到哪兒去了?答案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