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期短篇小說原創
1. 五四時期的五篇經典作品有哪些急需答案
魯迅《狂人日記》;徐悲鴻《愚公移山》;郭沫若《屈原》;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五四時期是中國思想和精神領域開始發生轉變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許多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紛紛涌現,其代表人物為胡適、魯迅、陳獨秀等,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
五四新文學運動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是一次「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涵蓋了民初在北京發生的一場深刻的文化政治示威運動,即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標志著中國知識分子顛覆中國中心主義,否認自身的文化價值,認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歐洲中心主義。
(1)五四時期短篇小說原創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的詮釋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
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2. 「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出自哪部小說
《傷逝》。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說。小說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但不久愛情歸於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小說通過涓生、子君始以爭取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終卻落到悲劇結局的描寫,反映了個人和社會的沖突:離開整個社會的解放,個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無法實現的。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認識涓生後,便不斷地拜訪他,聽他講新文化、新道德、新觀念,深受其影響,並與之相戀。之後,子君又堅決地對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接著,與涓生一起尋住所、籌款,並不顧親朋的反對而同居,建立小家庭。
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務之中,他們的愛情也未能「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久,涓生為當局所辭,他們便生活無著,涓生對子君的愛情也隨之消減以至最後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說出,只好外出躲避。迫於生計,子君宰吃了所飼養的油雞,放掉了所喂養的狗。
最後,涓生對子君坦露自己不再愛她的真實想法,她便被其父親領回了家,並在無愛的人間死了。當涓生得知實際上是自己說出的真實導致了子君的死時,他追悔莫及,於是,長歌當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寫下這篇手記,為子君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