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納短篇小說翻譯
⑴ 美國作家威廉 福克納
翻譯過來 《夕陽》
其餘還有:
燒馬棚
兩個士兵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乾旱的九月
夕陽
殉葬
瞧!
調換位置
榮譽
曾有過這樣一位女王
山上的勝利
陰間
清晨的追逐
花斑馬
沃許
路喀斯·布香
萊巴嫩的玫瑰花
⑵ William Faulkner 的A ROSE FOR EMILY的寫作背景
《A Rose for Emily》(《獻給愛米麗的玫瑰》)是福克納最經典的短篇小說代表,這部小說反映了美復國南方內戰後的變化。這部小說關於南方哥特式的聳人聽聞的一個謀殺故事,作品有力地表現了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衰亡的舊秩序同新秩序之間的尖銳矛盾,展現了「約克納帕塔法」神話王國的獨特人文景觀。
愛米麗這一悲劇形象的典型意義在於揭示了落後、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現代化面前崩潰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蠻、進步戰勝落後的不可抗拒性,她的悲劇除了個人性格的悲劇外,更多的來自於社會、時代和民族的悲劇,愛米麗之死標志著南方習俗文化的終結,喻示著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開啟。
(2)福克納短篇小說翻譯擴展閱讀:
福克納筆下的美國南方是清教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它基至「比清教徒的新英格蘭更為清教化。」南北戰爭前後的美國南方,以騎士精神和淑女風范傲然於世,在它的光輝時期,不失為一種嚴肅的道德和行為規范。
但歷史的合理性消亡之後,種植園主昔日的威嚴和榮耀如流水落花一去不回,但其殘存的舊日理想的余輝誘惑著處於歷史交替時期的南方人,造成他們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人與時代的嚴重錯位,心靈始終處於內在的混亂狀態。
愛米麗即是這樣的人物,她始終脫離不了舊日的影子,父親在世時,她是父親的影子,站在其身後,父親揮動馬鞭,趕走了所有向他提親的人。父親死後,她又成了南方傳統價值體系下的影子:好不容易談了一場戀愛,結果卻在鎮上居民和親友的干涉下不了了之。
她從未有過自己的生活,從未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從未實現甚至從沒想過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愛米麗是傳統價值觀念下的犧牲品,是南方陳舊、落後、愚昧的傳統觀念及勢力在其身上的集中體現。反過來,她又影響著南方傳統價值觀念並始終不渝地維持著這種觀念:
她住大木屋,那屋子破敗不堪,卻巋然獨存、執拗不馴、裝模作樣。她對舊東西的偏愛無處不在,她周圍的一切都是陳舊的:給市政府官員寫信用的是褪了色的墨水,古老的信紙;家裡蒙傢具的皮革都裂了;僕人老態龍鍾......這種把過去強加於現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把生與死混為一談的古怪行為體現了滅亡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