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
❶ 《狂人日記》作者分別是誰
《狂人日記》作者分別是魯迅。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文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從創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記》主要採用的還是現實主義的方法。這表現在作品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重視細節的真實性、重視人物性格的統一性等方面。讀者在閱讀時,如果把狂人的「錯覺」加以矯正,就可以發現,無論是路人對他的態度,還是何先生對他的診斷,都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現象。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1918至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
❷ 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
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名稱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話文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閉稿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作品鑒賞
在小說的開頭「狂人日記序」中寫道:「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狂人病體痊癒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眾人眼中,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這樣的不同角度和立場,深刻的揭示了病態社會的悲哀。
小說通過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將矛頭直接指向保守的傳統文化。「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對未來社會的幻想和規劃;「我也未必沒有吃過妹子的肉」,這是狂人對自我的評價和反思,也是自己對前途的絕望,充滿了自我懺悔的精神。
小說的結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為衫態襪建立新的社會而進行實踐性的探索。在狂人看來,現實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或激因此要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孩子們身上,就只能趕緊救救孩子。
❸ 1918年5月 魯迅發表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創作背景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在中國「五四運動」結束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 [3]
1917年8月9日,魯迅應錢玄同之邀,答應其為《新青年》寫文章,並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記》的創作。在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魯迅曾經看過大約百多篇外國文學作品。《狂人日記》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復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後全部創作的「總序言」。
❹ 第一部白話小說集是《吶喊》還是《沉淪》
1、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2、《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悲劇作品
以「民國第一言情小說、舊中國「第一部悲劇」著稱的小說《秋海棠》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言情小說的經典,該小說的故事原形是軍閥時期天津著名的京劇藝人劉漢臣、高玉奎被軍閥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聞事件。
4、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5、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6、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7、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8、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9、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10、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11、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2、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❺ 魯迅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什麼
魯迅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5)第一部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狂人日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文學)創作的基礎;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國現代啟蒙主義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思想史。
《狂人日記》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徵,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