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怎麼不流行了
A. 第3節 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比較 筆記
短篇小說之所以大為流行,其原因有兩個: 1. 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使讀者對於長大的作品沒有耐心去閱讀。2. 近代雜志的發展和流行,也促進了短篇小說的普及,因為雜志里需要像短篇小說那樣精煉的作品。
一、片段的生活。短篇小說不能代替長篇小說,因為它不能夠表現生活的多面性和復雜性,也不能夠表現生活的多面性和復雜性,也不能講述人物性格的演變。短篇故事中所敘的事情也許只是一個面孔的素描,一段悲劇的事件,一個可怕的夢,也許只是一頁音調鏗鏘的美文。
二、單一性。短篇小說的含義不僅是一篇簡短的小說。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區別主要在印象的統一。用更加精確的話來說,短篇小說有長篇小說所不能有的單一性。短篇小說所處理的是單一的人物,單一的事件,單一的情緒,或者雖有一連串的情緒,卻是由一個單一,形式所造成的。
三、和諧性。短篇小說必須在動機、目的、行為、印象各方面都和諧。在長篇小說里,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因素交織在一塊。長篇小說大都有兩個以上的趣味中樞。短篇小說的思想必須十分清楚,從這里所引起的興趣不可以其他的思考和意見,致使事態復雜化。目的要單一,效果也要單一,凡多餘的東西都要省略。
四、想像力。寫短篇小說需要高級的感官想像。要有看清對象的力量,要有看穿主要性質的力量,要有選擇的代表特性的力量。長篇小說作家如果不能將書中人物的態度、姿態、相貌等顯示給讀者看一次,他在小說寫完以前還有許多機會可以向讀者說明,但短篇作家只有一次機會。所以短篇小說的描寫一定要觀察細致,詞語要精煉,觀點要一針見血。
B. 這些在唐朝被忽視的短篇小說,為何在明清時期大放異彩
這些在唐朝被忽視的短篇小說,為何在明清時期大放異彩?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唐朝著名的詩人也有很多,比較有名的有白居易、韓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等。那麼為什麼唐朝盛行詩歌,而小說卻沒有那麼出名呢?
那為何明清又會流行短篇小說呢?跟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有關,資本主義的傳入使人們的思想不再是一味地被禁錮,得到了一定的開放,市井之間開始流行簡短有趣的短篇小說,不再是有著固定格式的詩詞了。明清時期思想的解放也使小說不僅僅是單純的講述故事,在故事背後也放映社會現狀。再加上明清時期木活字技術得到發展,印刷術得以普及,也為小說的推廣奠定了基礎。印刷術使明清時期的短篇小說不再是口頭上的傳播,而是印刷在紙上流傳。
C. 什麼是小小說
什麼是小小說
對於小說.大家是不陌生的,它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反映社會生活。小說按照篇幅的長短,又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大家熟悉的《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四部名著就是長篇小說;《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阿Q正傳》等,就是優秀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就更多了,我國目前成人文學刊物就有上百種.少兒報刊也有一百多種,上面刊有大批的短篇小說和小小說。
這四種小說的分類方法是根據篇幅而定的.但在具體的字數上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認為,長篇小說字數都在二十萬以上,有的甚至上百萬。它的篇幅長、容量六、故事曲折,情節復雜;人物眾多.能夠反映廣闊復雜的社會生活。短篇小說可由幾千字到二三萬字,它篇幅短、容量小、故事單純、情節簡單、人物集中.它能迅速地將現實生活中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加以描繪,及時地提出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意義。中篇小說的篇幅和容量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它的篇幅通常在三五萬字到十萬字之間,它的內容既不具備寫成長篇的規模.而短篇又容納不下。中篇小說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仍然可以是比較廣闊的。
對於小小說.有人說它屬於短篇小說的一個分支;有人說,它不屬於短篇小說的分支,是作為獨立的小況品種與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平列的一種新樣式。作家汪曾祺在《小小說是什麼》一文中曾指出:「短篇小說的一般素質,小小說是應該具備的。小小說和短篇小說在本質上既相近,又有所區別。大體上講,短篇小說散文的成份更多一些,而小小說則應有更多的詩的成份.小小說是短篇小說和詩雜交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不能有敘事詩那樣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詩有那樣強的音樂性。它可以說是用散文寫的比敘事詩更為空靈,較抒情詩更具情節性的那麼一種東西。它又不是散文詩,因為它畢竟還是小說。」這一段話,對我們認識什麼是小小說具有啟發意義。對於小小說的稱呼很多,有千字小說、微型小說、超短篇小說、極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等等,但不論怎麼稱呼,它都在形象地說明小小說的「小」的特徵,小小說與短篇小說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簡單,它多取材於生活的一瞬間、一插曲、一場景、一鏡頭.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個場景中的片斷行動.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氣個道理.
D. 怎樣能寫好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作為一種流行的小說形式,以其精煉的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受到讀者喜愛。它通常選取生活中的典型片段,圍繞一組矛盾展開,通過一兩個主要人物來突出主題,傳遞深刻的思想。寫作短篇小說時,首先需要立意深遠,能夠通過小故事反映廣泛的社會現象或人性。例如,一個發生在普通家庭的故事,可以揭示社會的溫暖與冷漠,通過具體的人物和情節,讓讀者感受到生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其次,在結構上,短篇小說需要巧妙布局,以輕舉重的方式處理情節。開篇要引人入勝,沖突設置要合理,高潮部分要扣人心弦,結局要耐人尋味。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和對話,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和感染力。一個好的開頭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巧妙的轉折則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故事的高潮部分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而結尾則需要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在手法上,短篇小說應追求以少勝多的效果。通過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情節的精簡,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在人物描寫上,可以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細節,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在情節敘述上,避免過多的描寫和冗長的敘述,而是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緊湊的結構,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感受到故事的豐富性和深度。
此外,構思一個清晰的主線和明確的主旨也是關鍵。主線應該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核心情節,而主旨則是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作者需要在寫作過程中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確保故事能夠傳達出想要表達的信息。同時,作者還需要注意語言的優美和准確,用詞要恰當,句式要靈活多變,以增強故事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之,寫好短篇小說需要從立意、結構和手法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精心構思和巧妙布局,作者可以創作出既有深度又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同時,作者還需要關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節的緊湊,讓讀者在有限的篇幅內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如果想要創作真實感人的故事,不妨從身邊的人物和事件中尋找靈感,通過典型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