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外文短篇小說
① 《床第之間》是麥克尤恩的 短篇小說請問在
麥克尤恩作品·床第之間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 In Between the Sheets
精裝: 215頁
相信你已經看到了,這本書一共215頁,所以沒辦法把全文都給你發送,只有告訴你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床笫之間》講述的是亂倫沖動、戀童癖和同性戀。主人公斯蒂芬是位作家,長期不能滿足妻子的性要求,因此妻子與他分居,並有了新的情人。斯蒂芬對小女孩有特殊的感覺,他與妻子在咖啡館見面時,九歲的小女孩侍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結果當夜他夢遺了。十四歲的女兒米蘭達由妻子照護,為了女兒的生日,斯蒂芬神不守舍地買了許多禮物。米蘭達與女友茶麵有著曖昧含混的同性關系,茶麵個子矮小腦袋碩大,形同侏儒,對此斯蒂芬略感不安。兩個女孩去斯蒂芬那裡小住,米蘭達半是女孩、半是女人的舉止居然使他勃起。半夜,陰差陽錯,赤身裸體的他被半夢游狀態的米蘭達拉到床邊講睡前故事,小說這樣結束:「在她仰著的蒼白喉頸上,他彷彿看見了童年時代某個明亮早晨里那片耀目的白色雪野,他,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不敢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腳印。」「床笫之間」本是滾石樂隊演唱的一首歌曲的名字,歌中唱到:「你難道不想在床笫之間,有自己一番天地?」諷刺的是,斯蒂芬不可告人的性慾不可能在床笫之間得到滿足。
、 如果你想在網上看全文的話我幫你搜了一下,你可以到www.fval.cn這個網站下載全文。
② 《最後一課》的原文是什麼
《最後一課》
作者:都德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是,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兒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就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都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③ 求毛姆1948年在美國《大西洋》雜志向讀者介紹的十部最佳小說
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石破天驚之作,它帶來一場個性解放的思想革命,人仃足夠的熱情追求肚俗的快樂,沒釘擋得住的禁區。
《傲慢與偏見》 (英)簡·奧斯丁著
在英國,這本書是最暢銷的長銷書。虛榮的自尊是人眾的通病,現實總對人的卜觀臆測進行嘲諷。
《簡·愛》 (英)夏洛蒂·勃朗特著
這是———部描述女人奮斗生活的聖經。絕不能在命運的驅遣,低下高貴的頭顱……
《紅與黑》 (法)司湯達著
這是——部描述男人奮斗生活的聖經。失敗掩蓋不住其深處的血忭沸峪……
《三個火槍手》 (法)人仲馬著
這是…·部西方武俠小說經典。正義、友誼、愛情,一個都不能少。
《基督山伯爵》 (法)大仲馬著
本書敘述的是一個最波瀾曲折,最激動人心的復仇故事。 1845年8月巴黎《辯論報》開始連載後,如痴如狂的讀者從四面八方寫信到報館,打聽主人公的遭遇……
《巴黎聖母院》 (法)維克多·雨果著
這是一部大作家雨果揭露人性的驚心駭魄之作。美與善、丑與惡並不是——對應的……
《悲慘世界》 (法)維克多·雨果著
這是大作家雨果最富有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太著作。社會的壓迫和個人的白由是那樣的格格不入個不願讓入批評的社會,好比一位諱疾忌醫的病人。」
《戰爭與和平》 (俄)列夫·托爾斯泰著
這是——部最偉大的作家最經典的巨著。歷史的重量賦予人物命運的形式……
《飄》 (美)瑪格麗特·米切爾著
毛姆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外文名:William Somerset Maugham國籍:英國 出生日期:1874年1月25日 逝世日期:1965年12月16日。
英國小說家、戲劇家。生於律師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國撫養。原來學醫,後轉而致力寫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靜、客觀乃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基調超然,帶諷刺和憐憫意味,在國內外擁有大量讀者。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
毛姆屬於現實主義作家,但是小說當中有部分自然主義特徵。例如重視環境描寫,以及反映中下層人民。
④ 歐亨利簡介,歐亨利短篇小說有哪些,名人故事
歐·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葯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宏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1-2]
中文名 歐·亨利(威廉·西德尼·波特)
外文名 O.Henry、William Sidney Porter(後用 William Sydney Porter)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
出生日期 1862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 1910年6月5日
職 業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主要成就 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
《哈格里弗斯的兩面性》 短篇小說 1902
《改過自新》 短篇小說 1903
《警察與贊美詩》 短篇小說 1904
《白菜與國王》 小說集 1904
《麥琪的禮物》 短篇小說 1905
《四百萬》 小說集 1906
《藝術良心》 短篇小說 1907
《城市之聲》 短篇小說集 1908
《最後一片葉子》 短篇小說 1908
《命運之路》短篇小說集 1909
《紅毛酋長的贖金》 短篇小說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