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心經

短篇小說心經

發布時間: 2025-04-23 03:44:31

『壹』 張愛玲的心經的內涵

心經》是張愛玲繼《第一爐香》、《第二爐香》後發表的第三篇小說。
張愛玲本身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她的短篇小說《心經》更是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或者說從心態上無法接受。甚至有部分人說根本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小說,一點兒都看不懂。其實,作品與讀者之間是有互相選擇的特性的,《心經》尤其體現了這一點。讀《心經》,先要明白張愛玲那種不落俗套、天馬行空、甚至帶點兒偏執狂的女性的思維方式和心態。這一點上如果能通達了,那《心經》也就不難讀了。就像題目暗示的,在這場畸形的愛戀中,每個人物心裡都有一本經,人人有異,本本不同。
很明顯,許小寒是一個非常聰明、早熟的女性。在文中可以看出來,小寒的身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男孩子喜歡她,她非常有魅力。典型的代表就是龔海立。龔海立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學習、前途,樣樣都好,也有女生喜歡他。但是,在許小寒和龔海立二者的關系中,很明顯,龔海立根本不是小寒的對手。張愛玲曾經說過:「我一向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於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這句話放在任何一個聰慧、有自我意識的年輕女性身上都不為過。因為一般來說,在年輕的時候,女性在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比男性發育的要早,也更加敏感,所以,一個20歲的男性的心理成熟度有可能只是是跟一個15、16歲左右的女性差不多。像小寒這樣聰慧的女性不喜歡自己身邊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子是可以理解的。許小寒那麼清靈、敏感、驕傲,而龔海立在相比之下那麼遲鈍、俗氣、笨重。
而她周圍的環境又為她的「畸戀」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就是時代的轉變。在中國古代,一般的家庭里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而在張愛玲的時代就不一樣了。這篇小說是1943年寫的,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已經接觸到了新型的家庭模式,許峰儀無疑也是。父親不再是僅僅代表「嚴厲、父權、家長、尊敬」的符號。他可以以相對平等的姿態與女兒一起生活、玩樂。許小寒從小接觸到的父親是疼愛她的,親近的,平等的,而不是像以前的父親一樣:嚴厲的,高高在上的、需要去敬重的。這其實就是瓦解了中國傳統的「父」的形象。對傳統父權的反叛在作者張愛玲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張愛玲其實扮演了一個反叛者的形象,父親在她心裡沒有任何權威可言。既然父親不再是「不可觸及的權威」,那「愛」也就有了可能。試想一下,如果張愛玲的父親是傳統型的父親,擁有不可動搖的「父權」,那張愛玲有可能寫出這樣的文本嗎?如果許小寒的父親也是傳統「父權」的代表,那小寒還有可能愛上他嗎?其實,許峰儀在這篇文章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了,不是一個「父親」,而只是一位「男性」,因為他已經失去了「父性」。跟一個沒有「父性」的、很優秀(文中說許峰儀有錢有權,且從字里行間可以推斷出他應該很優秀)的男性一起生活那麼久,有感情是符合情理的。
作為「父親」,許峰儀無疑是不合格的。他明明知道女兒對他的感情,但還一直配合、縱容,這是許小寒不能自拔的直接原因。另外,作為一個純粹的「男性」,他也是不合格的。從他對待三位女性的方式就可以看出。
第一是許太太。很多讀者非常疼惜許太太,說她是偉大的母親。但是對待這樣一個很好的女性,他是怎麼做的呢?隨著許小寒漸漸長大,她把許太太比下去了,她更年輕、更漂亮、更聰明。所以,許峰儀漸漸的把愛移到了許小寒身上。文中許太太提到:「我三十歲以後,偶然穿件美麗點的衣裳,或是對他稍微露一點感情,你就笑我。……他也跟著笑……我怎麼能恨你呢?你不過是一個天真的孩子!」所以,應該怪的是許峰儀。作為人夫,這種時候,這種行為,是他應該有的嗎?

『貳』 兩篇中短篇小說的文學評論

《心經》 張愛玲的短篇
人物分析: 但是有點長。。
張愛玲本身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她的短篇小說《心經》更是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或者說從心態上無法接受。甚至有部分人說根本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小說,一點兒都看不懂。其實,作品與讀者之間是有互相選擇的特性的,《心經》尤其體現了這一點。讀《心經》,先要明白張愛玲那種不落俗套、天馬行空、甚至帶點兒偏執狂的女性的思維方式和心態。這一點上如果能通達了,那《心經》也就不難讀了。就像題目暗示的,在這場畸形的愛戀中,每個人物心裡都有一本經,人人有異,本本不同。
很明顯,許小寒是一個非常聰明、早熟的女性。在文中可以看出來,小寒的身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男孩子喜歡她,她非常有魅力。典型的代表就是龔海立。龔海立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學習、前途,樣樣都好,也有女生喜歡他。但是,在許小寒和龔海立二者的關系中,很明顯,龔海立根本不是小寒的對手。張愛玲曾經說過:「我一向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於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這句話放在任何一個聰慧、有自我意識的年輕女性身上都不為過。因為一般來說,在年輕的時候,女性在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比男性發育的要早,也更加敏感,所以,一個20歲的男性的心理成熟度有可能只是是跟一個15、16歲左右的女性差不多。像小寒這樣聰慧的女性不喜歡自己身邊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子是可以理解的。許小寒那麼清靈、敏感、驕傲,而龔海立在相比之下那麼遲鈍、俗氣、笨重。
而她周圍的環境又為她的「畸戀」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就是時代的轉變。在中國古代,一般的家庭里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而在張愛玲的時代就不一樣了。這篇小說是1943年寫的,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已經接觸到了新型的家庭模式,許峰儀無疑也是。父親不再是僅僅代表「嚴厲、父權、家長、尊敬」的符號。他可以以相對平等的姿態與女兒一起生活、玩樂。許小寒從小接觸到的父親是疼愛她的,親近的,平等的,而不是像以前的父親一樣:嚴厲的,高高在上的、需要去敬重的。這其實就是瓦解了中國傳統的「父」的形象。對傳統父權的反叛在作者張愛玲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張愛玲其實扮演了一個反叛者的形象,父親在她心裡沒有任何權威可言。既然父親不再是「不可觸及的權威」,那「愛」也就有了可能。試想一下,如果張愛玲的父親是傳統型的父親,擁有不可動搖的「父權」,那張愛玲有可能寫出這樣的文本嗎?如果許小寒的父親也是傳統「父權」的代表,那小寒還有可能愛上他嗎?其實,許峰儀在這篇文章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了,不是一個「父親」,而只是一位「男性」,因為他已經失去了「父性」。跟一個沒有「父性」的、很優秀(文中說許峰儀有錢有權,且從字里行間可以推斷出他應該很優秀)的男性一起生活那麼久,有感情是符合情理的。
作為「父親」,許峰儀無疑是不合格的。他明明知道女兒對他的感情,但還一直配合、縱容,這是許小寒不能自拔的直接原因。另外,作為一個純粹的「男性」,他也是不合格的。從他對待三位女性的方式就可以看出。
第一是許太太。很多讀者非常疼惜許太太,說她是偉大的母親。但是對待這樣一個很好的女性,他是怎麼做的呢?隨著許小寒漸漸長大,她把許太太比下去了,她更年輕、更漂亮、更聰明。所以,許峰儀漸漸的把愛移到了許小寒身上。文中許太太提到:「我三十歲以後,偶然穿件美麗點的衣裳,或是對他稍微露一點感情,你就笑我。……他也跟著笑……我怎麼能恨你呢?你不過是一個天真的孩子!」所以,應該怪的是許峰儀。作為人夫,這種時候,這種行為,是他應該有的嗎?
第二個便是許小寒。毫無疑問,許峰儀是愛過許小寒的。小寒真的很優秀。在這種關系毫無威脅的時候,他可以安然的享受。但是,許小寒是要長大的。一方面,他不能再欺騙自己了,許小寒在漸漸的脫離「孩子」這個概念,走向一個成熟的女性。文中有提到許峰儀意識到了:「小寒——那可愛的大孩子,有著豐澤的,象牙黃的肉體的大孩子……」 、「峰儀猛力掣回他的手,彷彿給火燙了一下,臉色都變了,掉過身去,不看她」。許峰儀還沒有開放到可以與自己的女兒有什麼結果的地步,許小寒也到了該去尋找自己的幸福的年紀,所以,他必須得放棄,為了她,更為了自己。小寒的愛那麼狂烈,如果在這樣下去,指不定會造成什麼後果。他也想要健康、正常的生活。這種愛如此自私,必須要停留在不傷害他的利益的范圍內。沒有許小寒他照樣可以過的很好。所以,放棄小寒的時候他沒什麼太大的痛苦。因為他找到了替身。
就是第三個:段綾卿。他對這個女性的傷害不言而喻。他自己也知道,綾卿是放棄了更合適的龔海立、出於對自己的愛而跟著他的。他對綾卿的需要就是對小寒的補充。綾卿與小寒長的很像,但,她不是許峰儀的女兒。所以,許峰儀想要怎樣都可以。而補償,就是金錢、物質。
這就是許小寒愛的人。那麼不值。符合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路子,世俗。
其實就像許峰儀在文中說小寒的一句話:「天下的天真的女孩子,大約都跟你差不多罷!」這是一句反諷的話,但很好的概括了許小寒的特色:天真又卑鄙。天真體現在她愛的純粹以及對愛的堅持。她的愛是不摻雜任何別的成分的。比起許峰儀的自私、段綾卿的世故,她的愛無疑是最真誠的。她堅信許峰儀只會從許太太和許小寒中做選擇,她以為她控制了許峰儀,但她真的是太天真了,不是許峰儀的對手。所以,當她得知許峰儀和段綾卿的關系時才會反應那麼劇烈。從這一點來看,許小寒雖然比白流蘇就更天真一些。但同時,她是那麼自私、卑鄙。為了保住許峰儀的愛,她把自己的媽媽當做情敵,傷害了自己的朋友波蘭(當然,波蘭又報復回來了,這就是張愛玲的真實與世故),利用了龔海立,不惜撒謊、撒潑……這是張愛玲筆下又一個略帶畸形的女性形象,與同年發表的《沉香屑》、《金鎖記》、《傾城之戀》等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樣,可憐又可恨。
但在我看來許小寒的某些特質是受到作者的肯定的,從文章開頭就可以看出來。許小寒出場時的氣質其實跟張愛玲本人的氣質很像,文中說她:「有一種奇異的令人不安的美」。她的價值在於她愛,她追求,她反抗。她有積極地熱烈的世俗的生活方式,囂張跋扈,就像張愛玲本人。「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相比之下,許太太就像是一個反面。她以前不阻止許小寒與許峰儀之間的感情,因為她不敢相信;後來,段綾卿出現了,她也不去反抗,因為在她看來,愛就那麼幾年,愛過去了就沒了。她和許峰儀也是因為愛而結婚的,最後還不是淪落到這樣一種地步。她所要求的只是一個能過得下去的生活,一個表面上還完整的家。就像許峰儀走之前她說的關於葯的那番話,她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等待著許峰儀愛完了之後回到她的平凡的生活中來。這也是一個悲劇女性的形象。

可以節選嘛

《邊城》 沈從文的短篇

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從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質」。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麂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裡。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在這里他們是「在家的」。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邊城》里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是文化問題,性的話語和文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如乾嘉苗民起義)。
翠翠這個無所歸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在一種近於奇跡中,這遺孤居然長大成人,一轉眼便十三歲了。」爺爺這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爺爺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輕」的形象的說明。爺爺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劇,「口中不怨天,心卻不能完全同意這不幸的安排」。「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人,他的事才算完結!交給誰?必需什麼樣的人方不委屈她?」年邁衰老的爺爺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爺爺死了」,翠翠這個歷史的孤兒能否加入到新的歷史的腳步中去呢?

熱點內容
主角有了時間回溯都市小說 發布:2025-04-30 18:36:36 瀏覽:711
游戲神奇寶貝系統小說 發布:2025-04-30 18:23:04 瀏覽:408
寫輕小說怎麼開頭 發布:2025-04-30 18:15:56 瀏覽:906
都市偷心高跟小說 發布:2025-04-30 17:46:06 瀏覽:91
江湖劫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4-30 17:43:49 瀏覽:879
男女主互相分手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30 17:34:10 瀏覽:459
裴闕安芷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4-30 17:32:31 瀏覽:994
不滅劍體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4-30 17:30:53 瀏覽:532
歷年網路小說排行前十干貨 發布:2025-04-30 17:16:13 瀏覽:465
三國機密小說有沒有結局 發布:2025-04-30 16:54:32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