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最早輕小說

最早輕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4 09:18:36

❶ 世界上最早的小說是什麼

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是日本的《源氏物語》,作者是紫式部(女、公元978—1016)年,成書時間約為十一世紀。

世界文史之最

世界最古老的詩是比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塞》早一千五百多年的巴比倫羅詩《吉斯加密斯》。

世界最早的傳記文學是我國西漢時司馬遷編著的《史記》。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世界最早的科學幻想小說是公元一世紀希臘作家盧西恩的月球旅行記——《真實的歷史》。

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是日本的《源氏物語》,作者是紫式部(女、公元978—1016)年,成書時間約為十一世紀。

世界最早的推理小說是我國四百多年前產生的《包公案》。

世界最長的史詩是我國藏族的長篇敘事詩《格薩爾王傳》,這部史詩的散文部分不算,單史詩部分就有100萬至150萬行。

世界寫得最久的一部書是德國作家歌德的《浮士德》,從二十四歲一直寫到八十四歲臨死前,整整寫了六十年。

世界被拍成電影最多的文學名著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共19次;《漢姆雷特》共17次。

世界最高產的作家是:

英國連環畫作家漢密爾頓(1875—1961),共寫作7200萬字。

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寫了357部書。

世界寫作最快的作家是:

美國小說家斯坦利.加特奈(1889—1970),他同時寫七部小說,每天寫作一萬字。

英國作家克雷賽(1908—1973),每年創作22部書,每兩周寫一本書。

世界作品發行量最大的作者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她的作品被譯成世界上157種語言出版,總發行量達四億冊之巨。

世界稿酬最高的作家是美國的愛尼司.海明威(1899—1961)。1960年1月,他為《體育畫刊》寫了一篇有關鬥牛的二千字短文,稿酬高達三萬美元,平均每個字15美元。

世界第一個喜劇作家是古希臘阿里斯托芬(約前446—前385),一生寫了40多部喜劇,被恩格斯稱為「喜劇之父」。

世界第一悲劇作家是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前525—前456),一生共寫了90部悲劇和笑劇。被恩格斯稱為「悲劇之父」。

世界最大的圓形劇場是古羅馬弗拉維里朝時所建造的弗拉維圓形劇場。劇場略呈橢圓形,長約188米,寬約156米,周長527米,外牆高48.5米,佔地二萬平方米,共四層,可容納觀眾約45000人。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世界第一個電影放映處是法國巴黎卡普辛路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1895年12月28日,電影的最早發明者—法國人奧古斯特. 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倆第一次售票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幾部影片《牆》、《火車到站》、《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丁》。

世界第一部故事片是法國著名電影創始人喬治.梅里愛在1902年拍攝的科學幻想片《月球旅遊記》。

世界最早的一部有聲影片是1927年美國華納兄弟公司拍攝的《爵士歌王》。

電影蒙太奇手法的首創者是「電影導演創始者」法國的喬治. 梅里愛。

世界最早將位置固定不變的電影攝影機改成能移動、拍攝自由的攝影機的是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

世界獲奧斯卡金像獎最多的一部電影是美國1959年的《賓虛》,共獲獎11項。

世界最長的電影是日本在1961年放映的《人類的環境》,需放11小說之久。

世界最早的一部正規無聲故事片是1906年澳大利亞的《凱利集團的傳奇》。

世界製作費最高、所用膠卷最多的電影是不久前美國拍攝的一部反越南戰爭的影片《現代啟示錄》。此片所花製作費高達3200萬美元,共用去457,200米膠卷。

世界第一部全息電影是1976年有莫斯科舉行一次國際電影技術會議上放映的。

世界演員費最高的電影明星是美國的馬龍.白蘭度。他演出《超人》影片的時候,合約上規定他的收入為入場收入的百分之十一點三,結果他共收得370萬美元。

世界最大的電影製片中心在美國洛杉磯環球城,由561幢樓房及34個攝影棚組成。

世界擁有電影院最多的國家是蘇聯,總數達154,800家。

世界拍攝故事片最多的國家是印度,1979年拍攝了714部,1980年為742部。

目前歐洲的第一幅大銀幕是安置在荷蘭依馬克斯電影院內的銀幕,它高17米、寬23米,比一般銀幕大四倍。放映機大如麵包車。

世界角色最多的影片是美國的《偏執》,有1.5萬人。

世界上最高的電視塔是波蘭普洛茨克的華爾扎那電視塔,高達645.33米。在塔的347.5米處,建有一個四百個座位的旋轉餐廳,供遊人使用,從那裡可以眺望周圍一百多公里美麗的景色。

世界最古的繪畫屬於舊石器時代(約二萬年前)的奧瑞納文化和馬格德林文化的繪畫,是在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和塵法國蒙地亞克的拉斯珂洞穴中的壁畫。壁畫的內容是馬鹿、熊等富有現實感的動物,也有極其粗糙的人像。

世界最早一幅水彩畫是十六世紀德國畫家丟勒畫的《一大塊草皮》,在這以前僅是在素描上作些水彩色補充。

世界最早的招貼畫見於十六世紀德國農民和宗教改革時期出現的用木刻印的招貼畫,叫「飛單」。

世界最早的漫畫是英國的著名油畫家和版式畫家賀加斯(1697—1764)在1743—1745年間用六幅油畫組成的諷刺組畫《時髦婚姻》。由於它的某些誇張、幽默的手法,辛辣的諷刺和現在的漫畫具有共同點,所以,人們把《時髦婚姻》評定為最早的漫畫,並把作者賀加斯作為最早的漫畫家來肯定。

世界最早的銅版畫家是十六世紀初葉德國畫家霍普菲爾.丟勒。他先用鐵版,後才改進銅版。

世界最早的色粉畫家是威尼斯女畫家卡莉拉(1674—1757),她用色粉作肖像畫和風俗畫。

世界作品最多的畫家是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人畢加索。他在近八十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總共創作和設計了13500幅畫、版畫及雕版10萬件、書刊插畫34000件、雕刻或陶器作品200件。

世界最名貴的畫是達 芬奇的名畫《莫娜.麗薩》,曾在1916年以一萬二千里弗(法國古金幣)賣給法國弗朗西斯一世。

世界上售價最高的油畫是英國著名畫家透納(1775—1851)的一幅《朱利葉和她的乳母》油畫,竟以高達640萬美元的金額售出。

世界最大的油畫是義大利瑪利奧.羅澤里的一幅畫,它高2米,長41米。

世界上畫面上人數最多的油畫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後期威尼斯派的重在畫家丁托列托(1518—1594)在1590年畫成的《天堂》。這幅高10米、寬25米的畫中人物共有700人之多。

世界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我國絲綢古道上的敦煌莫高窟內的壁畫。窟內有壁畫45000餘平方米,如果把窟內所有壁畫一幅幅連接起來,足可組成一個長達25公里的畫廊。

世界最早的紀念碑塑是公元前五世紀七十年代古代希臘克里拉與涅西奧特所作的《弒暴君者》雕塑群像和雅典的李希克拉特紀念碑(競賽中的勝利者)。

世界最大的佛像雕刻是我國四川的樂山大佛。它高達72米。

世界最小的雕刻是當代我國雕刻工藝師沈為眾雕刻的象牙佛像,只有一粒米的五分之四大。

世界最大的雕刻是美國石雕藝術家齊奧爾科瓦爾斯基,在兒子的協助下,用34年時間在美國南達科他的一座花崗大山上,鑿成一位印第安人首領騎馬征戰的巨大石像。像高563英尺,長641英尺,估重約1800萬噸。

世界最多產的作曲家是德嶄的台萊曼(1681—1767)。他一生創作了1000多部大合唱曲和清唱劇,44首耶穌遇難曲,40部歌劇。

世界最長的交響樂曲作品是理查德.羅傑斯皇1952年創作的交響樂《海上大捷》,需演奏13小時。

最長的歌劇是義大利作曲家阿里戈.波依託(1842—1918)於1868年創作的《梅菲斯多夫》,劇長6小時10分鍾。

世界最大的管弦樂隊是1872年2月美國舉行的世界狂節上斯特勞斯在波斯頓所指揮的那個樂隊。它由2千名演奏員組成,合唱隊員竟達2萬人之多;施特勞斯任總指揮,下設一百名助理指揮,開場時,以鳴炮為信號。

世界售價最貴的小提琴製作家安東尼奧.斯特拉地瓦利在1713年製作的一把名叫《亞當》的提琴,1972年的售價為25萬美元。

世界最早的鋼琴是義大利人克利斯托佛里(1655—1731)於1709年發明的。他製造的現存最早的鋼琴造於1720年,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世界最早的國歌歌詞是日本國歌《君之代》的歌詞,其歷史可追溯到九世紀末,歌詞原載於薩摩琵琶歌《蓬萊山》。

世界上歌詞最多的國歌是希臘國歌《自由頌》,有158段歌詞。

世界最長的國歌是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金色的孟加拉》,長達142小節。

世界上最短的國歌是巴林的國歌,只有7小節。

世界最大、層次最多的歌劇院是義大利米蘭城的斯卡拉劇院。該劇院有七層看廳,可容納2000名觀眾,是一個具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舉世聞名的藝術中心。

世界最早講授攝影技術科目的學校是英國倫敦大學,該校1856年開設了攝影技術課。

世界第一幅彩色照片的作者是法國的阿梅代.芒特,製作時間是1856年。

世界最早最大的網路全書是中國的《永樂大典》(成書於1403—1408),共有22937卷,11095冊,由2000名學者編寫。

世界內容最廣泛的網路全書是《大英網路全書》,有30卷、33141頁、4300萬字。

世界頁數最多的書是十八世紀中國的《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收書3461部,分裝3.6萬余冊,共有853,456頁。

世界最小的書籍是不久前日本出版的一本兒童歌謠,長1.4毫米、20頁,印有一位詩人為兒童寫的二首歌謠。共印200冊。

世界最大的書是英國威廉.伍德著的《紅色小淘氣鬼》,書高2.2米,打開後寬3米。

世界最大的書店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總面積7萬平方英尺,陳列書籍150萬冊,書架與陳列桌相接總長27公里。

世界最早的郵票:1840年英國的面值一便士和兩便士的黑色和藍色郵票。

世界最大的郵票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組成國富查伊拉於1972年為紀念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的兩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而發行的郵票,長15厘米,寬8厘米。

世界上最小的一枚郵票是南非聯邦於1943年發行的寬僅1.25厘米,長僅2.25厘米。

❷ "化形且詩人"有什麼含義嗎

只要你看過化物語你就是個詩人
電視動畫《化物語》改編自日本輕小說家西尾維新原作的《物語系列》輕小說的第一部《化物語》。故事講述了男主角阿良良木歷,因為知道了同班同學戰場原的某個「秘密」,從此被捲入一連串的怪異事件中。《化物語》最早在2008年4月便宣布了將動畫化的消息,2008年8月8日官方網站正式上線。電視動畫由動畫公司SHAFT負責製作,於2009年7月3日開始播放,全15話(其中在初回放送時電視播放12話,網路播放3話)。2010年12月6日,動畫《化物語》全15話在WOWOW等電視台先後播放。其續作為《偽物語》。

輕小說《化物語》是由日本小說家西尾維新原作、台灣插畫家VOFAN負責插畫、講談社BOX文庫收錄的輕小說《物語系列》的第1彈作品。《化物語》曾獲得「這本輕小說真厲害!」票選活動2009年的第六位和2010年的第二位。
小說單行本分為上、下兩卷,上卷收錄的《黑儀·重蟹》、《真霄·蝸牛》、《駿河·猴子》三章在講談社旗下的文學雜志《Mephisto(メフィスト)》2005年9月號~2006年5月號上刊載,而《撫子·咒蛇》和《翼·魅貓》二章則是作為新作直接收錄在下卷中。
《化物語》以21世紀初的日本某鄉鎮為舞台,描繪了一名高中生「阿良良木歷」與少女們遇到許多日本民間傳說的怪譚故事。小說隨著進入到每個新的章節就會有一位遇到妖怪的少女登場。副標題由少女的名字與妖怪的名字的組合而成。例如於第一話登場的「戰場原黑儀」的「黑儀(ひたぎ)」與「重蟹(クラブ)」組合而成的《黑儀·重蟹(ひたぎクラブ)》。
這部小說的特徵是幾乎沒有與一般以擊退妖怪為主的怪譚故事裡經常出現的,尋找引發怪異事件的原因之類的解密,或是與其戰斗,並且克服之的情節。另外一個特徵是,對話的內容之中,男主角對少女們的吐槽相當多,多到讓故事中的主要事件不得不中斷,而吐槽裡面又加入了許多諷刺其他作品的元素。原作者稱之為「以『很難推銷』的小說為目的而寫的小說」。故事之中還加入了戀愛喜劇,以及動作的元素,可說是西尾把想要的東西都寫進去的作品,該作者因而自評本作是他的自信作。

❸ sf輕小說是什麼樣的小說

sf的全稱是science fiction,意思是科幻小說,而輕小說則是一種文體,文章比較易懂,有許多動漫都是通過輕小說改編過來的。兩個合起來的話,就是科幻輕小說了
http://book.sky-fire.com/
這個網站是專門連載sf輕小說的

❹ 日本輕小說是直接出單行本,還是先在輕小說雜志上連載

目前情況下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出版的單行本(日本那邊確切的說是文庫本),雜志連載還是以新人居多(並無版權買賣問題,像電擊文庫角川文庫之類都有自己的雜志,每年也有對應雜志連載的大獎)
譬如說早年的《聖魔之血》最早就是在《the sneaker》上連載,《仰望半月的夜空》當時也只是在雜志上連載了第一卷的內容後來因為反響很好就又出了單行本並完成接下來7卷。
一旦決定出文庫本雜志連載一般會斷掉,除非是一些番外短篇內容才會出現在雜志上,因此雜志連載根本不會出現以後的內容
文庫本更新涉及到作者的個人因素,有些人喜歡拖稿(好像還不少來著),有些作者開坑太多(如杉井光)肯定不能保證每一部作品的更新時間,還有的會受游戲化或動畫化影響(可能被拖去參與腳本),更有甚者就是直接不想寫或是本身速度就慢(典型代表秋山瑞人)。
P.S.輕小說一般稱文庫本(國內的書規格比較大稱單行本),日本那邊的單行本(精裝單行本)在國內來講就是平裝書,只有像文學氣息比較濃厚,接近一般文藝作品的輕小說作品才會出單行本(代表:《鹽之街-wish on my precious》→《鹽之街》,《仰望半月的夜空》→《完全版 仰望半月的夜空(上)(下)》)

❺ 哪部小說最先動畫化

直接由輕小說變成動畫的第一部作品是九三年的《無責任艦長》,不過帶起輕小說直接改編成動畫風潮的作品則是神坂一的《秀逗魔導士》,近期則是以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國記》最為成功。

❻ 輕小說定義

比較公式化的回答是,輕小說是源自日本,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小說分類,以年輕讀者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因為寫作手法的隨意,閱讀起來多數較為輕松的緣故,因此得名。
輕小說於21世紀初為讀者所認可。其風格多樣,場景變幻如同日本或者韓國/香港/台灣漫畫中迤邐一般,詞藻華麗,語言表述結合魔幻與神奇色彩,通常附有封面設計與插圖。通常讀者群為喜愛漫畫或者喜歡奇幻文字的年輕人。在起源地日本,這類小說往往被改編為動漫畫作品,因而又稱為動漫小說
有關於「輕小說」,目前仍很難有人能夠揭示這類內容涵蓋青春、校園、科幻、奇幻、恐怖、歷史、動畫等類別的作品給與明確的定義。按日本媒體報道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娛樂小說。
2.以讀者平常使用的口語來書寫。
3.在封面上、內頁上大量使用插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4.風格上受到漫畫、動畫的影響。
5.作者並不是向青少年訴說一個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讀者相同的視點來描述作者本身認為有趣的故事。

輕小說的詳細解說
輕小說(Light novel)是一種文學體裁,以十多歲的中學、高中生的少男少女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動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另外也有Juvenile或Young Alt小說的說法,Juvenile原意為青春期,比較屬於從兒童文學到國中高生階段間的文學作品走向;而Young Alt小說則為以青少年十五二十時期的讀者取向作品。
其文體多使用讀者慣常口語書寫,比較輕淺易懂,是適合給少年少女輕松閱讀的風格,包含的題材也是包羅萬象,有如戀愛、奇幻、科幻、推理、恐怖等多樣化的種類,其中也有部分作品是改編自電玩、動畫、漫畫。在出版型態上,多以廉價的文庫本形式發售,不過近年來由於讀者層的變化及嗜好的細分化等因素,使得出版商改采發行部數較少但利潤較高的新書版本。

輕小說是我們最近才接觸的一個新類型小說,它的英文是Light Novel,這是一個日式英語。作為小說的一種類型,輕小說多以初中、高中為對象,使用動漫風格的插畫的娛樂小說。輕小說的類型包含了很多種,戀愛、科幻、幻想、神秘、恐怖等,現在發行的多以游戲、動畫改變的小說為主,而最近有的輕小說也開始動漫化,比如我們熟悉的《灼眼的夏娜》、《十二國記》就是由輕小說改編而來的。

輕小說由於其類型的模糊性,所以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什麼樣的小說是輕小說。一般認為屬於輕小說的有:1、發行輕小說的出版商所出版的都認為是輕小說;2、多以動畫風格的插畫為原畫的小說是輕小說;3、以塑造角色為中心的小說是輕小說;4、作家自己說是輕小說那麼這部小說就是輕小說。

雖然以上的定義有的說法非常怪異,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甚至有極端理論說《源氏物語》也屬於輕小說的范疇……

現在輕小說的勢頭在日本是越來越猛,開始大肆進軍動漫、游戲甚至電影界,日本全國性的報紙、雜志也開始刊登輕小說的書評、特輯等文章。現在輕小說與動畫、游戲界緊密掛鉤,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又由於小說中的插畫大多請知名漫畫家來繪制,所以又和漫畫界有了關聯。另外,現在以成人游戲原作為基礎的輕小說非常流行,無論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場。

輕小說在日本圖書市場上占據著不小的份額。然而,近來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卻頻頻越界,開始創作面向成年人的小說,並將目標直指日本通俗文學的最高獎項——直木獎。

日本每年出版輕小說2000本以上,但真能叫座的畢竟是少數。在銷量至上主義盛行的日本出版界,那些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可謂歷經激戰的洗禮,具備了深厚的功力,這也使得以米澤穗信、櫻庭一樹等為代表的日本通俗小說界新生代的破土而出成為可能,乙一、舞城王太郎等人更是從輕小說起家,一躍而為重量級作家。

其實,從娛樂小說開始由輕變重,並且成功躍入正統文學龍門的作家過去也不乏先例,像上世紀80年代憑借少女小說步入文壇的唯川惠、桐野夏生等近年來均成功轉型,並且如願摘得了直木獎。就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森繪都也終於耐不住寂寞,於去年首度推出成人作品《太陽傘下》。

自8年前摘得「電擊游戲小說大獎」而嶄露頭角之後,橋本紡一直以青春小說吸引年輕讀者的眼球,描寫普通少男少女「特別」故事的系列小說《仰望半月之空》更是廣受追捧,還被改編成動畫在電視上熱播。

可就在上個月,橋本紡一改駕輕就熟的青春套路,由新潮社推出了第一部面向成年讀者的戀愛小說《流星消逝之前》。作品描繪的是一個「深切悲痛之後靜靜的愛與寬容」的故事,其對於愛情真諦的冷靜拷問以及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很難相信是出自橋本紡之手。小說的市場表現也頗為亮麗,出版社在發行數日後即決定加印。

橋本紡在接受《讀賣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說:我真正想要寫的東西已經超越了輕小說的范疇,我也不想始終安穩地生活在少男少女的世界裡,而要在面向更多讀者的小說領域中與人一決高下。此言或許道出了近來日本娛樂小說當紅作家頻頻越界的初衷。

面對日漸龐大的越界隊伍,著名文學評論家大森望在其《亂砍輕小說》一書中指出:輕小說雖然可以稱作是「用文字寫成的漫畫」,但其讀者層有擴大至三四十歲成年人的趨勢,輕小說中也不乏實驗性或與一般通俗小說並無二致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真正有實力的娛樂小說作家的「越境」能夠為日漸沉悶的通俗文壇注入新鮮的血液。

輕小說網關於中國本土化輕小說的理解

縱觀輕小說最近幾年在國內的發展趨勢,不得不說輕小說的潛力很大,以後的前景必將輝煌。趁著日本動漫對中國愛好者的強烈影響,國內越來越多的動漫迷不在僅僅局限於觀看動畫欣賞動畫,他們更希望於開創屬於中國的動畫風。於是漫展發展了,漫畫發展了,COSPLAY發展了,網路廣播劇發展了,同人志發展了,插畫發展了,3D游戲發展了,動漫周邊也發展了,除了動畫屬於例外——因為製作動畫的成本資金我們需要考慮(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追夢人》的貢獻,作為把漫畫製作為動畫的飛躍性,我們還是很看好這種前景的。但是由於資金成本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追夢人》的質量欠佳。中國不是沒有製作高水準的技術,關鍵看怎麼弄出來了。而且以目前國家的標准來看,製作動畫的題材有些偏向低齡化)——現在不知道火影、網王什麼的人還真是少得可憐。
在動漫界,俗話說得好——ACG不分家。這里的ACG,指的是漫畫、動畫、游戲(游戲類別不分網路、家機、掌機)。但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應該是ACGMN(指漫畫、動畫、游戲、音樂廣播劇、輕小說,其實還應該算上日劇……雖然每年每個季度都有動漫改編而成的日劇存在,但存在感卻很薄弱)不分家才對。這是一個死循環,但卻又循環得合理,循環得令眾人津津樂道。其中,在ACGMN中,在國內發展得比較薄弱的應該是N(輕小說)。前些年國內基本都只看過創龍傳和銀河英雄傳說的人,可能是最早接觸輕小說的類群了。那個時候也動筆寫寫,不過寫原創的現在改行寫網路小說了,而一直堅持寫動漫同人而且還寫得不倫不類的,大概就是國內寫輕小說人群的「始祖」了。
現在日本輕小說的發展幾乎在頂峰時期,還真沒看見過有哪個動畫沒出過官方輕小說的。原本以為沒有小說版的動畫,上網一搜索,小說版便鬼一般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大家都清楚的了解喜歡動漫的人的脾性,寧可錯殺一千不準放過一個,於是輕小說的論壇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大家面前。不過真正搞專業錄入下載的論壇很少。據我觀察,一般都是占據一個論壇的一個小區的情況比較多。在網路和動漫的幫助下輕小說迅速普及,那麼,有些人就不止步於看,還想寫寫自娛。現在我們大致所了解的,也就這么多了。
通過國內的動漫雜志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輕小說欄目和專題都是最近新增。特別是近一年來,國內不但出版了日本輕小說,而且還引進正版!多年來我們受著盜版動漫書籍的毒荼,終於有點青天建白日了。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看出輕小說普及的速度。一個小小的免費的論壇,由於是專門搞輕小說下載、錄入、翻譯方面的,結果開論壇半年由於在線人數上千過於擁擠而不得不購買伺服器變為獨立論壇。這件事似乎在昭示著,國內的輕小說文學之風正在席捲我們!
在學校附近的書店我看到幾款雜志,上面赫然印刷著輕小說、輕閱讀、輕文學、徵集輕小說稿件的文字。我有些吃驚。說起來,國內比較正規的輕小說雜志有漫友文化的《親小說》和前線文化的《前線小說》外,我真的很少再看見符合輕小說風格的雜志(游戲雜志《掌機王》曾翻譯並出版了PS游戲《怪物獵人》的輕小說版,比較正規)。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各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都在盯輕小小說這個前途不可限量的領域,各位編輯含辛茹苦地製作出的雜志竟然不符合輕小說類的規格,那麼不過我想請問一句,大家真的了解輕小說知道輕小說並且真的為了輕小說才製作雜志的么?
大家都說輕小說沒有什麼確切的文字定義所以都拿一些青春小文搪塞過去。但是我們不用看文只看雜志大小就知道它到底是不是輕小說雜志了。輕小說,一開始的定義其實是「重量輕的口袋書」。能裝進口袋的書絕對不應該是《花火》(只是舉例,切莫見怪)般大小的。而且就紙張來說,也不是那樣的白色薄紙。當然我這個說得可能有些刻薄,因為紙張問題絕對不是編輯們所能說得算的,即使提議我看主編和董事不點頭誰也別想過那關。再怎麼說雖然紙張的質量問題不太起眼,但也有關於成本問題(不過我認為就算因為紙張質量而提升雜志售價也是無所謂的,動漫迷們絕對不會捨不得那些錢。要知道,我個人覺得最富裕最奔小康的可能就是動漫愛好者。一個手辦有多貴?COS一次的衣服有多大成本?大家可想而知)。
其次是輕小說的筆觸。輕小說是一種看似文字平淡、情節高潮起伏不大、對於場景和人物服飾動作描寫少、全篇充斥著人物對話的類型,但強烈的分鏡感卻能激起腦中的想像將小說故事自動在腦內補充完整。輕小說注重分鏡感,這是國內小說所沒有的特點。寫慣了國內類型小說的人,想寫輕小說的時候提起筆來卻無從下手,恐怕編個人物對話就已經夠費勁的了吧。輕小說不是對話對,而是幾乎全文就剩對話了,當然也有別的例外。我個人覺得輕小說里的心理描寫更直白不矯情,說起來就是讓人感覺清新自然。而國內的心理描寫則喜歡調動讀者情感,用一些深沉的象徵手段來打動心靈,所以一些句子美得超凡脫俗,卻也未免顯得太過矯情了些。由此看來,正是因為直白、坦率的行文風格,輕小說才更能受國內讀者的喜歡。不過一些已經習慣80後和韓式小說的人在初拿起輕小說的時候很受不了這種哪怕是寫激烈的戰斗高潮時給人的感覺也依然淡然的感覺。截止現在,很難說有人在沒接觸動漫時就先愛的輕小說,只有動漫愛好者心存大愛所以才愛烏及烏了。
最後還是有必要談談那些寫偽·輕小說文的寫手們。一般的名家寫文是不錯,但不見得寫得了輕小說。一般喜歡藏在動漫論壇灌水的人,卻可以篇篇精品的寫。我想一般的編輯喜歡直接約稿也是可以讓人理解的,方便、快捷、保質保量。但名家風格幾乎被定死了,譬如明曉溪,三男一女的模式就從來沒變過(雖然這樣是為了刺激情節。在愛情小說中不出現情敵性人物的故事,我還真沒見過)。但是寧可不買也不能看半調子的文,這個認知想必是大家都默認了的。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不看好輕小說。大家都認為中國動畫在近幾年中是很難偏向大齡化了(嗯,國產動畫就是神話故事和動物園,永遠也脫離不了動物題材和神話歷史題材),但是輕小說必將如龍卷風一樣,強襲中國!

❼ 魔劣為什麼叫平成之光

平成(へいせい音Heisei)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號,由1989年1月8日起開始計算直至現在。

2014年是平成26年間,所以「以喚醒日本人抗.中精神,綻放希望之光。」的我大魔劣在2014年間動畫化被網友戲稱為「平成之光」。

主流青少年開始接受輕小說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但其中潮流演變的種種起轉承合,卻要比任何一非洲小國的政治斗爭還要精彩。

日本輕小說以從七十年代雲涌而出的少女小說為開端,再到八十年代開始流行的太空劇場類史詩科幻,進而於九十年代發展為以TRPG和世界系小說為主的一種文學和亞文化載體,與同時期動畫及漫畫作品緊密相連,無不以人物的關系設置為切入點,與當時的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更多表現了人性的對抗,人與自身的對抗,人與社會的對抗。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得這一時期的輕小說不但具有豐富的文藝內涵,對當時適逢平成景氣的日本青少年更有著暮鼓晨鍾般的社會教育意義。

令人無比痛心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涼宮春日動畫的一炮走紅以及MF文庫J向以架空幻想系為主的轉變,賣萌賣肉+廢材男主漸漸成為了日本輕小說界的主流。與此同時,讀者的低齡化和閱讀質量的低劣化,以及SF系作品的崩壞死亡,讓日本的動漫畫文化漸漸淪為低端商業競爭的陪襯,就連消費價值也在被漸進壓榨乾枯,新世代的平成男兒忘卻了他們父輩的榮耀和驕傲,放棄了堅持而競相淪為萌豚。就連自稱「御宅之王」的岡田斗司夫也發出了「オタクはすでに死んでいる(御宅族已死)」的悲鳴。

當不思進取的作家和編輯從陶醉中驚醒,猛然看見萌豚頭頂的夕陽時,新的太陽已經在與其一衣帶水的網路小說界升起。那將是優勢體裁的又一次興衰消長。

2012年,這個在好萊塢電影中猶如災難代名詞的一年,必將在日本輕小說史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年的七月,被譽為日本輕小說網文流四傑中的其中三部——「Sword Art Online」,「Campione 弒神者!」,「無賴勇者的鬼畜美學」動畫相繼開播,猶如一顆炸彈再次引燃了一般民眾對日本動漫畫界的關注。從 Google Trends 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以2012年8月為分水嶺,日本動漫畫界相關的關鍵詞熱度一轉之前的頹勢開始快速上升。日本網路小說猶如一縷清風,給死氣沉沉的業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就在明年4月,日輕網文流四傑的最後一位——「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動畫終於姍姍來遲,必將在時隔兩年之後引領業界再次勃發,形成新的風潮!

縱觀歷史,1975年朝日Sonorama文庫創刊雖被認為是輕小說最早的起源,但直到1977年新井素子出道並創立「新言文一致體」,輕小說的文學地位才得以確立,新井素子也被尊稱為「輕小說始祖」。同理,雖然「刀劍神域」等一干作品創立了網文流引領業界改良的風潮,但真正能夠引發社會現象,乃至擴大日本動漫畫在全球范圍內影響的,想必非「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不能達成。

銷量就是硬道理。魔劣在網路連載時期坐擁5500萬pv,文庫本銷量高達290萬。「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以網路小說打響名聲,是一部「將「網路小說特有的脫序風格」有效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作品」(川原礫 語)。作為一部非商業化考量同時也不同於商業化公式作品的網路小說,作者佐島勤大膽得使用了創造性的寫作手法,例如刻意淡化配角而專注主線,並非隨意套用人物屬性而是以主人公達也的心理活動和感受為中心從側面完善各人物形象,人際關系的描寫不從誇張的言行而是從相互間細微的互動、表情和心理感想來入手。以人物關系為導向,人物內心為切入點,再輔以對人物表情和動作的細微描寫,精巧得刻畫了以主人公達也為中心的一眾「變革者」,以"將魔法師從身為兵器\道具等被人歧視利用的身份中解放出來"作為理想,對整個壓迫魔法師的社會機器的不滿與反抗,表達了作者對於以成績論英雄,肆意將一個個鮮活的人類按冰冷的數字劃分為三六九等的現實社會的批判與反思。而這些,恰恰是現在深受應試教育所毒害的日本青年所缺乏思考的。作者佐島勤為了喚醒麻木的日本人而作出的吶喊,正可謂【【【【平成之光!】】】】而這些,正是俺青春等一干」神作「所匱乏的。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中的世界觀宏大,設定精密。與同時期同樣注重設定的地平線,魔禁等事先完成世界觀的作品相比,魔劣的世界觀則是在寫作過程中逐漸完善的作品。通過層層遞進的手法將說明穿插在劇情中依次展開。在角色描寫部分透過待人接物時直接所得的資訊來間接地引導出不同人物的定位。由於設定越來越縝密和細致,且不會被陳舊的構造所限制而擁有廣大的創作空間,作者成功得逐步呈現出自己所描繪的幻想世界,而沒有突兀和生搬硬套的感覺。大量設定的展現雖然為一部分理解能力欠缺的讀者所詬病,但對於其站於享受故事立場的目標受眾而言 ,越能理解作品的幻想、對之有所共鳴,並順著幻想翱翔作品的虛構世界,即是閱讀故事的行為本身就有的樂趣。作者對於龐大的世界觀和小心細微謹慎描寫間平衡的把握堪稱絕妙。

在角色描寫方面,作者拋棄了過往輕小說界「貼標簽」的做法,通過鮮活的語言和動作刻畫出一個個擁有著獨特性情的配角。倒貼而忠心,天然卻不弱智的的美少女,無口而不面癱的青梅竹馬,對深受傳統輕小說套路化性格描寫的讀者而言猶如沙漠中的綠洲,極大得豐富了讀者的感受力。

書中各角色都性格成熟,擁有較高的情商。其中男主更甚,處理男女關系冷靜而決絕,殘酷而堅強,該殺就殺毫不猶豫,規避了嘴炮類男主對作品的不良影響。作為一部王道戰斗類輕小說作品,主人公達也卻是一個思維嚴密計劃完備的高智商角色,在這個充斥著熱心少年和廢材高中生的業界猶如一股清流,巧妙得緩解了讀者審美疲勞的同時,又理智得與某些宣揚消極人生態度的作品劃清了界限。

在此之上,本書還難的可貴得回歸了上個世紀的科幻SF風格,本書雖以魔法作為主題,但各種精細的設定與世界體系都揭示了本作作為科幻作品的本質。書中穿插的對社會制度,民眾生活,世界格局的描繪都頗為完備。一般而言,要在現實世界觀上附加幻想的元素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幻想的力量不能過大,否則就會改變世界的科技、社會結構;幻想的力量也不能過小,否則就會被邊緣化,使得擁有幻想力量的人難以行動。哪些力量是大眾知曉的,哪些是要引人耳目的;哪些是科學也能做到的,哪些事情用魔法來做更為有效率……這些一般讀者都不會在意的小細節,魔劣的作者都十分用心,使得讓這個以空想現實為基礎的世界得以鮮活得成立。這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最能考驗作者功力的部分。

未來的日輕界趨勢,強勢熱血必然將成為主流,而以俺青春為代表的廢萌作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動的逆流雖然看似將要壓倒熱血的主流,但隨著魔劣動畫的開播,熱血的主流定能戰勝反動的逆流!而市場上的一些毫無任何生產力和價值的嘩眾取寵的「人生指南」類作品,則必將埋葬於歷史的垃圾堆之中。

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❽ 什麼叫做輕小說

http://ke..com/view/91916.html?wtp=tt
比較公式化的回答是,輕小說是源自日本,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小說分類,以年輕讀者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因為寫作手法的隨意,閱讀起來多數較為輕松的緣故,因此得名。
輕小說於21世紀初為讀者所認可。其風格多樣,場景變幻如同日本或者韓國/香港/台灣漫畫中迤邐一般,詞藻華麗,語言表述結合魔幻與神奇色彩,通常附有封面設計與插圖。通常讀者群為喜愛漫畫或者喜歡奇幻文字的年輕人。在起源地日本,這類小說往往被改編為動漫畫作品,因而又稱為動漫小說
有關於「輕小說」,目前仍很難有人能夠揭示這類內容涵蓋青春、校園、科幻、奇幻、恐怖、歷史、動畫等類別的作品給與明確的定義。按日本媒體報道與各家出版社出版時的方向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以青少年等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娛樂小說。
2.以讀者平常使用的口語來書寫。
3.在封面上、內頁上大量使用插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4.風格上受到漫畫、動畫的影響。
5.作者並不是向青少年訴說一個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讀者相同的視點來描述作者本身認為有趣的故事。

輕小說的詳細解說
輕小說(Light novel)是一種文學體裁,以十多歲的中學、高中生的少男少女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動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另外也有Juvenile或Young Alt小說的說法,Juvenile原意為青春期,比較屬於從兒童文學到國中高生階段間的文學作品走向;而Young Alt小說則為以青少年十五二十時期的讀者取向作品。
其文體多使用讀者慣常口語書寫,比較輕淺易懂,是適合給少年少女輕松閱讀的風格,包含的題材也是包羅萬象,有如戀愛、奇幻、科幻、推理、恐怖等多樣化的種類,其中也有部分作品是改編自電玩、動畫、漫畫。在出版型態上,多以廉價的文庫本形式發售,不過近年來由於讀者層的變化及嗜好的細分化等因素,使得出版商改采發行部數較少但利潤較高的新書版本。

輕小說是我們最近才接觸的一個新類型小說,它的英文是Light Novel,這是一個日式英語。作為小說的一種類型,輕小說多以初中、高中為對象,使用動漫風格的插畫的娛樂小說。輕小說的類型包含了很多種,戀愛、科幻、幻想、神秘、恐怖等,現在發行的多以游戲、動畫改變的小說為主,而最近有的輕小說也開始動漫化,比如我們熟悉的《灼眼的夏娜》、《十二國記》就是由輕小說改編而來的。

輕小說由於其類型的模糊性,所以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什麼樣的小說是輕小說。一般認為屬於輕小說的有:1、發行輕小說的出版商所出版的都認為是輕小說;2、多以動畫風格的插畫為原畫的小說是輕小說;3、以塑造角色為中心的小說是輕小說;4、作家自己說是輕小說那麼這部小說就是輕小說。

雖然以上的定義有的說法非常怪異,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甚至有極端理論說《源氏物語》也屬於輕小說的范疇……

現在輕小說的勢頭在日本是越來越猛,開始大肆進軍動漫、游戲甚至電影界,日本全國性的報紙、雜志也開始刊登輕小說的書評、特輯等文章。現在輕小說與動畫、游戲界緊密掛鉤,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又由於小說中的插畫大多請知名漫畫家來繪制,所以又和漫畫界有了關聯。另外,現在以成人游戲原作為基礎的輕小說非常流行,無論是男性向還是女性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場。

輕小說在日本圖書市場上占據著不小的份額。然而,近來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卻頻頻越界,開始創作面向成年人的小說,並將目標直指日本通俗文學的最高獎項——直木獎。

日本每年出版輕小說2000本以上,但真能叫座的畢竟是少數。在銷量至上主義盛行的日本出版界,那些娛樂小說的當紅作家可謂歷經激戰的洗禮,具備了深厚的功力,這也使得以米澤穗信、櫻庭一樹等為代表的日本通俗小說界新生代的破土而出成為可能,乙一、舞城王太郎等人更是從輕小說起家,一躍而為重量級作家。

其實,從娛樂小說開始由輕變重,並且成功躍入正統文學龍門的作家過去也不乏先例,像上世紀80年代憑借少女小說步入文壇的唯川惠、桐野夏生等近年來均成功轉型,並且如願摘得了直木獎。就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森繪都也終於耐不住寂寞,於去年首度推出成人作品《太陽傘下》。

自8年前摘得「電擊游戲小說大獎」而嶄露頭角之後,橋本紡一直以青春小說吸引年輕讀者的眼球,描寫普通少男少女「特別」故事的系列小說《仰望半月之空》更是廣受追捧,還被改編成動畫在電視上熱播。

可就在上個月,橋本紡一改駕輕就熟的青春套路,由新潮社推出了第一部面向成年讀者的戀愛小說《流星消逝之前》。作品描繪的是一個「深切悲痛之後靜靜的愛與寬容」的故事,其對於愛情真諦的冷靜拷問以及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很難相信是出自橋本紡之手。小說的市場表現也頗為亮麗,出版社在發行數日後即決定加印。

橋本紡在接受《讀賣新聞》記者的采訪時說:我真正想要寫的東西已經超越了輕小說的范疇,我也不想始終安穩地生活在少男少女的世界裡,而要在面向更多讀者的小說領域中與人一決高下。此言或許道出了近來日本娛樂小說當紅作家頻頻越界的初衷。

面對日漸龐大的越界隊伍,著名文學評論家大森望在其《亂砍輕小說》一書中指出:輕小說雖然可以稱作是「用文字寫成的漫畫」,但其讀者層有擴大至三四十歲成年人的趨勢,輕小說中也不乏實驗性或與一般通俗小說並無二致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真正有實力的娛樂小說作家的「越境」能夠為日漸沉悶的通俗文壇注入新鮮的血液。

輕小說網關於中國本土化輕小說的理解

縱觀輕小說最近幾年在國內的發展趨勢,不得不說輕小說的潛力很大,以後的前景必將輝煌。趁著日本動漫對中國愛好者的強烈影響,國內越來越多的動漫迷不在僅僅局限於觀看動畫欣賞動畫,他們更希望於開創屬於中國的動畫風。於是漫展發展了,漫畫發展了,COSPLAY發展了,網路廣播劇發展了,同人志發展了,插畫發展了,3D游戲發展了,動漫周邊也發展了,除了動畫屬於例外——因為製作動畫的成本資金我們需要考慮(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追夢人》的貢獻,作為把漫畫製作為動畫的飛躍性,我們還是很看好這種前景的。但是由於資金成本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追夢人》的質量欠佳。中國不是沒有製作高水準的技術,關鍵看怎麼弄出來了。而且以目前國家的標准來看,製作動畫的題材有些偏向低齡化)——現在不知道火影、網王什麼的人還真是少得可憐。
在動漫界,俗話說得好——ACG不分家。這里的ACG,指的是漫畫、動畫、游戲(游戲類別不分網路、家機、掌機)。但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應該是ACGMN(指漫畫、動畫、游戲、音樂廣播劇、輕小說,其實還應該算上日劇……雖然每年每個季度都有動漫改編而成的日劇存在,但存在感卻很薄弱)不分家才對。這是一個死循環,但卻又循環得合理,循環得令眾人津津樂道。其中,在ACGMN中,在國內發展得比較薄弱的應該是N(輕小說)。前些年國內基本都只看過創龍傳和銀河英雄傳說的人,可能是最早接觸輕小說的類群了。那個時候也動筆寫寫,不過寫原創的現在改行寫網路小說了,而一直堅持寫動漫同人而且還寫得不倫不類的,大概就是國內寫輕小說人群的「始祖」了。
現在日本輕小說的發展幾乎在頂峰時期,還真沒看見過有哪個動畫沒出過官方輕小說的。原本以為沒有小說版的動畫,上網一搜索,小說版便鬼一般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大家都清楚的了解喜歡動漫的人的脾性,寧可錯殺一千不準放過一個,於是輕小說的論壇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大家面前。不過真正搞專業錄入下載的論壇很少。據我觀察,一般都是占據一個論壇的一個小區的情況比較多。在網路和動漫的幫助下輕小說迅速普及,那麼,有些人就不止步於看,還想寫寫自娛。現在我們大致所了解的,也就這么多了。
通過國內的動漫雜志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輕小說欄目和專題都是最近新增。特別是近一年來,國內不但出版了日本輕小說,而且還引進正版!多年來我們受著盜版動漫書籍的毒荼,終於有點青天建白日了。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看出輕小說普及的速度。一個小小的免費的論壇,由於是專門搞輕小說下載、錄入、翻譯方面的,結果開論壇半年由於在線人數上千過於擁擠而不得不購買伺服器變為獨立論壇。這件事似乎在昭示著,國內的輕小說文學之風正在席捲我們!
在學校附近的書店我看到幾款雜志,上面赫然印刷著輕小說、輕閱讀、輕文學、徵集輕小說稿件的文字。我有些吃驚。說起來,國內比較正規的輕小說雜志有漫友文化的《親小說》和前線文化的《前線小說》外,我真的很少再看見符合輕小說風格的雜志(游戲雜志《掌機王》曾翻譯並出版了PS游戲《怪物獵人》的輕小說版,比較正規)。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各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都在盯輕小小說這個前途不可限量的領域,各位編輯含辛茹苦地製作出的雜志竟然不符合輕小說類的規格,那麼不過我想請問一句,大家真的了解輕小說知道輕小說並且真的為了輕小說才製作雜志的么?
大家都說輕小說沒有什麼確切的文字定義所以都拿一些青春小文搪塞過去。但是我們不用看文只看雜志大小就知道它到底是不是輕小說雜志了。輕小說,一開始的定義其實是「重量輕的口袋書」。能裝進口袋的書絕對不應該是《花火》(只是舉例,切莫見怪)般大小的。而且就紙張來說,也不是那樣的白色薄紙。當然我這個說得可能有些刻薄,因為紙張問題絕對不是編輯們所能說得算的,即使提議我看主編和董事不點頭誰也別想過那關。再怎麼說雖然紙張的質量問題不太起眼,但也有關於成本問題(不過我認為就算因為紙張質量而提升雜志售價也是無所謂的,動漫迷們絕對不會捨不得那些錢。要知道,我個人覺得最富裕最奔小康的可能就是動漫愛好者。一個手辦有多貴?COS一次的衣服有多大成本?大家可想而知)。
其次是輕小說的筆觸。輕小說是一種看似文字平淡、情節高潮起伏不大、對於場景和人物服飾動作描寫少、全篇充斥著人物對話的類型,但強烈的分鏡感卻能激起腦中的想像將小說故事自動在腦內補充完整。輕小說注重分鏡感,這是國內小說所沒有的特點。寫慣了國內類型小說的人,想寫輕小說的時候提起筆來卻無從下手,恐怕編個人物對話就已經夠費勁的了吧。輕小說不是對話對,而是幾乎全文就剩對話了,當然也有別的例外。我個人覺得輕小說里的心理描寫更直白不矯情,說起來就是讓人感覺清新自然。而國內的心理描寫則喜歡調動讀者情感,用一些深沉的象徵手段來打動心靈,所以一些句子美得超凡脫俗,卻也未免顯得太過矯情了些。由此看來,正是因為直白、坦率的行文風格,輕小說才更能受國內讀者的喜歡。不過一些已經習慣80後和韓式小說的人在初拿起輕小說的時候很受不了這種哪怕是寫激烈的戰斗高潮時給人的感覺也依然淡然的感覺。截止現在,很難說有人在沒接觸動漫時就先愛的輕小說,只有動漫愛好者心存大愛所以才愛烏及烏了。
最後還是有必要談談那些寫偽·輕小說文的寫手們。一般的名家寫文是不錯,但不見得寫得了輕小說。一般喜歡藏在動漫論壇灌水的人,卻可以篇篇精品的寫。我想一般的編輯喜歡直接約稿也是可以讓人理解的,方便、快捷、保質保量。但名家風格幾乎被定死了,譬如明曉溪,三男一女的模式就從來沒變過(雖然這樣是為了刺激情節。在愛情小說中不出現情敵性人物的故事,我還真沒見過)。但是寧可不買也不能看半調子的文,這個認知想必是大家都默認了的。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不看好輕小說。大家都認為中國動畫在近幾年中是很難偏向大齡化了(嗯,國產動畫就是神話故事和動物園,永遠也脫離不了動物題材和神話歷史題材),但是輕小說必將如龍卷風一樣,強襲中國!
(輕小說網 http://www.qingxiaoshuo.com 版權作品,作者:簡牧薰,如轉載需經本站同意!)

輕小說的起源

輕小說的起源,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一九七五年創刊的「朝日ソノラマ文庫」(已經停刊,傳統的沒落呀),代表性的作品有高千穗遙的棘手拍檔(Dirty Pair)、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獵人D。而由漫畫家安彥良和擔任棘手拍檔的插畫開始,也成為輕小說與漫畫插圖結合的濫觴,另一說則是從新井素子和冰室冴子進入文壇的一九七七年開始算起,尤其新井素子以第一人稱撰寫青少年小說,在當時是相當大膽的突破與創新,而因為兩人出道時都是「與讀者相近的世代」,並且「連描述性文字都以口語體書寫」,影響後來該領域作者的書寫風格甚巨,所以皆被視為是輕小說的始祖。

輕小說的展望

根據二○○五年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五月號《出版月報》特別製作「輕小說研究」特輯,報告中指出,二○○四年新出版的輕小說總數,高達二一七九本,印刷量達八百三十二萬冊,再加上舊書追加的銷售量,整體市值高達四百四十億日圓。雖然「輕小說」每個月的銷售數量驚人,但在日本的卻被定位為「次文化文學」,始終被文藝評論家漠視,甚至無法在書店暢銷書名單中出現。
不過由於近年來作品與讀者的年齡層開始有多樣化的趨勢,像乙一、小野不由美等橫跨輕小說與一般向小說的作者也增加當中,甚至更有如:桐野夏生(野原野枝實)、唯川惠、山本文緒、村山由佳等從輕小說出身的作家獲得直木賞大獎或其他文學獎項的肯定,打破一般人對輕小說作品的印象,種種跡象顯示輕小說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日經BP社於二○○四年出版輕小說完全讀本開始介紹歷代的輕小說文學,主辦日本推理小說三大年度排行榜之一的「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排行版的寶島社也於二○○五年起開始每年出版「這本輕小說最厲害!」排行版,展開輕小說文藝評論及探討輕小說出版面向的開始。

❾ 耽美小說,輕小說是什麼意思

..耽美:耽美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一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丑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並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耽美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本義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義就是浪漫主義。耽美,沉溺於美,詳細解釋則是「包含一切美麗事物,能讓人觸動的,最無暇的美」。後來這個詞被日本的漫畫界用於BL(boy's love)漫畫上、結果引申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後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一。
輕小說:輕小說是源自日本,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小說分類,以年輕讀者為主要讀者群取向,通常使用漫畫風格作為插畫的一種娛樂性文學作品,因為寫作手法的隨意,閱讀起來多數較為輕松的緣故,因此得名。

❿ 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漫畫

你說的是新番《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吧,這個是輕改,也就是說最早是輕小說,作者大森藤ノ,度娘有網路就不贅述了。
但人氣輕小說一般都有改編同名漫畫你搜這個名字+漫畫就有結果,叫「在地牢里尋求邂逅難道有錯嗎」,就是這個。
最快最正確望採納~

熱點內容
有聲免費言情連播小說 發布:2025-07-26 21:09:15 瀏覽:909
現代重生隨身空間小說 發布:2025-07-26 20:58:34 瀏覽:711
步非煙是寫網路小說的嗎 發布:2025-07-26 20:57:41 瀏覽:9
類似都市重生高手的小說 發布:2025-07-26 20:57:33 瀏覽:652
都市系統類科技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7-26 20:56:02 瀏覽:552
天下的小說女總裁的頂級高手 發布:2025-07-26 20:55:16 瀏覽:886
言情小說港台言情 發布:2025-07-26 20:45:30 瀏覽:782
歡迎進入煉獄游戲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6 20:43:51 瀏覽:258
女主是精怪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6 20:33:41 瀏覽:431
焚界寺小說全集完整版大結局 發布:2025-07-26 20:29:03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