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① 我國為短篇小說設置的獎項是什麼呢哪個是最高獎呢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文學界具有最高榮譽的 , 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
魯迅文學獎獎項設置每兩年評選一次,是為鼓勵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設立的,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目前包括以下各獎項: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全國優秀詩歌獎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
老舍文學獎
② 中國短篇小說獎有哪些
茅盾文學獎
是中國文學界具有最高榮譽的 , 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 魯迅文學獎
獎項設置每兩年評選一次,是為鼓勵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設立的,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
目前包括以下各獎項: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全國優秀詩歌獎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 老舍文學獎
③ 汪曾祺的哪部作品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大淖記事》曾獲的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作品簡介:
《大淖記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作品。該書描寫小錫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兒巧雲的愛情故事,挺拔廝稱的十一子和心靈手巧的巧雲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感情,作品同時以散文的筆調,細膩的描寫了大淖的風光、世俗和人情。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還寫了他的父親,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鴨蛋》和《胡同文化》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④ 文學作品中最高獎項是什麼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余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11月19日,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機構瑞典文學院表示,將請外部專家加入現有的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意圖在2018年文學獎因性丑聞停發後重建公眾的信任。
(4)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評獎機構
1786年4月5日,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蘭西學院的模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了「瑞典學院」。「瑞典學院」的正名既未掛「皇家」的頭銜。
瑞典文學院限定由18名終身院士組成,最初都是古斯塔夫三世直接聘任的。院士各坐一把有編號的交椅,終生固定不變。
去世院士的缺額由其他院士提名,秘密投票補選,然後經國王批准聘任,公布於眾。由於以往的重點是語言,因此傳統上的院士多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文學家和作家只是少數,這種情況只到如今才有根本改變。根瑞典學院章程,院士中始終有一名法律界權威。
⑤ 中國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有沒有郭沫若文學獎呢
一
1981年3月14日,85歲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步入了人生的最後時光。茅盾先生在病重之際,留下遺囑,捐出25萬元稿費,設立茅盾文學獎,獎勵作家創作優秀的長篇小說。
茅盾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歷程里,創作了大量的長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戲劇作品。其中《子夜》《虹》《霜葉紅似二月花》等長篇小說,在茅盾的創作生涯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影響。以茅盾的名字命名一個文學獎,來鼓勵長篇小說創作,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郭沫若文藝獎的評選范圍為全國及海外華人藝術界,以中青年藝術家為主要對象,且與山花獎、駿馬獎並稱中國三大專業領域藝術大獎,但從評選、頒獎的實際情況來看,它的評選范圍重在"運用多種文藝形式講述樂山故事、展示樂山形象、傳播樂山聲音",獲獎者也多是樂山市本地文藝創作者,與一個地方性文學獎無異,所以影響力無法與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相提並論。
⑥ 我國現代著名的四大文學獎都是哪些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中國四大文學獎。
--------------------------------------------------------------------[請採納]
⑦ 史鐵生的哪兩個作品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⑧ 馮宗璞的前期作品有什麼她的短篇小說什麼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散文集《丁香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宗璞(女)(1928—)原名馮鍾璞,筆名還有綠蘩、任小哲等。祖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校。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同年在《大公報》發表處女作《A.K.C》。1951年畢業分配在政務院宗教事務委員會工作。同年末調入中國文聯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藝報》任外國文學的編輯。1957年出版童話集《尋月集》,同年發表短篇小說《紅豆》(《人民文學》1957年7期)引起文壇注目,在反右斗爭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農村。1960年調入《世界文學》編輯部。主要撰寫散文和小說。「文革」中被迫中斷創作,1978年重新發表作品。後調人北京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說選》,散文集《丁香結》,長篇小說《南渡記》,翻譯《繆塞詩選》(合譯)、《拉帕其尼的女兒》等。所作《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散文集《丁香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她的作品多寫知識階層,文字優雅,富於學養,含蓄蘊藉。「文革」後的創作追求現代主義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寫,具有超現實的荒誕和象徵,比如《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受到批評界的注意。主要作品:《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第一部《南渡記》、第二部《東藏記》,《東藏記》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東藏記》內容提要:《東藏記》是四卷本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的第二卷,並可獨立成篇。這部作品以抗日戰爭時期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生活為背景,描寫孟樾一家和師生們艱苦的生活。對教授間亦雅亦俗的人情世態,對青年人朦朧純真的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細致的筆墨,既有妙趣,又見真情。在閱讀中竟令人有如置身於《紅樓夢》的語境之中。生活情境和細節伏有大氣磅礴的布局。《東藏記》剛開始寫作,宗璞的視網膜脫落,手術後左眼僅有0.3的視力,右眼幾乎看不見,加之近年來頭暈頑疾使她勞累過度時會天旋地轉,左手時常麻木痙攣,已經無法閱讀和寫作。 不能寫就口述,由助手記完一段再念給她聽,一節完成放大到一號字體再列印出來給她看。難以想像宗璞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歷時7年,一點一滴地完成了線索紛繁、人物眾多的《東藏記》。
⑨ 鐵凝曾獲什麼文學獎
鐵凝曾獲魯迅文學獎和老舍文學獎。
鐵凝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文學獎,自1983年《哦,香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後;1985年《沒有鈕扣的紅襯衫》和《六月的話題》分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
1997年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2002年《永遠有多遠》獲中國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和首屆老舍文學獎。
(9)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2005年鐵凝的藝術隨筆集《遙遠的完美》獲中國第二屆冰心散文獎;1985年電影《紅衣少女》(根據《沒有鈕扣的紅襯衫》改編)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
1991年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另有多部作品獲得包括「小說月報百花獎」。
《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十月》《中國作家》優秀作品獎在內的各種獎項40餘種。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土耳其、泰等多國文字。
⑩ 賈平凹的( )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滿月兒》。
《滿月兒》是2012年8月1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本書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本書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滿月兒》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了《一雙襪子》、《彈弓和南瓜的故事》、《隊委員》、《曳斷繩》、《荷花塘》、《滿月兒》等短篇小說60篇。
其中《滿月兒》在1978年榮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10)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賈平凹,1952年出生,陝西丹鳳人。陝西作協主席,中國書協會員,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秦腔》、《高興》、《心跡》、《愛的蹤跡》、《廢都》等,曾獲多次文學大獎。他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被譽為「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