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短篇小說
Ⅰ 從前在《公主志》上看到的短篇小說。說的是女主繼承外婆的故居和裡面一隻牡丹花妖發生的愛情故事。求名。
《公主志》官方讀者群2659583080
Ⅱ 聊齋志異,談談作者塑造花妖媚的寫作手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9
Ⅲ 彼岸花的神話故事 短篇
彼岸花的神話故事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華。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妖精,一個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
他們守候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花開的時候,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並被這種痛苦折磨著。
終於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托著,開得格外妖冶美麗。神怪罪下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並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間受到磨難。從那以後,曼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花的形狀像一隻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再也沒有在城市出現過。
這種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曼珠和沙華每一次轉世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後發誓不分開,在下一世再跌入詛咒的輪回。
Ⅳ 《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不知道,你們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故事呢?來說說吧
Ⅳ 張小花的作品都有哪些
《我就是妖怪》
《史上第一混亂》
《花的世界》
《我和「賣狗飯的"》
《劍神》
《維納斯之愛》
張小花,本名
張熙建,
現居內蒙古包頭市。雌雄莫辯,江湖人稱無性花妖,有白痴與天才的結合體的美稱。白痴的得名是因為高考數學小花只得了26分(這是小花永遠的痛),天才是小花的自稱。
Ⅵ 聊齋里哪一集是關於花妖的,叫什麼
關於花妖的有:《荷花三娘子》《絳妃》《葛巾》《黃英》《香玉》
1、《荷花三娘子》
《荷花三娘子》講述的是浙江湖州的宗湘若和荷花三娘子之間的故事。
故事的結尾,蓮女離別宗生,宗生急跳起來去拉她,結果抓住了一隻鞋。每逢懷念她的時候,宗生就抱著披肩呼喚「荷花三娘子」,披肩立即化成蓮女,面帶笑容,喜在眉梢,猶如真的一樣,只是不說話罷了。
2、《絳妃》
《絳妃》,有版本亦作「花神」,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作者清代文學家蒲松齡。
本文選自朱其鎧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中的卷六。
本文是蒲松齡又一篇訴創作苦衷的,處處寫風又處處寫世,歷史上名家巨匠創造的「風典」,都按照蒲松齡以物寓情、 以風諷世的藝術構思,各得其所。
3、《葛巾》
《葛巾》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中的篇目。
描述了洛陽書生常大用到山東曹州尋訪名貴牡丹,與牡丹仙子葛巾結下姻緣,並促成了其弟常大器與葛巾堂妹玉版的婚事,最終卻以悲劇結尾,令人感慨萬千。
4、《黃英》
《黃英》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講述順天府的馬子才最愛菊花,在南京結識了陶氏姐弟,陶三郎和姐姐陶黃英都是治菊高手,但陶三郎賣菊為生,後來馬妻病故,子才與黃英結合。
5、《香玉》
蒲松齡先生所著《聊齋志異》中一短片,講述的是黃生在艷麗的牡丹叢中結識白牡丹香玉和紅牡丹絳雪,從此展開一場凄美動人的人花生死戀。
(6)花妖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參考資料:網路-聊齋志異
Ⅶ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是誰寫的
這是郭沫若1962年為蒲松齡在山東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蒲松齡故居題寫的一副對聯。
對聯稱贊了一位借「寫鬼寫妖」來「刺貪刺虐」的清代名家:蒲松齡。他的一部著作《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7)花妖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
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清代王士禎《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時)。」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准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
陳廷機《聊齋志異》序:「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魯迅評:「《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 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
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Ⅷ 分析<聊齋志異>中描寫的花妖狐媚的藝術內涵
:《聊齋志異》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的傑出代表,寫的大多是一些花妖狐魅的故事,充滿奇思異想,它深切地反映了現實的社會人生,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作者蒲松齡塑造的花妖狐魅形象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她們大多具有美好的思想品德,非常善良和富於同情心,讀來感到可親可敬。雖然人物眾多,但作者善用多種手法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使每個人物的描寫都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性格特徵,栩栩如生。以奇妙的構思,離奇的情節和奇幻的場景,賦予了花妖狐魅美輪美奐的藝術形象。
《聊齋志異》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的傑出代表,其中的許多花妖狐魅,有濃厚的人情味,幾乎家喻戶曉。作者的本意不在寫鬼狐,而是借談鬼抒發孤憤之情,通過擬人化的鬼狐社會活動以及它們的言談話語來闡發自己的主張和人生理想。因此,作者描寫的「鬼」、「狐」有的比人還可愛,而且很通人情,很會講道理,對於這一點,研究《聊齋志異》的專家孫一珍寫過這樣一段評述:「蒲松齡在這些花妖狐魅身上,並不突出其物的屬性待證,而是把它們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來描寫。作者將這些幻化的形象,置於人類社會錯綜復雜的關系之中,寓意深遠地摹寫了各種人物的人性和人情。它們不僅具有普遍人的形體、外貌和生活經歷,而且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鮮明的個性特徵。如《狐諧》中人稱『狐娘子』的女主人公,一直沒有露面,當然談不到什麼肖像描寫,但是她那嚦嚦的嬌音,詼諧的談吐,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談笑風生,若不經意,把那幾個輕狂的客人,奚落得目瞪口呆。從而使一個爽朗、幽默、才華洋溢的女性形象脫穎而出。
《聊齋志異》中,人物形象眾多,但作者對每個人物的掌握和描寫,做到篇篇有新意,人人有特點,個個有個性。描寫的青年婦女達幾十名之多,不僅個個都是那麼漂亮、聰明、熱情、可愛,而且性格彼此各不相同。這些幻化為花妖狐魅的婦女形象,她們大多具有美好的思想品德,非常善良,富於同情心,能主動地幫助別人,救人於危難之中,往往比現實中的人更富於人情味。這些精怪,我們讀後不僅不感到可怕,相反卻感到可親甚至可敬。
值得注意的是,《聊齋志異》還創造了不少在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上與傳統的婦女迥不相同的新的女性形象。嬰寧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個形象的創造本身,就反映了作者對封建社會中長期窒息婦女天性和生命的封建禮教的一種否定和蔑視。小說以貌寫神,通過對形體動作、音容笑貌的描寫,著重表現她內在的優美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笑容可掬的少女,從她抑止不住、無拘無束的笑聲中,我們看到了她那天真、爽朗、純潔、善良的性格;她不受禮教的束縛,甚至無視禮教的存在,天真無邪,自由不拘。嬰寧的形象表現了作家對至純至真的人性的肯定,對個性自由的熱情呼喚。嬰寧是真、善、美的結合和藝術升華。
一、善用多種手法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1、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賦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會性」
《聊齋志異》所寫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賦予它們以人的社會性,作者讓她們與市井凡人共處同一屋檐下,圍繞著普通百姓的種種瑣屑糾葛,在看似神奇的表象之下,展現出的是生動鮮活的人間萬象。另一方面又保持它們某種自然性,寫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態,從而顯得生趣盎然。
2、通過主要特徵和生動細節寫人,描寫人物的手法多種多樣
《聊齋志異》刻劃人物時,或通過人物的聲容笑貌和內心活動,或通過生動、准確的細節,往往寥寥數筆,便能形神兼備。例如寫嬰寧,作家抓住她愛笑、愛花兩個特徵,加以反復渲染,於是她的天真無邪的性格便躍然紙上。王子服初見她時,她「拈梅花一枝,華容絕代,笑容可掬」。以後她便在各種笑聲中出現: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縱笑、狂笑,或忍笑、濃笑、憨笑。每一笑又都與拈花、簪花、攀花、種花的行為相配合。作家寫嬰寧這兩個特徵,正是為了突出她蔑視世俗禮教,敢於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痛恨丑惡行為的的性格。
3、善於通過心理描寫和細節點染來刻畫人物性格
4、善用環境描寫映襯人物,常常運用環境氣氛的渲染,以襯託人物性格,傳達人物情緒
二、以奇妙的構思、奇特的形象、離奇的情節和奇幻的場景,顯現出奇譎的藝術特色
奇幻是《聊齋志異》在藝術描寫上的一個突出特色。其藝術想像之豐富、大膽、奇異,在古今中外的小說中,多是不多見的。人物形象多為花妖狐魅,他們一邊都具有超人的特點和本領;活動的環境或為仙界,或為龍宮,或為冥府,或為夢境,神奇怪異,五光十色。他們變幻莫測,行蹤不定,常常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飄忽而來,又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飄忽而去。人物活動所產生的種種景象,也是奇幻無比,令人目眩神迷。
奇幻本身並不是作家藝術創造的目的。蒲松齡以大膽的藝術想像創造出一個奇幻的、絢麗多彩的藝術世界,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藝術自由,更加充分地表現他對現實人生的體驗,表現他的愛與恨,表現他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表現他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因此,以虛寫實,幻中見真,才是《聊齋志異》所創造的奇幻世界的本質特徵,通過超現實的幻想,表現出來的卻是非常現實的社會內容。
那些花妖狐魅的形象,雖然具有超人的特點,卻又處處透出濃厚的人間氣息和人情味。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的種種感情,實際上都是屬於人間的、社會的,因此我們不但能夠理解,而且感到親切。
蒲松齡筆下的神怪精靈,花妖狐魅,既非萬物有靈或靈魂不滅的說教,亦非物的自然屬性的圖解,而是托物寫人。作者運用想像和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在攝取物的習性和形體特徵的條件下,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按照人的習俗、人的社會關系來描寫,因而又具有人的社會屬性和愛憎好惡。這些形象又擁有超凡入聖的神力,他們不受生活環境的限制,不受時空的束縛,而成為忽斂忽縱、時隱時現、變化莫測的神靈。所以《聊齋志異》中的許多形象,往往富有亦人亦仙亦鬼,或亦人亦狐亦仙,或亦人亦仙亦怪的特點。
三、賦予花妖狐魅形象以詩意美
《聊齋志異》中不少作品描寫的對象都帶有一種抒情的色彩,變得比實際生活更美,更富於詩的情韻,也更富於深邃的思想力量,使讀者產生一種超出筆墨之外的聯想和感受,進入一種詩的藝術境界,在精神上得到一種審美的愉悅和陶冶。《聊齋志異》的意境創造,主要表現在作者將他熱愛和歌頌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詩化。特別是對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總是賦予她們以詩的特質。
《聊齋志異》中優美動人的花妖狐魅形象,是現實生活美好的人的藝術升華,是幻想的創造物,與一般小說作品中須眉畢現的純寫實的形象不同,而又某種虛幻性和飄忽性。作者常常不作精雕細刻的外形描寫,而著意於描繪人物的內在風神,接近於繪畫中的寫意。例如《阿綉》的一篇,對那位幻化為阿綉的狐女,除了她所冒充而近於亂真的阿綉的形象外,她本人自己是什麼模樣,我們甚至連知都不知道。作者是有意略貌而取神。她的外貌雖然也很美,但經過較量證明還稍有欠缺,還不如真阿綉美;而從一系列的行為中表現出來的她的內心世界,卻已達到了美的極致。可以說,她在愛情的追求和外貌美的追求中都是一個失敗者,但卻完成了一種比愛情和外貌美都要更美、也更崇高的人生追求。她在失敗中實現了道德的完美,這在實質上是一種勝利。讀者感受到,在她身上煥發出的是一種內在的詩意美——執著追求的意志美,舍己助人的道德美。假阿綉狐女的形象,如水中月,鏡中之花,顯得朦朧而空靈。而朦朧美,正是一種詩意美。
四、描寫形象的語言很有特色
前人早就指出,讀《聊齋》若只當故事看,不做文章看,便是呆漢。甚至說,蒲松齡「有意作文,非徒紀事」,是「才子之筆」。《聊齋志異》的敘述語言簡潔、典雅,無論敘事寫景,還是抒情狀物,無論刻畫性格,還是渲染氣氛,無不曲折如意,變幻之狀,
總之,《聊齋志異》的花妖狐魅形象,如百花吐艷,各有倩姿,真是達到了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氣韻生動、形神俱見的境界。這自然依賴於蒲松齡多種的、傑出的藝術才能。評論家馮鎮巒說:「聊齋之妙,同於化工賦物,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場不一,意境翻新,令讀者每至一篇,另長一番精神。」就是對《聊齋志異》藝術特色的最好概括。
Ⅸ 「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這句話寫的是哪部名著
這句話寫的是《聊齋志異》,此書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集大成之作,融合六朝志怪與唐人傳奇為一體,敘寫鬼狐花妖的奇誕故事,曲折新異,變幻百出而不落俗套,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作者善於通過情節的進展刻畫角色的性格特色,形神兼顧而皆得,構成一個光怪陸離、豐富多彩的人物畫廊,使人頓生目不暇接之感。
(9)花妖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作品內容十分廣闊,或暴露當時黑暗腐敗政治,揭露科舉制度罪惡和弊端,或描繪青年男女真誠相愛,歌頌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也存在著因果報應思想和宿命論色彩。小部分作品描寫作者親歷見聞,具有素描、特寫性質。
透過這種充滿想像的、非現實的神怪鬼狐世界,顯示的卻是真實社會人生的種種方面,在那悲歡離合的遭際與升沉榮辱的命運的深層,寄託著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黑暗丑惡現象的強烈譴責,字里行間,無不充溢了他贊美、嚮往、惋嘆、憤怒、恨憾的真情。
Ⅹ 簡析《聊齋志異》花妖狐魅形象的意義。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痴》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聊齋志異》中還有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在這些故事裡,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沖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