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余華短篇小說集

余華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 2022-05-10 16:14:26

『壹』 余華的短篇小說《命中註定》想表達什麼

余華的短篇小說《命中註定》想表達的是:

不是愛情那就是友情,相遇是緣,相識是份,相知是感。諸多林林總總,總總林林,就是一種宿命,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一切命中註定。

《命中註定》是余華的一篇短篇小說,收錄在他的短篇小說集《世事如煙》里。

故事劇情有些驚悚,看完後我的後背涼涼的,三十年前陳雷的救命聲音和現在陳雷的死交相呼應,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如果你和我這樣想,我覺得還不夠深刻,畢竟這是一部先鋒小說。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國文學掀起了一股先鋒文學熱,代表人物殘雪、格非、余華、莫言等等,雖然我對先鋒文學沒有研究,但是我知道,這類型的作品都比較難懂,裡面含有大量的隱喻手法和象徵主義,比如這篇《命中註定》。

(1)余華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短篇小說《命中註定》的觀後感:

故事中很多的描寫似乎都與主線無關,比如陳雷死後遍布鎮上的布告、中間插敘劉冬生與陳雷的照面、大篇幅描寫劉冬生與陳雷小時候被家人關在家裡的故事。

何謂命中註定?中國人信命,我們認為「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所謂的一切萬物,都有命數,你不管怎樣,到了那個時間,你就應該做什麼,或發生什麼。



『貳』 余華寫了哪些小說

余華(1960-),原籍山東高唐,出生於浙江杭州,長於海鹽。1977年高中畢業後,做過5年牙醫。1983年開始小說創作,1987年《十八歲出門遠行》是其成名作。這之後,中短篇小說《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邊的錯誤》、《現實一種》、《鮮血梅花》、《世事如煙》以及長篇小說《呼喊與細雨》、《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都堪稱其代表作。1995年,余華出版三卷本《余華作品集》。

『叄』 余華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余華著有小說:《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鮮血梅花》《戰栗》《現實一種》《我膽小如鼠》《世事如煙》《黃昏里的男孩》《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

『肆』 如何評價余華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余華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評價: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在《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中,情節主要圍繞傻子來發和狗展開;小說敘述了一個命運多舛的小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常常因為「名字」陷入思想困境或者魔咒。故事的最後大家都知道了來發的真名,但是來發卻因此失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狗,最後暗自決定永遠放棄了別人叫他名字的權利!

當知道的自己是自己的時候,卻不能掌控別人對自我身份的認知與評價,這便是災難和悲劇。小說來發總是被他人嘲笑和隨意的使喚稱呼,文章以「來發」為敘述視角展開敘述,在這個敘述視角下翹鼻子和許阿三還有他們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有葯店的陳先生得到了尊稱。

作者簡介:

余華,當代作家。浙江海鹽人,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後來隨父母遷居海鹽縣。中學畢業後,因父母是醫生,余華曾當過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進入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從此開始文學創作生涯。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中文系合辦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

余華是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和長篇小說《活著》、《在細雨中呼喊》及《戰栗》。

『伍』 余華作品集包括哪些作品

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鹽人。在文革中讀完小學和中學,此後從事過五年牙醫。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3卷、中短篇小說集6卷、隨筆集3卷。其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國外出版。曾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2002年)、美國巴恩斯-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2004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

上海文藝出版社最近與余華合作,全新推出「余華作品系列」。作品系列共12冊,完整收錄了余華現有的作品,包括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以及隨筆集,是目前余華唯一的一部作品總集。

余華作品系列中包括3部長篇小說《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4部中篇小說集《鮮血梅花》《現實一種》《我膽小如鼠》《戰栗》以及3部隨筆集《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

『陸』 作家余華的小說有哪些!,

短篇小說

當代著名作家余華作品集
十 八歲出門遠行《北京文學》(1987-1)
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北京文學》(1987-5)
死亡敘述《上海文學》(1988-11)
愛情故事《作家》(1989-7)
往事與刑罰《北京文學》(1989-2)
鮮血梅花《人民文學》(1989-3)
兩個人的歷史《河北文學》(1989-10)
祖先《江南》(1993-1)
命中註定《人民文學》(1993-7)
中篇小說
四月三日事件《收獲》
一九八六年《收獲》

當代著名作家余華作品集《靈魂飯》
河邊的錯誤《鍾山》
現實一種《北京文學》
世事如煙《收獲》
難逃劫數《收獲》
古典愛情《北京文學》
此文獻給少女楊柳《鍾山》
偶然事件《長城》
夏季台風《鍾山》
一個地主的死《鍾山》
戰栗《花城》
長篇小說
《呼喊與細雨》(《在細雨中呼喊》)《收獲》
《活著》《收獲》
《許三觀賣血記》
《兄弟》
《第七天》
散文
虛偽的作品《上海文論》
川端康成與卡夫卡《外國文學評論》
我,小說,現實《今日先鋒》
隨筆集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2004)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2008)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2008)
其中《許三觀過生日》、《十八歲出門遠行》、《許三觀賣血記》被收錄進語文教材。
代表作品
《活著》

『柒』 余華小說有哪些

余華,當代作家,浙江海鹽縣人,祖籍山東高唐縣。著有中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難逃劫數》《河邊的錯誤》《古典愛情》《戰栗》等,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也寫了不少散文、隨筆、文論及音樂評論。短篇小說
余華作品
十 八歲出門遠行《北京文學》(1987-1) 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北京文學》(1987-5) 死亡敘述《上海文學》(1988-11) 愛情故事《作家》(1989-7) 往事與刑罰《北京文學》(1989-2) 鮮血梅花《人民文學》(1989-3) 兩個人的歷史《河北文學》(1989-10) 祖先《江南》(1993-1) 命中註定《人民文學》(1993-7)
中篇小說
四月三日事件《收獲》 一九八六年《收獲》 《靈魂飯》
河邊的錯誤《鍾山》 現實一種《北京文學》 世事如煙《收獲》 難逃劫數《收獲》 古典愛情《北京文學》 此文獻給少女楊柳《鍾山》 偶然事件《長城》 夏季台風《鍾山》 一個地主的死《鍾山》 戰栗《花城》
長篇小說
《呼喊與細雨》(《在細雨中呼喊》)《收獲》 《活著》《收獲》 《許三觀賣血記》 《兄弟》 散文 虛偽的作品《上海文論》 川端康成與卡夫卡《外國文學評論》 我,小說,現實《今日先鋒》
編輯本段課本(讀本)收錄情況
1.《許三觀過生日》 2.《十八歲出門遠行》

『捌』 列舉余華的作品

余華自傳

1960年4月3日的中午,我出生在杭州的一家醫院里,可能是婦幼保健醫院,當時我母親在浙江醫院,我父親在浙江省防疫站工作。有關我出生時的情景,我的父母沒有對我講述過,在我記憶中他們總是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我幾乎沒有見過他們有空餘的時間坐在一起談談過去,或者談談我,他們第二個兒子出生時的情景。我母親曾經說起過我們在杭州時的片斷,她都是帶著回想的情緒去說,說我們住過的房子和周圍的景色,這對我是很重要的記憶,我們在杭州曾經有過的短暫生活,在我童年和少年時期一直是想像中最為美好的部分。

我的父親在我一歲的時候,離開杭州來到一個叫海鹽的縣城,從而實現了他最大的願望,成為了一名外科醫生。我父親一輩子只念過六年書,三年是小學,另外三年是大學,中間的課程是他在部隊時當衛生員時自學的,他在浙江醫科大學專科畢業後,不想回到防疫站去,為了當一名外科醫生,他先是到嘉興,可是嘉興方面讓他去衛生學校當教務主任;所以他最後來到了一個更小的地方棗海鹽。

他給我母親寫了一封信,將海鹽這個地方花言巧語了一番,於是我母親放棄了在杭州的生活,帶著我哥哥和我來到了海鹽,我母親經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她初到海鹽時的感受,她說:「連一輛自行車都看不到。」

我的記憶是從「連一輛自行車都看不到」的海鹽開始的,我想起了石板鋪成的大街,一條比胡同還要窄的大街,兩旁是木頭的電線桿,裡面發出嗡嗡的聲響。我父母所在的醫院被一條河隔成了兩半,住院部在河的南岸,門診部和食堂在北岸,一座很窄的木橋將它們連接起來,如果有五、六個人同時在上面走,木橋就會搖晃,而且橋面是用木板鋪成的,中間有很大的縫隙,我的一隻腳掉下去時不會有困難,下面的河水使我很害怕。到了夏天,我父母的同事經常坐在木橋的欄桿上抽煙閑聊,我看到他們這樣自如地坐在粗細不均,而且還時時搖晃的欄桿上,心裡覺得極其神聖。

我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我母親經常這樣告訴我,說我小時候不吵也不鬧,讓我干什麼我就干什麼,她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兒園,到了晚上她來接我時,發現我還坐在早晨她離開時坐的位置上。我獨自一人坐在那裡,我的那些小夥伴都在一旁玩耍。

到了四歲的時候,我開始自己回家了,應該說是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帶我回家,可是我哥哥經常玩忽職守,他帶著我往家裡走去時,會突然忘記我,自己一個人跑到什麼地方去玩耍了,那時候我就會在原地站著等他,等上一段時間他還不回來,我只好一個人走回家去,我把回家的路分成兩段來記住,第一段是一直往前走,走到醫院;走到醫院以後,我再去記住回家的路,那就是走進醫院對面的一條胡同,然後沿著胡同走到底,就到家了。

接下來的記憶是在家中樓上,我的父母上班去後,就把我和哥哥鎖在屋中,我們就經常撲在窗口,看著外面的景色。我們住在胡同底,其實就是鄉間了,我們長時間地看著在田裡耕作的農民,他們孩子提著割草籃子在田埂上晃來晃去。到了傍晚,農民們收工時的情景是一天中最有意思的,先是一個人站在田埂上喊叫:「收工啦!」

然後在田裡的人陸續走了上去,走上田埂以後,另外一些人也喊叫起收工的話,一般都是女人在喊叫。在一聲起來,一聲落下的喊叫里,我和哥哥看著他們扛著鋤頭,挑著空擔子三三兩兩地走在田埂上。接下去女人的聲音開始喊叫起她們的孩子了,那些提著籃子的孩子在田埂上跑了起來,我們經常看到中間有一、兩個孩子因為跑得太快而摔倒在地。

在我印象里,我的父母總是不在家,有時候是整個整個的晚上都只有我和哥哥兩個人在家裡,門被鎖著,我們出不去,只有在屋裡將椅子什麼的搬來搬去,然後就是兩個人打架,一打架我就吃虧,吃了虧就哭,我長時間地哭,等著我父母回來,讓他們懲罰我哥哥。這是我最疲倦的時候,我哭得聲音都沙啞後,我的父母還沒有回來,我只好睡著了。那時候我母親經常在醫院值夜班,她傍晚時回來一下,在醫院食堂賣了飯菜帶回來讓我們吃了以後,又匆匆地去上班了。我父親有時是幾天見不著,母親說他在手術室給病人動手術。我父親經常在我們睡著以後才回家,我們醒來之前又被叫走了。在我童年和少年時期,幾乎每個晚上,我都會在睡夢里聽到樓下有人喊叫:「華醫生,華醫生……有急診。」我哥哥到了上學的年齡以*螅�筒荒茉侔閹��詡依錚�乙慘虼說玫攪*同樣的解放。我哥哥脖子上掛著一把鑰匙,背著書包,帶上我開始了上學的生涯。他上課時,我就在教室外一個人玩,他放學後就帶著我回家。有幾次他讓我坐到課堂上去,和他坐在一把椅子里聽老師講課。有一次一個女老師走過來把他批評了一通,說下次不準帶著弟弟來上課,我當時很害怕,他卻是若無其事。過了幾天,他又要把我帶到課堂上去,我堅決不去,我心裡一想到那個女老師就怎麼也不敢再去了。

我在念小學時,我的一些同學都說醫院里的氣味難聞,我和他們不一樣,我喜歡聞酒精和弗爾馬林的氣味。我從小是在醫院的環境里長大的,我習慣那裡的氣息,我的父母和他們的同事在下班時都要用酒精擦手,我也學會了用酒精洗手。

那時候,我一放學就是去醫院,在醫院的各個角落游來盪去的,一直到吃飯。我對從手術室里提出來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東西已經習以為常了,我父親當時給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從手術室里出來時的模樣,他的胸前是斑斑的血跡,口罩掛在耳朵上,邊走過來邊脫下沾滿鮮血的手術手套。

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我們乾脆搬到醫院里住了,我家對面就是太平間,差不多隔幾個晚上我就會聽到凄慘的哭聲。那幾年裡我聽夠了哭喊的聲音,各種不同的哭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都聽了不少。

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能聽到兩三次,我常常在睡夢里被吵醒;有時在白天也能看到死者親屬在太平間門口嚎啕大哭的情景,我搬一把小凳坐在自己門口,看著他們一邊哭一邊互相安慰。有幾次因為好奇我還走過去看看死人,遺憾的是我沒有看到過死人的臉,我看到的都是被一塊布蓋住的死人,只有一次我看到一隻露出來的手,那手很瘦,微微彎曲著,看上去灰白,還有些發青。

應該說我小時候不怕看到死人,對太平間也沒有絲毫恐懼,到了夏天最為炎熱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呆在太平間里,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涼快。在我記憶中的太平間總是一塵不染,四周是很高的樹木,裡面有一扇氣窗永遠打開著,在夏天時,外面的樹枝和樹葉會從那裡伸進來。

當時我唯一的恐懼是在黑夜裡,看到月光照耀中的樹梢,尖細樹梢在月光里閃閃發亮,伸向空中,這情景每次都讓我發抖,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我一看到它就害怕。我在小學畢業的那一年,應該是1973年,縣里的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我父親為我和哥哥弄了一張借書證,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閱讀小說了,尤其是長篇小說。我把那個時代所有的作品幾乎都讀了一遍,浩然的《艷陽天》、《金光大道》、還有《牛田洋》、《虹南作戰史》、《新橋》、《礦山風雲》、《飛雪迎春》、《閃閃的紅星》……當時我最喜歡的書是《閃閃的紅星》,然後是《礦山風雲》。

在閱讀這些枯燥乏味的書籍的同時,我迷戀上了街道上的大字報,那時候我已經在念中學了,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都要在那些大字報前消磨一個來小時。到了70年代中期,所有的大字報說穿了都是人身攻擊,我看著這些我都認識都知道的人,怎樣用惡毒的語言互相謾罵,互相造謠中傷對方。有追根尋源挖祖墳的,也有編造色情故事,同時還會配上漫畫,漫畫的內容就更加廣泛了,什麼都有,甚至連交媾的動作都會畫出來。

在大字報的時代,人的想像力被最大限度的發掘了出來,文學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發揮,什麼虛構、誇張、比喻、諷刺……應有盡有。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文學,在大街上,在越貼越厚的大字報前,我開始喜歡文學了。

當我真正開始寫作時,我是一名牙醫了。我中學畢業以後,進了鎮上的衛生院,當起了牙科醫生,我的同學都進了工廠,我沒進工廠進了衛生院,完全是我父親一手安排的,他希望我也一輩子從醫。

後來,我在衛生學校學習了一年,這一年使我極其難受,尤其是生理課,肌肉、神經、器官的位置都得背誦下來,過於呆板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從事的工作開始反感。我喜歡的是比較自由的工作,可以有想像力,可以發揮,可以隨心所欲。可是當一名醫生,嚴格說我從來沒有成為過真正的醫生,就是有職稱的醫生,當醫只能一是一、二是二,沒法把心臟想像在大腿裡面,也不能將牙齒和腳趾混同起來,這種工作太嚴格了,我覺得自己不適合。

還有一點就是我難以適應每天八小時的工作,准時上班,准時下班,這太難受了。所以我最早從事寫作時的動機,很大程度是為了擺脫自己所處的環境。那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進入縣文化館,我看到文化館的人大多懶懶散散,我覺得他們的工作對我倒是很合適的。於是我開始寫作了,而且很勤奮。

寫作使我幹了五年的牙醫以後,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縣文化館,後來的一切變化都和寫作有關,包括我離開海鹽到了嘉興,又離開嘉興來到北京。

雖然我人離開了海鹽,但我的寫作不會離開那裡。我在海鹽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我熟悉那裡的一切,在我成長的時候,我也看到了街道的成長,河流的成長。那裡的每個角落我都能在腦子里找到,那裡的方言在我自言自語時會脫口而出。我過去的靈感都來自於那裡,今後的靈感也會從那裡產生。

現在,我在北京的寓所里,根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要求寫這篇自傳時,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事,那時我剛到縣文化館工作,我去杭州參加一個文學筆會期間,曾經去看望黃源老先生,當時年近八十的黃老先生知道他家鄉海鹽出了一個寫小說的年輕作家後,曾給我來過一封信,對我進行了一番鼓勵,並要我去杭州時別忘了去看望他。

我如約前往。黃老先生很高興,他問我家住在海鹽什麼地方?我告訴他住在醫院宿舍里。他問我醫院在哪裡?我說在電影院西邊。他又問電影院在哪裡?我說在海鹽中學旁邊。他問海鹽中學又在哪裡?

我們兩個人這樣的對話進行了很久,他說了一些地名我也不知道,直到我起身告辭時,還是沒有找到一個雙方都知道的地名。同樣一個海鹽,在黃源老先生那裡,和在我這里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記憶。

我在想,再過四十年,如果有一個從海鹽來的年輕人,和我坐在一起談論海鹽時,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余華,浙江海鹽人,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後來隨父母遷居海鹽縣。中學畢業後,因父母為醫生關系,余華曾當過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進入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從此與創作結下不解之緣。余華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中文系合辦的研究生班深造。余華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是中國大陸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並與葉兆言和蘇童等人齊名。著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和長篇小說《活著》、《在細雨中呼喊》及《戰栗》。
余華自其處女作《十八歲出門遠行》發表後,便接二連三的以實驗性極強的作品,在文壇和讀者之間引起頗多的震撼和關注,他亦因此成為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余華並不算是一名多產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長篇加在一起亦不超過80萬字。他是以精緻見長,作品大多寫得真實和艱苦,純凈細密的敘述,打破日常的語言秩序,組織著一個自足的話語系統,並且以此為基點,建構起一個又一個奇異、怪誕、隱密和殘忍的獨立於外部世界和真實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實。余華曾自言:「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活著》是余華改變風格之作。在敘述方面,他放棄了先鋒前衛的筆法,走向傳統小說的敘事方式,然而結構上,仍能給讀者劇力萬鈞、富於電影感官和想像的感覺。
【余華主要作品目錄】

◇余華◇

短篇小說

十八歲出門遠行《北京文學》 1987.1
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北京文學》 1987.5
死亡敘述《上海文學》 1988.11
愛情故事《作家》 1989.7
往事與刑罰《北京文學》 1989.2
鮮血梅花《人民文學》 1989.3
兩個人的歷史《河北文學》 1989.10
祖先《江南》 1993.1
命中註定《人民文學》 1993.7
中篇小說

四月三日事件《收獲》 1987.5
一九八六年《收獲》 1987.6
河邊的錯誤《鍾山》 1988.1

現實一種《北京文學》 1988.1
世事如煙《收獲》 1988.5
難逃劫數《收獲》 1988.6
古典愛情《北京文學》 1988.12
此文獻給少女楊柳《鍾山》 1989.4
偶然事件《長城》 1990.1
夏季台風《鍾山》 1991.4
一個地主的死《鍾山》 1992.6
戰栗《花城》 1994.5
長篇小說

呼喊與細雨(在細雨中呼喊)《收獲》 1991.6
活著《收獲》 1992.6
散文

虛偽的作品《上海文論》 1989.5
川端康成與卡夫卡《外國文學評論》 1990.2
我,小說,現實《今日先鋒》 1994.1

***
參考資料:http://www.white-collar.net/hsl_yh.htm

『玖』 余華作品時間順序排列

1983年1月,在《西湖》第1期發表短篇小說《第一宿舍》,此系余華的處NV作。同年,《西湖》第8期又發表短篇小說《「威尼斯」牙齒店》。12月,在當時影響頗大的《青春》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鴿子,鴿子》。

1984年1月,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星星》,隨後又在該刊發表《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短篇,5月,在《東海》發表短篇小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1987年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同時又在《收獲》發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從此開始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先鋒作家中的地位。

1988年余華分別在《北京文學》和《收獲》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等重要作品。

1989年發表了《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等中短篇小說。

1990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1991年發表第二部小說集《偶然事件》。同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以及小說集《世事如煙》。

1992年發表長篇小說《活著》,同年發表小說集《河邊的錯誤》。1995年《許三觀賣xue記》,發表小說集《戰栗》。
該年,余華還在《收獲》、《作家》等雜志發表了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和《黃昏里的男孩》等短篇小說。

1999年小說集《黃昏里的男孩》、《我膽小如鼠》、發表隨筆集《我能否相信自己》。

2008年發表長篇小說《兄弟》
最後是<<十個詞彙里的china>>

熱點內容
燕京四大公子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9 04:43:30 瀏覽:898
小說完本免費閱讀總裁 發布:2025-07-19 04:31:52 瀏覽:629
類似重生之孩子是你的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3:06:35 瀏覽:388
網路小說生成超級ip 發布:2025-07-19 03:06:05 瀏覽:340
古穿今女主重生娛樂圈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2:58:18 瀏覽:274
劣等人的魔劍使輕小說 發布:2025-07-19 02:48:30 瀏覽:207
霸道總裁喜歡侄女的小說 發布:2025-07-19 02:26:37 瀏覽:268
世界級經典現代小說 發布:2025-07-19 02:10:47 瀏覽:900
打造次元都市的同人小說 發布:2025-07-19 01:59:44 瀏覽:26
小說情節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發布:2025-07-19 01:46:08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