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墳
❶ 魯迅的小說集 散文集 雜文集 各有哪些
一、小說集
1、《吶喊》
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2、《彷徨》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
3、《故事新編》
本書為魯迅的一本歷史小說集,共8篇,其中有5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本書整體的風格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
二、散文集
1、《野草》
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2、《朝花夕拾》
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三、雜文集
1、《墳》
魯迅的一部雜文集,包括《論雷峰塔的倒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娜拉走後怎樣》《論「他媽的!」》《文化偏至論》《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等二十四篇。
2、《華蓋集》
1926年北新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收錄了魯迅在1925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一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讀書》《論辯的魂靈》《夏三蟲》《忽然想到》《我觀北大》《碎話》等。
3、《熱風》
《熱風》指的是魯迅寫於1918年到1924年的雜文集。當時中國處在最黑暗的時代,許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會病根所在,文化界有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
❷ 魯迅的小說集、散文集、散文詩集、雜文集、分別有哪些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三閑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 、《集外集》、《華蓋集》等。
1、《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3、《野草》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
20世紀20年代初期,作者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處於極度苦悶中的魯迅當時心境很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後,繼續戰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
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像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4、《華蓋集》
《華蓋集》是1926年北新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收錄了魯迅在1925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一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讀書》《論辯的魂靈》《夏三蟲》《忽然想到》《我觀北大》《碎話》等。 在1926年由北新書局出版。現已編入《魯迅全集》第3卷。
5、《而已集》
《而已集》是192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雜文集,作者是魯迅。面對反動軍閥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魯迅先生既憤恨,又無能為力,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淚揩了,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用軟刀的。而我只有『雜感』而已。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❸ 魯迅的新現實主義文學的短篇小說
1、簡述:
《故事新編》。
2、拓展: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故事新編》在取材和寫法上都不同於《吶喊》和《彷徨》。魯迅先生自己認為,這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的總集。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錄了魯迅在1922年~1935年間創作的短篇小說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為巴金所編的《文學叢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這八篇小說分別是:《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書主要以神話為題材,故事有趣,想像豐富,是魯迅作品中僅有的以遠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
其中,《補天》寫於1922年冬天,原題《不周山》,收錄於《吶喊》初版,後改名《補天》並抽出;《奔月》、《鑄劍》寫於1926年和1927年,《鑄劍》在《莽原》上發表時題名《眉間尺》;《出關》、《理水》、《非攻》、《採薇》、《起死》寫於1934至1935年。
《故事新編》多數是在「博考文獻」的基礎上,「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獻可考,但又不受文獻束縛,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想像和虛構,有點難懂。
❹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墳等, 判斷對錯
錯了。
墳是雜文集
短篇小說集《吶喊》《故鄉》《彷徨》小說集《故事新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等
❺ 魯迅寫的短篇小說有幾篇
《一件小事》
《鴨的喜劇》
《端午節》
《故鄉》
《孔乙己》
《葯》
《兔和貓》
《社戲》
《風波》
《頭發的故事》
《明天》
《白光》都是其中的短篇~~~
《狂人日記》、《阿Q正傳》是中篇
❻ 魯迅的《墳》中有幾篇文章,分別是什麼
共25篇,以下是目錄:
題記
人之歷史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
摩羅詩力說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雷峰塔的倒掉
說胡須
論照相之類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看鏡有感
春末閑談
燈下漫筆
雜憶
論「他媽的!」
論睜了眼看
從胡須說到牙齒
堅壁清野主義
寡婦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寫在《墳》後面
在線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luxun/f/index.html (少了一篇《人之歷史》)
下載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30856.html
P.S:《墳》,雜文集,作者魯迅。寫於1907年——1925年間,魯迅之所以要出版這些舊文,是因為「有人憎惡著」;同時也作為生活一部分的痕跡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戀」。
❼ 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吶喊》
在1918年到1926年間,魯迅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❽ 魯迅的小說集有哪些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❾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歷史小說集、散文集和雜文集有什麼
短篇小說集:《彷徨》、《吶喊》。
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雜文集:《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准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9)短篇小說墳擴展閱讀: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自從一九一八年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以來,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魯迅的創作生涯持續了將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過六百萬字的作品,可以稱得上"著作等身"。
魯迅的文學創作包括散文,小說和雜文。其中,雜文是他影響力最大的創作體裁。魯迅的雜文如同匕首投槍一般,刺向了當時中國黑暗的一面。在魯迅的雜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熱情和冷峻的思考。
❿ 魯迅寫的《墳》前序是什麼
題記①
將這些體式上截然不同的東西,集合了做成一本書樣子的緣由,說起來是很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首先就因為偶爾看見了幾篇將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謂文章。這是我做的么?我想。看下去,似乎也確是我做的。那是寄給《河南》②的稿子;因為那編輯先生有一種怪脾氣,文章要長,愈長,稿費便愈多。所以如《摩羅詩力說》那樣,簡直是生湊。倘在這幾年,大概不至於那麼做了。又喜歡做怪句子和寫古字,這是受了當時的《民報》③的影響;現在為排印的方便起見,改了一點,其餘的便都由他。這樣生澀的東西,倘是別人的,我恐怕不免要勸他「割愛」,但自己卻總還想將這存留下來,而且也並不「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④,愈老就愈進步。其中所說的幾個詩人,至今沒有人再提起,也是使我不忍拋棄舊稿的一個小原因。他們的名,先前是怎樣地使我激昂呵,民國告成以後,我便將他們忘卻了,而不料現在他們竟又時時在我的眼前出現。
其次,自然因為還有人要看,但尤其是因為又有人憎惡著我的文章。說話說到有人厭惡,比起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們多著,而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在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給他們放一點可惡的東西在眼前,使他有時小不舒服,知道原來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滿。蒼蠅的飛鳴,是不知道人們在憎惡他的;我卻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飛鳴就偏要飛鳴。我的可惡有時自己也覺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盡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大半乃是為了我的敵人,——給他們說得體面一點,就是敵人罷——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君子之徒⑤曰:你何以不罵殺人不眨眼的軍閥呢⑥?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這些誘殺手段的當的。木皮道人⑦說得好,「幾年家軟刀子割頭不覺死」,我就要專指斥那些自稱「無槍階級」而其實是拿著軟刀子的妖魔。即如上面所引的君子之徒的話,也就是一把軟刀子。假如遭了筆禍了,你以為他就尊你為烈士了么?不,那時另有一番風涼話。倘不信,可看他們怎樣評論那死於三一八慘殺的青年⑧。
此外,在我自己,還有一點小意義,就是這總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跡。所以雖然明知道過去已經過去,神魂是無法追躡的,但總不能那麼決絕,還想將糟粕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戀。至於不遠的踏成平地,那是不想管,也無從管了。
我十分感謝我的幾個朋友,替我搜集,抄寫,校印,各費去許多追不回來的光陰。我的報答,卻只能希望當這書印釘成工時,或者可以博得各人的真心愉快的一笑。別的奢望,並沒有什麼;至多,但願這本書能夠暫時躺在書攤上的書堆里,正如博厚的大地,不至於容不下一點小土塊。再進一步,可就有些不安分了,那就是中國人的思想,趣味,目下幸而還未被所謂正人君子所統一,譬如有的專愛瞻仰皇陵,有的卻喜歡憑吊荒冢,無論怎樣,一時大概總還有不惜一顧的人罷。只要這樣,我就非常滿足了;那滿足,蓋不下於取得富家的千金雲。一九二六年十月三十大風之夜,魯迅記於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