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蕪短篇小說新的家哪年發表
① 艾蕪造句用艾蕪造句
艾蕪造句
「艾蕪」的解釋
艾蕪[ài wú] 艾蕪 艾蕪(1904—1992),原名湯道耕,四川省新繁縣清流鄉(今新都區清流鎮)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南行記》、長篇小說《山野》、《百煉成鋼》等。
用「艾蕪」造句 第1組
1、盡管也不無負面的東西,但總體而言,人格退行對艾蕪小說創作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
2、新時期以來艾蕪小說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3、本文從沈從文與艾蕪的生活環境及所受教育和文化入手,分析兩人走上不同創作道路的原因。
4、相比此前破舊的故居,如今的艾蕪故居,屋前是一片草坪,草坪上花團錦簇,一塊巨石豎立於此,上書「艾蕪故居」四個大字,為流沙河親筆。
5、成都板鴨的主產地在新都區的清流鎮,著名作家艾蕪的故鄉。
6、不過我知道,這里明代有文學家楊升庵,現代有文學家艾蕪、中國神話學的奠基人袁軻。
7、關於四川鄉土文學,通常是從上世紀30年代以沙汀、艾蕪等人才進入文學史視野的,這幾乎已是學術界的一個共識。
8、現代著名作家艾蕪對冬日千佛山的風光也是一見傾心。
9、6月20日是成都籍文豪艾蕪誕辰110周年。
10、假如艾蕪還生活在成都,人們對成都也會另眼相看。
用「艾蕪」造句 第2組
11、2014年6月19日,修繕一新的艾蕪故居對遊人開放。
12、止庵說,現代文學還被人讀的作家不到十個人,大部分的作家幾乎沒人看了,比如丁玲、沙丁、艾蕪,包括同屬東北作家群的蕭軍。
13、至於人物,北宋龍圖閣學士梅摯、清初詩人兼思想家費密、現代著名文學家艾蕪,俱是新繁人。
14、1981年我受邀參加香港新聞訪問團前往四川成都等地訪問,原准備在成都拜訪艾蕪與流沙河二先生。
15、曾在這里擺過龍門陣的,有***、巴金、葉聖陶、郭沫若、沙汀、艾蕪等。
16、2011年一開年,昨日成都故事就推出了「巴蜀文人大師」系列故事會活動,作家林文詢來到故事大廳,開場講述巴蜀文壇巨匠沙汀與艾蕪的故事。
② 艾蕪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艾蕪,生於1904年,現代小說家。原名湯道耕。四川新繁縣人。受到「五四」新文學思潮的影響。
1932年初,艾蕪在上海加入「左聯」並開始小說創作。他以早年流浪生活為題材寫下大量作品,1935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南國之夜》和《南行記》,稍後又創作了中篇小說《芭蕉谷》和短篇小說集《夜景》、《海島上》等。這些作品善於把寫景、抒情、敘事和刻畫人物糅為一體,畫出一幅幅富有濃郁地方色彩和奇特風情的邊地、異國圖景。
抗戰期間以及整個40年代,艾蕪繼續創作了大量小說,先後發表了短篇《秋收》、《紡車復活的時候》、《石青嫂子》,中篇《鄉愁》、《一個女人的悲劇》和長篇《豐饒的原野》、《故鄉》、《山野》等一系列很有影響的作品,此間的創作開闊了生活的視野,增強了現實主義力度。《石青嫂子》和《山野》標志著作者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成熟和新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艾蕪深入生活,又創作了一批展現社會主義新生活的作品。作於1958年的長篇小說《百煉成鋼》,是建國後描寫現代大工業,塑造新型工人階級形象的最早的作品之一。此外,長篇小說《春天的霧》,短篇小說《新的家》、《歸家》和《南行記續篇》等作品,都從不同角度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新生活的新感受。
艾蕪的小說具有朴實的風格,奇異的情調,往往在現實生活的描寫中傾注作者的主觀感受,體現出浪漫主義的抒情色彩。
③ 中國三四十年代的作家有哪些
1、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④ 中國著名作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作家有張愛玲、錢鍾書、冰心、巴金、林語堂等。
1、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
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5、林語堂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